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98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储物装置也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用于储物的墙角墙柜都是一个中空的柜子,并且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上的固定方向的柜门,人们只能从柜门单方向打开柜子,缺少选择性,不方便使用者取用处于柜子深处的物体。另外柜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而且现有的墙角墙柜通常在组装好后便形状固定,无法在不使用的状况下,将墙柜重新贴合在墙体或者墙内,使墙角的空间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该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多方向自由向柜体取物,在不使用时能拆分且贴合在墙体或者隐藏于墙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所述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置于墙角墙体上,所述墙角墙体包括墙体滑槽,所述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包括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内,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于墙角墙体且能滑移或翻转和底板、墙体形成具有上开口的储物腔体,所述顶板能通过滑移或翻转将开口闭合,所述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能置于墙角墙体内或贴合墙角墙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柜板能在墙体滑槽上滑移,在滑移到墙体滑槽最深处时,柜板整体嵌合在墙体内。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能在不使用时拆分后置于墙角墙体内或贴合墙角墙体,节省空间;使用时,将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的各柜板从墙体内移出或从墙角墙体上翻转,组装成封闭的储物空间,实现对墙角空间的合理利用。使用者能通过柜子的多个方向就近取用需要的物品,使物品的存取更加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移的弹性凸起,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与弹性凸起对应的侧板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凸起和侧板凹槽的嵌合,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运动到最大位置时,限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移动,实现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组合安装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通过墙体滑槽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各自的独立移动。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达到最大位置时组成密闭的墙柜结构,实现储物的功能。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滑移至墙体内最初位置时,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顶板通过墙体滑槽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内,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合页翻转连接于墙角墙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各自的独立移动。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达到最大位置时组成密闭的墙柜结构,实现储物的功能。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滑移至墙体内最初位置时,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合页翻转连接于墙角墙体上,所述顶板通过合页翻转连接于第一侧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各自的独立移动。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达到最大位置时组成密闭的墙柜结构,实现储物的功能。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滑移至墙体内最初位置时,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墙体滑槽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上,所述顶板通过合页翻转连接于第一侧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各自的独立移动,顶板相对第一侧板的相对自由移动。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达到最大位置时组成密闭的墙柜结构,实现储物的功能。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滑移至墙体内最初位置时,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墙体滑槽上设有滑槽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使用者在柜体整体嵌合在墙体内时移动柜板使之在墙体滑槽上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把手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使用者施力作用于柜板上,使使用者更方便省力的移动柜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在墙体的竖直方向上排列有至少2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选择性的设置不同的墙柜并进行组合安装,实现多种储物要求的储物方式。实现对墙角空间不同需求情况下的选择性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用料少,运输方便,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多方向自由向柜体取物。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能在不使用时拆分安装于墙角墙体内或贴合墙角墙体,节省空间;使用时,将墙角组装式储物墙柜的各柜板从墙体内移出或从墙角墙体上翻转,组装成封闭的储物空间,实现对墙角空间的合理利用。使用者能选择性的设置不同的墙柜并进行组合安装,实现多种储物要求的储物方式。实现对墙角空间不同需求情况下的选择性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弹性凸起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侧板凹槽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顶板;5、把手凹槽;6、墙体滑槽;7、滑槽凹槽;8、合页;9、弹性凸起;10、墙体;11、侧板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从上至下分别是无柜板条件下、安装顶板4和底板1条件下和完全安装条件下的墙柜整体情况。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底板1上设有把手凹槽5和弹性凸起9。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底板1上设有弹性凸起9,第一侧板2上设有侧板凹槽11。

墙体10上设有墙体滑槽6,墙体滑槽6呈长方体形且在墙体10内部大小与柜板相对应,墙体滑槽6在墙体10上开口呈长方形与柜板截面相对应。墙体滑槽6上设有与把手凹槽5相对应的滑槽凹槽7,滑槽凹槽7大小适合使用者指端放入,以方便使用者移动墙体滑槽6中的柜板。用于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通过墙体滑槽6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10内,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均设有把手凹槽5,把手凹槽5与滑槽凹槽7相对应。底板1上设有弹性凸起9,弹性凸起9包括弹簧和通过弹簧伸缩上下移动的凸起键,凸起键包括置于底板上的方键与置于底板下的圆键,通过弹簧的伸缩,方键能在底板上凸起或与底板平齐,通过按压或拉动圆键能实现弹簧的伸缩,以达到弹性凸起9上下位移的目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设有与弹性凸起9相对应的侧板凹槽11,侧板凹槽11呈长方体形,大小与弹性凸起9的方键大小相对应。

使用时,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首先均置于墙体10内最初位置,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整体嵌合于墙体10内,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凹槽5和滑槽凹槽7将底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从墙体滑槽6中水平滑移。移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时,通过拉动弹性凸起9的圆键使弹性凸起9向下移动,以达到底板1上方键不凸起,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能不受弹性凸起9限位移动的目的。当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滑移至最大位移位置时,按压底板1底部的圆键,使弹簧压缩,方键相上移动从底板1上突出,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侧板凹槽11嵌合,以达到限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位置的目的。这时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两墙面正好形成封闭的柜体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如图4所示,从上至下分别是无柜板条件下、完全安装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打开条件下和完全安装封闭条件下的墙柜整体情况。底板1和顶板4均通过墙体滑槽6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10内,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通过合页8翻转连接于墙体10上。

使用时,底板1和顶板4首先均置于墙体10内最初位置,底板1和顶板4均整体嵌合于墙体10内的墙体滑槽6,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贴合设置于墙体10上,实现墙角空间的不被占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凹槽5和滑槽凹槽7将底板1和顶板4从墙体滑槽6中水平滑移,通过把手凹槽5和合页8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翻转90°使之垂直墙体10。移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时,通过拉动弹性凸起9的圆键使弹性凸起9向下移动,以达到底板1上方键不凸起,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能不受弹性凸起9限位移动的目的。当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滑移至最大位移位置时,按压底板1底部的圆键,使弹簧压缩,方键相上移动从底板1上突出,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侧板凹槽11嵌合,以达到限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位置的目的。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两墙面正好形成封闭的柜体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如图5所示,从上至下分别是无柜板条件下、完全安装但第一侧板2打开条件下和完全安装封闭条件下的墙柜整体情况。底板1通过墙体滑槽6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10内,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通过合页8翻转连接于墙体10上,顶板4通过合页8翻转连接于第一侧板2上。

使用时,底板1首先均置于墙体10内最初位置,底板1整体嵌合于墙体10内的墙体滑槽6,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贴合设置于墙体10上,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凹槽5和滑槽凹槽7将底板1从墙体滑槽6中水平滑移,通过把手凹槽5和合页8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翻转90°使之垂直墙体10,通过把手凹槽5和合页8将顶板4翻转90°使之垂直第一侧板2。移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时,通过拉动弹性凸起9的圆键使弹性凸起9向下移动,以达到底板1上方键不凸起,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能不受弹性凸起9限位移动的目的。当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滑移至最大位移位置时,按压底板1底部的圆键,使弹簧压缩,方键相上移动从底板1上突出,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侧板凹槽11嵌合,以达到限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位置的目的。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两墙面正好形成封闭的柜体结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如图6所示,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通过墙体滑槽6滑移连接于墙角墙体10内,顶板4通过合页8翻转连接于第一侧板2上。

使用时,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首先均置于墙体10内最初位置,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整体嵌合于墙体10内,实现墙角空间的再利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凹槽5和滑槽凹槽7将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从墙体滑槽6中水平滑移,通过把手凹槽5和合页8将顶板4翻转90°使之垂直第一侧板2。移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时,通过拉动弹性凸起9的圆键使弹性凸起9向下移动,以达到底板1上方键不凸起,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能不受弹性凸起9限位移动的目的。当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滑移至最大位移位置时,按压底板1底部的圆键,使弹簧压缩,方键相上移动从底板1上突出,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侧板凹槽11嵌合,以达到限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位置的目的。底板1、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两墙面正好形成封闭的柜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