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报警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3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报警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门锁,尤其是能自动报警的防盗门锁。
技术背景现有的防盗门锁是由锁头、锁体和锁扣等部分组成,分别安装在门扇和门框上,锁舌自动、或通过锁头驱动进入锁扣内,阻止门扇打开,以达到防盗的目的。由于目前社会治安严峻,多数贼人利用人们白天外出工作,家里没有人的机会,通过用暴力撬门的方式,入屋盗窃,使不少家庭遭受严重的损失。由于门的开启方向有内掩,外掩和推拉等方式,其中木门多为内掩;铁门多为外掩;推拉方式的铁,木门都有。贼人撬门时,门若是内掩方式的,因锁扣的紧固力较薄弱,多数时候是锁扣脱落;锁体装在外掩方式的铁门时,因锁体下伸的紧固板不好收藏,安装时往往被剪去,改为在正面上用螺钉紧固。因为门的铁皮很薄,螺纹数有限,使其紧固力较薄弱,往往是掉锁体;推拉门两者受力相仿,脱落的可能性亦相仿。城市的家庭为安全起见,一般都是既有外掩的铁门,也有内掩的木门。在暴力撬门时,不管是掉锁扣还是掉锁体,门都会被撬开。
为此有人仿照球形门锁设置附加锁舌的原理,在锁舌上设计了一个报警舌,在正常的上锁状态下,报警舌只能抵着锁扣的外面,不能外伸。一旦门被撬开,因没有锁扣抵着,报警舌在弹簧力的推动下伸出,使报警电路导通而报警。因为门是被打开后才会报警,如果这时家里没有人,贼人很容易循声找到报警器,把它破坏掉,其防盗报警的作用就会消失。短时间的报警声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会认为是误报警。而贼人在撬门之前,通常会先试探屋里是否有人,因此这种报警方式的保护效果是有限的。此外,由于门与门框之间必定有门缝存在,而且因为受门本身的质量及安装质量好坏的影响,使门缝的大小差异很大,因此存在报警舌如何适应这个大差异,以及如何防止产生误报警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防盗锁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它不仅能自动报警,也不易产生误报警,而且是在刚开始撬门之时就能报警,把贼人拒于门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增加锁体和锁扣紧固板的伸出量,使锁扣咬着门框的木头更多;或增大螺钉的直径和增加螺纹的数量。以增加撬门的难度和需用的时间,使门不至于瞬间即被撬开;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自动报警装置,才能拒贼人于门外。方法是在锁扣的内部,沿开门方向设置报警开关的触头。为使自动报警防盗门锁能适应各种开门方向,可在各种撬门方向上都设置一个报警簧片。在锁扣的支承面一侧,设置一个塑料支架,其高度高于报警簧片,而报警簧片又高于锁扣的锁舌通过口;令锁舌上面的报警簧片置于比锁扣的锁舌通过口稍高的位置;在锁扣后端设置的报警簧片与锁扣有适当的距离;并把这几个报警簧片并联起来,再接至电源的一端,构成限力开关的一个触头。电源的另一端接至一个导电簧片上,令该导电簧片与锁扣成弹性接触,把锁扣连通成开关的另一个触头。这样,在正常的上锁状态下,由于锁扣或塑料支架对锁舌的阻隔作用,令报警簧片与锁舌、锁扣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不会导通。只有在贼人撬门时的暴力超过了螺钉的紧固力、或门框的强度,令锁扣产生了沿开门方向的位移;或是塑料支架产生变形时,因为锁舌的桥梁作用而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或者两者自己直接连接起来。这时限力开关才会把报警器导通。因为锁扣和锁体本身在门扇或门框上的紧固强度已加强,要使他们与紧固点分离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而当它们产生一点位移或变形时,锁扣通过锁舌与报警簧片导通,报警器马上就导通而报警。报警器可设置成短暂导通后即能自保持的;还可以分设多个报警器于不同的地方,以便门还没有被打开,就已经四面报警声,给贼人一个强烈的震撼;毕竟做贼心虚,只得赶紧逃走。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报警防盗,拒贼人于门外,以及能减少误报警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中1-锁体,2-锁扣,3-电源A端, 4-电源B端,5-报警簧片,6-导电簧片,7-锁舌,8-塑料支架9-报警器, 10-发射电路, 11-接收及报警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实施例是一种外置式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报警电路除了限力开关外、其余全部置于锁外,只在锁扣内设置该电路的限力开关。电源A端3与报警器9和报警簧片5顺序电连接,报警簧片5由3片不同方向设置的簧片并联组成,成为限力开关的一个触头;电源B端4与导电簧片6及锁扣2电连接,导电簧片6与锁扣2为弹性接触,使锁扣2成为限力开关的另一个触头。其中两片报警簧片5相向设置于锁舌7的上下两侧,令上面的一片置于锁扣2的锁舌7通过口之上稍高的位置,下面的一片则置于比塑料支架8的支承端稍低,比锁舌7通过口稍高的位置。令第三片置于距锁扣2后端约1毫米的距离。这样,在正常上锁的情况下,锁舌7只能与锁扣2或塑料支架8接触,不会接触到报警簧片5,因此不会触发报警信号。当盗贼撬门时,由于力量很大,超出螺钉的紧固强度,或门框的强度,令锁扣2开始产生位移、或者是使塑料支架8开始产生变形,不论撬门是在哪一个方向上,总会有一片报警簧片5通过锁舌7与锁扣2接触,或者直接与锁扣2接触。也就是说报警器9被导通,从而被触发报警。达到报警防盗,拒贼人于门外的目的。由于不易使锁扣2产生位移或使塑料支架8变形,因此发生误报警的可能性很少。
图4的实施例是半内置式的无线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它把报警器9分解成发射电路10和接收及报警电路11的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由电池供电。电池和发射电路10设置于锁扣2之内,电池的正极即电源B端4,它通过导电簧片6弹性连接至锁扣2,使锁扣2成为限力开关的一个触头;电池的负极即电源A端3、直接连接发射电路10与报警簧片5。与图2的实施例相同,也设置3片并联组成的报警簧片5,使它成为限力开关的另一个触头;其设置方式也相同。不同的是,由于电池和集成块的体积较大,令报警簧片5设置的位置稍有变动而已。当贼人撬门时,同样会使限力开关导通,但导通后不是通过导线把报警信号导出锁外,传至报警器9;而是由发射电路10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接收及报警电路11再把接收到的电波信号变为脉冲信号,向外报警。同样可以实现各种方向撬门都报警,达到防盗报警,拒贼人于门外的目的,亦能使发生误报警的可能性很少。
使用这种方式设置,可免去外露的电源线,接收及报警电路11亦可远距离设置,也可设置多个,并可收藏起来,也不影响门框的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报警防盗门锁,由锁体1,锁扣2,电源A端3,电源B端4,报警簧片5,导电簧片6,锁舌7,塑料支架8和报警器9组成;电源A端3与报警器9、报警簧片5顺序电连接,电源B端4与导电簧片6以及锁扣2电联接,并置于锁扣2内,其特征是锁扣2与报警簧片5沿开门方向顺序设置,两者相隔足够的距离,只有在撬门的暴力超过了螺钉的紧固力,使锁扣2产生了沿开门方向的位移时两者才会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特征是塑料支架8、报警簧片5及锁扣2沿开门方向顺序设置,当塑料支架8发生一定的变形时,锁扣2与报警簧片5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特征是报警簧片5由多个簧片并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和3所述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特征是报警器9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放在锁扣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特征是报警器9采用无线遥控、分体方式,由发射电路10和接收及报警电路11组成,发射电路10设置于锁扣2内,接收及报警电路11可远距离隐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其特征是接收及报警电路11有多个,隐藏于不同的地方。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报警防盗门锁,它是在现有的门锁锁扣内2设置有一个由报警簧片5、和锁扣2组成的限力开关。在正常上锁状态下,该开关不会导通。只有在撬门力大于紧固螺钉的紧固力,足以令锁扣2与其紧固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或塑料支架8变形时,限力开关才会导通。使报警器9发出报警信号。给盗贼以强烈的震撼,令其退缩,从而拒贼人于门外,而且使误报警率大可降低。
文档编号E05B45/08GK2748593SQ20042007162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9日
发明者陈锦华 申请人:陈锦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