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75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定位把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定位把手包含座体,其具有固定部;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座体;弹性体,其位于座体内,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座体,另一端抵顶于定位体;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手持部及枢接部,枢接部具有相邻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枢接部枢接于定位体活动外露于座体的一端,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座体,枢接部与定位体的枢接处至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把手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
【专利说明】定位把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把手;尤其涉及一种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的定位把手。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便于使一对象相对于另一对象移动,现今的对象外多设有至少一把手,以便于用户通过把手移动对象。另外,为避免把手突出在对象外而使用户意外撞击而受伤,现今的把手多可相对于对象转动而朝向地面。然而,由于把手可相对于对象转动,因此把手也容易相对于对象晃动而无法定位,严重时把手会撞击对象而产生噪音;另外,由于把手可相对于对象转动,因此把手无法定位于使用状态的位置,若用户想要频繁移动对象时便需频繁拉出把手,使用上相当不便。
[0003]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定位把手,以使其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想要积极揭露的地方。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创作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定位把手,以期望能达到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的目的。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固定部;一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该座体;一弹性体,其位于该座体内,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该定位体;以及一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座体,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
[0006]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定位体的另一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内。
[0007]上述定位把手中,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圆弧面。
[0008]上述定位把手中,该第二接触面为圆弧面,且平滑连接该圆弧面。
[0009]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具有一枢接槽,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枢接在该枢接槽内。
[0010]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座体具有一定向部,该枢接槽活动跨设于该定向部。
[0011 ]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
[0012]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凸体与该定位体的一凹槽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凹槽与该定位体的一凸体枢接。
[0013]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座体活动外露该定位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顶抵部,该定位体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顶抵部,该定位体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顶抵部以活动外露于该座体,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另一端抵顶于该第二顶抵部。
[0014]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固定部为扣接部、扩接部、锁合部、焊接部、黏合部、铆接部或磁吸部。
[0015]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把手呈T形。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多组如第一种实施例的定位把手,其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至少一组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及至少一组不具有该弹性体的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其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
[0018]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成U形或Π形。
[0019]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把手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一。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一。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二。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二。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三。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三。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一。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二。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三。
[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座体扩接部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座体锁合部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座体焊接部或黏合部的示意图。
[00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座体铆接部的示意图。
[00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T形把手的示意图。
[00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U形把手的示意图一。
[0035]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U形把手的示意图二。
[00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U形把手的示意图三。
[0037]【符号说明】
[0038]I定位把手
[0039]11 座体
[0040]111固定部
[0041]112 开口
[0042]113 开口
[0043]114第一顶抵部
[0044]115定向部[0045]12定位体
[0046]121第二顶抵部
[0047]122 凸体
[0048]123 凹槽
[0049]13弹性体
[0050]14 把手
[0051]141手持部
[0052]142枢接部
[0053]1421第一接触面
[0054]1422第二接触面
[0055]1423 圆弧面
[0056]1424 枢接槽
[0057]1425 凹槽
[0058]1426 凸体
[0059]15枢接杆
[0060]9 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06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1,其包含一座体11、一定位体12、一弹性体13及一把手
14。其中,该座体11可为筒体或其他中空的物体,该座体11的一侧具有一固定部111,该座体11的另一侧具有一开口 112,该座体11具有该固定部111的一侧可具有另一开口 113,该固定部111用来使该座体11固定在一对象9上,如门板、抽屉的面板或其他移动或转动的对象;该定位体12可为杆体或其他长形的物体,该定位体12的一端通过该开口 112活动外露于该座体11的另一侧,该定位体12的另一端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11内以避免该定位体12活动时与该对象9内的物体(图未示)碰撞而破坏该物体;该弹性体13可为螺旋弹簧、伸缩弹簧或其他弹性组件,该弹性体13位于该座体11内且可套设于该定位体12,该弹性体13的一端沿该定位体12的轴向并抵顶在该座体11上,该弹性体13的另一端沿该定位体12的轴向并抵顶在该定位体12上;该把手14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141及一枢接部142,该枢接部142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1421及一第二接触面1422,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可为平面,该枢接部142枢接在该定位体12上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1421或该第二接触面1422活动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之间的夹角可为90度,但也可依据不同的情况而为其他的角度,一般来说,当该第二接触面1422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时,该把手14呈水平状态。
[0063]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一,请同时参考图1,如图所示,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都为平面,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如图中的枢接杆15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与到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相同,且该弹性体13为预先压缩后顶抵在该座体11与该定位体12之间。如图1所示,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反作用力(方向向左)在该定位体12上,以使该定位体12拉住该枢接部142并使该第一接触面1421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把手14定位在直立状态;同理,如图2所示,当该把手14向上扳转至水平后,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反作用力(方向向左)在该定位体12上,以使该定位体12拉住该枢接部142并使该第二接触面1422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把手14定位在水平状态。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把手I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
[0064]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二及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二,如图所示,由于该把手14定位在水平状态时会产生较大的顺时针力矩,因此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如图中的枢接杆15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例如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小于至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如图3所示,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反作用力(方向向左)于该定位体12,以使该定位体12拉住该枢接部142并使该第一接触面1421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把手14定位在直立状态;如图4所示,当该把手14向上扳转至水平后,由于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小于至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因此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被进一步的压缩,使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更大反作用力(方向向左)于该定位体12,以使该定位体12以更大的力量拉住该枢接部142并使该第二接触面1422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把手14可更稳固地定位在水平状态。
[0065]请再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第一接触面1421与该第二接触面1422之间具有一圆弧面1423,该圆弧面1423可使用户更平顺且更省力地扳转该把手14。
[0066]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三及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三,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第二接触面1422可为圆弧面,且该第二接触面1422平滑连接该圆弧面1423。如图6所示,当该把手14向上扳转至水平且使用后,由于该第二接触面1422为圆弧面,其与该座体11的接触面积变小,另外,该第二接触面1422平滑连接该圆弧面1423,因此,当该把手14因其本身重量所产生的顺时针力矩大于该第二接触面1422与该座体11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逆时针力矩时,该把手14便可顺时针转动而恢复到图5的状态。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把手I可自动收回且定位而不易晃动。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该把手14的手持部141可由该枢接部142连续延伸而不设有阶梯形状以增加该把手14的重量。再者,上述说明是以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小于至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为例,其同样适用于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的状态。
[0067]图7至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一至三,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枢接部142具有一枢接槽1424,该定位体12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一端并枢接在该枢接槽1424内。借此,该枢接槽1424可保护该定位体12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一端。
[0068]请再参考图7至图9,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座体11具有一定向部115,该枢接槽1424活动跨设于该定向部115,该定向部115为沿该枢接槽1424 (垂直纸面方向)设置的矩形体,该定位体12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一端并穿过该定向部115。由于该定向部115止挡该枢接槽1424,因此该定向部115可避免该把手14以该定位体12为轴心转动,进而使该把手14更具有定位功能。
[0069]请再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是通过一枢接杆15枢接。
[0070]请再参考图7至图9,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是通过一枢接杆15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1424的一凸体1426与该定位体12的一凹槽123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1424的一凹槽1425与该定位体12的一凸体122枢接。
[0071]请再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座体11活动外露该定位体12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顶抵部114,该第一顶抵部114可由该座体11的另一侧的开口 112内缩而形成,该定位体12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顶抵部121,该第二顶抵部121可由该定位体1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而形成,该定位体12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顶抵部114以活动外露于该座体11,该第一接触面1421或该第二接触面1422活动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114,该弹性体13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114,该弹性体13的另一端抵顶于该第二顶抵部121。请再参考图7至图9,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定向部115设置在该第一顶抵部114上,该定位体12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顶抵部114及该定向部115以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
[0072]图10至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座体扩接部、锁合部、焊接部或黏合部、铆接部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固定部111可为扣接部(如图1所示)、扩接部(如图10所示)、锁合部(如图11所示)、焊接部或黏合部(如图12所示)、铆接部(如图13所示)或磁吸部(该固定部111与该对象9皆为磁性体)。
[007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T形把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定位把手I中,该把手14可呈T形以使用户便于握持及施力。
[0074]图15至图1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U形把手的示意图一至三,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定位把手2,其包含两组以上(二组、三组、四组...等)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1,其中该多个手持部141可相互连接成U形、Π形或其他可握持的形状以使用户便于握持及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定位把手2,其包含至少一组如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把手I及至少一组不具有该弹性体的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1,其中不具有该弹性体的定位把手I可为该多个定位把手I中的任一组,且该多个手持部141可相互连接成U形、Π形或其他可握持的形状以使用户便于握持及施力。
[0075]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而熟知本项技术的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其具有一固定部; 一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该座体; 一弹性体,其位于该座体内,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该定位体;以及 一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定位体活动外露在该座体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座体,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的另一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圆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面为圆弧面,且平滑连接该圆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具有一枢接槽,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枢接在该枢接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定向部,该枢接槽活动跨设于该定向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凸体与该定位体的一凹槽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凹槽与该定位体的一凸体枢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凸体与该定位体的一凹槽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凹槽与该定位体的一凸体枢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活动外露该定位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顶抵部,该定位体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顶抵部,该定位体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顶抵部以活动外露于该座体,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另一端抵顶于该第二顶抵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扣接部、扩接部、锁合部、焊接部、黏合部、铆接部或磁吸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呈T形。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成U形或Π形。
【文档编号】A47B95/02GK203514955SQ20132050345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王鼎瑞 申请人: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