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13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汤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具,特别涉及一种汤锅。



背景技术:

为了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各种微量元素溶入汤中,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一般把汤料放入汤锅中,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续约20分钟,再加调料,待水再沸后用文火保持沸腾状态约2~4小时,使汤料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较充分地溶解到汤水中。

常见的汤锅一般没有相配套的隔渣配件,导致煲汤时汤和作为汤料的食材不能分开,固体食物与直接锅体接触,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出现食物粘底煮甚至煮焦的情况,烧焦的食物容易致癌,而且盛用时很不方便。若要将食材与汤水分隔开,常用的手段是使用隔渣袋,但使用时也不够方便。此外,常见的汤锅还存在一些缺陷,如锅盖不好放置,隔渣袋取出时,需要另外取个盘碗来沥干;再如煲汤时间长,提防发生溢锅、干锅等事故机率大,给煲汤带来很大的不便。汤锅的加热时间长,所需能源较多,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且,汤料中的营养释放不够充分,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汤锅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将食材与汤水分隔开、汤水营养更高、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的汤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方案是:

一种新型节能汤锅,包括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锅体、锅盖、锅耳,以及盛放汤料的煲汤附件;锅体为深体锅,其高度为300mm~500mm;其特征是:所述锅盖呈倒扣的锅底结构,锅盖顶部设有支持锅盖稳定倒转放置的圆盖底,圆盖底和锅盖之间设有一个过渡的颈部,颈部内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胶塞,胶塞顶部设有拉环;煲汤附件为一个设置于锅体内的空心球;空心球上设有若干交流孔;空心球包括盛放汤料的球体和盖体,盖体可开合地设于球体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盖体外侧设有环链,环链穿过颈部内的通孔延伸到锅体外,环链尾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胶塞的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说明,锅盖在锅体上时作为锅盖使用,倒过来放置时,以圆盖底作为盘脚,盖体作为盘体,可作为空心球的沥干盘使用。煲汤时,沸腾的汤水通过交流孔冲刷空心球内汤料的表面和毛细管内壁,使汤料中的营养成分快速、充分地的释放出来溶入到汤水中,从而缩短煲汤时间,使煲出的汤更富有营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锅盖的颈部设有可在颈部活动的侧放脚撑,侧放脚撑为扁平弧形结构,侧放脚撑上端设有环抱颈部的圆孔,侧放脚撑下端设有左右叉开的支撑结构,侧放脚撑下端与锅盖边缘平齐,侧放脚撑的下端部为圆滑端面;锅盖扣上时,侧放脚撑紧贴锅盖表面;锅盖侧放时,侧放脚撑离开锅盖表面打开,与锅盖边缘形成锅盖的支撑,使锅盖保持侧放不倒的姿态放置。锅盖在锅体上时作为锅盖使用,盖柄与锅盖边沿配合,可以让锅盖稳稳地侧放,解决了锅盖只能扣着放时容易污染或倒着放时不方便操作的缺陷。左右叉开的支撑脚让锅盖侧放时更稳固,不容易倒下;左右叉开的交汇位置,还可以作为锅盖悬挂点,让汤锅可以悬挂。盖柄人弯折角度容易抓握,也让锅盖倒放时更加平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锅盖周向设有盖沿,盖沿与锅盖结合部位的外表面设有内陷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外壁与锅体的锅口内壁接触形成紧配合。这种锅盖和锅体的匹配,可以在锅体内形成微高压,有利于里面的食材更快的速度煲开,进一步节省能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前述锅耳为一对,它们左右对称地设置于锅体上端两外侧,锅耳由锅体外侧倾斜向上延伸到锅体的锅口个侧上方,即锅耳的高度高于锅体的高度;锅耳包括两根耳柄和耳把,两根耳柄设在耳把两边,两根耳柄下端固定在锅体上;耳把上一侧设有悬挂汤勺的开口卡槽。汤勺的手柄可以放于开口卡槽内卡住,使汤勺方便地悬挂在锅耳上,取用方便。

优选地,前述开口卡槽的开口朝外,为内低外高的倾余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汤锅还包括放置锅体的保温底座,锅体和保温底座为分体结构,保温底座内设有加热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锅体为由金属复合材料制成,该金属复合材料按不同金属形成内中外三层复合分布,内层为不锈钢,中间层为纯铜,外层为不锈铁。不锈钢直接和食物接触,耐腐蚀,耐氧化,易清洁,由它做内层,保证加工出来的食物安全卫生;不锈铁作为外层,由于其属于导磁钢,保证多功能组合锅适应于电磁炉上使用;纯铜具有传热快,纯铜材料作为中间层,起到锅具加热均匀、热量存储的功能。

使用时,只要将食材放置于空心球内即可实现汤料和汤水的分离,取用方便。

由上可知,本发明主要有以下优点:汤锅结构科学、紧凑,煲汤速度快,减少溢锅、干锅等意外事故发生,能源损耗低,节能环保;汤料营养成分释放更充分,汤水更富有营养;汤渣分离,固体食物与锅体不接触,不会出现食物粘底煮甚至煮焦的情况,避免致癌物质的产生;空心球取放方便;锅盖功能多;而且用不锈钢制作,经久耐用,还兼容电磁炉,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汤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空心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锅体,2-锅盖,3-空心球,4-锅耳,6-保温底座;21-圆盖底,22-颈部,23-通孔 24-侧放脚撑,25-盖沿,26-环形凹槽;31-环链,32-交流孔,33-球体,34-盖体,35-胶塞,36-拉环;41-开口卡槽,42-耳把,43-耳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汤锅包括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锅体1、锅盖2、锅耳4,以及盛放汤料的煲汤附件;锅体1为深体锅,其高度为300mm~500mm;锅盖2呈倒扣的锅底结构,锅盖2顶部设有支持锅盖2稳定倒转放置的圆盖底21,圆盖底21和锅盖2之间设有一个过渡的颈部22,颈部22内设有通孔23,通孔23处设有胶塞35,胶塞35顶部设有拉环36;煲汤附件为一个设置于锅体1内的空心球3;空心球3上设有若干交流孔;空心球3包括盛放汤料的球体33和盖体34,盖体34可开合地设于球体33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33,盖体34外侧设有环链31,环链31穿过颈部22内的通孔23延伸到锅体1外,环链31尾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胶塞35的底部。

锅盖2的颈部22设有可在颈部22活动的侧放脚撑24,侧放脚撑24为扁平弧形结构,侧放脚撑24上端设有环抱颈部22的圆孔,侧放脚撑24下端设有左右叉开的支撑结构,侧放脚撑24下端与锅盖2边缘平齐,侧放脚撑24的下端部为圆滑端面;锅盖2扣上时,侧放脚撑24紧贴锅盖2表面;锅盖2侧放时,侧放脚撑24离开锅盖2表面打开,与锅盖2边缘形成锅盖2的支撑,使锅盖2保持侧放不倒的姿态放置。锅盖2周向设有盖沿25,盖沿25与锅盖2结合部位的外表面设有内陷的环形凹槽26,环形凹槽26外壁与锅体1的锅口内壁接触形成紧配合。

其中,锅耳4为一对,它们左右对称地设置于锅体1上端两外侧,锅耳4由锅体1外侧倾斜向上延伸到锅体1的锅口个侧上方,即锅耳4的高度高于锅体1的高度;锅耳4包括两根耳柄43和耳把42,两根耳柄43设在耳把42两边,两根耳柄43下端固定在锅体1上;耳把42上一侧设有悬挂汤勺的开口卡槽41。开口卡槽41的开口朝外,为内低外高的倾余结构。

另外,汤锅还包括放置锅体1的保温底座6,锅体1和保温底座6为分体结构,保温底座6内设有加热装置。

特别优选地,锅体1为由金属复合材料制成,该金属复合材料按不同金属形成内中外三层复合分布,内层为不锈钢,中间层为纯铜,外层为不锈铁。

根据上述说明书及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形,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