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32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执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附件,特别涉及一种门锁执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执手包括面板、执手,执手一端的转动轴插入面板上对应的孔内与锁体内的连接轴相套接,执手与面板是可分离的,执手一端的转动轴与锁体内的连接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这种固定连接不够牢靠,容易造成执手的脱落,同时由于这种执手本身没有复位功能,只能靠锁体内的复位弹簧复位,降低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主定位和自主复位功能的门锁执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锁执手,主要包括面板、执手,执手一端的转动轴插入面板上对应的孔内,还包括扭簧和带有内孔的定位片,扭簧和定位片依次套在执手的转动轴上,扭簧的一端与面板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执手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定位片与执手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的执手与面板是一体结构,执手无须另行固定连接,可避免由于固定连接不够牢靠而易造成执手脱落的毛病,同时由于本身设有扭簧,使执手本身具有复位功能,提高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中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主要包括面板1、执手8、扭簧4和带有内孔的定位片2,执手8一端的转动轴3插入面板上对应的孔内,扭簧4和定位片2依次套在执手8的转动轴3上,扭簧4的一端与面板1固定连接,扭簧4的另一端与执手8的转动轴3固定连接,执手8的转动轴3的端部设有键槽6和沿圆周方向的卡槽,定位片2的内孔的边缘设有内凸键7,定位片2通过内凸键7与键槽6的配合与转动轴3相套接,并用卡簧5卡在卡槽内将定位片2固定在执手8的转动轴3上,从而实现了定位片2与执手8的转动轴3的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通过扭簧4和定位片2将执手8与面板1连接为一体,解决了传统执手易脱落的缺点,同时通过定位片2将执手8固定在所需的特定位置,当转动执手8时,带动扭簧4运动,执手8在解除外力的作用后,扭簧4可以将执手8复位到原来位置,实现了执手8的自复位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执手,主要包括面板(1)、执手(8),执手(8)一端的转动轴(3)插入面板上对应的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4)和带有内孔的定位片(2),扭簧(4)和定位片(2)依次套在执手(8)的转动轴(3)上,扭簧(4)的一端与面板(1)固定连接,扭簧(4)的另一端与执手(8)的转动轴(3)固定连接,定位片(2)与执手(8)的转动轴(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执手,其特征在于执手(8)的转动轴(3)的端部设有键槽(6)和沿圆周方向的卡槽,定位片(2)的内孔的边缘设有内凸键(7),定位片(2)通过内凸键(7)与键槽(6)的配合与转动轴(3)相套接,并用卡簧(5)卡在卡槽内将定位片(2)固定在执手(8)的转动轴(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锁执手,主要包括面板(1)、执手(8)、扭簧(4)、带有内孔的定位片(2),执手(8)一端的转动轴(3)插入面板上对应的孔内,扭簧(4)和定位片(2)依次套在执手(8)的转动轴(3)上,扭簧(4)的一端与面板(1)固定连接,扭簧(4)的另一端与执手(8)的转动轴(3)固定连接,定位片(2)与执手(8)的转动轴(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门锁执手具有自主定位和自主复位功能。
文档编号E05B3/00GK2675785SQ20032010902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林普光 申请人:林普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