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101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清洁机的底盘清洁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易于拆装、可灵活配置、通过连动式传动并可减少电力负担的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地面清洁的首要工作即是先进行扫除作业,传统扫除利用扫把以人工打扫,或可用抹布逐一擦拭,但二者皆耗费大量体力与时间,虽可以吸尘器进行吸尘,但传统吸尘器亦须以人工手持操作移动,时间花费仍不可避免。

为提升前置清洁工作的效率,有业者研发出具有吸尘功能的自动清洁机,利用机器移动,使机器底部吸入灰尘,或可配置有刷毛工具,利用刷毛进行扫除作业。传统清洁机的运作方式,主要由一内置马达带动一旋转盘转动,该旋转盘的周缘延伸出多个束条毛刷,其多以尼龙材料所制,待旋转盘转动时,该些束条毛刷接触地面进行清扫及抛光清洁作业,但其效果并不佳,且容易刮伤地面材质。此外,每一个旋转盘须要枢接于清洁机内部的转动马达,并单独通过对应的马达提供的动力转动,换言之,底部若配置二个旋转盘,则须对应有二个内部马达,不仅大幅增加组装及生产成本,更耗损清洁机过多的动力,且过多的动力传输装置提高故障的风险,且一般作为旋转盘转动的输出动力为固定值,无法轻易调整,必须拆除底部基板才能更换马达或进行调整,相当不方便。此外,传统自动清洁机的移动通过设于底部左右二侧的滚轮达成,而旋转盘设于滚轮的前方;然而,由于清洁机的行进方向不一定,时而前时而后,而滚轮于行进时可能会附着尘污并沾黏于地面上,仅靠设于滚轮前方的旋转盘无法有效清洁滚轮于进行时产生的痕迹脏污。有鉴于此,如何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易于清洗及替换,且结构稳固、构造简单并利用最少的动力输出的清洁装置乃当下业者亟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结构,其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清洁机的底部,并利用连动方式驱动各部组件,大幅降低动力输出所需,减少电力负担,达到省能的功效;其可轻易快速地拆装,以利材料更换及维修,并可依清洁目的需求安装所需组件数量,达到灵活配置的功效,且可避免因安装所需而产生额外开模或机构变更的不便及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其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清洁机的底部,该清洁装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盘,其包括一基板、一设于该基板上的连接部,及一连接于该连接部的枢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一第一轨槽,该基板的一侧面连接有一除尘件,该枢接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清洁机的底部,并可由该清洁机内的一传动马达的驱动而使该第一转盘转动;

至少一个第二转盘,其包括一基板、一设于该基板上的连接部,及一连接于该连接部的枢接部,该枢接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清洁机的底部,该连接部上设有一第二轨槽,该基板的一侧面连接有一除尘件;以及

至少一个传动带单元,其套设于该第一转盘的第一轨槽及该第二转盘的第二轨槽,并能通过该第一转盘的转动而旋绕于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二轨槽,用以带动该第二转盘转动,使该些除尘件旋转以进行清洁擦拭作业。

优选地,其中所述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更包括至少一导轮,其包括一轴杆及一设于该轴杆一端的轮体,该轮体上形成有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二导槽,该轴杆枢接于该清洁机的底部,并位于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之间;该传动带单元更包括一第一传动带及一第二传动带,该第一传动带套设于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一导槽,该第二传动带套设于该第二导槽及第二轨槽,其中当该第一转盘转动,该导轮通过该第一传动带的带动而转动,且该第二转盘通过该第二传动带的带动而转动,使该些除尘件旋转以进行清洁擦拭作业。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连接部分别位于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中心位置,且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基板分别延伸出相应的连接部,并超出该清洁机的底部的周缘,用以对该清洁机周围的面积达到最大及最佳的清洁效果。

优选地,其中该至少一个导轮、该第一转盘及该第二转盘共同形成一组清洁装置结构,该清洁机的底部对称地设有二组该清洁装置结构,该二个第一转盘及该二个第二转盘分别设于该清洁机的底部的周围。

优选地,其中该导轮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之间设有一凸缘,用以避免该第一传动带及第二传动带相互干扰。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导槽、该第二导槽、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二轨槽分别以水平方向形成于该轮体、该第一转盘及该第二转盘。

优选地,其中该导轮相对该清洁机的底面低于或等于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基板的底面,使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除尘件可以接触一清洁面,进行清洁擦拭的作业。

优选地,其中该第二转盘的枢接部为一杆体,其上设有多个嵌槽,该枢接部由该连接部的一侧插入,并通过该多个嵌槽嵌卡定位于该清洁机的底部,该第一转盘的枢接部一体成型于该第一转盘的连接部,且该第一转盘的枢接部设有一固定孔,用以枢接该第一转盘于该清洁机的底部的传动马达。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转盘及该第二转盘的该些除尘件件分别具有一片体状,且为不织布材质所制,并分别以黏扣方式黏扣于该第一转盘及该第二转盘的基板。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其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清洁机的底部,该清洁装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盘,包括一基板、一设于该基板上的连接部,及一连接于该连接部的枢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一第一轨槽,该基板的一侧面连接有一除尘件,该枢接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清洁机的底部;

至少一个导轮,其包括一轴杆及一设于该轴杆一端的轮体,该轮体上形成有一第一导槽,该轴杆枢接于该清洁机的底部,并可由该清洁机内的一传动马达的驱动而使该导轮转动;及

至少一个传动带单元,其套设于该第一转盘的第一轨槽及该导轮的第一导槽,并能通过该导轮的转动而旋绕于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一导槽,用以带动该第一转盘转动,使该除尘件旋转以进行清洁擦拭作业。

本发明所提供的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其利用导轮、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传动带及第二传动带的配合互动,有效降低电力负担、方便拆卸及安装,且适用于多数清洁机的底盘,减少因组装所需的加工成本,有效解决传统清洁机底部清洁装置不易拆装、耗材更换及维修保养不易、电力损耗大、且清洁范围及效果不佳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导轮的侧视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导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第一转盘的侧视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第二转盘的侧视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转盘黏扣有一除尘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转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清洁装置结构-1;

导轮-2;轮体-21;第一导槽-211;第二导槽-212;凸缘-213;轴杆-22;嵌槽-221;

第一转盘-3;基板-31;连接部-32;第一轨槽-321;枢接部-33;嵌槽-331;黏扣组件-34;

传动带单元-4;第一传动带-41;第二传动带-42;

第二转盘-5;基板-51;连接部-52;第二轨槽-521;枢接部-53;固定孔-531;黏扣组件-54;

除尘件-6;

清洁机-7;枢接孔-70;滚轮-71;底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发明清洁机底部的清洁装置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结构1可拆卸地组装于清洁机7的底部72,自动清洁机7具有吸尘功能,且具有二滚轮71,一旦启动清洁机7,则二滚轮71可以提供清洁机7的自动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

请参阅图1及图2,清洁机7的底部72配置有二组清洁装置结构1,其左右对称地设于清洁机7的底部72,每一组清洁装置结构1包括一导轮2、一第一转盘3、一传动带单元4及一第二转盘5。如图1所示,该二个第一转盘3及该二个第二转盘5分别设于清洁机7的底部72的周围,而该二个导轮2设于第一及第二转盘3及5之间。

请参阅图3,导轮2包括一轴杆22及一设于轴杆22一端的轮体21。于此实施例中,轴杆22上形成有多个嵌槽221,由轮体21的一侧插入,并利用嵌槽221嵌卡枢接于清洁机7的底部72的一枢接孔70。轮体21上形成有相邻设置的一第一导槽211及一第二导槽212,其分别上下叠置,且第一导槽211及第二导槽212之间设有一凸缘213,第二导槽212较第一导槽211靠近清洁机7的底部72。

请参阅图5配合图2,第一转盘3包括一基板31、一设于基板31上的连接部32,及一连接于连接部32的枢接部33。枢接部33的一端枢接于清洁机7的底部72,于此实施例中,枢接部33一体成型于第一转盘3的连接部32,且设有一固定孔331(如图7所示),用以枢接固定第一转盘3于清洁机7的底部72的一枢接孔70内,并连接于该传动马达。连接部32为一圆形盘体,其一侧连接于枢接部33,另一侧连接于基板31并位于基板31的中心,且连接部32的周缘内凹形成有一第一轨槽321。基板31延伸出连接部32外,并设置有一黏扣组件34(即魔鬼毡),用以黏扣一除尘件6,其具有一片体状,为不织布材质所制,且其面积大于基板31,并超出基板31外(如图7所示),用以接触一清洁物(如地面)的表面,以进行清洁擦拭之用。

请参阅图6配合图2,第二转盘5包括一基板51、一设于基板51上的连接部52,及一连接于连接部52的枢接部53。枢接部53的一端枢接于清洁机7的底部72,于此实施例中,枢接部53为一杆体,其上设有多个嵌槽531,枢接部53由连接部52的一侧插入,并通过多个嵌槽531嵌卡定位于清洁机7的底部72的另一枢接孔70。连接部52为一圆形盘体,其一侧连接于枢接部53,另一侧连接于基板51并位于基板51的中心,且连接部52的周缘内凹形成有一第二轨槽521。基板51延伸出连接部52外,并设置有一黏扣组件54,用以黏扣一除尘件6。此外,基板51对应连接部52处进一步内凹,以供杆体状的枢接部53插入,并使除尘件6可以平顺地黏扣于基板51上,而不受枢接部53插入的影响。第二转盘5的除尘件6的面积大于基板51,并超出基板51外,用以接触一清洁物(如地面)的表面,以进行清洁擦拭之用,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转盘5和第一转盘3的除尘件6可为相同的材质和构型,或亦可为不同材质和构型,以达到不同的清洁效果。

请参阅图8,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组装于清洁机7的底部72后,其基板31及51分别超出清洁机7的底部72的周缘,使除尘件6能对该清洁机7的周围达到最大及最佳的清洁效果。此外,第一导槽211、第二导槽212、第一轨槽321及第二轨槽521分别以水平方向形成于轮体21、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的连接部32及52,使除尘件6产生水平方向的旋转。另外,第一转盘3设于滚轮71的前方,第二转盘5设于滚轮71的后方,使滚轮71于前进或后退时,都可经由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的除尘件6擦拭行进过的路径表面。

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传动带单元4更包括一第一传动带41及一第二传动带42。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5分别是通过第一传动带41及第二传动带42连接于导轮2。具体而言,第一传动带41套设于导轮2的第一导槽211及第一转盘3的第一轨槽321,并可通过第一转盘3的转动而旋绕于第一导槽221及第一轨槽321,用以带动导轮2转动。第二传动带42套设于导轮2的第二导槽212及第二转盘5的第二轨槽521,并可通过导轮2的转动而旋绕于第二导槽212及第二轨槽521,用以带动第二转盘5转动。轮体21的凸缘213的设置可用以避免第一传动带41及第二传动带42相互干扰。

于此较佳实施例中,导轮2的第一导槽211及第二导槽212,和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的第一轨槽321及第二轨槽521分别具有相同的径向宽度,使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以相同的速率转动,以对清洁表面达到均匀的清洁效果。此外,导轮2相对清洁机7的一底面低于或等于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的基板31及基板51的底面,使第一转盘31及第二转盘5的除尘件6可以接触一清洁面,进行清洁擦拭的作业。第一导槽211、第二导槽212、第一轨槽321及第二轨槽521分别具有一内凹的弧形断面。第一传动带41及第二传动带42分别具有挠性,其可为橡胶材质所制,使其可以紧贴地套设于第一导槽211、第二导槽212、第一轨槽321及第二轨槽521。

本发明清洁装置结构1于使用时,先启动清洁机7使内部马达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转盘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或可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此时,位于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中间的导轮2通过第一传动带41带动,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而通过导轮2的转动,第二传动带42带动第二转盘5同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8所示)。同理,相对称设置的另一组的清洁装置结构1以相反于顺时针方向转动(即逆时针),四个除尘件6即可于清洁机7于行进中转动,进行清洁擦拭作业。

续请参阅图9,本发明清洁装置结构1亦可不设有导轮2,而直接由传动带4单元连接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洁机7的底部72同样有相对称设置的二组清洁装置结构1,每一组清洁装置结构1主要由一第一转盘3及一第二转盘5构成,其上分别黏扣有一除尘件6。第一转盘3转动时,第二转盘5通过传动带单元4的连接带动而转动,使第二转盘5的除尘件6同时转动;因此,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5的除尘件6同步转动,用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擦拭。借此,本发明可依使用者的清洁所需,而自行选择是否加入导轮2和第一转盘3或第二转盘5配合,而可让第二转盘5设于不同的位置,达到灵活配置组装的功效。或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盘3并未连接有该传动马达,而是利用导轮2连接于清洁机7内的传动马达;换言之,第一转盘3或第二转盘5是通过导轮2的转动及传动带单元4的带动而转动,同样可使除尘片6旋转,达到清洁擦拭的效果。

如前所述,第一转盘3利用导轮2及传动带单元4带动第二转盘5而可大幅减少清洁机7的动力输出,并减少电力负担,且若第一传动带41及第二传动带42因长期使用造成磨损或弹性疲乏,可快速轻易地取下,并更换新品。再者,当需要打蜡或高速时可轻易拆卸导轮2,并更换适合尺寸的导轮2大小,以增加转速,而不需要拆解清洁机7的壳体。此外,除尘件6如需更换,亦可快速地利用黏扣方式替换。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导轮2、第一转盘3及第二转盘5可利用清洁机7的底部既有的机壳螺丝孔为枢接位置直接组装,而不需改变任何机器的内部结构,免除额外开模或机构变更的不便及成本,达到通用设计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清洁装置结构1利用导轮2、第一转盘3、第二转盘5、第一传动带41及第二传动带42的配合互动,有效降低电力负担、方便拆卸及安装,且适用于多数清洁机的底盘,减少因组装所需的加工成本,有效解决传统清洁机底部清洁装置不易拆装、耗材更换及维修保养不易、电力损耗大、且清洁范围及效果不佳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举凡运用本发明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等,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