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85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较大,即提高变形放大组件的效率,阻尼器5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6 的轴线相互垂直。盖板8设有两块,分别安装于支撑机构两侧。防失稳板9至少两块,分别 安装于支撑机构两侧。活动轴均可W为销轴。
[0037] 为保证阻尼器与结构的有效连接,节点板3、耳板4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 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不应出现滑移或拔出等破坏。
[003引第一支撑件6和第二支撑件7均为矩形管或Η型钢,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 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第一支撑件6和第二支撑件7为Η型钢 时,强轴位于框架平面内。
[0039] 阻尼器5、第一支撑件6、第二支撑件7的长度及角度根据结构柱1高度、梁2跨度 和阻尼器5的极限位移确定。
[0040] 如图7所示,由于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结构发生层间位移,结构柱1上部节点 相对右移,带动第一支撑件6、第二支撑件7发生位移,阻尼器5两端位移增大,阻尼器5开 始耗能。
[0041] 如图8所示,由于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结构发生层间位移,结构柱1上部节点 相对左移,带动第一支撑件6、第二支撑件7发生位移,阻尼器5两端位移减小,阻尼器5开 始耗能。
[0042] 本实施例的变形放大组件是一种位移放大装置,其位移放大系数f定义为阻尼器 两端的相对位移%与框架水平位移U之比,可用下式表示: W创
… W44] 符号含义参见图7和图8。从式(1)可知,当θι=Θ3时,即阻尼器的轴线与第 一支撑件的轴线相互垂直时,位移放大系数f的分子取得最大值。因此为使位移放大系数f 最大化,即提高变形放大组件的效率,应使阻尼器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的轴线相互垂直。当 Θ1+Θ2= 90°时,位移放大系数f为无穷大,意味着变形放大组件成为一个瞬变体系,阻尼 器任何微小的变形都会被无限放大而使阻尼器发生破坏。为避免变形放大组件成为瞬变体 系,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不在一条直线上。为了避免位移放大系数过大,阻尼器变 形超过极限位移而破坏,位移放大系数f一般在2至4之间取值。
[0045] 本实施例也可采用肘节位于下端的结构,形成下单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如图 3-图4所不。
[0046] 实施例2
[0047] 在框架跨高比大于2. 5时,可考虑使用双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双肘节式变形放 大装置对开口桐影响较小,作用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5所示为中屯、双肘节式变形放 大装置,变形放大组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框架内,两个支撑机构的一端分别通过一块耳 板4连接于同一块安装于梁2上的节点板3上,此时,节点板3设有五块。
[0048] 本实施例也可采用偏屯、双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如图6所示,变形放大组件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于框架内,两个变形放大组件间设有间隙,此时,节点板3设有六块。
[0049] 采用双肘节式时,梁2应加强,避免罕遇地震下发生破坏。
[0050]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 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W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修改,并将本发明的原理应用到其他 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运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 据本发明的掲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连接于由结构柱(1)和梁(2)组成的框架内,用于实现对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阻尼器位移及速度的放大,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变形放大组件,所述 变形放大组件包括节点板(3)、阻尼器(5)和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板(4)、盖板 (8)和防失稳板(9),所述节点板(3)设有至少三块,焊接安装于框架的节点处或梁⑵上, 所述阻尼器(5) -端、支撑机构两端分别通过一块耳板(4)与一块节点板(3)活动连接,所 述阻尼器(5)另一端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盖板(8)和防失稳板(9)均连接于阻尼器 (5)与支撑机构的连接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 支撑件(6)和第二支撑件(7),所述第一支撑件(6) -端通过活动轴与一块耳板(4)铰接, 另一端分别通过活动轴与阻尼器(5)和盖板(8)铰接,所述第二支撑件(7) -端通过活动 轴与一块耳板(4)铰接,另一端与盖板(8)焊接,所述防失稳板(9) 一端与第一支撑件(6) 焊接,焊接长度为L,另一端与盖板(8)焊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6)和第 二支撑件(7)不在一条直线上,阻尼器(5)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6)的轴线相互垂直。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6)和第 二支撑件(7)均为矩形管或H型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设有至少两 块,分别安装于支撑机构两侧。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失稳板(9)设有至 少两块,分别安装于支撑机构两侧。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板(3)、耳板 (4)、支撑机构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均处于弹性工作状 O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包括销轴。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放大组件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于框架内,两个支撑机构的一端分别通过一块耳板(4)连接于同一块安装 于梁(2)上的节点板(3)上,形成中心双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放大组件设 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框架内,两个变形放大组件间设有间隙,形成偏心双肘节式变形放大装 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肘节式变形放大装置,连接于由结构柱和梁组成的框架内,用于实现对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阻尼器位移及速度的放大,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变形放大组件,所述变形放大组件包括节点板、阻尼器和支撑机构,还包括耳板、盖板和防失稳板,所述节点板设有至少三块,焊接安装于框架的节点处或梁上,所述阻尼器一端、支撑机构两端分别通过一块耳板与一块节点板活动连接,所述阻尼器另一端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盖板和防失稳板均连接于阻尼器与支撑机构的连接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防失稳板在框架平面外有较大的弯曲刚度,通过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能有效约束装置的平面外变形,防止装置平面外失稳。
【IPC分类】E04B1/98
【公开号】CN105239695
【申请号】CN201510755917
【发明人】赵昕, 叶李玮, 丁鲲, 秦朗, 马浩佳, 杨悦
【申请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福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