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604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险防护结构,适用于建筑安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地震、爆炸、火灾等灾害日渐多发,在灾害发生时人员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对于建筑物的抗震避险要求仅仅停留在建筑结构本身的强度和质量上,往往忽略了室内外人员的安全防护。在前述险情出现时,虽然建筑结构可能不会破坏或者只发生局部破坏,但是经常出现室内人员被落物砸伤、烟气熏伤、摔倒撞伤等情况。就好比汽车碰撞时人员未系好安全带一样,即使汽车不会严重撞毁,人员却可能已在车内受伤或者丧生。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应对险情出现的荷载、逃生使用方便的避险防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险防护结构,其能够有效应对险情出现的荷载,并且逃生时使用方便。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避险防护结构,包括吸能缓冲结构,吸能缓冲结构能够通过锚固部件锚固到建筑物上,吸能缓冲结构上还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门洞。
[0006]优选地,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外部设置外层防护装甲并且/或者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内部设置内部防护层。外层防护装甲的构成单元可以为蜂巢型结构或金字塔型结构。外层防护装甲中可以填充防火隔热材料,或外敷防火布。内部防护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设置有钢丝网、缓冲橡胶层、衬布和帘式充气囊。
[0007]优选地,在吸能缓冲结构中设置结构安全管理设备。结构安全管理设备包括结构锈蚀劣化传感器、建筑安全监测传感器、地面振动和倾角传感器、火灾温度及烟感传感器、报警装置或GPS定位装置。
[0008]优选地,吸能缓冲结构的主体为框架,框架的部分节点之间设置有拉杆。框架的底部通过套接设备固定到建筑物的底面,框架的顶部通过拉索与建筑物连接;或者,框架的侧部与建筑物的柱或承重墙通过锚栓连接。框架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隔离垫。
【附图说明】
[0009]图1显示了一种吸能缓冲结构的布置方式图。
[0010]图2显示了一种外层防护装甲的构成单元的形状示意图。
[0011]图3显示了另一种外层防护装甲的构成单元的形状示意图。
[0012]图4显示了优选的内部防护层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14]本实用新型的避险防护结构,包括吸能缓冲结构,吸能缓冲结构能够通过锚固部件锚固到建筑物上,吸能缓冲结构上还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门洞。
[0015]图1中显示了一种吸能缓冲结构的布置方式图。如图1所示,吸能缓冲结构的主体为框架1,根据需要,框架1的部分节点之间还设置有拉杆4,以增强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框架1上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门洞2。优选地,框架可以设计成长方体的金属框架。例如,可以为现场组装的钢结构框架,主要受力构件为外包碳纤维的高强钢管,主体结构要求可以承受2吨重物以6m/s速度冲击的荷载(约2m高自由坠落)不会产生整体破坏和过大的变形。优选地,门洞2处设置防护门,门上可以设置观察孔。框架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隔离垫3,使之与建筑物的底面隔离。
[0016]该框架的优选尺寸为不小于lOOOmmX600mmX 1500mm,以便人员在框架内可以自由转身和活动。框架1的底部可以通过例如套接设备固定到建筑物的底面,框架1的顶部可以通过拉索与建筑物连接,保证小型冲击下不会剧烈晃动或者倾覆,大型冲击下拉索可以保证框架不会跌落。或者,框架的侧部与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柱、承重墙等)通过锚栓连接。附图中均未示出上述锚固部件。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外部设置外层防护装甲并且/或者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内部设置内部防护层。
[0018]如图2和3所示,其中显示了两种外层防护装甲的构成单元的形状示意图。图2中显示的以蜂巢型结构为构成单元的外层防护装甲适用于砌体建筑物,可以承受散落砌块的多次冲击,多次缓冲性能好。图3中显示的以金字塔型结构为构成单元的外层防护装甲适用于框架(钢、混凝土、木)型建筑物,可以防止框架梁、柱的单次重击。优选地,外层防护装甲中填充防火隔热材料,或外敷防火布。
[0019]如图4所示,其中显示了内部防护层的优选布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内部防护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设置有钢丝网41、缓冲橡胶层42、衬布(可以带挂环)43、帘式充气囊44。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各层可以根据需要只选择部分设置,而不必须全部设置。在内部防护层围成的空间内还可设置LED灯(防爆蓄电池供电)、柔性拉手、座兜和安全带(接点固定在框架上)。空间底部为应急用品箱,内含急救干粮、应急水、安全头盔、三防呼吸器、多功能应急手电、应急求救哨、高空悬垂索、蜡烛、火柴、药品等生活及自救必需品。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吸能缓冲结构中设置结构安全管理设备,包括结构锈蚀劣化传感器、建筑安全监测传感器、地面振动和倾角传感器、火灾温度及烟感传感器、报警装置或GPS定位装置(被动定位可用于灾后搜救)等,还可以利用家庭wifi与后台云服务器相连,建立房屋安全监测的大数据平台。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地震台网应急预警和家庭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0021]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缓冲结构,所述吸能缓冲结构能够通过锚固部件锚固到建筑物上,所述吸能缓冲结构上还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门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外部设置外层防护装甲并且/或者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内部设置内部防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吸能缓冲结构中设置结构安全管理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缓冲结构的主体为框架,框架的部分节点之间设置有拉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底部通过套接设备固定到建筑物的底面,框架的顶部通过拉索与建筑物连接;或者,框架的侧部与建筑物的柱或承重墙通过锚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层防护装甲的构成单元为蜂巢型结构或金字塔型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部防护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丝网、缓冲橡胶层、衬布和帘式充气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垫。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层防护装甲中填充防火隔热材料,或外敷防火布。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安全管理设备包括结构锈蚀劣化传感器、建筑安全监测传感器、地面振动和倾角传感器、火灾温度及烟感传感器、报警装置或GPS定位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缓冲结构,吸能缓冲结构能够通过锚固部件锚固到建筑物上,吸能缓冲结构上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门洞。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外部可以设置外层防护装甲并且/或者在吸能缓冲结构的内部设置内部防护层。吸能缓冲结构的主体可以为框架,框架的部分节点之间设置有拉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避险防护结构,能够有效应对险情出现的荷载,并且逃生时使用方便,适用于建筑安全的技术领域。
【IPC分类】E04H9/00
【公开号】CN205036143
【申请号】CN201520781791
【发明人】孙雨
【申请人】孙雨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