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197发布日期:2018-12-14 21: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锅具及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部分锅具中,将锅具底部设置为由多个凹槽构造出的蜂窝状结构,但是,在压制凹槽以构造出蜂窝结构的工艺中,容易出现卡模现象,导致工艺实施过程中模具取出困难等问题,影响加工效率,且容易对产品和模具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具体地,所述锅具的锅壁通过压制处理构造出位于其外表面上的多个凹槽,其中,所述凹槽槽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槽腔的宽度,且每个所述凹槽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

本发明提供的锅具,设置其外表面上的凹槽为槽口宽度不小于槽腔宽度的扩口结构,且设置每个凹槽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这样可使成型的凹槽内表面上构造出便于模具退出的倾角,防止卡模,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包括呈锥形的槽侧面,所述槽侧面与所述竖直线的最小夹角为2°~45°。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的内表面包括呈锥形的槽侧面,且设置槽侧面与竖直线的最小夹角为2°~45°,这样,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中退出,防止槽侧面对模具从凹槽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还包括槽底面,所述槽底面的边沿与所述槽侧面连接,且所述槽底面与所述槽侧面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的槽底面与其槽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以使凹槽开口大致呈喇叭状,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中退出,防止槽侧面对模具从凹槽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该结构可以提升凹槽内表面的连续性,可避免锅具外表面上藏污纳垢的问题,且可相对锅壁凹槽部位的结构突变性,优化锅壁内应力,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竖直线的夹角为2°~180°。

在本方案中,设置弧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2°~180°,这样,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中退出,防止槽侧面对模具从凹槽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具的外表面包括底面、直身面及过渡连接在所述底面与所述直身面之间的过渡弧面,至少在所述过渡弧面上设有所述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过渡弧面上的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越高,所述凹槽的深度越小,和/或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越高,所述凹槽槽口部位的内表面的切线与所述凹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锅具的底面主要朝向下方,锅具的直身面主要朝向侧方,过渡弧面主要朝向斜下方以在底面与直身面之间形成朝向转换的过渡,且随着弧面上凹槽所在位置的升高,凹槽的开口方向越偏向侧方,脱模时也越容易卡模,此处,对于过渡弧面上的凹槽,设置凹槽所在的位置越高,凹槽的深度越小,以通过减小凹槽的深度来相应减小模具从凹槽中退出的难度,降低卡模风险,另外,设置凹槽所在的位置越高,凹槽槽口部位的内表面的切线与凹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即凹槽所在位置的越高,凹槽的槽口尺寸相应越大,以通过增大凹槽槽口尺寸来相应减小模具从凹槽中退出的难度,降低卡模风险。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确保每个凹槽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的前提下,各个凹槽的深度及槽口宽度等尺寸也可以保持一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具包括围壁及位于所述围壁一端的复合底,多个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复合底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凹槽位于复合底上,这样可以使复合底结合更牢靠,降低复合底离层风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底包括多个子层,多个所述子层通过所述压制处理构造为一体。

在本方案中,在模具上将复合底的多个子层通过压制处理(例如压力焊接、高温挤压等工艺)使多个子层复合为一体,且在该压制处理步骤中,模具同时作用于复合底以在其上构造出多个凹槽,使复合底的成型及构造凹槽可在同一步骤中实现,具有加工方便、高效的优点,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复合底的成型及构造凹槽在两个压制处理步骤中实现,例如,先对多个子层通过第一次压制处理使之构造为一体,再将该一体结构通过第二次压制处理以在其上构造出多个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子层中的两个分别为外包底片和位于所述外包底片内表面上的中间层,其中,所述外包底片上通过所述压制处理构造出呈内凸外凹状的凸包,所述凸包呈外凹的部位限定出所述凹槽,所述凸包呈内凸的部位嵌于所述中间层中。

在本方案中,设置凸包呈外凹的部位限定出凹槽,凸包呈内凸的部位嵌于中间层中,这样可以使外包底片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相互咬合,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防止外包底片离层、脱落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发明提供的锅具,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电磁炉组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锅具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锅具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围壁,12复合底,121外包底片,1211凸包,122中间层,123内底层,131直身面,132底面,133过渡弧面,140凹槽,141槽侧面,142槽底面,143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1至图6,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具体地,锅具的锅壁通过压制处理构造出位于其外表面上的多个凹槽140,其中,凹槽140槽口的宽度不小于凹槽140槽腔的宽度,且每个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

值得说明的是,在凹槽140的内表面为弧面143时,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表示为:弧面143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在凹槽140的内表面为平面时,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可以表示为:该任意一点所在的平面与竖直线的夹角;其中,g示意了竖直方向,该竖直线为与g平行的直线。

本发明提供的锅具,设置其外表面上的凹槽140为槽口宽度不小于槽腔宽度的扩口结构,且设置每个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这样可使成型的凹槽140内表面上构造出便于模具退出的倾角,防止卡模,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凹槽140的内表面包括呈锥形的槽侧面141,槽侧面141与竖直线的最小夹角为2°~45°。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140的内表面包括呈锥形的槽侧面141,且设置槽侧面141与竖直线的最小夹角为2°~45°,这样,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140中退出,防止槽侧面141对模具从凹槽140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多个凹槽140中的三个的槽侧面141与竖直线的最小夹角分别为α1、α2和α3,其中,α1、α2及α3中的任意两个可以相等也可不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140的内表面还包括槽底面142,槽底面142的边沿与槽侧面141连接,且槽底面142与槽侧面141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140的槽底面142与其槽侧面14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以使凹槽140开口大致呈喇叭状,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140中退出,防止槽侧面141对模具从凹槽140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凹槽140的内表面为弧面143。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140的内表面为弧面143,该结构可以提升凹槽140内表面的连续性,可避免锅具外表面上藏污纳垢的问题,且可相对锅壁凹槽140部位的结构突变性,优化锅壁内应力,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弧面143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2°~180°。

在本方案中,设置弧面143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2°~180°,这样,在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拨出时,可以确保模具顺利从凹槽140中退出,防止槽侧面141对模具从凹槽140中退出的动作造成干扰所引起的卡模问题,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多个凹槽140中的三个的槽口部位的切线与竖直线的最小夹角分别为β1、β2和β3,其中,β1、β2及β3中的任意两个可以相等也可不相等,如图5和图6所示,凹槽140槽底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θ,θ同样满足大于1°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锅具的外表面包括底面132、直身面131及过渡连接在底面132与直身面131之间的过渡弧面133,至少在过渡弧面133上设有凹槽140,当然,底面132和/或直身面131上也可设置有凹槽140,例如,优选在底面132及过渡弧面133上设置凹槽140,以使凹槽140集中分布于锅具的中下部,以满足增大锅体中下部受热面积等方面的需求,当然,考虑加热条件等因素,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进一步将凹槽140布置到直身面131上,以使锅具的上部也布置有凹槽14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对于过渡弧面133上的凹槽140,凹槽140所在的位置越高,凹槽140的深度越小,和/或凹槽140所在的位置越高,凹槽140槽口部位的内表面的切线与凹槽14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锅具的底面132主要朝向下方,锅具的直身面131主要朝向侧方,过渡弧面133主要朝向斜下方以在底面132与直身面131之间形成朝向转换的过渡,且随着弧面143上凹槽140所在位置的升高,凹槽140的开口方向越偏向侧方,脱模时也越容易出现卡模的问题,此处,对于过渡弧面133上的凹槽140,设置凹槽140所在的位置的越高,凹槽140的深度越小,以通过减小凹槽140的深度来相应减小模具从凹槽140中退出的难度,降低卡模风险,另外,设置凹槽140所在的位置的越高,凹槽140槽口部位的内表面的切线与凹槽14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即凹槽140所在位置的越高,凹槽140的槽口尺寸相应越大,以通过增大凹槽140槽口尺寸来相应减小模具从凹槽140中退出的难度,降低卡模风险。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确保每个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的前提下,各个凹槽140的深度及槽口宽度等尺寸也可以保持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凹槽140的深度(h1或h2)的取值为0.3mm~0.6mm较佳,更优选地,凹槽140的深度(h1或h2)为0.5mm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锅具包括围壁11及位于围壁11一端的复合底12,多个凹槽140位于复合底12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凹槽140位于复合底12上,这样可以使复合底12结合更牢靠,降低复合底12离层风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复合底12包括多个子层,多个子层通过压制处理构造为一体,值得说明的是,多个子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方案中,在模具上将复合底12的多个子层通过压制处理(例如压力焊接、高温挤压等工艺)使多个子层复合为一体,且在该压制处理步骤中,模具同时作用于复合底12以在其上构造出多个凹槽140,使复合底12的成型及构造凹槽140可在同一步骤中实现,具有加工方便、高效的优点,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复合底12的成型及构造凹槽140在两个压制处理步骤中实现,例如,先对多个子层通过第一次压制处理使之构造为一体,再将该一体结构通过第二次压制处理以在其上构造出多个凹槽140。

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多个子层中的两个分别为外包底片121和位于外包底片121内表面上的中间层122,其中,外包底片121上通过压制处理构造出呈内凸外凹状的凸包1211,凸包1211呈外凹的部位限定出凹槽140,凸包1211呈内凸的部位嵌于中间层122中。

更具体地,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复合底12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内底层123(例如为304不锈钢层)、中间层122(例如为铝层、铝合金层或铜层)及外包底片121(例如为430不锈钢层、439不锈钢层或铁板层),内底层123与围壁11连接以构造出锅体形状,中间层122复合在内底层123的外表面上,外包底片121复合在中间层122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凸包1211呈外凹的部位限定出凹槽140,凸包1211呈内凸的部位嵌于中间层122中,这样可以使外包底片121与中间层122之间形成相互咬合,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防止外包底片121离层、脱落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中,提供了一种带有蜂窝结构的复合底12锅具,蜂窝结构由位于复合底12外表面上的多个凹槽140构造出,凹槽140设计成具有一定出模角度的形式,复合底12采用压力焊复合实现层间连接,使复合底12的复合层间结合牢靠,且本结构极易出模,方便生产。

具体实现方式:

1、使用常用的拉伸工艺将板材拉一体成型为锅体,可以是铝质的锅体也可以是不锈钢质的锅体,更具体地,锅体为围壁11与内底层123一体连接所构造出的结构。

2、用拉伸工艺将外包底片121拉伸成与锅体的内底层123相匹配的形状,其中,外包底片121使用含铁的磁性材料,可以为430不锈钢、439不锈钢或铁板。

3、把一块铝块夹在锅体的内底层123与外包底片121之间,该组装结构的中间定位点焊到一起。

4、将点焊到一起的复合锅通过450℃~520℃的炉温加热后,使用2000吨的压力焊机将复合锅底焊接成为一体,其中,在压力焊接的压制处理过程中,通过模具使外包底片121上压制出多个凹槽140,且通过对模具设计使每个凹槽140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以便于出模。

上述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凹槽140为锥形凹槽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凹槽140的每一斜边与竖直方向为出模角,例如出模角为α1、α2和α3,这些出模角一定要大于1°,优选设计为2°~45°,该方案的结构在压力焊后极易出模,且造型美观。

上述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凹槽140为球面凹槽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每一球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要大于1°,优选设计为2°~180°,该方案的结构在压力焊后极易出模,且造型美观。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发明提供的锅具,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电磁炉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锅具,设置其外表面上的凹槽为槽口宽度不小于槽腔宽度的扩口结构,且设置每个凹槽内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大于1°,这样可使成型的凹槽内表面上构造出便于模具退出的倾角,防止卡模,保证产品加工效率,且避免模具和产品相互摩擦受损的问题,提升产品表面精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g”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