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35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常见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内设有电机,电机轴伸出机头并在机头伸出位置设置轴封,电机轴的伸出端安装有刀片,当豆浆机工作制浆时,电机驱动电机轴转动,带动刀片旋转制浆。由于机头内部为近似密封状态,电机高速运转时会在机头内产生大量热量,电机本体和电机轴在工作时温度很高,而且电机轴和轴封摩擦也会产生热量,电机本体高温会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电机轴高温会导致糊轴,使豆浆粘附糊在浸泡于浆液的电机轴上不好清洗,轴封高温会缩短使用寿命和导致轴封失效,虽然已有豆浆机在电机上加装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但是缺乏散热风道配合,难以在机头内形成有效通风散热,对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的散热效果差,易造成电机寿命缩短、糊轴和轴封失效,并最终缩短机头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所述豆浆机可以在机头内形成有效的通风散热,对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进行有效散热,降低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的温度,以延长电机寿命,防止糊轴、轴封失效,进而延长机头整体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内腔中设有中空电机座和电机,所述电机竖置固定于电机座上,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电机座内腔伸出机头,机头在电机轴伸出位置设置轴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相互连通,电机座内腔中的电机轴上设置叶轮,所述叶轮随电机轴转动,带动空气在所述三个腔之间流动以通风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轴上叶轮转动,带动机头内的空气在相互连通的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之间自由流动,形成完整的散热风道,用对流方式为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进行有效散热,降低温度,具体是当空气流经电机座内腔时可以对电机轴和轴封进行散热降温,当空气流经电机内腔时可以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降温,实现延长电机寿命,防止糊轴、轴封失效,进而延长机头整体使用寿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电机壳体上部设置上开孔连通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并形成上通风道,电机壳体下部端壁设置下开孔连通电机内腔和电机座内腔并形成下通风道,电机座侧壁设置侧开孔连通电机座内腔和机头内腔并形成侧通风道,所述上通风道和下通风道以及侧通风道连通对应腔体,形成供空气在所述三个腔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散热风道。由于三个风道分别使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两两连通,通过三个风道连通对应腔体能够组成循环散热风道,叶轮带动的空气在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循环流动,其中,循环散热风道中的空气流向可以是空气从电机座内腔经下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再从电机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然后从机头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然后重复循环;或者是空气从电机座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再从机头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然后从电机内腔经下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然后重复循环。

所述叶轮向其上方的电机壳体方向吹风,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下通风道为电机座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上通风道为电机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侧通风道为机头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当叶轮向上方的电机壳体方向吹风时,可以增强对电机本体散热,同时循环散热风道的流向为:空气从电机座内腔向上经下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即电机座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再从电机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即电机内腔向机头送风,然后从机头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即机头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然后重复循环。

所述叶轮向其下方的轴封吹风,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侧通风道为电机座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上通风道为机头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下通风道为电机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当叶轮向下方的轴封吹风时,可以增强对轴封散热,同时循环散热风道的流向为:空气从电机座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即电机座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再从机头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即机头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然后从电机内腔经下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即电机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然后重复循环。

所述上开孔设置在电机壳体上部的侧壁或端壁上。上开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在电机壳体上部的侧壁或端壁上,以使得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相连通。

所述上开孔、下开孔和侧开孔均为多个且环绕分布。上开孔、下开孔和侧开孔为多个并环绕分布,这样能够使循环散热风道同时环绕电机本体,提高对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的散热效果。

所述叶轮与电机轴套置并通过螺钉或销钉或铆钉固定,电机轴上设定位孔,叶轮上设置对应径向通孔。叶轮和电机套置并通过螺钉或销钉或铆钉固定,使叶轮能够随电机轴转动,所述三种安装结构都为常规的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所述叶轮与电机轴套置,叶轮上设置和电机轴相配的套接孔,叶轮通过套接孔和电机轴的过盈配合固定于电机轴上。叶轮和电机轴采用过盈配合安装,结构简单,叶轮和电机轴的同轴度高,电机轴承载能力强,叶轮转动更稳定。

所述叶轮可拆卸固定于电机轴上。叶轮采用可拆卸结构固定于电机轴上,方便安装,叶轮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以便生产时能根据需要选装不同的叶轮,同时方便检修更换。

所述电机座和/或叶轮为导热材料制成。电机座和/或叶轮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属件,利用金属导热特性,对安装接触的部件进行传导散热,电机座用金属件对电机本体传导散热,叶轮用金属件,即使叶轮不转动也能对电机轴传导散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轴上叶轮转动,带动机头内的空气在相互连通的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之间流动,对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进行有效散热;进一步的通过在电机壳体和电机座侧壁上开孔,连通对应腔体,形成供空气在所述三个腔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散热风道,让空气循环流动,对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进行循环散热;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空气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流向,对经过的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循环散热,只要改变叶轮吹风方向即可;连通腔体的开孔为多个并环绕分布,这样能够使循环散热风道同时环绕电机本体,增强散热效果;叶轮和电机轴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结构安装固定,如螺钉或销钉或铆钉固定,或套置并过盈安装固定,或者可拆卸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的循环散热风道工作示意图。

图3:实施例1的机头爆炸示意图。

图4:实施例2的循环散热风道工作示意图。

图中:1.机头、2.杯体、3.电机、4.电机轴、5.轴封、6.叶轮、7.刀片、8.电机座、9.电机座内腔、10.电机内腔、11.机头内腔、12.电机壳体、13.上开孔、14.下开孔、15.侧开孔、16.螺钉、17.定位孔、18.通孔、19.机头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所述机头1内腔中设有中空电机座8和电机3,所述电机3竖置固定于电机座8上,电机3的电机壳体12和电机座8在连接位置分别设置相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电机3的电机轴4向下穿过电机座内腔9伸出机头,机头1在电机轴4伸出位置设置轴封5,电机轴4伸出端装有刀片7,电机座内腔9、电机内腔10和机头内腔11相互连通,电机座内腔10中的电机轴4上固定有叶轮6,所述叶轮6随电机轴4转动,带动空气在所述三个腔之间流动以通风散热。通过电机轴上叶轮转动,带动机头内的空气在相互连通的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之间自由流动,形成完整的散热风道,用对流方式为电机本体和电机轴以及轴封进行有效散热,具体是当空气流经电机座内腔时可以对电机轴和轴封进行散热降温,当空气流经电机内腔时可以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降温,实现延长电机寿命,防止糊轴、轴封失效,进而延长机头整体使用寿命。

所述电机座内腔9、电机内腔10和机头内腔11相互连通的具体结构如下,电机壳体12上部的侧壁上设置上开孔13连通电机内腔10和机头内腔11并形成上通风道,电机壳体12下部端壁设置下开孔14连通电机内腔10和电机座内腔9并形成下通风道,电机座8侧壁设置侧开孔15连通电机座内腔9和机头内腔11并形成侧通风道,所述上通风道和下通风道以及侧通风道连通对应腔体,形成供空气在所述三个腔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散热风道。由于三个风道分别使电机座内腔、电机内腔和机头内腔两两连通,通过三个风道连通对应腔体能够组成循环散热风道,叶轮带动空气在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循环流动,进而对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进行散热,并最终延长机头整体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叶轮6向其上方的电机壳体12方向吹风,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下通风道为电机座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上通风道为电机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侧通风道为机头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实施例1工作时,叶轮转动带动电机座内腔中空气流动,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环散热风道的空气流向为:空气从电机座内腔向上经下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即电机座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再从电机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即电机内腔向机头送风,然后从机头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即机头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然后重复循环,对经过的腔中的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进行通风散热,特别是叶轮向电机壳体方向吹风,电机本体散热更好。

为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所述上开孔13、下开孔14和侧开孔15均为多个且环绕设置,能够使循环散热风道同时环绕电机本体,提高对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的散热效果;电机座8和叶轮6都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如采用导热良好的铜、铝等材质传导散热,电机座用金属件对电机本体传导散热,叶轮用金属件,即使叶轮不转动也能对电机轴传导散热;机头1的壳体包括机头上盖(图中未示)和机头下盖19,其中机头下盖19也采用金属材质,机头下盖用金属材质,和机头内腔中的流动空气接触,对其散热,进一步提高空气在循环散热风道中流动,对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的散热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叶轮6与电机轴4套置并通过螺钉16安装固定,电机轴4上设定位孔17,叶轮上设置对应径向通孔18。安装时,将叶轮套于电机轴上,并拧入螺钉固定即可,要拆下叶轮时只需松开螺钉,就能把叶轮从电机轴上拆下。此外,叶轮和电机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结构安装固定,或者用销钉、铆钉固定;或者叶轮和电机轴套置,并用过盈配合固定。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机头内通风散热的豆浆机,其和实施例1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叶轮向其下方的轴封吹风,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所示,所述循环散热风道中的侧通风道为电机座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上通风道为机头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下通风道为电机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实施例2工作时,叶轮向下方的轴封吹风时,增强对轴封散热,同时叶轮转动带动电机座内腔中空气流动,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循环散热风道的空气流向为:空气从电机座内腔经侧通风道流向机头内腔,即电机座内腔向机头内腔送风,再从机头内腔经上通风道流向电机内腔,即机头内腔向电机内腔送风,然后从电机内腔经下通风道流回电机座内腔,即电机内腔向电机座内腔送风,然后重复循环,流动空气可以对经过的腔中的电机本体、电机轴和轴封进行通风散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