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卷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90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窗帘卷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手拉绳的窗帘卷收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一个需要手动进行卷收的窗帘都包含一个拉绳组,该拉绳组包括一个用来悬挂该窗帘的垂幕或帘叶的吊挂绳,及一个垂坠在该窗帘旁且供使用者拉引而使该窗帘卷收与展放的手拉绳。

然而,由于该手拉绳为了让使用者能拉引操作,通常都具有相当的长度,加上又是垂坠且外露的,所以该手拉绳缠勒孩童颈部的事件时有所闻。对幼童来说,手动窗帘的拉绳具有致命的危险性。此外,当使用者在拉引该手拉绳时,若稍不注意而施力过当,常导致该窗帘的横梁内部的卷收机构损坏。再者,该手拉绳由于长度较长,在使用者多次拉引后,常发生勾缠与打结的情形,造成使用时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拉绳外露的窗帘相结合,而形成无拉绳外露的窗帘的窗帘卷收器。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能透过一个拉绳组收放一个窗帘,并包含一个壳体单元、一个卷收单元,及一个阻力单元。

该壳体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该卷收单元及该阻力单元是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该卷收单元包括一个能转动的设置且供该拉绳组卷绕的卷轮,及一个卷绕组件,该卷绕组件具有一个能驱动该卷轮转动的齿轮组,及一个能驱动该齿轮组转动的电动马达组。

该阻力单元包括至少三个供该拉绳组绕设且增加阻力的阻力柱。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卷轮能转动的设置于该壳体单元的容置空间,该卷轮的转动轴延伸于一个第一方向,该卷轮具有至少一个供该拉绳组穿设定位的穿孔,该穿孔实质上是沿一个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壳体,及一个与该第一壳体互相嵌合而形成该容置空间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安装槽,该阻力单元还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是能拆卸的装设于该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所述阻力柱实质上是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阻力单元的基座具有三个延伸于该第二方向且在该第一方向上互相间隔的隔板、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隔板的两侧的侧板,及数个沿该第一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隔板的安装孔,所述阻力柱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基座的所述侧板是能拆卸的沿该第二方向嵌入该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卷轮还具有一个延伸于该第一方向的轮轴、一个围绕连接于该轮轴的卷收部,及一个将该卷收部分隔为一个第一卷收区与一个第二卷收区的卷轮隔板,该卷轮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卷收区与该第二卷收区的穿孔,该卷轮隔板实质上与该阻力单元的所述隔板中位于中间的隔板互相对齐,所述隔板将所述阻力柱分隔为一个第一绕阻区与一个第二绕阻区,该第一绕阻区与该第二绕阻区是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卷收区与该第二卷收区。

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该电动马达组具有一个啮合于该齿轮组的马达,及一个驱动该马达的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卷收单元的卷绕组件带动该卷轮收放该拉绳组,能取代窗帘外露的拉绳组,形成无拉绳外露的窗帘。此外,将该卷收单元与该阻力单元整合设置于该壳体单元内,除了能借由该壳体单元内的配置缩小该窗帘卷收器的体积外,也便于使用者安装于现有的外露拉绳的窗帘,以取代原有的拉绳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沿图1中之线Ⅲ—Ⅲ的一个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壳体单元内的配置;

图4是沿图3中之线Ⅳ—Ⅳ的一个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卷绕组件未带动一个卷轮收放一拉绳组时的情形;

图5是一个类似于图4的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卷绕组件带动该卷轮收放该拉绳组时的情形;

图6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即将安装于一窗帘的一上梁结构;及

图7是一个立体组合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已安装于该上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窗帘卷收器包含一个壳体单元1、一个卷收单元2及一个阻力单元3,并能透过一个拉绳组9收放一个窗帘(图未示)。

该壳体单元1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11,并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2,及一个与该第一壳体12互相嵌合而形成该容置空间11的第二壳体13。该第二壳体13具有一能供该阻力单元3装设的安装槽131。

该卷收单元2设置于该壳体单元1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并包括一个能转动的设置且供该拉绳组9卷绕的卷轮21,及一个连接于该卷轮21的卷绕组件22。

该卷轮21能转动的设置于该壳体单元1的容置空间11。该卷轮的转动轴延伸于一个第一方向Y,并具有一个延伸于该第一方向Y的轮轴211、一个围绕连接于该轮轴211的卷收部212、一个将该卷收部212分隔为一个第一卷收区213与一个第二卷收区214的卷轮隔板215,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卷收区213与该第二卷收区214且供该拉绳组9穿设定位的穿孔216。所述穿孔216实质上是沿一个与该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设置。

该卷绕组件22具有一能驱动该卷轮21转动的齿轮组221,及一能驱动该齿轮组221转动的电动马达组222。该电动马达组222具有一啮合于该齿轮组221的马达223,及一驱动该马达223的电池组件224。在本实施例中,该齿轮组221是设置于该阻力单元3与该卷轮21的上方,并能带动该卷轮21。该电动马达组222是不干涉该齿轮组221转动的配置于该齿轮组221的上方。

该阻力单元3设置于该壳体单元1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并供该拉绳组9绕设且增加阻力。该阻力单元3包括一个基座31,及至少三个设置于该基座31的阻力柱32。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31是能拆卸的装设于该第二壳体13的安装槽131,并具有三个延伸于该第二方向X且在该第一方向Y上互相间隔的隔板311、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隔板311的两侧的侧板312,及数个沿该第一方向Y贯穿设置于所述隔板311的安装孔313。该基座31的所述侧板312是能拆卸的沿该第二方向X嵌入该安装槽131。

所述阻力柱32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13。该阻力单元3的所述隔板311中位于中间的隔板311实质上是与该卷轮隔板215在该第二方向X上互相对齐。该基座31的所述隔板311将所述阻力柱32分隔为一个第一绕阻区321及一个第二绕阻区322。该第一绕阻区321与该第二绕阻区322是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卷收区213与该第二卷收区214。借此,该窗帘卷收器能供至少两组拉绳组9卷绕并收放窗帘。

参阅图3、4、5,该窗帘卷收器能借由收放该拉绳组9使该窗帘(图未示)卷收及展放。

首先,安装该拉绳组9时会先将该拉绳组9的一端绕过该基座31的该第一绕阻区321与该第二绕阻区322的其中一者,并穿结固定至对应的该第一卷收区213与该第二卷收区214的其中一者的穿孔216。接着,该电池组件224供电以驱动该马达223带动该齿轮组221,该齿轮组221便能带动该卷轮21收放该拉绳组9。

能够理解的是,该马达223的转动方向也能透过一控制模组(图未示)来控制,而该控制模组则能透过按钮或遥控的方式被使用者操作。也就是说,使用者能以电控的形式操控该窗帘的卷收与展放,而完全不用碰触该窗帘。

参阅图6与图7,该窗帘卷收器要安装于现今窗帘的一上梁结构8时,先将该阻力单元3卸离该壳体单元1,以方便让该拉绳组9穿绕过该阻力单元3并固定于该卷轮21。该拉绳组9固定于该卷轮21后,将该阻力单元3推回该壳体单元1,再将该窗帘卷收器整个推入该上梁结构8内即完成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壳体12两侧凸伸的外型设计能与该上梁结构8侧壁顶缘的弯曲部互相配合,加强该窗帘卷收器安装后的稳固性。此外,该壳体单元1相反于该安装槽131的一侧也设置有能与该上梁结构8的开口相配合的挡止片,防止该窗帘卷收器在该拉绳组9被强力拉扯时滑动。

如此,当该拉绳组9卷入该卷轮21及绕过该阻力单元3,由于该拉绳组9系固于该卷轮21,使得该窗帘卷收器能受窗帘帘幕的重量牵引,再配合挡止片顶抵于该上梁结构8的开口,就能让该窗帘卷收器形成定位。该第一壳体12又提供有凸伸的外型设计而形成滑轨,能靠抵于该上梁结构8的两侧,因此,该窗帘卷收器不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快速简便的装设于该上梁结构8。

经由以上的说明,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卷收单元2的卷绕组件22带动该卷轮21收放该拉绳组9,进而带动该窗帘卷收及展放,使本实用新型能取代现今的窗帘的手拉绳。

二、本实用新型将该卷收单元2与该阻力单元3整合设置于该壳体单元1内,除了能借由适当的配置缩小该窗帘卷收器的体积外,也方便使用者安装于现今的窗帘以取代原有的手拉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窗帘卷收器不仅能取代窗帘的手拉绳,还能便于使用者安装及更换,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