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31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包括防夹装置以及防震装置,在所述的防夹装置上设有门边架、空槽、挡块、移动槽、顶板、折叠合叶、顶杆、硬质弹簧、停止按钮、弹簧固定台;在所述的防震装置上设有滚轮、定向导轨、定位圆柱、旋转套杆、套筒、滑动顶塞、减震弹簧、缓冲弹簧、叉接头、连接杆、电动门泵。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清晰,在和电动门泵的连接杆中间设置缓冲减震弹簧,减小门板之间的碰撞,将防夹装置独立在门板之间,使得出现状况时,能够快速及时自动停止门泵的关闭动作,及时的给司机一个提醒。
【专利说明】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具体说是一种具有快速停止闭门启动、缓冲减震功能的电动内摆门。

【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交通中,公交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流量快速流动的街道上,能够快速的缓解道路的拥挤情况。
[0003]由于公交车的实际使用特性,行走于各种路况之下,上下人流量大,针对高峰期还会出现拥挤状况,如此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乘客门处时常有乘客被关闭中的门板夹到的情况,会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而且由于门板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下的个连接处固定,行车的时候两扇门板之间会一致处在晃动碰撞的状态,产生异响,会对机械部分造成损伤,门体在打开或关闭后有一个惯性的冲撞过程,对传动部分机构会造成损伤,减少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包括防夹装置以及防震装置,在所述的防夹装置上设有门边架、空槽、挡块、移动槽、顶板、折叠合叶、顶杆、硬质弹簧、停止按钮、弹簧固定台;在所述的防震装置上设有滚轮、定向导轨、定位圆柱、旋转套杆、套筒、滑动顶塞、减震弹簧、缓冲弹簧、叉接头、连接杆、电动门泵;所述的挡块位于门边架左侧,突出中间空槽的左侧边,所述的移动槽位于空槽上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顶板位于空槽内,上下端和移动槽配合连接,左侧端面和挡块连接,所述的折叠合叶的左侧和顶板连接,右侧和空槽的右侧端面连接,所述的顶杆的一端和顶板的右侧端面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硬质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右侧端面,另一端和空槽的右侧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弹簧固定台和空槽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和硬质弹簧连接,中心位置和顶杆的中心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停止按钮位于上端弹簧固定台的左侧端面,中心和顶杆相对,所述的滚轮通过连杆和门边架的上下端面连接,连杆端固定在门边架上,所述的定向导轨位于车门的上下平行位置,和滚轮连接,所述的定位圆柱的一端固定在门边架的上端面上,所述的旋转套杆的套孔端和定位圆柱旋转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的一端平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动顶塞位于套筒内,所述的减震弹簧位于套筒内,套在旋转套杆上,一端和套筒的左端面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的一端面连接,所述的缓冲弹簧位于套筒以及滑动顶塞之间,所述的叉接头的的一端和套筒的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旋转端和连接杆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电动门泵的旋转杆固定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门边架的左右相对的接触台阶端面包有弹性橡胶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硬质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顶板和空槽右端面的最大距离。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为一个“V”形圆柱杆。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使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清晰,在和电动门泵的连接杆中间设置缓冲减震弹簧,减小门板之间的碰撞,将防夹装置独立在门板之间,使得出现状况时,能够快速及时自动停止门泵的关闭动作,及时的给司机一个提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1-门边架、12-空槽、13-挡块、14-移动槽、15-顶板、16-折叠合叶、17-顶杆、18-硬质弹簧、19-停止按钮、20-弹簧固定台、21-滚轮、22-定向导轨、23-定位圆柱、24-旋转套杆、25-套筒、26-滑动顶塞、27-减震弹簧、28-缓冲弹簧、29-叉接头、30-连接杆、31-电动门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包括防夹装置以及防震装置,在所述的防夹装置上设有门边架11、空槽12、挡块13、移动槽14、顶板15、折叠合叶16、顶杆17、硬质弹簧18、停止按钮19、弹簧固定台20 ;在所述的防震装置上设有滚轮21、定向导轨22、定位圆柱23、旋转套杆24、套筒25、滑动顶塞26、减震弹簧27、缓冲弹簧28、叉接头29、连接杆30、电动门泵31。
[0017]挡块13位于门边架11左侧,突出中间空槽12的左侧边,在左右两扇门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台阶连接,所有的接触面都包有一层弹性橡胶层,使得门关闭后受压能够严密接触,当关闭时撞击在一起时不会有太大的声响,避免硬碰硬损伤门板。
[0018]移动槽14位于空槽12上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顶板15位于空槽12内,上下端和移动槽14配合连接,左侧端面和挡块13连接,顶板15的上下端面为了能够和移动槽14配合,端面中间设置一个突出块,形状和移动槽14的截面形状一致,接触面需要进行光滑防锈处理,放置摩擦损伤以及时间长久后可能引起的锈蚀。
[0019]折叠合叶16的左侧和顶板15连接,右侧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连接,当顶板15受压向内侧的时候,折叠合叶18能够顺着折痕缩小左右距离,顶杆17的一端和顶板15的右侧端面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定位弹簧,顶杆17的左端设置一个圆柱台阶,直径和弹黃的内径一致。
[0020]硬质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5的右侧端面,另一端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接触连接,为了保证门板之间没有间隙,硬质弹簧18的自然长度需要大于顶板15和空槽12右端面的最大距离,使得在正常状况下顶板15 —致保持一个受压力。
[0021]弹簧固定台20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和硬质弹簧18连接,中心位置和顶杆17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在上端的弹簧固定台20的中心设有一个圆孔,为了便于穿过停止按钮19的控制线所述的停止按钮19位于上端弹簧固定台20的左侧端面,中心和顶杆17相对。
[0022]滚轮21通过连杆和门边架11的上下端面连接,连杆端固定在门边架11上,定向导轨22位于车门的上下平行位置,和滚轮21连接,定位圆柱23的一端固定在门边架11的上端面上,旋转套杆24的套孔端和定位圆柱23旋转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平面固定连接,滑动顶塞26位于套筒25内,受两边弹簧的力左右移动,所述的减震弹簧27位于套筒25内,套在旋转套杆24上,一端和套筒25的左端面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面连接,当门板关闭时减震弹簧27有一个压缩力存在,给两边的门板一个持续的挤压力,使得门板一直连接在一起,减少门板之间的碰撞。
[0023]缓冲弹簧28位于套筒25以及滑动顶塞26之间,当门板打开停止的瞬间,有一个前冲的惯性,可以通过缓冲弹簧28的压缩恢复过程消除,为了使得连接机构不会碰撞,产生损害,叉接头29的的一端和套筒25的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旋转端和连接杆30的一端旋转连接,连接杆30的另一端和电动门泵31的旋转杆固定连接,连接杆30为一个“V”形圆柱杆。
[0024]顶板15和空槽12右端面的距离以一个人的手臂直径为基准设定,当两边门板在关闭的时候夹到人的肢体的时候,顶板15受压向两边移动当顶杆17碰到停止按钮19的时候,立刻控制电动门泵31停止工作。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包括防夹装置以及防震装置,在所述的防夹装置上设有门边架11、空槽12、挡块13、移动槽14、顶板15、折叠合叶16、顶杆17、硬质弹簧18、停止按钮19、弹簧固定台20 ;在所述的防震装置上设有滚轮21、定向导轨22、定位圆柱23、旋转套杆24、套筒25、滑动顶塞26、减震弹簧27、缓冲弹簧28、叉接头29、连接杆30、电动门泵31。
[0027]挡块13位于门边架11左侧,突出中间空槽12的左侧边,在左右两扇门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台阶连接,所有的接触面都包有一层弹性橡胶层,使得门关闭后受压能够严密接触,当关闭时撞击在一起时不会有太大的声响,避免硬碰硬损伤门板。
[0028]移动槽14位于空槽12上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顶板15位于空槽12内,上下端和移动槽14配合连接,左侧端面和挡块13连接,顶板15的上下端面为了能够和移动槽14配合,端面中间设置一个突出块,形状和移动槽14的截面形状一致,接触面需要进行光滑防锈处理,放置摩擦损伤以及时间长久后可能引起的锈蚀。
[0029]折叠合叶16的左侧和顶板15连接,右侧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连接,当顶板15受压向内侧的时候,折叠合叶18能够顺着折痕缩小左右距离,顶杆17的一端和顶板15的右侧端面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定位弹簧,顶杆17的左端设置一个圆柱台阶,直径和弹黃的内径一致。
[0030]硬质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5的右侧端面,另一端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接触连接,为了保证门板之间没有间隙,硬质弹簧18的自然长度需要大于顶板15和空槽12右端面的最大距离,使得在正常状况下顶板15 —致保持一个受压力。
[0031]弹簧固定台20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和硬质弹簧18连接,中心位置和顶杆17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在上端的弹簧固定台20的中心设有一个圆孔,为了便于穿过停止按钮19的控制线所述的停止按钮19位于上端弹簧固定台20的左侧端面,中心和顶杆17相对。
[0032]滚轮21通过连杆和门边架11的上下端面连接,连杆端固定在门边架11上,定向导轨22位于车门的上下平行位置,和滚轮21连接,定位圆柱23的一端固定在门边架11的上端面上,旋转套杆24的套孔端和定位圆柱23旋转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平面固定连接,滑动顶塞26位于套筒25内,受两边弹簧的力左右移动,所述的减震弹簧27位于套筒25内,套在旋转套杆24上,一端和套筒25的左端面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面连接,当门板关闭时减震弹簧27有一个压缩力存在,给两边的门板一个持续的挤压力,使得门板一直连接在一起,减少门板之间的碰撞。
[0033]缓冲弹簧28位于套筒25以及滑动顶塞26之间,当门板打开停止的瞬间,有一个前冲的惯性,可以通过缓冲弹簧28的压缩恢复过程消除,为了使得连接机构不会碰撞,产生损害,叉接头29的的一端和套筒25的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旋转端和连接杆30的一端旋转连接,连接杆30的另一端和电动门泵31的旋转杆固定连接,连接杆30为一个“V”形圆柱杆。
[0034]顶板15和空槽12右端面的距离以一个人的手臂直径为基准设定,当两边门板在关闭的时候夹到人的肢体的时候,顶板15受压向两边移动当顶杆17碰到停止按钮19的时候,立刻控制电动门泵31停止工作。
[0035]防夹装置的使用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有另一种过实施方式,将停止按钮19的控制线不和电动门泵直接连接,而是和一个门泵控制警报器连接在一起,在顶板15受压使得停止按钮19工作时,先输出一个信号,然后门泵控制警报器接受后立即发出警报声响,同时控制门泵反向移动2-3秒,可以根据门板关闭的实际时间,在门泵控制警报器上设定合适的时间,以可以移出受夹躯体为准,不需要将门完全打开,防止车内拥挤时可能导致车门处的乘客被挤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夹装置以及防震装置,在所述的防夹装置上设有门边架(11)、空槽(12)、挡块(13)、移动槽(14)、顶板(15)、折叠合叶(16)、顶杆(17)、硬质弹簧(18)、停止按钮(19)、弹簧固定台(20);在所述的防震装置上设有滚轮(21)、定向导轨(22)、定位圆柱(23)、旋转套杆(24)、套筒(25)、滑动顶塞(26)、减震弹簧(27)、缓冲弹簧(28)、叉接头(29)、连接杆(30)、电动门泵(31);所述的挡块(13)位于门边架(11)左侧,突出中间空槽(12)的左侧边,所述的移动槽(14)位于空槽(12)上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顶板(15)位于空槽(12)内,上下端和移动槽(14)配合连接,左侧端面和挡块(13)连接,所述的折叠合叶(16)的左侧和顶板(15)连接,右侧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连接,所述的顶杆(17)的一端和顶板(15)的右侧端面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硬质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5)的右侧端面,另一端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弹簧固定台(20)和空槽(12)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和硬质弹簧(18)连接,中心位置和顶杆(17)的中心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停止按钮(19)位于上端弹簧固定台(20)的左侧端面,中心和顶杆(17)相对,所述的滚轮(21)通过连杆和门边架(11)的上下端面连接,连杆端固定在门边架(11)上,所述的定向导轨(22)位于车门的上下平行位置,和滚轮(21)连接,所述的定位圆柱(23)的一端固定在门边架(11)的上端面上,所述的旋转套杆(24)的套孔端和定位圆柱(23)旋转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平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动顶塞(26)位于套筒(25)内,所述的减震弹簧(27)位于套筒(25)内,套在旋转套杆(24)上,一端和套筒(25)的左端面连接,另一端和滑动顶塞(26)的一端面连接,所述的缓冲弹簧(28)位于套筒(25)以及滑动顶塞(26)之间,所述的叉接头(29)的的一端和套筒(25)的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旋转端和连接杆(30)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的连接杆(30)的另一端和电动门泵(31)的旋转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边架(11)的左右相对的接触台阶端面包有弹性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弹簧(18)的自然长度大于顶板(15)和空槽(12)右端面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防夹电动内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30)为一个“V”形圆柱杆。
【文档编号】E05F5/08GK204002239SQ20142049551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吕思华, 郑善友 申请人:金湖县微晶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