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高度调节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46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多区高度调节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方案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枕头,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在枕头表面依次排布多个不同高度的支撑区来对头颈部位置进行支撑,区位的高度可调,目的在于用多个支撑区的合理排布来帮助使用者的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同时提高睡眠舒适性。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枕头是在枕套中填充棉花、丝绵、荞麦皮或谷物等形成一个高度大致一致的支撑面,使用者使用时仅头部接触位置可以获得支撑,由于人体在仰卧和侧卧位置头部高度不同,高度一致的枕头难以保证不同睡姿下头部和颈部被有效支撑,舒适性比较差;

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工程学的兴起加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频繁使用带来的颈椎不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睡眠的舒适性和枕头的革新,市面出现了复合材料枕,记忆海绵材料和橡胶材料的曲面枕,以及组合高低枕等多种新型枕头;

3、专利号为201320253763.8的枕头为一套高低组合枕,由不同的基础枕块以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出合适的仰卧高度和侧卧高度,很好地解决了人在仰卧和侧卧时头部高度不同的问题,可以减少使用者在不同睡姿时的颈椎受力,但该方案中的基础枕块大部分为平面型设计,与人体贴合度不高,且忽略了人体的头部和颈部的高度差,使用者侧卧时仅头部获得支撑,颈部支撑不足,而且该方案使用了多个基础枕块,使用时组合过程比较复杂;

4、已经公开的申请号为201510865350.9的枕头为一套四区位可调节高度枕头,枕头由四个模块组合而成,使用了可充放气体的气囊来进行高度调节,且在枕头的两侧各设计了一个一端开放的凹槽,该方案是在201320253763.8高低组合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以前需要由很多基础块才能实现的高度调节改为由独立调节气囊实现,减少了零件的数量,简化了设计,但由于两侧的模块为整体设计,人体在枕头一侧侧卧时颈部和肩部的高度差无法调节;

5、目前已存在的产品或技术方案虽然对传统的枕头有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睡姿时头部和颈部的高度差,使得使用时颈部支撑不足;区位细化不完善,对睡眠时头部、颈部和耳部等各支撑面的可调节区位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方案是一个由枕头底盘体、调节旋钮、升降块,升降机构和弹性枕套组成的多区位高度可调节的枕头;根据人体生理结构和睡眠时的特点,在枕头表面设置了仰卧位和侧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上设计了高度不同的支撑区,并依据人体睡眠时的特点将这些支撑区进行合理排布,支撑区的下方设计了可以升降的操纵机构,通过转动底盘体上调节旋钮实现不同支撑区的高度调节,使得使用者在仰卧和侧卧时头部和颈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撑;

本方案中的仰卧位在枕头的中间,仰卧位两侧各有一个侧卧位,两个侧卧位对称分布于仰卧位的两侧;仰卧位设计了仰卧颈部支撑区和仰卧后脑支撑区,仰卧颈部支撑区的高度高于仰卧后脑支撑区;两侧的侧卧位有高度不同的颈肩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颈肩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头部支撑区的高度,颈肩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的中间设计有槽型通道区,槽型通道区的顶面低于头部支撑区的表面,该通道区可以让使用者侧卧时耳朵自由舒展;

本方案枕头底盘体为一个平面型结构体,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等,底盘体表面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底盘体上装配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通过卡扣或弹簧挡圈等固定在底盘体的通孔内,固定后旋钮位于底盘体的底部,且可以自由转动;

本方案中的升降块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海绵、橡胶、硅胶等,升降块的外形依据所适配区的外形制作;升降块安装于需要调节高度的区下方;

本方案中的升降机构可通过不同方向的转动实现伸长和缩短,如:一对螺柱和螺母柱的组合、液压或气动升降装置等;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旋钮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块下方,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以控制升降块的升降,从而起到调节枕头表面高度的作用;

本方案中弹性枕套用海绵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装配在安装了升降块的枕头底盘体外使得各升降块之间的接头得以平滑过渡,同时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性;

本方案的设计既避免了让使用者使用过多的零散部件去组合高度,又可避免使用枕头之外的其他辅助器械来实现高度调节,简化了使用过程,且由于区块的细分,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本方案底盘体上的孔、调节旋钮,升降块和升降机构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或增加,无升降块的位置可在底盘体上设计相应高度的支撑面或在弹性枕套上增加厚度来保证该支撑区的高度;

区块的外形、布局和升降功能的实现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枕头前视图

图2是枕头上视图

图3是枕头右视图

图4是枕头下视图

图5是枕头等轴测视图

图6是底盘体等轴测视图

图7是仰卧颈部支撑升降块示意图

图8是颈肩支撑升降块示意图

图9是槽型通道升降块示意图

图10头部支撑升降块示意图

图11是头颈支撑升降块示意图

图12是底盘体与升降块装配布局图

注:两个仰卧颈部支撑升降块结构相同,以图7为例说明;侧卧支撑区为左右两侧各四个对称排布,两侧升降块结构类似,附图以一侧为例说明,图8、图9、图10、图11分别对应图12中图左侧的升降块200、210、220、230;弹性枕套的上表面和四周的外形与枕头的外形相同,图5也是弹性枕套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本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是一个由一个底盘体、十个弹簧、十个调节旋钮、十个升降块、十套螺旋升降机构和一个弹性枕套组成的枕头;底盘体上表面中心为一个矮凸台,在矮凸台的四周分布有十个通孔立柱,弹簧的最小内径大于通孔立柱的外径,套在通孔立柱的外部对升降块起辅助支撑作用;调节旋钮的一端为旋钮,另一端固定有螺母柱,可从底盘体下表面将调节旋钮的安装到底盘体通孔立柱的孔内,每个通孔立柱安装一个调节旋钮;每个升降块的下方固定有螺柱,转动底盘体下面的调节旋钮可以将固定在调节旋钮上的螺母柱与升降块下方的螺柱装配到一起,从而将升降块固定在底盘体表面相应的位置,固定好后转动调节旋钮可实现高度调节;在所有的升降块安装完毕后,十个升降块将对应枕头表面十个独立可调高度的支撑区,加上底盘体中心未安装升降块的矮凸台,枕头的表面将被分成十一个区域;弹性枕套用于包裹底盘上表面安装的所有的升降块、提升舒适性和固定枕头外形;

如图6所示,底盘体300上表面分布有十个通孔立柱,立柱内安装有带螺母柱的调节旋钮310,立柱外安装有支撑弹簧320,底盘体中间是一个矮凸台,十个通孔立柱以上下各一个,左右各四个分布于矮凸台的四周,两两相邻的立柱间由底盘体上的加强板隔开;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升降块的下方均装有螺柱,用于和底盘调节旋钮的螺母柱装配以达到高度调节的功能;升降块在底盘上的布局如图12所示,仰卧颈部支撑升降块240和250分布于底盘体矮凸台面的圆弧两端,外形结构相同,顶部为平面,靠近底盘体中心凸台的一侧为扇形弧面,靠枕头外侧部分为圆弧面;两侧的八个升降块对称分布于仰卧颈椎支撑区和底盘体中心矮凸台的两侧,颈肩支撑升降块、槽型通道升降块、头部支撑升降块和头颈支撑升降块依次排列;颈肩支撑升降块200和260上表面为平面,整体与槽型通道相邻一侧的反方向倾斜;槽型通道升降块210和270上表面为平面,截面为矩形或正方形;头部支撑升降块220和280上表面为斜面,靠近槽型通道升降块的一侧高于靠近头颈支撑升降块的一侧;头颈支撑升降块230和290上表面为一个向上拱的弧面;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装配好枕套的枕头上部和四周被枕套包裹,底部可见底盘体300和底盘下方的十个调节旋钮310;如图2所示,枕头上表面分布有十一个高度不同的支撑区,将全部升降块降低到最低高度后,各支撑区的高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仰卧后脑支撑区000、槽型通道区110和170、仰卧颈部支撑区140和150、头部支撑区120和180、头颈支撑区130和190、颈肩支撑区100和160,各支撑区的外形分别与下方的升降块外形相对应;

装配好的枕头可以旋转180度使用;当使用者使用仰卧颈部支撑区140一侧时,仰卧姿态下,仰卧后脑支撑区000支撑使用者后脑部,仰卧颈部支撑区140支撑使用者的颈椎,两个支撑区之间的高度差可以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当使用者翻身向左或右变为侧卧姿态时,颈肩支撑区160或100支撑使用者颈部和肩部连接区域,头部支撑区180或120支撑使用者耳根上方的头部区域,耳朵可以在槽型通道170或110上部的空间自由舒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侧卧时颈部的支撑感明显,且耳朵可以在槽型通道上方自由舒展;将枕头旋转180度,当使用者使用仰卧颈部支撑区150一侧时,仰卧姿态下,仰卧后脑支撑区000支撑使用者后脑部,仰卧颈部支撑区150支撑使用者的颈椎,两个支撑区之间的高度差可以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当使用者翻身向左或右变为侧卧姿态时,头颈支撑区190或130支撑使用者头部和颈部连接区域,头部支撑区180或120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头部支撑区和头颈支撑区紧密相连,使用者侧卧时头部支撑感明显且能兼顾颈部支撑,但耳朵无法自由舒展;

除了仰卧后脑支撑区000的高度无法调节外,其它十个支撑区的高度均通过旋转底盘体300底部的调节旋钮独立调节,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方便快速地将不同支撑区调节出适合自己生理特征的高度;

本方案中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