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09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铝合金门窗的用量迅速增加,由于对节能减排的要 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铝合金门窗的保温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的铝合金门窗一 般采用铝合金隔热型材,铝合金隔热型材有两种加工方式,一种是穿条式,一种是注胶式, 穿条式隔热型材的加工方法是首先将两个独立的铝型材经过表面处理后(粉末喷涂、电泳 喷漆、木纹转印、氧化着色等),然后经过开齿、穿条、辊压组合而成,对表面处理为粉末喷涂 的型材经过辊压后,在穿条槽口部位人容易出现粉裂的现象,影响门框的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它不但可以提高门框的质量,而且 使涂层的附着力以及涂层的硬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它包括左型材和右型材, 左型材和右型材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型材和右型材的相对面上设有槽口,在左型材和右型 材之间设有隔热条,隔热条的两端分别穿入两型材的槽口内。所述的槽口顶部和底部设置为台阶,台阶的一侧与型材接触,台阶底面与相接触 的型材表面之间为圆角形过渡I。所述的台阶底面与侧面之间为圆角形过渡II。所述的台 阶的侧面高度等于与台阶相接触型材表面的高度。所述的与台阶相接触的型材表面的高度 为 1. 5mm 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左型材和右型材之间设有隔热条,隔 热条的两端分别穿入两型材的槽口内,这样可以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本实用新型槽口的顶 部和底部的台阶处设有圆角过渡,从而避免在台阶的拐角处形成粉堆积,从而控制涂层厚度 的均勻性,有效地避免了粉末堆积的现象,减轻了涂层局部偏厚的现象。防止产生局部变形, 造成涂层开裂。本实用新型的在挤压时铝锭的温度控制在500°C,挤压的速度控制在12米/ 分钟,这样可以提高型材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静电粉末喷涂时的固化温度200-220°C,固化的 时间为14-15分钟,这样可以使涂层的附着力及涂层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它包括左型材1和右型材2,左型材1和右型材2对称设置,左型材1和右型材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口 3,在左 型材和右型材之间设有隔热条4,隔热条4的两端分别穿入两型材的槽口 3内,槽口 3顶部 和底部设置为台阶5,台阶5的一侧与型材接触,台阶5底面与相接触的型材表面之间为圆 角形过渡I 6,与台阶5相接触的型材表面的高度为1. 5mm,台阶5底面与侧面之间为圆角 形过渡II 7,台阶5的侧面高度等于与台阶相接触型材表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 骤一,首先进行模具加工,模具按照型材的断面图制得;步骤二,将铝锭放入模具中进行挤 压成型,形成型材初品,铝锭的温度为500°c,挤压的速度控制在12米/分钟;步骤三,将挤 压后的型材初品进行静电粉末喷涂得到型材成品,静电粉末喷涂时的固化温度200-220°C, 固化的时间为14-15分钟,本实施例采用的固化温度为220°C,固化的时间为15分钟;步骤 四,将型材成品的侧面进行开槽得到槽口 3 ;步骤五,将型材进行左右配对,在配对好的左 型材1和右型材2之间插有隔热条4,隔热条4的两端穿入槽口 3进行压紧得到穿条式隔热 型材组合。
权利要求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它包括左型材(1)和右型材(2),左型材(1)和右型材(2)对称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型材(1)和右型材(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口(3),在左型材和右型材之间设有隔热条(4),隔热条(4)的两端分别穿入两型材的槽口(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槽口(3)顶部和底部 设置为台阶(5),台阶(5)的一侧与型材接触,台阶(5)底面与相接触的型材表面之间为圆 角形过渡I (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台阶(5)底面与侧面 之间为圆角形过渡II (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台阶(5)的侧面高度 等于与台阶相接触型材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与台阶(5)相接触的 型材表面的高度为1.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组合,它包括左型材(1)和右型材(2),左型材(1)和右型材(2)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型材(1)和右型材(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口(3),在左型材和右型材之间设有隔热条(4),隔热条(4)的两端分别穿入两型材的槽口(3)内。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提高门框的质量,而且使涂层的附着力以及涂层的硬度提高了。
文档编号E06B3/263GK201649987SQ20102017116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杨德富 申请人:杨德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