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15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绘图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画架。



背景技术:

画架是绘画时用来放置画板的架子,按型式可分为三脚架、四角架、抽拉(伸缩)架和折叠架等,例如在公告号为CN 200971017Y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画架,包括三角架、支撑杆固定机构、画板夹板、伸缩固定机构以及画板支撑机构,实现了画架的伸缩折叠过程,该画架在使用时,滑板的一侧通过画板夹板夹持,另一侧架设在画板支撑机构上,画不同的图案需要用到不同尺寸的画板,而由于画板支撑机构是固定于支撑脚上,无法实现上下滑动,使得该画架只能适用于固定尺寸的滑板,使用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画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画架,包括三角架以及固定于三角架上端的画板夹,所述三角架包括三根支撑管,其中任意两根支撑管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设于支撑管并可沿支撑管轴向滑动的套管以及与套管转动连接的卡钩,所述卡钩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块,当该卡钩处于展开工位时所述第一抵接块与支撑管的外壁互相挤压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支撑画板下端的固定机构可以沿支撑管轴向滑动,适用于不同尺寸画板的安装架设,固定机构在高度调节后展开卡钩,卡钩利用第一抵接块与支撑管外壁挤压抵接,利用第一抵接块与支撑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来限位整个固定机构,当需要调节固定机构高度时只需要将卡钩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一抵接块脱开与支撑管外壁之间的抵接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钩上还设置有第二抵接块,当所述卡钩处于收合工位时所述第二抵接块与支撑管的外壁互相挤压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拢画架不使用时利用第二抵接块与支撑管外壁的挤压抵接防止固定机构的下滑,避免了在不使用画架时卡钩的展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钩包括与套管转动连接的活动臂以及与活动臂一体设置的限位杆,其中所述活动臂的上端面设置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限位杆的交界处形成限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画板的下端架设在卡钩上的活动臂时,由于活动臂上倾斜面的设置使得画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到活动臂与限位杆交界处所形成的限位部上,使得画板固定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纹路提高了支撑管外壁的防滑系数,增大固定机构的周向转动时的摩擦力,避免了画板架设于固定机构上时的晃动,提高了固定了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画板夹包括固定于三角架的第一夹片以及与第一夹片通过弹性复位件转动连接的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上设置有安装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画板被夹在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之间,利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夹持住画板,而作为固定端的第一夹片上设置的安装柱,能将画板挂在上面,更好的固定住画板。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上均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纹路能提高画板或者画纸夹持时的摩擦力,提高固定牢靠性,减少画板或者画纸的窜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三角架还包括伸缩于支撑管内的支撑脚,所述三角架上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管一端上的螺纹部以及套设于支撑脚并与该螺纹部配合的锁紧螺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与支撑管之间的滑动调节整个三角架的高度,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画者,调节时只需要将锁紧螺帽松开与支撑管上的螺纹部脱开连接关系即可调节高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锁紧螺帽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防滑螺纹提高人手在转动锁紧螺帽时的摩擦,便于施力。

作为优选地,所述画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三角架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管上的套环、三根支撑臂以及连接三根支撑臂的连接件,其中支撑管的一端与套环铰接另一端与连接件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机构在三角架展开后起到固定于限位作用,保证三角架的定型。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钩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减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钩上的减重槽减少的重量,而两侧均开设的减重槽使得卡钩的截面呈工字形,提高了抗弯强度,并使得残余应力下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滑移连接于支撑管上的固定机构实现与画板夹之间的距离调节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画板,并且结合在卡钩上的第一抵接块在卡钩展开后能抵接到支撑管的外壁上作为限位块使用,避免轴向的窜动;

2、卡钩上设置的第二抵接块能在固定机构收合时固定,避免卡钩的展开危险到人体;

3、防滑纹路的设计提高了各个部件的防滑系数,提高画板的固定牢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画架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伸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画板架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卡钩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画架的轴测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卡钩的正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卡钩处于收合工位时与支撑管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卡钩处于展开工位时与支撑管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三角架;11、支撑管;12、支撑脚;2、画板夹;21、第一夹片;211、安装柱;22、第二夹片;23、弹性复位件;24、合页;3、固定机构;31、卡钩;311、活动臂;312、限位杆;313、倾斜面;314、限位部;315、减重槽;316、第一抵接块;317、第二抵接块;32、套管;4、支撑机构;41、套环;42、支撑臂;43、连接件;5、伸缩机构;51、螺纹部;52、锁紧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画架,包括三角架1以及固定于三角架1上的画板夹2,三角架1包括三根支撑管11以及分别伸缩于支撑管11内的支撑脚12,支撑管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第一防滑纹路设置为与支撑管11轴向平行的条形防滑纹路。

在其中两根支撑管1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套管32与卡钩31,套管32套设于支撑管11上并且可沿支撑管11的轴向方向上下滑动,卡钩31的一端与套管32通过活动铆接方式互相连接,并且卡钩31可绕铆钉转动。

结合图1与图4,卡钩31包括一体制成的活动臂311以及限位杆312,卡钩3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减重槽315,相对设置限位杆312的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抵接块316,第一抵接块316在卡钩31展开时抵接于支撑管11的外壁;活动臂311的上端面设置为倾斜面313,该倾斜面313与水平面之间存在5°-10°的a夹角,处于倾斜面313与限位杆312的交汇处形成用于限位部314,用于画板的限位。

三根支撑管11上还设置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包括套环41、支撑臂42以及连接件43,套环41套设于支撑管11上,支撑臂42的一端同样采用活动铆接的方式于套环41连接,支撑臂4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3连接,连接方式还是采用活动铆接,连接件43具有三个连接端,当三角架1被完全撑开后三根支撑臂42处于水平状态,通过三根支撑臂42起到限位以及加固支撑作用。

参见图2,支撑管11与支撑脚12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5,伸缩机构5包括处于支撑管11一端的螺纹部51以及套设在支撑脚12上锁紧螺母52,锁紧螺母52与螺纹部51螺纹连接,在锁紧螺母52旋紧的过程中使得支撑管11被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并与支撑脚12的外壁互相贴紧使得支撑管11与支撑脚12被固定,当锁紧螺母52与螺纹部51脱开连接后,支撑管11的内壁与支撑脚12的外壁互相分离抵接,此时支撑脚12可在支撑管11内滑动,锁紧螺母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增大人手与锁紧螺母52之间的摩擦,便于转动。

参见图3,上述的画板夹2包括第一夹片21与第二夹片22,第一夹片21与三角架1固定,第二夹片22通过合页24与第一夹片21连接,合页24上固定有弹性复位件23,优选弹性复位件23为扭簧,正常状态下第一夹片21与第二夹片22在弹性复位件23的作用下互相闭合;第一夹片21与第二夹片22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第二防滑纹路为平行两夹片长度方向的条形防滑纹路,在第一夹片21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柱211,安装柱211至少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

实施例二

参见图5与图6,一种画架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卡钩31在倾斜面313上还设置有第二抵接块317,第二抵接块317在收合时与支撑管11的外壁相抵接。

结合图5至图8,整个固定机构3于支撑管11上高度调节以及限位过程为:卡钩31上的第一抵接块316与第二抵接块317用于限位展开后与收合后的两工位的固定,当卡钩31展开时,卡钩31绕套管32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卡钩31上的第一抵接块316的一侧首先会抵接到支撑管11的外壁上,当人手在用力转动卡钩31时第一抵接块316会进一步与支撑管11的外壁相挤压,此处的第一抵接块316与第二抵接块316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因此在支撑管11的外壁挤压时第一抵接块316会发生形变,当卡钩31转动到与水平面平行后此时的第一抵接块316与支撑管11的外壁互相挤压到最大的形变量,如图8所示第一抵接块316与支撑管11外壁的挤压面为B,利用第一抵接块316与支撑管11的外壁之间存在巨大的摩擦力大于固定机构3本身的重力使得固定住整个固定机构3;当需要调节固定机构3的轴向高度时,转回卡钩31到一定角度,即卡钩31上第一抵接块316与第二抵接块317均不与支撑管11外壁相抵接挤压或者只是表面接触,使得卡钩31与支撑管11外壁之间的摩擦力要小于固定机构3的重力,即可以在支撑管11上滑动;当画架不使用时,将卡钩31收合,同样的固定方式利用第二抵接块317与支撑管11相挤压抵接限位,挤压面为A,实现了整个固定机构3的轴向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