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735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钢筋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其提供钢筋的架设并埋设于水泥所形成的地基内,其包括:一定位脚座具有身片及二脚片分别组设于身片的两侧,又身片的顶端与二脚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架槽,而二脚片的末端分别形成有架口,且二脚片的架口为相互对应且同水平高度设置;及至少一标高支架,其设置于该二脚片中任一片,且该至少一标高支架设于任一脚片连接身片的相反侧;其中,利用身片与二脚片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架槽、二脚片本身所具有的架口的设置,提供钢筋的两端能够分别架设于第一架槽,或者是架口上,使得钢筋能够平整、整齐的排列铺设。
【专利说明】
钢筋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筋定位装置,详指一种应用于建筑地基相关领域的装置,能够确实的将钢筋与钢筋之间间隔开,且所形成的间隙可根据设计者的丈量、规划而改变,让各钢筋在铺设上能够平稳、整齐、不会产生歪斜,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物的营建最重要的就是地基的稳固,拥有稳固的地基才可以让建筑物屹立不摇,近年来随着天灾频传、地震防不胜防的影响,市面上建构薄弱、地基不够稳固的建筑物都承受不住一次的强震,纷纷倾倒、毁坏,造成无数生命的消逝,因此建筑物在建构的过程当中,每一工活都必须审慎的处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在地基的建盖上完全不可以马虎,一般的地基在建盖上必须于地面上挖取适当的大小及深度后,接着利用钢筋、水泥的配合建构成地基,早期在钢筋的铺设上,为了让水泥在灌注时能够包覆钢筋,因此数条钢筋会形成井字状交错层叠排列,如此一来在灌注上才可以经由钢筋与钢筋之间的缝隙予以充填,进一步稳固包覆钢筋。
[0003]然而,上述钢筋在铺设上,一般建筑的老师傅在进行钢筋的铺设施工,会透过随手拿取的砖块、木板块等架设在钢筋上,利用砖块、木板块的厚度,以便于和其他钢筋区隔而形成间隙,也就是说每形成一层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就必须塞填至少二块的砖块、木板块,这样才可以让钢筋与钢筋之间确实间隔开来,只是此方式会产生一项问题,当所夹设的二砖块、木板块本身就不是为同厚度时,那所铺设的钢筋就不能形成水平状态,以至于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前后间距不一致,使得水泥灌浆后的地基稳固性前后不一,连带着建筑物在兴建上更容易发生倒塌的危险。
[0004]另外,利用砖块、木板块的塞填而达到间隙形成的方式是属于人为方式,也就是说间隙的前后间距是否为相同,仰赖的是施工者的经验、视觉,并无法确实的抓取钢筋到水平状态,以及间隙前后等距的主要细节,更何况当水泥开始进行灌注时,因水泥内含有小碎石,使得灌注的过程中容易碰撞砖块、木板块而造成脱落,使得原本丈量好的钢筋发生位置移位的状况,如此只会再造成地基无法均匀的稳固而连带兴建的建筑物发生倒塌的危险;故,相关业者为了住户的安全考虑,必须严重、审慎的思考,该如何做才可让钢筋的铺设能够平整,间隙明确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固。
[0005]有鉴于上述所说明现有地基在建盖上的缺失,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钢筋定位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改善现有建筑地基施工作业时,大多任务人以砖块、木板块来塞填于钢筋与钢筋之间而形成间隙的方式,造成间隙前后间距不一致、水泥灌注后容易造成砖块、木板块的脱离影响各钢筋的位移等问题,导致地基无法具全面的稳固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定位装置,给施工者进行地基的钢筋铺设的过程中,各钢筋与钢筋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能够前后间距皆为一致,且钢筋的铺设可以更加的整齐、平整,让施工者能够一目了然、快速的进行铺设施工,减少施工工时以及耗费多于的体力裁切砖块、木板块。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种钢筋定位装置,其提供钢筋的架设并埋设于水泥所形成的地基内,其包括:一定位脚座,其具有一身片及二脚片分别组设于身片的两侧,且该二脚片与身片之间分别呈垂直连结,又该身片的顶端与二脚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架槽,而该二脚片的末端分别形成有一架口,且该二脚片的架口为相互对应且同水平高度设置;及至少一标高支架,其设置于该二脚片中任一片,且该至少一标高支架设于任一脚片连接身片的相反侧。
[0009]该二脚片进一步分别包括有一直立部和一横立部,各脚片的直立部与横立部之间形成有一夹角,而各架口分别设置在横立部上端且连接于夹角,又各架口与相对应的夹角之间形成倒圆角设置。
[0010]各脚片的横立部连接直立部的相反端进一步形成有一斜导面。
[0011]进一步于该身片末端凹设有一第三架槽。
[0012]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标高组件活动装设于至少一标高支架,而该至少一标高组件包括有一管体及一高度限位件,该管体的一端插组于标高支架,而该高度限位件则插设于管体的另一端。
[0013]该高度限位件由组设管体的一端向上依序为一螺杆部、一标高警示部及一辨识部,该螺杆部螺锁于管体内,而该标高警示部标注水泥灌注的上限高度,又辨识部则是外露于水泥灌注后并显示标高组件的所在位置。
[0014]该身片与二脚片为一体成型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给施工者进行地基的钢筋铺设的过程中,各钢筋与钢筋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能够前后间距皆为一致,且钢筋的铺设可以更加的整齐、平整,让施工者能够一目了然、快速的进行铺设施工,减少施工工时以及耗费多于的体力裁切砖块、木板块。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不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脚座与标高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4是数个定位脚座与钢筋结合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5是水泥灌注立体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水泥灌注完成立体示意图。
[0023]图7是图6的水泥灌注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0钢筋20水泥
[0026]I定位脚座 11身片
[0027]12脚片121直立部
[0028]122横立部123夹角
[0029]124斜导面 13第一架槽
[0030]14架口15第三架槽
[0031]2标高支架3标高组件
[0032]31管体32高度限位件
[0033]321螺杆部322标高警示部
[0034]323辨识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其提供钢筋10的架设并埋设于水泥20所形成的地基内,其包括:一能够伫立的定位脚座I,其具有一身片11及二脚片12分别组设于身片11的两侧,且该二脚片12与身片11之间分别呈垂直连结,从定位脚座I的俯视来看概呈H字状,又该身片11的顶端与二脚片1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架槽13,该第一架槽13的槽型为凹圆弧状,其主要配合钢筋10为圆柱条状体而设置,而该二脚片12的末端分别形成有一架口 14,且该二脚片12的架口 14为相互对应且同水平高度设置,且各架口 14同第一架槽13的槽型为凹圆弧状,主要也是配合钢筋10的形状设置;及至少一标高支架2,其设置于该二脚片12中任一片,且该至少一标高支架2设于任一脚片12连接身片11的相反侧;其中,利用身片11与二脚片12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架槽13、二脚片12本身所具有的架口 14的设置,提供钢筋10的两端能够分别架设于第一架槽13或者是架口 14上,使得钢筋10能够平整、整齐的排列铺设(前述为本实用新型主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
[0036]在建筑物兴建之前,先在地面挖掘一定的深度,接着在底下铺设适量的钢筋10用以奠定地基的稳固,因此施工者在铺设钢筋10时,根据建筑蓝图的设计而将数个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脚座I放置于定点,然后将数根钢筋10的两端分别架设于定位脚座I上的第一架槽13、各架口 14,甚至是各钢筋10与钢筋10之间再彼此层叠设置,使得架设于定位脚座I上的钢筋10与钢筋10之间形成有间隙,而最上层彼此层叠的钢筋10则可利用焊接、钢绳予以固定,当各钢筋10铺设完成后即可将水泥20(混泥土)予以灌注,让半液态的水泥20(混泥土)完全包覆各钢筋10,等待风干完成后即可形成稳固建筑物的地基,另外在定位脚座I的设置上,施工者可以根据建筑蓝图对于地基的要求而替换不同高度的样式,也就是说可以替换第一架槽13与各架口 14之间距离更大的定位脚座I,以加大钢筋10与钢筋10之间的距离来配合不同建筑物所需的地基的稳固性,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
[0037]根据上述的说明下,下列继续说明本实用新型定位脚座I的各部位的技术特征,首先在该二脚片12的设计上进一步分别包括有一直立部121和一横立部122,其中该直立部121与身片11相连接并呈垂直设置,而各横立部122由相对应的直立部121的一侧延伸而形成,各横立部122为相互对应且对称,又直立部121与横立部122之间形成有一夹角123,且各架口 14分别设置在各横立部122的上端且连接于各夹角123,各架口 14与相连接的夹角123之间是以倒圆角设计配合各架口 14为凹圆弧状,让各钢筋10架设在各架口 14时能够确实、稳固的定位于架口 14上,避免钢筋10轻易脱离与各脚片12之间的架设,请参阅图1所示;而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钢筋10所能够铺设的数量而增加地基的稳固性,因此除了以第一架槽13与各架口 14的设置提供钢筋10所架放以外,还具有其他位置可以提供给钢筋10架设,像是在该身片11末端(相反于第一架槽13的一端)进一步凹设有一第三架槽15,该第三架槽15的使用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可在二定位脚座I的各架口 14上先架设一支钢筋10后,接着在以另一钢筋10穿过第三架槽15后架设于钢筋10上形成层叠的型态,或者是各脚片12的横立部122连接直立部121的相反端处进一步形成有一斜导面124,该斜导面124亦可提供一条钢筋10所撑放(图未示),并将此条钢筋10与其他钢筋10绑固、焊接而增加各钢筋10之间的稳固性,透过上述两种提供钢筋10数量增加的设置方式,让地基完成后能够承受较大的支撑力,且提供建筑物兴建于地基上的稳固性。
[0038]接续请参阅图5、图6、图7所示,当各钢筋10与各定位脚座I确实安置于地面所挖设的坑洞内时,接着开始进行水泥20(混泥土)的灌注,然而在一般建筑法规的规定上,地基的厚薄是有一定的规范,必须计算出所要乘载的建筑物的重量然后匹配相对应的厚度,因此为了方便施工者在关注水泥20(混泥土)的灌注是否标准,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标高组件3活动装设于至少一标高支架2,而该至少一标高组件3包括有一管体31及一高度限位件32,该管体31的一端插组于标高支架2,而该高度限位件32则是插设于管体31的另一端,又该高度限位件32进一步由组设管体31的一端向上依序具有一螺杆部321、一标高警示部322及一辨识部323,当管体31与高度限位件32在要灌注水泥20(混泥土)的前先安装于标高支架2,接着开始进行水泥20(混泥土)的灌注,当灌注接近标高警示部322的时候,施工者就要开始仔细查看是否要继续灌注还是要准备停止,该标高警示部322就是给予施工者的一个上限警示,而该螺杆部321的是提供施工者能够根据建筑蓝图对于地基厚度的规划而调整位于管体31内的长度,当水泥20(混泥土)灌注完成后该辨识部323会外露于地基外,施工者可将辨识部323予以拔除或者是留下作为定位标注的辨识点,方便日后在进行维修、查看的后续勘验作业时,可以立即根据辨识部323的所在的处找寻到所要查看的地点,节省了不少工作上的时间;最后,本实用新型在身片11与二脚片12的设计上采用了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且采用了具耐压的塑料材质予以制成为主要技术,但并非限制身片11与二脚片12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材质选用。
[0039]总结说明,透过本实用新型的装设提供钢筋10能够稳固、整齐的架设,让最后由水泥20(混泥土)所灌注形成的地基具有较大的稳固性、支撑性能够撑持建筑物的建盖,且能够让水泥在灌注的过程中确实的包覆各条钢筋10,不仅如此透过定位脚座I的设置让各条钢筋10之间形成间隙也是方便施工者在架设电管、水管、瓦斯管上具有空间能够放置、牵设,另外以标高组件3与定位脚座I之间组合方便施工者完成后根据辨识部323的外露提供给施工者能够清晰的辨识,并让日后在维修、保养、拆换上可以直接找寻到所在之处,综上特点提供施工者能够简易、方便操作使用,比其现有技术利用兴建过程中的砖块、木板块来塞填钢筋10与钢筋10之间的间隙以撑持、间隔开来的方式,更具有一定程度上进步性,不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工时上的延宕、钢筋的走位等优点。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钢筋定位装置,是供钢筋的架设并埋设于水泥所形成的地基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定位脚座,具有一身片及二脚片分别组设于身片的两侧,且该二脚片与身片之间分别呈垂直连结,又该身片的顶端与二脚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架槽,而该二脚片的末端分别形成有一架口,且该二脚片的架口为相互对应且同水平高度设置; 及至少一标高支架,是设置于该二脚片中任一片,且该至少一标高支架设于任一脚片连接身片的相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脚片进一步分别包括有一直立部和一横立部,各脚片的直立部与横立部之间形成有一夹角,而各架口分别设置在横立部上端且连接于夹角,又各架口与相对应的夹角之间形成倒圆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脚片的横立部连接直立部的相反端进一步形成有一斜导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身片末端凹设有一第三架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标高组件活动装设于至少一标高支架,而该至少一标高组件包括有一管体及一高度限位件,该管体的一端插组于标高支架,而该高度限位件则插设于管体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限位件由组设管体的一端向上依序为一螺杆部、一标高警示部及一辨识部,该螺杆部螺锁于管体内,而该标高警示部标注水泥灌注的上限高度,又辨识部则是外露于水泥灌注后并显示标高组件的所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片与二脚片为一体成型设置。
【文档编号】E04C5/16GK205604584SQ201620146161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徐逢裕
【申请人】徐逢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