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80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单元,该把手单元安装在后备箱盖板上, 用于打开和关闭后备箱盖板,所述后备箱盖板关闭汽车后备箱中的容 纳空间。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后备箱地板的下方设置用于贮存备胎和/或工具的
贮存空间。如图8所示,由称为后备箱盖板1的地板关闭该贮存空间 的上方开口。把手单元安装在后备箱盖板l上,通过抓住把手单元的 把手提起后备箱盖板1来打开贮存空间的上方开口。
传统上,存在许多把手单元,其中,主体和把手通过单个金属 销彼此连接。把手通过金属销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上,即使大的拉力 作用在把手上,把手也不会从主体上脱开,并且把手具有能够经受长 期使用的强度。但是,由于需要例如金属销等独立的零件,所以涉及 的零件数增加,并且装配工作和零件管理变得复杂和麻烦,从而带来 产品成本增加的问题。
》克服该问题,传统上已经提出了一些把手单元,其中,不使 用金i销,而是在把手上一体地形成旋转轴,在美国专利NO. 6719332 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把手单元。在美国专利No. 6719332所公开的闩 锁单元中,如该文献的图3A至3C、图7A至图7B所示, 一对旋转轴 (凸出部)从把手的外侧突出,通过将旋转轴插入到在壳体中形成的 轴承(孔)中,可以将把手容易地装配到壳体中。
但是,在上述美国专利No. 6719332所公开的构造中,当抓住把 手提起后备箱盖板时,向上拉把手的力作用在旋转轴上。后备箱盖板 通常很重,当试图提起后备箱盖板时,需要对旋转轴施加很大的拉力, 该拉力使得与旋转轴相连的把手臂部弯曲。结果,旋转轴朝向与轴承
脱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担心旋转轴从轴承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单元,该把手单元通过在把 手上一体地形成旋转轴来减少零件的数量,并且即使在把手上施加大 的拉力,也不用担心旋转轴从轴承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把手单元,该把手单元包 括主体和把手。所述主体包括内壁;在两侧形成在内壁上的一对轴 承;以及一对保持壁,该对保持壁形成为分别与所述一对轴承隔开。 所述把手包括 一对支撑壁;以及一对旋转轴,该对旋转轴分别从所 述一对支撑壁向外伸出,并且分别与所述一对轴承接合。其中,把手 安装在主体上,从而可以在从贮存位置到操作位置的范围内旋转;所 述一对保持壁中的每个保持壁与所述一对支撑壁中的对应一个支撑 壁形成为当把手处于贮存位置时,所述保持壁与所述支撑壁不相互 面对,当把手处于操作位置时,所述保持壁与所述支撑壁相互面对; 当把手处于操作位置时,所述一对支撑壁中的每个支撑壁通过弯曲与 所述一对保持壁中的对应一个保持壁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每个保持壁与内壁的相应一侧之间的 距离可以设置为小于从每个支撑壁的面向相应保持壁的一侧到相应 旋转轴的末端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每个支撑壁与相应保持壁之间的距离 可以设置为小于每个旋转轴插入相应轴承内的插入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每个支撑壁与相应保持壁之间的距离 可以设置为大于从每个旋转轴的基端到相应轴承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主体和把手可以由树脂模制而成。在 支撑壁上可以形成具有平坦形状的第一支承面,以包围旋转轴的基 端。在内壁上可以形成为具有平坦形状的第二支承面,以包围轴承的 周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主体可包括弹簧支撑件,该弹簧支撑 件与主体形成为一体,以便与连接所述一对轴承的直线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在把手的支撑 壁上,所以减少了零件数量,并且可以简化装配工作和零件管理,由 此可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即使大的拉力作用在旋转轴上并导致支撑 壁弯曲,使得支撑壁轴向移动,但由于保持壁从内侧与支撑壁接触以 调节支撑壁的变形量,所以不用担心旋转轴从轴承脱离。
此外,由于支撑壁和保持壁的形成位置调节为使得当把手处于 贮存位置时支撑壁不面对保持壁,所以在将把手推入主体内以便使把
手接收在C:存位置的过程中,可在支撑壁弯曲的同时将旋转轴插入轴
承内,从而便于将把手装配到主体上。
特别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构造,即使大 的拉力作用在旋转轴上,并导致支撑壁弯曲,但由于在旋转轴从轴承 脱离之前,保持壁从内侧接触支撑壁以限制支撑壁的变形量,所以能 够可靠地防止旋转轴从轴承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旋转轴基端与轴承开口之间的距离限 定旋转轴的轴向间隙。通过使该距离小于保持壁和支撑壁的相互面对 侧之间的距离,即使旋转轴轴向移动,但由于在支撑壁到达保持壁之 前旋转轴的移动量受到限制,所以不用担心由于保持壁和支撑壁的接 触而产生磨损,并且产生与保持壁和支撑壁的撞击相关的令人不舒服 的撞击噪音。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可操作性。
此外,当把手单元的各个构成零件用树脂模制时,与角落部分 (例如旋转轴的基端周边和轴承的开口周边)对应的部分的机械加工 精度通常较低。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形成了从 旋转轴的基端周边和轴承的幵口周边突出的平坦支承面,以限定旋转 轴在支承面之间的轴向间隙,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调节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扭转螺旋弹簧安装在弹簧支撑件上, 从而把手构造为借助扭转螺旋弹簧的推力从操作位置返回到贮存位 置。由于弹簧支撑件与主体一体地形成,所以不会导致构成零件的数 量增加。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地看出本发明的 这些和其它目的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整体构造的
透视图,其中图1A示出把手处于贮存位置的状态,图1B示出把手处
于操作位置的状态;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整体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A至3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的一组视图,
其中图3A是把手的俯视图,图3B是把手的仰视图,图3C是把手的
侧视图4A至4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主体的一组视图, 其中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的线A-A
截取的剖视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的旋转位 置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图5A是示出把手处于贮存位置的视图,图5B 是示出把手从贮存位置露出的视图,图5C是示出把手处于操作位置 的视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旋转轴和轴承之 间的关系的图,其中图6A是放大透视图,图6B是放大剖视图7A和7B是示出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处于操作 位置时旋转轴和轴承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剖视图,其中图7A示出了没 有外力沿向上拉起把手的方向作用在把手上的状态,图7B示出了外 力沿向上拉起把手的方向作用在把手上的状态;以及
图8是示出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盖板上的把手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至7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图。图1A和1B 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同 一把手单元的整体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A至图2所示,实施例的把手单元包括主体IO和把手30,
其中主体10设计为安装到后备箱盖板1的一部分上,把手30安装在
主体10上,并且适合在从贮存位置到操作位置的预定范围内自由旋 转。图1A示出了把手30处于忙存位置的状态,图1B示出了把手30 处于操作位置的状态。如后面所描述的,借助扭转螺旋弹簧的推力, 把手30在正常状态下处于贮存位置。
此外,主体10和把手30是由例如塑料等合成树脂制成的树脂 模制产品。
例如,如图8所示,把手单元安装在位于后备箱盖板1的一侧 边缘的中央附近的位置,所述后备箱盖板1关闭汽车后备箱的地板2 下方的忙存空间。该后备箱盖板1在正常状态下关闭贮存空间的开 口,通过抓住并向上拉把手单元的把手30以将后备箱盖板1从关闭 状态提起来,可以打开贮存空间的开口。
图3A至3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的一组视图, 其中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仰视图,图3C是侧视图。
如图2至图3C所示,把手单元的把手30具有基端部分31和操 作部分32,其中基端部分31可枢转地支撑在主体IO上,操作部分 32从基端部分31延伸,在操作部分32的中心具有开口。在把手30 的基端部分31 —体地形成有一对支撑壁34和一对旋转轴33,所述 支撑壁34从基端部分31的各侧面边缘向下延伸,所述旋转轴33从 各个支撑壁34的外侧向外突出。
图4A至4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主体的一组视图, 其中图4A俯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线A-A截取的 剖视图。
如图2至图4C所示,在把手单元的主体IO上形成有从主体10 的表面向下凹陷的贮存凹陷部12。在该贮存凹陷部12中,贮存凹陷 部12的前部形成为第一凹陷部13,该第一凹陷部13具有给定的深 度以贮存把手的基端部分31;贮存凹陷部12的后部形成为第二凹陷 部14,该第二凹陷部14用于贮存把手30的操作部分32,并且第二 凹陷部14的深度比第一凹陷部13的深度浅。第一凹陷部13和第二 凹陷部14是连续形成的,并且在这两个凹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中形
成有阶梯部分15。此外,在贮存凹陷部12的后部形成有凸出部分16, 该凸出部分16的大致中心部分从第二凹陷部14凸起到与主体表面 11的高度相同的高度。
在贮存凹陷部12的位于第一凹陷部13两端的彼此面对的两个 侧壁17的内表面中,形成有一对由通孔构成的轴承18。把手30的 旋转轴33 (将在后面描述)插入这些轴承18中。在本实施例中,轴 承18形成为通孔。但是,轴承18可以形成为凹入的槽或凹陷槽。
此外,在该贮存凹陷部12中,在第一凹陷部13中一体地形成 有一对保持壁19和一对旋转止动件20,此外,在第一凹陷部13和 第二凹陷部14之间的阶梯部分15上一体地形成有弹簧支撑件21。 所述一对保持壁19分别形成在与对应的轴承18间隔给定距离的位 置,以便分别与侧壁17平行。另一方面,旋转止动件20分别形成为 具有从第一凹陷部13突出的形状,并且以任意角度倾斜,从而通过 把手30的基端与旋转止动件20之间的接触来限制把手30继续旋转。 旋转止动件20限定了将要由使用者拉动的把手30的操作位置。
如图2和4B所示,在从阶梯部分15延伸出来的弹簧支撑件21 中,基部21a从主体10的阶梯部分15伸出,并且,圆柱形弹簧支撑 部分21b从基部21a水平伸出,弹簧支撑部分21b的末端是自由端。 弹簧支撑部分21b处于穿过所述一对轴承18的直线上,并且扭转螺 旋弹簧40安装在弹簧支撑部分21b上。正常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 40的推力将把手30沿着从操作位置向贮存位置的方向推动。在本实 施例中,由于弹簧支撑件21和主体IO—体形成,所以没有增加构成 产品的零件的数量。
图5A至5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的旋转位置 的剖视图,其中图5A示出了处于贮存位置的把手,图5B示出了从贮 存位置露出或向上倾斜的把手,图5C示出了处于操作位置的把手。
如图5A所示,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设置为,当把手30处于 贮存位置时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不相互面对。当将把手30装配到 主体10上时,首先,将扭转螺旋弹簧40安装到主体10的弹簧支撑 件21上,然后,将把手30的一对旋转轴33从主体10的内侧插入到
对应的轴承18中,由此将把手30装配到主体10上(参考图2)。 此时,由于把手30的支撑壁34与主体10的侧壁17接触并从而产生 弯曲,所以通过在将把手30保持在处于贮存位置的姿态的同时将把 手30装配到主体10上,来防止支撑壁34与保持壁19干涉,从而旋 转轴33可与轴承18接合。
在装配到主体IO上的把手30中,旋转轴33被可枢转地支撑在 轴承18中,从而把手30可在旋转轴33上自由旋转。
通过轻轻推动把手30的基端部分31,使得把手30从贮存位置 开始旋转,由此把手30从贮存凹陷部12露出(参考图5B)。在把 手30从贮存凹陷部12露出以后,可以抓住把手30的操作部分32 将把手30旋转到操作位置。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设计成,当把手 30处于操作位置时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相互面对(参考图5C)。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旋转轴和轴承 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中图6A是放大透视图,图6B是放大剖视图。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在旋转轴33的基端周边形成有平坦的 支承面33a,该支承面33a从支撑壁34的外侧突出。此外,在轴承 18的开口周边也形成有平坦的支承面18a,该支承面18a从主体10 的内侧突出。这些支承面18a、 33a设置成,当把手30装配到主体 10上时支承面18a、 33a彼此面对。通过在支承面33a和18a之间限 定的距离"来限定旋转轴33的轴向间隙。
对于作为树脂模制产品的主体IO和把手30,通常来说,与角落 部分(例如旋转轴33的基端周边和轴承18的开口周边)对应的部分 的机械加工精度较低。因此,由于在支撑壁34和主体10的侧壁17 之间限定的间隙,把手30可能宽松地装配在主体IO上。但是,在本 实施例中,分别在旋转轴33的基端周边和轴承18的开口周边形成平 坦的支承面33a和18a,这些支承面分别从旋转轴33的基端周边和 轴承18的开口周边突出,以限定旋转轴33在支承面33a和18a之间 的轴向间隙,由此可以高精度地调节间隙。
图7A和7B是示出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的把手处于操作 位置时,旋转轴和轴承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剖视图,其中,图7A示出
了没有外力沿向上拉起把手的方向作用在把手上的状态,图7B示出 了外力沿向上拉起把手的方向作用在把手上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当把手30处于 操作位置时,在保持壁19面向支撑壁34的一侧和内壁17的内侧之 间限定的距离L,设置为小于从支撑壁34面向保持壁19的一侧到旋 转轴33的末端的距离L2。此外,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在保持壁19 和支撑壁34的相互面对的一侧之间限定的距离L3设置为小于旋转轴 33插入到轴承18内部的长度L4。
因此,当抓住把手30以提起后备箱盖板1时,大的外力沿着向 上拉起把手30的方向作用在旋转轴33和轴承18之间的接触点上。 由于这样作用的外力,支撑壁34按照图7B所示的方式弯曲,使得旋 转轴33趋向于从轴承18脱离。但是,由于如上所述,各个距离设置 为L"Ls和L3<L4,所以在旋转轴33从轴承18脱离之前,支撑壁34 与保持壁19接触,由此限制了支撑壁34继续弯曲。因此,防止了旋 转轴33从轴承18脱离。
此外,如图7A所示,在形成于旋转轴33和轴承18的周边上的 各个支承面33a和18a之间限定的距离U设置为小于在保持壁19和 支撑壁34的相互面对的一侧之间限定的距离U。因此,即使把手30 在长度L5的范围内轴向移动,支撑壁34也绝对不会与保持壁19接 触,由此防止了由于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的接触而产生磨损,以及 由于支撑壁34和保持壁19的撞击而产生撞击噪音,从而能够获得良 好的可操作性。
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定上述实施例,因此,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内,当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例如,本发明可 以应用于美国专利No. 6719332中所公开的带有闩锁的把手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在 把手的支撑壁上,所以减少了构成产品的零件的数量,可以简化装配 工作和零件管理,从而可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即使大的拉力作用在
旋转轴上并使支撑壁弯曲,由于保持壁从内侧接触支撑壁以调节支撑 壁的变形量,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旋转轴从轴承脱离。
本申请要求2007年7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 2007-179087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 式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把手单元,包括主体,包括内壁;一对轴承,其在两侧形成在所述内壁上;一对保持壁,其形成为分别与所述一对轴承间隔开;以及把手,包括一对支撑壁;一对旋转轴,其分别从所述一对支撑壁向外突出,并且分别与所述一对轴承接合,其中,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便可在从贮存位置到操作的范围内旋转,所述一对保持壁中的每个保持壁与所述一对支撑壁中的对应一个支撑壁形成为当所述把手处于贮存位置时,所述保持壁与所述支撑壁不相互面对,当所述把手处于操作位置时,所述保持壁与所述支撑壁相互面对,并且当所述把手处于所述操作位置时,所述一对支撑壁中的每个支撑壁通过弯曲与所述一对保持壁中的对应一个保持壁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单元,其中,每个所述保持壁与所述内壁的相应一侧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 从每个所述支撑壁的面向相应保持壁的一侧到相应旋转轴的末端的 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把手单元,其中,每个所述支撑壁与相应保持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每个所述 旋转轴插入相应轴承内的插入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单元,其中,每个所述支撑壁与相应保持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从每个所 述旋转轴的基端到相应轴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单元,其中, 所述主体和所述把手由树脂模制而成,在所述支撑壁上形成具有平坦形状的第一支承面,以包围所述 旋转轴的基端,并且在所述内壁上形成具有平坦形状的第二支承面,以包围所述轴 承的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把手单元,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弹簧支撑件,所述弹簧支撑件与所述主体形成为 一体,以便与连接所述一对轴承的直线相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把手单元,所述把手单元包括主体和把手。所述主体包括一对轴承;以及一对保持壁,该对保持壁形成为分别与所述一对轴承隔开。所述把手包括一对支撑壁;以及一对旋转轴,该对旋转轴分别从所述一对支撑壁向外伸出,以便与所述一对轴承接合。其中,所述把手可在贮存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旋转;所述支撑壁形成为当所述把手处于所述贮存位置时,所述支撑壁不面对所述保持壁,当所述把手处于操作位置时,所述支撑壁面对所述保持壁,并通过弯曲与所述保持壁接触。
文档编号E05B5/02GK101338631SQ200810135929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6日
发明者名岛正浩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