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59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涉及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断桥暖边间隔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中空玻璃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品质,玻璃会进行清洗和烘干工序,但未进行消毒杀菌,同时部分产品存在因密封胶质量问题、密封工艺不成熟或失误、玻璃表面清洗不彻底等因素导致密封不严,进而会导致中空玻璃间的填充气体泄漏,外部水分、灰尘、细菌等入侵而发生内部霉变,尤其是作为密封关键部位的间隔条发生霉变,随着时间推移,霉变和锈蚀逐步严重,影响中空玻璃的美观,情况严重时会导致中空玻璃的玻璃松动,最终影响结构稳定性而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暖边间隔条是中空玻璃隔热密封和防止霉变的关键部位,其防霉抗菌性能和隔热密封是中空玻璃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有技术中的间隔条为条状空心状结构,内层或外层涂覆密封、隔热或防霉抗菌层,以实现窗户更佳的隔热性能及抗菌性能;但是单一金属框架的隔热及抗菌性能低下,在中空玻璃的边缘极易形成水分凝露而损坏窗框,间隔条极易霉变和锈蚀而导致中空玻璃的玻璃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具备强效、广谱,持久抗菌、抑菌及灭菌的性能,且能阻断冷热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及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包括金属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为空心条状结构;所述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左框架与所述右框架之间;所述左框架靠近右框架的一侧设置有延展加强部件;所述右框架对称位置设置有对称延展加强部件;所述延展加强部件包括上加强件和下加强件,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为“L”型,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为倒“L”型;左框架一侧的下加强件与右框架一侧的下加强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上加强件的高度不大于下加强件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上加强件、下加强件以及左右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框架左下角为直角或向内凸的凸起;所述右框架对应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框架的上加强件与所述左框架的下加强件的高度和小于左框架的高度;所述右框架对应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内层和/或外层设置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框架内部的中空空间填充有干燥剂层;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上均开设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为倒“L”型,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为倒“L”型;所述上加强件紧密贴合在所述下加强件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加强件的高度小于下加强件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加强件与下加强件的高度相同,并且上、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填补了暖边间隔条的防霉抗菌性能的空白,本实用新型中的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具备较好的防霉抑菌性能、较好的熔融指数和耐老化性能,用于暖边间隔条涂覆层或与暖边间隔条共挤成型,使暖边间隔条产品具备优良的抗菌性能,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防霉抗菌聚丙烯的暖边间隔条在各个性能上都比传统暖边间隔条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该防霉抗菌聚丙烯暖边间隔条后中空玻璃不会发生霉变现象,增加了暖边间隔条、中空玻璃单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左、右对称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复合而成,因此兼具金属的刚性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粘合性和耐老化性能,其核心特点是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作为暖边间隔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阻隔冷热桥及防霉抗菌的作用,使窗户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中,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与金属框架不仅仅是简单的平面粘合,而是通过变形后的延展加强部件复合成一体,具备更高的强度和耐老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金属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金属框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框架、2-右框架、3-下加强件、4-上加强件、5-加强筋、6-凸起、7-通气孔、8-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附图以及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1的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包括金属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为空心条状结构;所述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8设置在所述左框架1与所述右框架2之间;所述左框架1靠近右框架2的一侧设置有延展加强部件;所述右框架2对称位置设置有对称延展加强部件;所述延展加强部件包括上加强件4和下加强件3,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4为倒“L”型,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3为倒“L”型;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4紧密贴合在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3外围,左框架的延展加强部件与右框架对称;左框架1一侧的下加强件3与右框架2一侧的下加强件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上加强件4的高度小于下加强件3的高度;所述加强筋5、上加强件4、下加强件3以及左、右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左框架1左下角设置向内凸的凸起6;所述右框架2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的上加强件4与所述左框架1的下加强件3的高度和小于左框架1的高度;所述右框架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外层设置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8;所述左、右框架内部的中空空间填充有干燥剂层;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上均开设通气孔7;所述金属框架为镀锌不锈钢框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2的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包括金属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为空心条状结构;所述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8设置在所述左框架1与所述右框架2之间;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4为“L”型,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3为倒“L”型;所述上加强件4与下加强件3的高度相同,并且上、下对称设置;左框架1一侧的下加强件3与右框架2一侧的下加强件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上加强件4的高度等于下加强件3的高度;所述加强筋5、上加强件4、下加强件3以及左、右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左框架1左下角设置向内凸的凸起6;所述右框架2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的上加强件4与所述左框架1的下加强件3的高度和小于左框架1的高度;所述右框架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内层设置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8;所述左、右框架内部的中空空间填充有干燥剂层;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上均开设通气孔7;所述金属框架为镀锡不锈钢框架。

实施例3

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应用防霉抗菌聚丙烯材料的暖边间隔条,包括金属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如图4所示,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为空心条状结构;所述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左框架1与所述右框架2之间;所述左框架1与所述右框架2的内层与外层均设置有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所述右框架的上加强件4为“L”型,所述右框架的下加强件3为倒“L”型;左框架1一侧的下加强件3与右框架2一侧的下加强件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上加强件4的高度等于下加强件3的高度;所述加强筋5、上加强件4、下加强件3以及左、右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左框架1左下角为直角;所述右框架2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的上加强件4与所述左框架1的下加强件3的高度和小于左框架1的高度;所述右框架对应相同;所述左框架1与右框架2内层与外层均设置有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所述左、右框架内部的中空空间填充有干燥剂层;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上均开设通气孔7;所述金属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左、右对称框架和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复合而成,因此兼具金属的刚性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粘合性和耐老化性能,其核心特点是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作为暖边间隔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防霉抗菌并阻隔冷热桥的作用,使窗户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中,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与金属框架不仅仅是简单的平面粘合,而是通过变形后的延展加强部件绞合成一体,左框架的上、下加强件的高度之和小于左框架的高度,右框架对应相同,这种结构的设计增加了金属框架与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的将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与左、右受力框架结合,保证了金属框架与防霉抗菌聚丙烯复合层间的贴合度及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防霉抗菌聚丙烯的暖边间隔条在各个性能上都比传统暖边间隔条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该防霉抗菌聚丙烯暖边间隔条后中空玻璃不会发生霉变现象,增加了暖边间隔条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