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5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通道锁,系指一种能通道门的内侧或外侧设定防盗上锁功能的锁具。
背景技术
一种通道锁的外操作件,揭露了由门之外侧进行防盗上锁或解除防盗上锁的技 术,当设定防盗上锁后,该设于门外侧的外操作装置的把手无法转动控制设置于门内侧的 锁闩装置解锁而将门开启,当解除防盗上锁后才能将藉由外操作装置的把手操作锁闩装置 将门开启,而这样的设计使用上存在些许不方便,即使用者只能由门的外侧以钥匙设定或 解除防盗上锁,而无法由门的内侧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使用的便利性不足,应有进一步改 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创作之目的在改善所述之通道锁无法由内部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功能的 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该通道锁包 括一门锁装置,被用来安装于一门的内侧,具有一座体,座体设置一滑动装置,又座体上设 置一闩头,该滑动装置与闩头间设置一连杆,一外操作装置,被用来安装于门的一外侧,具 有一外盖,外盖内滑动的设置一滑动件,外盖外枢设一把手,该滑动件的位移路径枢设一限 位件,外盖上设置一外锁筒,外锁筒内部设置一锁心,该锁心末端设置一拨动块,该外锁筒 外枢设一拨动件,拨动件包括与限位件连动的一带动杆,与拨动块连动的一连接杆,该滑动 件设置一驱动件,驱动件具有的一顶杆抵接于门锁装置之滑动装置上,当驱动件位移时,能 推动滑动装置同步位移,使连杆系连动闩头在外伸的一上锁位置与内缩的一解锁位置间位 移,一内侧上锁装置,包括一内锁筒、一驱动块与一连动片,该内锁筒内枢设一锁杆,且内锁 筒安装于门锁装置的座体上,该连动片设置于锁杆的具有的一端部,该连动片具有一前端, 该驱动块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设置非圆形的一连动孔,该第一端设置一驱 动杆,且驱动块系枢设于拨动块上,该驱动块的驱动杆与拨动件的连接杆连动,该连动片的 前端系套接于驱动块的连动孔内。当外锁筒的锁心转动时,该拨动块的拨杆系带动拨动件转动,使带动杆推动限位 件在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位移,当内锁筒锁杆转动时,该驱动块的驱动杆系带动拨 动件转动,使带动杆推动限位件在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位移,当限位件位于阻挡滑 动件的位置上,该外操作装置的把手无法转动操作锁闩装置的闩头内缩至解锁位置,当限 位件位于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上,该外操作装置的把手能操作锁闩装置的闩头内缩至解锁 位置。其中该拨动块包括一基部,由基部的周缘凸伸一拨杆,当拨动块转动时,该拨杆会 推动拨动件的连接杆,使拨动件转动控制限位件在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间转动。[0007]其中该拨动块的基部的端面凸伸一套接部,该驱动块的第一端设置一套孔,且驱 动块以套孔套设于拨动块的套接部上,能一套接部为转轴相对第一拨动快独立转动。其中该拨动块的套接部上设置一切槽,该驱动块对应切槽设置一结合孔,该结合 孔系贯穿套孔,且位于与切槽之内切的位置上,该结合孔设置一弹性夹,该弹性夹包括一穿 接端与一卡扣端,该穿接端穿过结合孔,且穿接端的部份区段位于切槽内,该卡扣端系抵接 于驱动块的外表面,使驱动块沿套接部的轴向位移被定位,且当驱动块转动时,系连动弹性 夹在切槽内同步转动。其中该锁闩装置具有一座体,该座体上设置二导轨机构,该滑动装置系设置于较 下方的导轨机构上,该座体的一侧且位于较上方的导轨机构处上设置一衔接片,该座体另 一侧且位于较上方之导轨机构设置一锁片,该内锁筒系设置于衔接片上,且藉由复数螺栓 由锁片处贯穿锁入内锁筒而定位。其中该导轨机构包括分立的二支持片,该衔接片对应各支持片设置二折边,且各 折边的上、下各设置一限位部,该衔接片之限位部系分别抵接于支持片的上、下端。藉由上述设置于锁闩装置的内侧上锁装置,使通道锁也能由门的内侧设定或解除 防盗上锁之功能,使用上较具便利性。


第一图系本创作通道锁立体分解图。 第二图系本创作通道锁安装于门上的剖视图。 第三图系本创作通道锁的侧视图。 第四图系本创作通道锁用之外操作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第五图系本创作通道锁用之外操作装置的剖视图。 第六图系沿第五图6-6线所取的剖视图。 第七图系第六图的局部放大视图。 第八图系沿第五图8-8线所取的剖视图。 第九图系外操作装置用之复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第十图系外操作装置用之限位件的立体外观图。 第十一图系外操作装置在第五图状态下操作把手开启门的动作图。 第十二图系本创作通道锁之上锁装置及外锁筒的立体分解外观图。 第十三图系沿第三图13-13线所取的剖视图。 第十四图系沿第十三图14-14线所取的剖视图。第十五图系在第十三图状态下将对应的钥匙穿入内及外锁筒时的动作图, 第十六图系在第五图状态下操作外锁筒之拨动块设定防盗上锁的动作图< 第十七图系在第五图状态下操作内锁筒的驱动块设定防盗上锁的动作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门IOa内侧1Ob外侧106安装孔 108螺接组件 12锁闩装置 120闩头 122外壳IM容置孔126缺130座体132导轨机构[0034133连杆134支持片138槽孔[003514滑动装置140衔接片141滑块[0036142折边144限位部146第一孔[0037148第二孔149连动杆150锁片[0038152连通孔154螺栓155凸部[0039156通孔2外操作装置20外盖[0040200空间202侧壁204环壁[0041205容置部206容槽208套合孔[0042209切面210接合孔212定位孔[0043214结合孔215凸出部216第一嵌槽[0044217支撑部218结合部219第二嵌槽[004522轴套220定位杆222枢孔[00462M锁固组件230驱动块231第一端[0047232驱动杆233第二端234结合孔[0048235弹性夹236连动孔237穿接端[0049238套孔239卡扣端24把手[0050240柄部242轴杆244套接部[0051246切面248扣接件250螺接组件[0052251下插销252上插销253弹簧[0053254限位盖255拨动块256基部[0054257拨杆258套接部259切槽[005526外锁筒261轴孔262凸部[0056263上销孔264筒体265容槽[0057266锁接部268定位槽269锁固件[0058270锁心271头部272端部[0059273锁孔274下销孔275钥匙孔[0060276锁定件28复位装置280转子[0061282壳体284轴孔286卡块[0062288凸缘290枢部292连动孔[0063294连动槽296本体298容室[0064300凸出部302卡合槽304限位块[0065306端部308枢接孔312弹性件[0066314第一段316第二段32限位件[0067320枢部322第一限位部3M止挡部[0068326连动部328定位孔330第一凸部[0069332第二凸部334止挡面336第二限位部[0070338活动槽34滑动件340第一导槽[0071341连接部342第二导槽344推抵面[0072346第一导杆347第二导杆348第一杆体[0073]350第二杆体;352导引块353滑槽354弹性组件356第一端358第二端36带动件360第一端部362第二端部364连接孔366嵌槽38连动件380卡块382套接孔40盖体402孔404限位槽406凸部408 缺 Π410侧面42拨动件420套合孔422连接杆424带动杆426限位杆44驱动件440基部442顶杆444导引部446结合组件448结合部46内盖460长槽462 开口464支持部466折边468锁固组件470垂直段472水平段50内锁52第二筒体520轴孔521前端面523后端面524凸部525螺孔526上销孔528容槽54锁杆540头部542端部543嵌槽544钥匙孔546环槽548下销孔550固定环552扣环5 套筒556套合孔560下插销562上插销564弹簧566限位盖58连动片582前端584后端586凸部588切痕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第一图与第二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示所示较佳实施例的通道锁包括设置于 一门10具有之一内侧IOa的一锁闩装置12,以及设置于门10具有之一外侧IOb的一外操 作装置2,以及设置于锁闩装置12与外操作装置2间的一上锁组件3,该门10对提供锁闩 装置12与外操作装置2组装的位置设置I安装孔106,该外操作装置2提供使用者由门10 的外侧IOb操作锁闩装置12开启门10,该锁闩装置12提供使用者由门10的内侧IOa开 启门10,该上锁组件3提供使用者能个别由门10的内侧IOa或外侧IOb控制外操作装置 2设定为防盗上锁的状态,或解除防盗上锁状态,当设定为防盗上锁状态时,无法由门10之 外侧IOb直接控制外操作装置2开启,当设定为解除防盗上锁状态时,能直接控制外操作装 置2开启门10。该锁闩装置12具有安装于门10之内侧IOa上的一座体130,该座体130的上、下 二个半部各设置一导轨机构132,该二导轨机构132各设置一槽孔138,且于槽孔138对称 的二侧各设置一支持片134,座体130靠下方的导轨机构132之二支持片134间滑动的设置 一滑动装置14,该滑动装置14具有一滑块141,配合参阅第三图所示,该座体130上且位于 二导轨机构132之间滑动的设置一连动杆149,该连动杆149与一闩头120成可连动的枢接一起,当连动杆149位移时,会驱动闩头120伸出或缩入锁闩装置12,该连动杆149与滑块 141间设置一连杆133,该连杆133系分别与连动杆149及滑块141枢接,且连杆133同时 也枢设于座体130上,并依此枢接点为轴心旋转,当滑块141移动时能推动连杆133带动连 动杆149 一起位移,该座体130外设一外壳122,该外壳122对应上方的导轨机构132设置 一容置孔124,且外壳122对应闩头120设置一缺口 126,该缺口 1 提供闩头120穿出锁 闩装置12的空间,而所述的连动杆149与锁闩装置12具有之一按压件162连接,藉此使用 者能透过推抵按压件162驱动连动杆149,进而控制闩头120内缩入锁闩装置12内部而达 到解锁的目的。参阅第一图、第四图与第五图所示,该外操作装置2具有一外盖20,该外盖20包括 一侧壁202,以及环绕侧壁202 —周的一环壁204,使外盖20的横向与纵向断面呈π形,而 在环壁204的内侧形成一空间200,又外盖20的上端且位于侧壁202上设置一容置部205, 该容置部205系向空间200凸出而在容置部205内形成一容槽206,且容置部205的表面对 称的设置由平面构成的二切面209,该容槽206的壁面形成贯穿空间200的一套合孔208, 侧壁202上且位于套合孔208的下方设置二接合孔210,且于接合孔210下方设置贯穿空 间200的一结合孔214,而结合孔214的下方设置由侧壁202凸出的一凸出部215,该凸出 部215上形成π形的一第一嵌槽216与一第二嵌槽219,且该第一嵌槽216深度较第二嵌槽 219深,且第一嵌槽216位于第二嵌槽219下方,以及邻近套合孔208处设置由凸出之圆柱 所构成的二结合部218,套合孔208下方靠环壁204对称的设置二支撑部217,且该支撑部 217与凸出部215齐高,又外盖20邻近接合孔210处设置一定位孔212。所述外盖20的各结合部218上各螺接一定位杆220,配合参阅第二图所示,该外 盖20系安装于门10的外侧IOb且位于安装孔106处,使环壁204端面抵接于门10之外侧 10b,该定位杆220系穿入安装孔106内,利用复数螺接组件108穿过座体130锁接于定位 杆220上,藉以将该外盖20与座体130分别锁固于门10的外侧IOb与内侧IOa上。参阅第四图至第七图所示,该外盖20的侧壁202之外表面设置一轴套22,该轴套 22概成圆锥形,且中央设置圆形孔所构成的一枢孔222,安装时该轴套22的枢孔222与外 盖20之结合孔214对位,再以三锁固组件224穿过侧壁202螺接于轴套22上,使轴套22 固设于外盖20且与结合孔214同轴心的位置上。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把手M,该把 手M包括一柄部Mo,以及位于柄部240 —侧由圆杆构成的一轴杆M2,该轴杆242端面延 伸一套接部对4,该套接部244设置二切面M6,使套接部244形成非圆杆外形,把手M的 轴杆242系枢设于轴套22的枢孔222内,而能依枢孔222为轴心作转动,所述的轴杆242 一部分及套接部244系穿出枢孔222外,且轴杆242上且位于枢孔222外侧卡设一扣接件 248,使把手M无法沿枢孔222的轴向位移。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带动件36,该 带动件36具有近似于回旋镖的外形,该带动件36的中央处设置圆孔所构成的一连接孔 364,且连接孔364的周缘对称的设置矩形凹槽所构成的二嵌槽366,该带动件36并包括位 于两端的一第一端部360与一第二端部362,该带动件36以连接孔364枢设于把手M之轴 杆242上且抵接于扣接件M8的外侧。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连动件38,该连动件38中央对应套接部244设置形状相符的一套接孔382,且连动件38的外缘对应带动 件36之嵌槽366设置形状相符的二卡块380,配合参阅第八图所示,该卡块380实际上是 由连动件38外缘凸伸长条矩形体弯折90度所构成,该连动件38以套接孔382套设于把手 24之套接部244上,且位于带动件36的外侧,该卡块380则穿入带动件36的嵌槽366内, 由于套接部244与套接孔382为非圆形结合,所以把手M转动会带动连动件38 —起转动, 且连动件38的卡块380驱使带动件36转动,而达到把手24、带动件36与连动件38 —起转 动的目的。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导引块352,该 导引块352具有与外盖20之第一嵌槽216相符的外形,且导引块352上贯穿的设置一滑槽 353,该导引块352系嵌设于第一嵌槽216内。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内盖46,该内 盖46对应把手M之套接部244的位置处贯穿的设置一开口 462,该开口 462内设置一折边 466,于开口 462上方间隔的对称设置二长槽460,以及在开口 462下方设置一支持部464, 该支持部464系由内盖46的一部份弯折90度,使支持部464具有一垂直段470与一水平 段472,该内盖46系盖设于凸出部215与支撑部217的端面上,再利用复数锁固组件468分 别螺接于二支撑部217上,且内盖46上对应凸出部215处另螺接有二定位杆220而将内盖 46固设于外盖20的空间200内,且内盖46的支持部464的垂直段470抵接于第一嵌槽216 的侧面上,使导引块352无法沿第一嵌槽216的垂直方向位移,该水平段472抵接于第一嵌 槽216的下侧端面上,使导引块352无法沿平行第一嵌槽216的方向位移,而将导引块352 稳固的限制于第一嵌槽216内,配合参阅第二图所示,所述螺接于内盖46上的二定位杆220 显示于图式中靠下方处,同样的能利用二螺接组件108穿过座体130锁接于定位杆220上, 使该外盖20能更稳固的被固定于门10之外侧10b。参阅第七图至第九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 一步包括一复位装置观,该复位装置观具有一本体四6,该本体296系由上端半圆形与下 端矩形的一凸出部300共同组成非圆形的外观,该本体296 —侧内凹的形成一容室四8,且 容室298位于凸出部300的位置形成一卡合槽302,该容室298内贯穿的设置圆形的一枢接 孔308,且位于枢接孔308周围间隔的对称设置一第一限位块304与一第二限位块304,该 二限位块304的二侧各形成一端部306,该二限位块304系由容室298之内表面凸出的弧形 块体所构成,且该限位块304的高度系小于或等于容室四8的深度。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复位装置观进一步包括一壳体观2,该壳体 282系具有与本体296相符且略大的外形,壳体282对应枢接孔308设置圆形的一轴孔观4, 该壳体282系成壳状而能罩覆于本体四6的外侧将容室298封闭。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复位装置观进一步包括一转子观0,该转子 280概成圆柱形,该转子280具有圆盘形的一凸缘观8,该凸缘288将转子观0的圆柱体区 隔为二段,而形成一第一枢部290与一第二枢部四0,又凸缘观8的外侧间隔的对称设置二 卡块观6,该凸缘288且位于第一卡块286 (靠上方者)侧面设置一连动槽四4,配合参阅第 七图所示,转子280的枢部四0中央对应把手M之套接部244贯穿的设置外形相符的一连 动孔四2,该转子280之第一枢部290系与本体四6的枢接孔308枢接,第二枢部290系枢 接于壳体282的轴孔284上,且使各卡块286分别位于二限位块304间,该限位块304的间距配合卡块286提供转子280有限角度的转动。配合参阅第五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复位装置观进一步 包括一弹性件312,该弹性件312系由涡卷式弹簧所构成,具有位于外圈的一第一段314以 及位于内圈的一第二段316,该弹性件312系套设于限位块304的外围且位于容室四8内, 且弹性件312的第一段314卡设于卡合槽302内,第二段316则抵接于转子280之的连动槽 294内且抵接于卡块286侧面上,转子280受弹性件312的弹性应力偏压,使第一卡块286 抵接于第一限位块304的上端部306,第二卡块286抵接于第二限位块304的下侧端部306 上。参阅第四图、第七图与第八图所示,该复位装置观系容置于内盖46的开口 462 内,该凸出部300系卡设于第二嵌槽219内,使复位装置观为不可转动的结合于开口 462 内,且抵接于折边466上,该把手M的套接部244系穿入转子280的连动孔四2内,再利用 一螺接组件250锁接于套接部M4内,该螺接组件250的头部抵接于转子280上,使该复位 装置观无法沿套接部244移动,藉此一并将连动件38、带动件36抵压定位,此时该把手M 未受外力驱动而受复位装置观弹性定位于水平状态,由于套接部244与转子280系非圆形 结合,因此当施力把手M转动时会同时转动转子280扭转弹性件312,当放开把手M后,转 子280受弹性件312偏压的弹力而转动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把手M复位至水平状态,该 限位块304则限制把手M的转动角度,就一般的设计来说,该限位块304大约可以提供把 手M单一方向转动45度的幅度,即依第五图所示的图式方向,该把手M可逆时针转动约 45度。参阅第四图至第六图及第十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 置2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32,该限位件32具有概成三角形的一枢部320,且枢部320的一 侧边凸出的形成一第一限位部322与一第二限位部336,该二限位部322、336间藉定出一活 动槽338,该枢部320的一侧形成一止挡部324,该限位部322具有弧形的一止挡面334,且 止挡部324的侧面设置一定位孔328,该止挡部324的上端设置Y形的的一连动部326,该 连动部3 具有一第一凸部330与一第二凸部332。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导杆346与 一第二导杆;347,该第一导杆346与第二导杆347系分别设置于外盖20的接合孔210内,且 该第一导杆346设置于二接合孔210之中位于较高的位置,第二导杆347则设置于二接合 孔210中位于较低的位置,该限位件32以枢部320枢设于第二导杆347上,而能沿第二导 杆347转动,且该第一导杆346位于限位件32的活动槽338内,使限位件32在受限于二限 位部322、336的范围内可受操作而转动,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 2进一步包括一弹性组件354,该弹性组件3M具有一第一端356与一第二端358,该弹性组 件354的第一端356固设于外盖20的定位孔212上,第二端358设置于限位件32的止挡 部3M之定位孔3 上,藉此利用弹性组件3M两端弹性的张力将限位件32弹性定位。参阅第四图至第七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包 括一滑动件34,该滑动件34具有成T形的外观,包括垂直状的一第一杆体348与略成水 平状的一第二杆体350,且第一杆体348上间隔的垂直设置一第一导槽340与一第二导槽 342,该第二杆体350的下端形成一推抵面344,又第二杆体350上形成一连接部341,且其 中该二导槽340、342之长度约等于内盖46之长槽460的长度,滑动件34系可滑动的设置外盖20之空间200内,且使其推抵面344抵接于带动件36的二端部360、362上,所述之第 一导杆346系穿设于第一导槽340内,所述之第二导杆347系穿设于与第二导槽342内,用 以限制该滑动件34只能在二导槽340、342的长度范围内滑动,该连接部341系穿入内盖46 之长槽460内,并且双导槽340、342的设计可以防止滑动件34位移过程产生转动,当转子 280转动至其第一卡块286连动弹性件312之第二段316抵接于第二限位块304上侧端部 306时,该带动件36同时被连动旋转,带动件36之二端部360、362根据转动方向的不同而 有其中之一会推动滑动件34向上位移至上升位置(如第十一图所示为第一端部360推动 滑动件34上移),且当带动件36的二端部360、362齐高时,该滑动件34系位于最低点的下 降位置处。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驱动件44,该驱 动件44概成T形,具有垂直状的一基部440以及水平状的一顶杆442,该基部440的二端各 弯折90度的形成一结合部448,以及与导引块352之滑槽353形状相符的一导引部444,该 结合部448与滑动件34之连接部341对位,藉二结合组件446穿过内盖46之长槽460而 锁接于滑动件34的连接部341上,该导引部444系穿入导引块352的滑槽353内,藉此驱 动件44与滑动件34能一起位移,该内盖46的长槽460提供连接部341移动的空间,该导 引部444配合导引块352的滑槽353提供顶杆442对抗扭矩的稳定滑动,配合参阅第二图 所示,该顶杆442系由门10的安装孔106穿过连动装置16之座体130的槽孔138,使顶杆 442抵接于锁闩装置12靠下方的滑动装置14之滑块141下端。参阅第十二图与第十三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外操作装 置2进一步包括一外锁筒沈,该外锁筒沈具有一筒体沈4、一锁心270、一拨动块255、复 数下插销251、复数上插销252、复数弹簧253以及一限位盖254,其中该筒体沈4的一端设 置一凸部沈2,且凸部沈2的外径大于筒体沈4,另一端表面设置螺牙形成锁接部沈6,筒体 264的偏离轴心位置处贯穿的设置一轴孔,筒体264的表面对称的设置由V形槽构成的 二定位槽268,又筒体264表面与该二定位槽268联机相差90度的位置设置一容槽沈5,容 槽沈5内设置复数上销孔沈3,该上销孔263系贯穿至轴孔沈1。该锁心270具有一头部271与外径较小的一端部272,锁心270设置贯穿头部271 与端部272的一钥匙孔275,该锁心270的表面对应各上销孔263设置复数下销孔274,各 下销孔274系贯穿至钥匙孔275处,以及在该锁心270的端部272上设置二锁孔273,该锁 心270系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筒体沈4的轴孔内,且锁心270的端部272系穿出轴孔 261外,该头部271抵接于轴孔261的一端,使各下销孔274中心分别与各上销孔263对齐, 该拨动块255包括一基部256,基部256的周缘突伸的形成一拨杆257,以及于基部256的 一端面突伸圆柱状的一套接部258,套接部258上环设一切槽259,该拨动块255系以二锁 固件269穿过基部256锁接于锁心270的锁孔273内,使拨动块255固接于锁心270上,且 与锁心270形成同中心的设置而能同步依轴孔为轴心转动,且拨动块255能阻止锁心 270沿轴孔261方向脱离。所述之复数下插销251、复数上插销252与复数弹簧253系三个组件为一组的方式 个别的容置于各对位的一下销孔274与一上销孔263内,且各下插销251系位于上插销252 的下方,该下插销251位于下销孔274内,上插销252位于上销孔沈3内,该各弹簧253位 于各上插销252的上方,该筒体沈4的容槽沈5内设置一限位盖254,使弹簧253的上端抵10接于限位盖254,下端抵接于上插销252上,藉此保持上插销252及下插销251确实抵靠,且 使下插销251抵接于钥匙孔275内,且在下插销251未受外力顶抵的状态下,该上插销252 系会穿入下销孔274内而固定锁心270,使其无法依轴孔261为轴心转动,又各上插销252 具有不同的长度,各下插销251具有不同的长度,藉此使各下插销251必须上升不同的高度 才能使下插销251完全位于下销孔274内,且上插销252完全位于上销孔252内,而释放锁 心270,使其能依轴孔261为轴心转动。配合参阅第四图所示,该外锁筒沈系安装于外盖20之容置部205上,该凸部262 系抵接于容槽206之表面,该筒体264具有锁接部沈6的一端系穿过套合孔208而伸入门 的安装孔106内(如第二图所示),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握操作装置2进 一步包括一拨动件42,该拨动件42具有设置成圆形的一套合孔420,且拨动件42的上端凸 伸的设置一限位杆426,拨动件42的下端凸伸的设置一带动杆424,以及在带动杆似4处弯 折90度的设置一连接杆422,该拨动件42以套合孔420枢设于筒体264上,可依筒体264 为轴心转动。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所示,该操作装置2进一步包括一盖体40,该 盖体40系成薄壳状具有位于二侧成平整直立状的二侧面410,盖体40中央对应外锁筒沈 的筒体264设置形状相符的一孔402,且孔402的内壁对应筒体264的定位槽268对称的设 置二凸部406,盖体40的上端设置一第一缺口 408,下端设置一第二缺口 408,该孔402的下 方形成弧形的一限位槽404,盖体40以孔402套设于外锁筒沈的筒体264上,且凸部406 各别嵌入筒体264的定位槽沈8内,该盖体40的二侧面410与外盖20之容置部205的切 面209抵接,使盖体40无法相对容置部205的切面209旋转,而盖体40与外锁筒沈为非 圆形结合,因此外锁筒沈也无法转动,又盖体40外侧且位于筒体264的锁接部266上锁固 一锁定件276,该锁定件276抵接于盖体40的表面,使盖体40无法沿筒体264移动。所述的拨动件42之限位杆426由盖体40上端的第一缺口 408穿出,其带动杆424 由盖体40下端的第二缺口 408穿出,该连接杆422由盖体40之限位槽404穿出,拨动件42 在所述的第一、第二缺口 408以及限位槽404长度范围内作有限角度的转动,配合第五图所 示,该带动杆似4系位于限位件32之二凸部330、332间,且连接杆422位于外锁筒沈之拨 动块255的转动范围内,当拨动块255转动时会抵压拨动件42的连接杆422使之转动。参阅第十二图与第十三图所示,该内侧上锁装置3包括一内锁筒50与一驱动块 230,该内锁筒50包括一第二筒体52、一锁心M、一固定环550、一扣环552、一套筒554、复 数下插销560、复数上插销562、复数弹簧564、一限位盖566以及一连动片58,其中该第二 筒体52系成圆柱状具有一前端面521与一后端面523,且在偏心位置上设置贯穿的一轴孔 520,且第二筒体52的前端面521形成一凸部524,后端面523对称的设置二螺孔525,该外 周缘设置一容槽528,于容槽528内设置并排的复数上销孔526。该锁杆M包括一头部540与一端部M2,该头部540系由较大外径的凸缘所构成, 该端部542的外周缘环绕的设置一环槽M6,且垂直端部542表面(平行轴心之方向)的设 置一嵌槽M3,该嵌槽M3的底面超过环槽M6,以及在锁杆M的外表面对应第二筒体52 之各上销孔526,并排的设置复数下销孔M8,又锁杆M内设置贯穿头部540与端部542的 钥匙孔M4,该锁杆M系枢设于第二筒体52的轴孔520内,且头部540抵接于轴孔520表 面,而能沿轴孔520为轴心转动,且该每一下销孔548系能个别与每一上销孔5 的中心对齐,该锁杆M的端部542系穿出第二筒体52的后端面523,使该环槽546及嵌槽543外露 于第二筒体52之外。所述之复数下插销560、复数上插销562与复数弹簧564系三个组件为一组的方 式个别容置于中心对正的上销孔5 与下销孔M8内,该上插销562容置于上销孔526内, 该下插销560容置于下销孔M8内,该限位盖566系固设于第二筒体52之容槽528内,使 弹簧564的一端抵接于限位盖566下方,另一端抵接于上插销564的上端,使下插销560保 持抵接于钥匙孔544内,且使上插销562与下插销560保持相互抵接的状态,藉此当各下插 销560未受外力抵压时,该各上插销562的一部份会穿入下销孔M8内,使锁杆M无法依 轴孔520转动,又各下插销560具有不同的长度,各上插销562也具有不同的长度,藉此使 下插销560需要上升不同的高度,才能使下插销560完全位于下销孔M8内,且上插销562 完全位于上销孔526内,使该锁杆M能够依第二筒体52之轴孔520转动。所述之连动片58具有一前端582与一后端584,该后端584的两侧各形成一凸部 586,且该凸部586的宽度略小于与锁杆M之端部542的直径,又该连动片58的上表面设置 等间隔的复数切痕588,该连动片58的后端584系嵌设于锁杆M之嵌槽M3内,该锁杆M 具有嵌槽讨3的区段外侧套设一固定环550,且固定环550位于环槽M6内侧,该环槽546 提供扣环552嵌设,使固定环550被定位于扣环552及第二筒体52的端面523之间,且固 定环550能限制连动片58之凸部586不穿出嵌槽543外,该扣环552能将连动片58之凸 部586阻挡于环槽546后侧,使该连动片58不会脱离嵌槽M3,而稳固的结合于锁杆M上。所述之套筒M4贯穿的设置一套合孔556,该第二筒体52系容置于套合孔556内, 且第二筒体52的凸部5M系抵接于套筒554的端面上,该连动片58系外露于套筒5M外 侧,参阅第一图、第十三图所示,该内锁筒50系藉由一衔接片140与一锁片150固设于座体 130中位于上方的导轨机构132上,其中该衔接片140系由薄板状的金属材料制成,其中央 处开设一第一孔146,以及位于第一孔146的周缘设置连通的二第二孔148,且对应导轨机 构132之二支持片134弯折的对称设置二折边142,该折边142的上、下两端各向中央弯折 90度形成一限位部144,该上、下对称的限位部144之间距约等于支持片134之长度,该衔 接片140系设置于座体130位于上方的支持片134上,该折边142与支持片134相迭合,各 限位部144分别抵接于支持片134的上端与下端,使衔接片140无法相对支持片134作上、 下或左、右的位移。该锁片150同样设置于座体130之导轨机构132处,但与该衔接片140位在不同的 侧面上,该锁片150对应衔接片140的二第二孔148设置二连通孔152,并于二连通孔152 间设置一通孔156,且锁片150对应座体130的槽孔138设置复数凸部155,本创作实际上 系将该凸部巧5分设于锁片150邻近四个角端处,该锁片150系迭合于座体130之一侧表 面,使各凸部155嵌入槽孔138内而定位(如第三图所示),各连通孔152分别与各第二孔 148为同中心的对准,该内锁筒50的套筒5M之端面系抵接于衔接片140的表面,且使二螺 孔525个别与第二孔148之中心对准,再利用二螺栓154由具有锁片150的一侧各别穿过 其二连通孔152与二第二孔148锁入第二筒体52之螺孔525内,藉此将内锁筒50、衔接片 140与锁片150固定于座体130之导轨机构132上,该衔接片140的第一孔146及锁片150 的通孔156提供连动片58穿过的空间。配合第十二图所示,该驱动块230具有一第一端231与一第二端233,该第一端12231设置圆孔状的一套孔238,且第一端231的周缘突伸的设置一驱动杆232,该第二端233 设置非圆孔构成的一连动孔236,且驱动块230的外缘设置一结合孔234,该结合孔234系 穿过套孔238且穿透驱动块230,又驱动块230以套孔238套设于拨动块255的套接部258 上,且该结合孔234与拨动块255的切槽259内接的切齐,该弹性夹235具有一穿接端237 与一卡扣端239,配合参阅第十四图所示,该穿接端237系穿过驱动块230的结合孔234,且 使该穿接端237外露于结合孔234的区段恰卡接于拨动块255的切槽259内,该卡扣端239 则抵接于驱动块230的下表面,该弹性夹235的穿接端237系阻挡驱动块230沿拨动块255 之套接部258的轴向位移,但拨动块255环形的切槽259设计,能允许驱动块230依套接部 258为转轴作独立的旋转运动。配合参阅第二图所示,该连动片58的前端582系由门10的安装孔106穿入驱动 块230的连动孔236内,该连动片58与连动孔236为非圆孔的结合,所以连动片58与驱动 块230能同步转动,又设置于连动片58上的切痕588系提供手部力量就足以折断的强度, 能根据门10的实际厚度调整,当连动片58过长时,能直接折断部分材料缩短连动片58的总长度ο参阅第十五图所示,要操作本创作通道锁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需利用对应的一钥 匙60来控制,即由门10的外侧IOb将对应的钥匙60穿入锁心270内时,该钥匙60上不 同深浅的凹槽使各能推动每一组上插销252、下插销251上升不等的距离,并且使各下插销 251完全位于下销孔274内,各上插销252完全位于各上销孔沈3内,该上插销252与下插 销251的接面恰位于锁心270及轴孔261的交界,使锁心270能受钥匙60控制转动,进一步 能藉由钥匙60转动锁心270,该锁心270带动拨动块255同步转动,配合参阅第五图所示, 在此状态下转动外锁筒沈的锁心270,该拨动块255的拨杆257能推动拨动件42之连接杆 422使其转动,该拨动件42之带动杆4M则抵押限位件32之第二凸部332使其转动,使限 位件32之止挡部3M位于阻挡滑动件34的移动路径上,形成第十六图所示设定防盗上锁 的状态,藉此驱使外操作装置2之把手M无法转动,达到防盗上锁的功能,反之若第十六图 状态下反操作锁心270,则能使拨杆257带动拨动件4M抵押限位件32的第一凸部330转 动而使限位件32远离滑动件34,形成如第五图所示解除防盗上锁的状态。再请参阅第十五图所示,本创作系提供使用者也能由门10的内侧进行防盗上锁 的操作,当将钥匙60穿入内锁筒50的锁杆M的钥匙孔M4内时,同样也能使各下插销560 产生不同长度的位移,使各下插销560完全位于下销孔548内,且各上插销562完全位于各 上销孔5 内,而解除对锁杆M的上锁状态,该上插销562与下插销560的接面恰位于锁心 54及轴孔520的接界,使锁心M能受钥匙60控制转动,因此能藉钥匙60转动锁杆M,该 锁杆M同步使连动片58转动,该连动片58则带动驱动块230转动,配合参阅第五图所示, 在此图状态下转动驱动块230,能使驱动杆232抵压拨动件42的连接杆422,该拨动件42 因而转动使其带动杆4M推动限位件32的第二凸部332,驱使限位件32转动至止挡部3M 阻挡于滑动件34的移动路径上,形成第十七图所示的设定防盗上锁的状态,因此外操作装 置2的把手M无法转动,反之若在第十七图的状态下反操作锁心54,则能使趋动杆232带 动拨动件42,使其带动杆4M抵押限位件32的第一凸部330转动,而使限位件32远离滑动 件34,在次形成第五图所示的解除防盗上锁的状态。本创作在通道锁上设置内侧上锁装置,令使用者能在门10的内侧IOa或外侧IOb以对应的钥匙60控制设定防盗上锁或解除防盗上锁,使用上更具有便利性,且附加式的设 计,能够在仅改变拨动块255以及增加内侧上锁装置3之后就能提供内侧控制防盗上锁的 效果,具有模块化的优点能降低业者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创作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门锁装置,被用来安装于一门的内侧,具有一座体,座体设置一滑动装置,又座体上 设置一闩头,该滑动装置与闩头间设置一连杆;一外操作装置,被用来安装于门的一外侧,具有一外盖,外盖内滑动的设置一滑动件, 外盖外枢设一把手,该滑动件的位移路径枢设一限位件,外盖上设置一外锁筒,外锁筒内部 设置一锁心,该锁心末端设置一拨动块,该外锁筒外枢设一拨动件,拨动件包括与限位件连 动的一带动杆,与拨动块连动的一连接杆,该滑动件设置一驱动件,驱动件具有的一顶杆抵 接于门锁装置之滑动装置上,当驱动件位移时,能推动滑动装置同步位移,使连杆系连动闩 头在外伸的一上锁位置与内缩的一解锁位置间位移;一内侧上锁装置,包括一内锁筒、一驱动块与一连动片,该内锁筒内枢设一锁杆,且内 锁筒安装于门锁装置的座体上,该连动片设置于锁杆的具有的一端部,该连动片具有一前 端,该驱动块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设置非圆形的一连动孔,该第一端设置一 驱动杆,且驱动块系枢设于拨动块上,该驱动块的驱动杆与拨动件的连接杆连动,该连动片 的前端系套接于驱动块的连动孔内;当外锁筒的锁心转动时,该拨动块的拨杆系带动拨动件转动,使带动杆推动限位件在 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位移,当内锁筒锁杆转动时,该驱动块的驱动杆系带动拨动件 转动,使带动杆推动限位件在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位移,当限位件位于阻挡滑动件 的位置上,该外操作装置的把手无法转动操作锁闩装置的闩头内缩至解锁位置,当限位件 位于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上,该外操作装置的把手能操作锁闩装置的闩头内缩至解锁位 置。
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特征在于该拨动块包 括一基部,由基部的周缘凸伸一拨杆,当拨动块转动时,该拨杆会推动拨动件的连接杆,使 拨动件转动控制限位件在阻挡或不阻挡滑动件的位置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之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特征在于该拨动块的 基部的端面凸伸一套接部,该驱动块的第一端设置一套孔,且驱动块以套孔套设于拨动块 的套接部上,能一套接部为转轴相对第一拨动快独立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之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其特征在于该拨动块 的套接部上设置一切槽,该驱动块对应切槽设置一结合孔,该结合孔系贯穿套孔,且位于与 切槽之内切的位置上,该结合孔设置一弹性夹,该弹性夹包括一穿接端与一卡扣端,该穿接 端穿过结合孔,且穿接端的部份区段位于切槽内,该卡扣端系抵接于驱动块的外表面,使驱 动块沿套接部的轴向位移被定位,且当驱动块转动时,系连动弹性夹在切槽内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特征在于该锁闩装置 具有一座体,该座体上设置二导轨机构,该滑动装置系设置于较下方的导轨机构上,该座体 的一侧且位于较上方的导轨机构处上设置一衔接片,该座体另一侧且位于较上方之导轨机 构设置一锁片,该内锁筒系设置于衔接片上,且藉由复数螺栓由锁片处贯穿锁入内锁筒而 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之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特征在于该导轨机构 包括分立的二支持片,该衔接片对应各支持片设置二折边,且各折边的上、下各设置一限位 部,该衔接片之限位部系分别抵接于支持片的上、下端。
专利摘要本创作系关于一种具有内侧上锁装置的通道锁,其包括安装于一门具有之一内侧的一门锁装置,安装于门具有之一外侧的一外操作装置,以及安装于门锁装置内的一内侧上锁装置,该外操作装置上设置一外锁筒,外锁筒能在门的外侧控制外操作装置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该内侧上锁装置具有一内锁筒,该内锁筒能在门的内侧控制外操作装置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藉此达到由门内侧或外侧都能控制外操作装置设定或解除防盗上锁者。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1826600SQ20102055927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田宏仁 申请人:一德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