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975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条的安装方式大都是采用先胶粘后热压磁条的方式来对磁条进行固定。该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花费时间长,而且磁条涂胶固定在支架后,报废支架上的磁条不便拆除回收利用,且磁条热压工艺设备成本高,热压过程易将磁条压断,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磁条的固定方式操作复杂,磁条易浪费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安装磁条并使磁条得到有效固定的磁条安装架,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磁条安装架的家用电器。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条安装架,包括支架,支架具有环形切面,沿支架的环形切面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磁条的安装槽,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架的环形切面的径向一致;安装槽开设有安装口,通过安装口使磁条能够插入安装槽中;

安装槽内设置有固定结构,磁条插入至安装槽后,固定结构能够将磁条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凸筋,凸筋设置在安装槽的侧壁上,当磁条插入安装槽内时,凸筋与磁条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一侧壁设置有连接条,凸筋设置在连接条远离第一通孔孔壁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与开设第一通孔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呈钝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的中心线与第二安装槽的中心线相交,安装口位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通过安装口能够将磁条插入第一安装槽和/或第二安装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上开设有用于与线圈架固定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条安装架还包括走线限位槽,走线限位槽用于引导并固定线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走线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支架上,第二限位槽设置在安装槽的外侧壁上,第一限位槽的槽口与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条安装架还包括感温包安装位,感温包安装位设置在支架的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温包安装位包括安装槽口,安装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用于对感温包的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槽。

一种家用电器,包括锅体,锅体包括绕设有线圈的线圈架和安装有磁条的磁条安装架,磁条安装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磁条安装架。

上述磁条安装架,在支架上设置有磁条安装槽,能够便于磁条进行定位安装,且通过安装口插入式安装使得磁条的安装更加简便,另外,通过在安装槽内设置固定结构,使得安装到安装槽内的磁条能够得到有效固定。

由于磁条安装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有该磁条安装架的家用电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条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条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条安装架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条安装架与线圈架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

001-磁条安装架;

100-支架;

110-安装孔;

120-走线限位槽;121-第一限位槽;122-第二限位槽;

130-感温包安装位;131-导向槽;

200-安装槽;

210-安装口;

220-固定结构;221-凸筋;

230-第一安装槽;240-第二安装槽;

250-第一通孔;251-连接条;

260-第二通孔;

002-磁条;

003-线圈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磁条安装架001,能够应用于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的家用电器上,例如电火锅、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等,通过该磁条安装架001,使得磁条002的装配更加简单可靠,从而能够提高整机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磁条安装架001,包括支架100,支架100具有环形切面,沿支架100的环形切面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磁条002的安装槽200,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与支架100的环形切面的径向一致;安装槽200开设有安装口210,通过安装口210使磁条002能够插入安装槽200中;

安装槽200内设置有固定结构220,磁条002插入至安装槽200后,固定结构220能够将磁条002固定。

其中,支架100一方面用于支撑安装磁条002,另一方面便于与家用电器等装配,支架100可以为圆盘形的框架结构,即环形切面为圆环形面,这样能够适配于大多数家用电器。安装槽200沿支架100的环形切面的周向设置,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与支架100的环形切面的径向一致,这样安装槽200呈辐射状地设置在支架上,优选地安装槽200为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支架上,从而磁条002安装在安装槽200内后,磁条002的分布比较均匀,使得使用该磁条安装架001的家用电器具有较为均匀的加热效果。

安装槽200开设有安装口210,使得磁条002能够插入安装槽200中。一般地,为节约产品成本,避免采用异型磁条(异型磁条成本高),采用通用的直条状磁条002。安装口210可以朝向任意方向,从而使得磁条002能够沿着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或者高度方向插入至安装槽200中。优选地,开设的安装口210使得磁条002能够沿着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插入至安装槽200中,这样,相比于其他插入方式,仅需设置较小的安装口210,就能够较好地对磁条002进行定位安装,同时,这种方式使得磁条002与安装槽200的配合面较大,利于磁条002的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槽200包括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分别位于支架100的两侧,第一安装槽230与第二安装槽240呈钝角设置。并且,优选地支架100、第一安装槽230、第二安装槽240一体成型,这样,磁条安装架001整体形成一个大致呈碗形锅底的形状,且结构稳定,能够更好地适配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待加热体,第一安装槽230适配于与待加热体底部贴合,第二安装槽240适配于与待加热体的侧部贴合,这样使得电磁感应区能够较好地包围待加热体,提高加热效率。并且,通过将安装槽200设计成两段式,即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更加适于安装普通直条形磁条,无需采用异型磁条(异型磁条成本高),有效节约产品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还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即磁条安装架001整体形成一个平板状,适于电烤盘之类的电器。

其中,第一安装槽230与第二安装槽240可以交错设置,这样,需要在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上均开设插入磁条002的安装口。优选地,第一安装槽230的中心线与第二安装槽240的中心线相交,安装口210位于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之间,通过安装口210能够将磁条002插入第一安装槽230和/或第二安装槽240中。这样,仅需设置一个插入磁条002的安装口210,就能够方便地将磁条002插入至第一安装槽230或者第二安装槽240中,或者将两个磁条分别插入至第一安装槽230和第二安装槽240中。并且,优选地将安装口210设置在呈锅底形状的磁条安装架001的背面(也就是凸面),这样,在将磁条002装配入磁条安装架001的过程中,比较便于磁条002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且在线上装配能比较直观的看见磁条002是否装配,方便进行工序的互检工作,避免磁条002的漏装。

参见图1至图4,固定结构220用于在磁条002插入至安装槽200后将磁条002固定,其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结构220包括凸筋221,凸筋221设置在安装槽200的侧壁上,当磁条002插入安装槽200内时,凸筋221与磁条002过盈配合。其中,凸筋221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00与磁条002接触配合的任一面上,当磁条002插入安装槽200时,凸筋221能够对磁条002产生一个挤压作用力,使得磁条002能够固定在安装槽200中。凸筋221可以沿着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设置,也可以沿着垂直于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或者相对于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地,凸筋221沿着垂直于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这是由于磁条002沿着安装槽200长度方向插入,也意味若没有凸筋221对其的固定作用,磁条002容易沿着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反向滑出,此时,将具有一定长度的凸筋221沿着垂直于安装槽200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可以对磁条002具有一个横向的阻挡作用,使得磁条002固定更可靠。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磁条002顺利插入安装槽200,并且安装槽200能够适配存在一定尺寸公差的磁条002的安装,凸筋221设置在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结构上,这样在磁条002插入的过程中,磁条002挤压凸筋221而凸筋221在弹性结构的变形作用下能够使磁条002较顺利地插入到位,在磁条002插入到位后,凸筋221在弹性结构的变形恢复作用下,凸筋221能够挤压磁条002,使磁条002能够固定在安装槽200中。优选地,安装槽20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250,第一通孔250的一侧壁设置有连接条251,凸筋221设置在连接条251远离第一通孔250孔壁的一端。由于凸筋221设置在连接条251悬空的一端,在磁条002插入的过程中,凸筋221受到磁条002的挤压作用力能够发生位移,在磁条002顺利插入到位后,凸筋221在连接条251的变形恢复作用下能够挤压磁条002,从而使磁条002得到有效固定。

事实上,安装槽200在设计加工时,各尺寸会被设计成为适配于条状普通磁条002的尺寸,一般地磁条002安装在安装槽200内后,磁条002各表面与安装槽200的各侧壁不会有太大间距,而通过凸筋221,并通过使凸筋221能够相对磁条002具有一定弹性位移,使得磁条002能够较为顺利地插入安装槽200中,并能够得到有效固定。

第一通孔250开设于安装槽200的其中一个侧壁上,优选地,为安装槽200与磁条002接触面较大的一个侧壁(磁条安装架001的正面或者背面)上,而连接条25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安装槽200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连接条251的长度较长,可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结构220可以是安装槽200的内壁上设置的凸起或者凸台,以对插入的磁条002产生一个挤压作用力。或者固定结构220为安装槽200的安装口210边沿设置的挡块等。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磁条002的散热效率,可以在安装槽200的侧壁上开设通孔,优选地,安装槽200与开设第一通孔250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60。这样,在安装槽200与磁条002接触面较大的两个侧壁(磁条安装架001的正面和背面)上均具有通孔,不仅有助于磁条002的散热,还可节约磁条安装架001的用料。第一通孔250和第二通孔260的形状和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尺寸可以较大,只要留有能够支撑住磁条002的边沿即可,且第一通孔250和第二通孔260可以稍稍错位设置,而不是正对着。

参见图1和图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100上开设有用于与线圈架002固定的安装孔110。安装孔110的个数和设置的位置可以改变,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开设有3个安装孔110,3个安装孔110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为了便于与线圈架002的准确装配,将3个安装孔110设计为非均匀分布,以形成明显的防呆结构。具体地,3个安装孔110的连线可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线圈架002只能以一个唯一的装配方式与磁条安装架001进行固定装配。

进一步地,安装孔110的边沿朝与线圈架002装配的一侧凸出形成导线限位环,用于与线圈架002的螺孔柱相适配,以在磁条安装架001与线圈架002的装配过程中,起到能够将安装孔110与螺孔柱快速对准的作用。再进一步地,可以在磁条安装架001上直接设计绕线栅格,使线圈直接绕设在磁条安装架001上,这样能够实现磁条002与线圈的距离恒定,防止因磁泄露造成电磁辐射超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磁条安装架001还包括走线限位槽120,走线限位槽120用于引导并固定线路。进一步地,走线限位槽120包括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122;第一限位槽121设置在支架100上,第二限位槽122设置在安装槽200的外侧壁上,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口与第二限位槽122的槽口相对。这样,能够方便磁条安装架001在后续装配过程中的走线排布,并能够有效固定线路,防止线路交叉混乱存在安全隐患。走线限位槽1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其形式也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磁条安装架001还包括感温包安装位130,感温包安装位130设置在支架100的中心。感温包是用于对待加热体的温度进行感温,并将感应到的温度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待加热体的温度进行加热控制,在磁条安装架001上设置感温包安装位130,可以避免额外增加零件对感温包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感温包安装位130包括安装槽口,安装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用于对感温包的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槽131。导向槽131可以为一个、两个等,导向槽131的作用是当磁条安装架001装入感温包时,感温包支架扣脚在导向槽131的导向作用下能够顺利推进,使感温包与磁条安装架001良好装配。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锅体,锅体包括绕设有线圈的线圈架和安装有磁条的磁条安装架,磁条安装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磁条安装架001。这样,该家用电器具有装配简单,磁条固定可靠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