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_2

文档序号:9412907阅读:来源:国知局
m,又为下一步的跳仓式施工提供了基础。
[0035]第三步:在每个浇筑单元上选择合理的下料口,下料口应避开门洞、管道、埋件等障碍物,并确保在门洞等较大孔洞区域浇筑时,下料口只布置在单侧,严禁两侧下料,便于空气排出。
[0036]第四步:根据未初凝自密实混凝土高度不得超过2.1m的限制条件,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m ;根据栗管长度一般为2m及自密实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1.8m,为确保质量及方便施工,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1.5m ;模块高度为20m,则共划分为13层,最后一层饶筑高度为2m ;
[0037]第五步:结合图5,在每个下料口布设栗管,布料点I处先浇筑1.5m,然后布料点2处浇筑1.5m,布料点3处浇筑1.5m,……,依次将1_16号墙体浇筑单元浇筑完,在浇筑布料点2时同时可对布料点I处下料管进行拆除,实现多点同步作业;
[0038]然后,将布料点17处最下边导流孔封堵拆除,并浇筑1.5m ;将布料点18号处封堵板拆除,并浇筑1.5m,……,如此依次将17-26号节点浇筑单元浇筑完成,此时应保证I号布料点处自密实混凝土尚未初凝。
[0039]结构模块共需饶筑混凝土约1740m3,每个饶筑单元1.5m高范围内混凝土为8m3左右,通过调整混凝土栗车栗送效率,每一层全部浇筑完成时间应控制在1h左右。
[0040]第六步:第一层浇筑完成后,I号墙体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时间,再按照第一层的浇筑顺序开始第二层浇筑,同样的,第二层浇筑完成后即可开始第三层浇筑,不需间歇等待,直至浇筑到顶标高。
[0041]上述布料方法的关键是通过合理调整栗车栗送效率,使每一层浇筑时间控制在1h左右(根据初凝时间确定),这样每一层之间不会出现冷缝,不需处理施工缝,混凝土侧压力也不会超过限值,不需间歇等待。
[0042]第一层浇筑的前三次应制作同条件(温度)养护试块,进行实测初凝时间与理论初凝时间的对比,确保偏差在Ih之内。
[0043]现场实际浇筑时也可用32mm钢筋对已浇筑完成混凝土进行试插,钢筋插入混凝土深度不应超过1.5m,也不应小于0.5m。
[0044]当使用栗管或布料机浇筑时,需要在结构模块顶部进行关联性试验,以确保经过栗送后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仍能满足要求,坍落度满足610±50mm范围内。
[0045]浇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混凝土下落高度,并避免下料口对钢板的直接冲击。
[0046]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处理、养护等要求与其它混凝土相同。
【主权项】
1.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结构模块的横纵向墙体连接处设有竖向钢隔板,竖向钢隔板上设有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结构模块形状及内部构造,以结构模块内竖向钢隔板为划分界线,划分墙体饶筑单元; 第二步:对竖向钢隔板上的导流孔进行封堵,将竖向钢隔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作为单独的节点饶筑单元; 第三步:在每个浇筑单元上选择下料口; 第四步:对结构模块分层,确定每层混凝土饶筑高度; 第五步:在每个下料口布设栗管,依次将第一层的墙体浇筑单元浇筑完,再依次将第一层的节点浇筑单元浇筑完成,第一层浇筑的总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第六步: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再按照第一层的浇筑顺序,重复浇筑第二层、第三层……,直至浇筑到顶标高;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导流孔封堵方法为可拆卸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下料口应避开门洞、管道、埋件,并确保在门洞区域浇筑时,下料口只布置在单侧,严禁两侧下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考虑的因素有:未初凝自密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栗管长度、自密实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在浇筑后一道浇筑单元的同时可对前一道浇筑单元的下料管进行拆除,实现多点同步作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在浇筑节点浇筑单元时,先将节点浇筑单元的竖向钢隔板上的导流孔封堵结构拆除,再进行浇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第一层浇筑的前三次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混凝土实测初凝时间与理论初凝时间的对比,确保二者偏差在Ih之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为测试混凝土初凝时间,现场实际浇筑时用32mm钢筋对已浇筑完成混凝土进行试插,钢筋插入混凝土深度应不超过1.5m,也不小于0.5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饶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栗管或布料机浇筑时,需要在结构模块顶部进行关联性试验,以确保经过栗送后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仍能满足要求,坍落度满足610±50mm范围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结构模块的横纵向墙体连接处设有带导流孔的竖向钢隔板,首先根据结构模块形状及内部构造,以钢隔板为划分界线,划分墙体浇筑单元,封堵钢隔板上的导流孔,钢隔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作为单独的节点浇筑单元;然后对结构模块分层,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再在每个浇筑单元的下料口布设泵管,依次将第一层的墙体浇筑单元浇筑完,再依次将第一层的节点浇筑单元浇筑完成,总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最后按相同方法重复浇筑第二层、第三层……直至浇筑到顶标高;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减少了墙体变形,浇筑效率高,可实施性强。
【IPC分类】E04B2/86, E04G21/02
【公开号】CN105133838
【申请号】CN201510464830
【发明人】代帅, 张健, 张荣俭, 韩飞
【申请人】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