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31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锅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饮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火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餐饮器具。目前较为常见的火锅锅具大致分为:用电的锅具,使用液体燃料(例如酒精、植物油等液态易燃燃料)的锅具,使用固体燃料(例如木炭)的锅具,使用气体燃料(例如气罐)的锅具。

然而,上述这些现有的锅具由于只能采用一种加热源,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限制。例如:对于用电的锅具而言,由于用电的锅具需要有电力及插座,因而其使用地点受到限制,例如无法在户外使用。对于使用液体燃料的锅具而言,由于锅具通常使用不锈钢或铜制品等材料制作,因此锅具的传热迅速,易造成烫伤。此外,尤其对于使用酒精作为燃料的锅具而言,酒精易挥发,因此其也不适用于较长时间的使用。对于使用气罐的锅具而言,由于使用的气罐本身具有高压力,因而其在某些场合是被禁止使用或携带的。对于使用固体燃料,例如木炭的锅具而言,由于木炭本身不易点燃,点燃后的余烬高热,因此不太适宜在某些防火级别高的场所使用。

鉴于此,期望获得一种火锅锅具组件,该火锅锅具组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所的要求采用多种可替换的加热源,与此同时,该火锅锅具组件在使用时还应当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锅锅具组件,可以采用多种加热源,同时,该火锅锅具组件易于储放,携带方便,与此同时,该火锅锅具组件在使用时安全可靠,不易造成烫伤。

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火锅锅具组件,其包括分体设置的外锅架,内锅体和加热源,其中所述内锅体支撑地设于所述外锅架,所述加热源设于外锅架内并设于内锅体的下方;所述外锅架的侧壁在其厚度方向上至少具有防火阻燃耐高温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内锅体支撑地设于外锅架,加热源设于外锅架内并设于内锅体的下方,用于加热内锅体。外锅架的侧壁具有防火阻燃耐高温层,其用于阻隔热能传递,防止在使用时造成烫伤,另外,所述的防火阻燃耐高温层具有在高温(例如500°)火焰下不燃烧,不会产生明火的特性,因而在使用时安全可靠,易于携带。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外锅架、内锅体和加热源分体设置,因而易于储放,携带方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外锅架的侧壁在其厚度方向上还具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防火阻燃耐高温层的内侧。

当加热源为温度更高的高温加热源时,可以在防火阻燃耐高温层的内侧进一步加设隔热层。该隔热层用于进一步阻断热能通过外锅架向外传递。在本技术方案中,隔热层也具有耐高温特性,其可以在更高温的(例如,1000°)火焰下全程无火花产生,因而使用时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还包括隔热垫,其设于所述外锅架的底部下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垫用于防止热量部分传导到桌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外锅架的侧壁在其厚度方向上还具有面层,所述面层设于所述防火阻燃耐高温层的外侧。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面层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增加装饰效果。

此外,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面层、隔热层及防火阻燃耐高温层之间可通过材料复合连接,例如采用胶黏剂粘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所述外锅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孔洞。这些孔洞有利于外锅架内部与外锅架外部进行热交换,同时既有利于散热,又有利于助燃的空气进入外锅架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孔洞的开设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例如可以在一个侧壁上开设孔洞,也可以在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开设孔洞,还可以在相邻设置的侧壁上开设孔洞,又或者在四个侧壁上均开设孔洞。此外,孔洞的数量、形状、大小和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外锅架包括侧壁和底盘,所述侧壁和底盘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加热源包括燃气件、燃油件、固体燃料件以及电热件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火锅锅具组件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燃气件、燃油件、固体燃料件以及电热件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外锅架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防火阻燃耐高温层为云母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隔热层为至少包括铝箔的复合材料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中,所述内锅体为金属内锅体或铝箔内锅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内锅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具有一个容置腔,或是具有两个彼此被分隔开的容置腔,或是具有九个或其他若干个彼此被分隔开的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可以采用多种加热源,实用性强,同时,该火锅锅具组件可以易于储放,携带方便,例如可以在室内或是室外使用,且不局限于单人还是多人同时使用,与此同时,该火锅锅具组件在使用时安全可靠,不易造成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下列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包括内锅体1、外锅架2和加热源3。内锅体1支撑地设于外锅架2,加热源3设于外锅架2内并设于内锅体1的下方。

继续参考图1,并在必要时结合图2和图3,内锅体1具有折耳部11,在内锅体放置在外锅架上时,折耳部11可以向下翻折以紧扣在外锅架2的边沿上,从而使得内锅体1可以稳固地被支撑地设于外锅架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锅体支撑方式不仅限于设置折耳部,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支撑方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加热源包括燃气件(例如气罐)、燃油件(例如燃油罐)、固体燃料件(例如木炭)以及电热件(例如电炉盘)。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热量需求或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的加热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源是多种且可相互替换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锅体的形状为方形,且内锅体具有被彼此分隔开的两个容置腔体。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形状的内锅体,例如圆形的内锅体,此外内锅体内部的容置腔体也可以被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于两个的若干个。

外锅架2包括侧壁21和底盘22,侧壁21和底盘22共同围成了外锅架2的内部空间,加热源就设置在该内部空间内。

外锅架2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壁结构。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底盘结构。

如图4所示,侧壁21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孔洞24。侧壁在其厚度方向上依次设有面层、隔热层和防火阻燃耐高温层,所述防火阻燃耐高温层为云母层,所述隔热层为复合材料层,该复合材料层包括两层,其中一层为铝箔层,另一层为防火硅酸铝棉。

此外,进一步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外锅体具有四个侧壁21。各侧壁21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卡扣41和第一卡槽42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底盘22上具有第二卡扣44,其与侧壁21上的第二卡槽43共同作用可实现侧壁21与底盘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卡扣44和第二卡槽43的位置互换,即第二卡扣44设置在侧壁21上,第二卡槽43设置在底盘2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底盘22的中心部具有略微凹下的圆形中心部32,其有利于进一步稳固地放置底面形状为圆形的加热源,以防止加热源在外锅架的底盘22上移动,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中心部也可以是与加热源的底面形状相匹配的其他形状。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加热源3下还具有隔热垫31,用于阻挡热量传送到桌面。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外锅体的侧壁上没有开设孔洞。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锅锅具组件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下,外锅体的侧壁上开设了用于热交换的孔洞。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显示的孔洞开设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其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