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接结构,应用于阳光房行业的组件安装,框架楼幕墙安装施工,门窗产品的生产组装和安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多为直线垂直九十度顶接,产品安装精度不高,安装后的产品不结实,不牢固。现场安装时间长,费时费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搭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主梁、边梁、次梁、钻尾螺丝、主梁搭接头、主梁侧开口、边梁侧开口、次梁搭接头,其特征在于主梁内设置有导水槽,主梁的一头设置成主梁搭接头,边梁的一侧设置有边梁侧开口,主梁搭接头插入边梁侧开口内与边梁搭接,次梁的一头设置成次梁搭接头,主梁的一侧设置有主梁侧开口,次梁搭接头插入主梁侧开口内与主梁搭接,主梁的左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边梁搭接,主梁的右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侧梁搭接,次梁的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主梁搭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搭接工艺,提高节点扭力、增强节点受拉力、看不到螺丝,现场安装省时省力。
图I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和边梁搭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和边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边梁连接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边梁连接前上面斜视结构示意图。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边梁连接前侧面斜视结构示意图。图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次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次梁连接前上面斜视结构示意图。图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梁与次梁连接前侧面斜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梁I、边梁2、次梁3、钻尾螺丝4、主梁搭接头5、主梁侧开口 6、边梁侧开口
7、次梁搭接头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主梁I、边梁2、次梁3、钻尾螺丝4、主梁搭接头5、主梁侧开口 6、边梁侧开口 7、次梁搭接头8,其特征在于主梁I内设置有导水槽,主梁I的一头设置成主梁搭接头5,边梁2的一侧设置有边梁侧开口 7,主梁搭接头5插入边梁侧开口 7内与边梁2搭接,次梁3的一头设置成次梁搭接头8,主梁I的一侧设置有主梁侧开口 6,次梁搭接头8插入主梁侧开口6内与主梁I搭接,主梁I的左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4与边梁2搭接,主梁I的右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4与侧梁搭接,次梁3的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主梁I搭接。[0018]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一种搭接结构,包括主梁(I)、边梁(2)、次梁(3)、钻尾螺丝(4)、主梁搭接头(5)、主梁侧开口(6)、边梁侧开口(7)、次梁搭接头(8),其特征在于主梁(I)内设置有导水槽,主梁(I)的一头设置成主梁搭接头(5),边梁(2)的一侧设置有边梁侧开口(7),主梁搭接头(5)插入边梁侧开口(7)内与边梁(2)搭接,次梁(3)的一头设置成次梁搭接头(8),主梁(I)的一侧设置有主梁侧开口出),次梁搭接头(8)插入主梁侧开口(6)内与主梁(I)搭接,主梁(I)的左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4)与边梁(2)搭接,主梁(I)的右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4)与侧梁搭接,次梁(3)的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主梁(I)搭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接结构,包括主梁、边梁、次梁、钻尾螺丝、主梁搭接头、主梁侧开口、边梁侧开口、次梁搭接头,其特征在于主梁内设置有导水槽,主梁的一头设置成主梁搭接头,边梁的一侧设置有边梁侧开口,主梁搭接头插入边梁侧开口内与边梁搭接,次梁的一头设置成次梁搭接头,主梁的一侧设置有主梁侧开口,次梁搭接头插入主梁侧开口内与主梁搭接,主梁的左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边梁搭接,主梁的右侧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侧梁搭接,次梁的导水槽通过钻尾螺丝与主梁搭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搭接工艺,提高节点扭力、增强节点受拉力、看不到螺丝,现场安装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E06B3/98GK202559537SQ2012201311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熊诗财 申请人:熊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