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2840发布日期:2018-08-10 14:4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指一种扶手旋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座椅扶手与扶手支架之间大都呈固定状态,造成使用者在乘坐时的不便与不适,即不符合人体工学。而一般的办公椅通常仅具备扶手与扶手支架之间的高度调整装置,虽然能尽量符合使用者的体型,但仍然无法帮助减缓手部疲劳。

因此有些座椅会将扶手可旋转地连接于扶手支架上,使得扶手与扶手之间能够具有角度旋转调整功能,但依一般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在扶手角度调整后即希望能定位住而正常使用,惟上述扶手的角度旋转调整功能虽可使扶手相对扶手支架自由转动调整,但并无任何固定或定位机构,使得扶手很容易稍受施力即又相对扶手支架转动移位,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座椅扶手容易稍受施力即又相对扶手支架转动移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位件,其适于连接扶手支架,该定位件具有一个第一侧与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该定位件包括数个沿该定位件的圆周方向设置于该第一侧的第一卡掣槽;

一个基座,其可选择性地相对该定位件旋转,该基座包括一个旋转槽、一个滑槽以及一个分别连通该旋转槽与该滑槽的连通槽,该旋转槽可转动地容置该定位件;

一个滑移件,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基座的滑槽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换,该滑移件包括一个侧面与一个凹设于该侧面的容置槽;以及

一个止动件,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的连通槽,该止动件选择性地卡掣于该定位件的数个第一卡掣槽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或是容置于该滑移件的容置槽;

当该滑移件位于锁定位置,该止动件卡掣于该定位件的数个第一卡掣槽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该止动件抵接于该滑移件的侧面,该基座无法相对该定位件旋转;

当该滑移件位于释放位置,该止动件相对该基座的连通槽移动而脱离该定位件的数个第一卡掣槽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该止动件容置于该滑移件的容置槽,该基座能够相对该定位件旋转。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止动件具有一个外径,该容置槽相对于该侧面具有一个深度,该外径大于该深度。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数个第一卡掣槽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与相邻的第一卡掣槽之间沿该定位件的圆周方向相隔的角度小于60度。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滑移件具有一个近端与一个相反于该近端的远端;

该扶手旋转定位装置还包括:

一个弹性件,其设置于该滑槽的内壁面与该滑移件的远端之间;

当该滑移件位于释放位置,该滑移件的远端压抵该弹性件。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滑槽的内壁面凸设一个第一连接部,该滑移件的远端具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弹性件的相反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基座包括一个凸设于该滑槽底面的导块,该滑移件包括一个由该近端延伸至该远端的导槽,该导槽可滑动地容置该导块。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滑移件的导槽形成于该滑移件的底面且未穿透该滑移件的顶面。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该定位件包括一个沿该定位件的径向凸设于该第二侧的卡掣部,该基座包括数个设置于旋转槽内壁面的第二卡掣槽,该定位件的卡掣部选择性地卡掣于该基座的数个第二卡掣槽中的一个第二卡掣槽。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下壳体,该下壳体包括一个连通该旋转槽的穿孔与一个滑设于该下壳体的按钮,该定位件经由该穿孔穿伸出该下壳体而适于连接扶手支架,该按钮抵接于该滑移件的近端。

所述的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于该下壳体的上壳体,该基座设置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该滑移件包括凸设于该滑移件顶面的数个定位块,该上壳体包括数个定位槽,该数个定位槽与该数个定位块相对应并选择性地互相卡掣;

当该滑移件位于锁定位置,该滑移件的数个定位块分别卡掣于该上壳体的数个定位槽;

当该滑移件位于释放位置,该滑移件的数个定位块分别脱离该上壳体的数个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达成该定位件与该基座之间的旋转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的另一剖视图,表示滑移件位于锁定位置。

图5为图4的延续,表示滑移件位于释放位置。

图6为图5的延续,表示基座相对定位件旋转,且滑移件由释放位置变换至锁定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10定位件;11第一侧;12第二侧;13第一卡掣槽;14卡掣部;20基座;21旋转槽;22滑槽;221第一连接部;23连通槽;24导块;25第二卡掣槽;30滑移件;31侧面;32容置槽;33近端;34远端;341第二连接部;35导槽;36定位块;40止动件;50弹性件;60下壳体;61穿孔;62按钮;70上壳体;71定位槽;D32深度;D40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扶手旋转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定位件10、一个可选择性相对定位件10旋转的基座20、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20的滑移件30、一个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20的止动件40、一个设置于基座20与滑移件30之间的弹性件50、一个供放置基座20的下壳体60以及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下壳体60的上壳体70。

定位件10适于连接扶手支架(图中未示),定位件10具有一个第一侧11、一个相反于第一侧11的第二侧12、数个第一卡掣槽13以及一个卡掣部14。数个第一卡掣槽13沿定位件10的圆周方向设置于第一侧11,数个第一卡掣槽13能够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侧11,且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13与其相邻的第一卡掣槽13之间沿定位件10的圆周方向相隔的角度小于60度。而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13与其相邻的第一卡掣槽13之间相隔的角度也能够视需求而小于45度、小于30度等,并不局限于60度。

卡掣部14沿定位件10的径向凸设于第二侧12,卡掣部14能够一体地形成于第二侧12。

基座20包括一个旋转槽21、一个滑槽22、一个连通槽23、一个导块24以及数个第二卡掣槽25。旋转槽21可转动地容置定位件10。滑槽22可滑动地容置滑移件30,滑槽22的内壁面沿宽度方向凸设一个第一连接部221。连通槽23位于旋转槽21与滑槽22之间并分别连通旋转槽21与滑槽22,使旋转槽21与滑槽22沿长度方向互相连通。导块24沿高度方向凸设于滑槽22的底面并沿宽度方向延伸。数个第二卡掣槽25沿旋转槽21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旋转槽21的内壁面并对应定位件10的卡掣部14,使得定位件10的卡掣部14选择性地卡掣于数个第二卡掣槽25中的一个第二卡掣槽25。

滑移件30可沿宽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基座20的滑槽22并能够于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换。滑移件30包括一个侧面31、一个容置槽32、一个近端33、一个相反于近端33的远端34、一个导槽35以及数个定位块36。侧面31能够面对基座20的连通槽23。容置槽32沿长度方向凹设于侧面31并沿宽度方向延伸,且容置槽32能够面对基座20的连通槽23,容置槽32沿长度方向相对于侧面31具有一个深度D32。远端34的端面沿宽度方向设置一个第二连接部341。导槽35形成于滑移件30的底面并沿宽度方向由近端33延伸至远端34,且导槽35未穿透滑移件30的顶面,导槽35可沿宽度方向滑动地容置基座20的导块24。数个定位块36沿高度方向凸设于滑移件30的顶面并沿长度方向等间距直线排列。

止动件40可沿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基座20的连通槽23并选择性地卡掣于定位件10的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13或是容置于滑移件30的容置槽32,止动件40能够为圆柱状并具有一个外径D40,止动件40的外径D40大于滑移件30的容置槽32的深度D32。

弹性件50设置于滑槽22的内壁面与滑移件30的远端34之间,且弹性件50的相反两端分别连接于滑槽22的第一连接部221与远端34的第二连接部341。

下壳体60包括一个穿孔61与一个按钮62。穿孔61连通基座20的旋转槽21,使得定位件10能够经由穿孔61穿伸出下壳体60而适于连接扶手支架。按钮62沿宽度方向滑设于下壳体60并抵接于滑移件30的近端33。

上壳体70以螺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下壳体60,基座20设置于下壳体60与上壳体70之间,使得基座20、下壳体60以及上壳体70能够构成一个能够支撑使用者手臂的扶手单元。上壳体70包括数个定位槽71,数个定位槽71与滑移件30的数个定位块36相对应并选择性地互相卡掣。上壳体70的顶面能够覆盖软质材料。

如图4所示,当滑移件30位于锁定位置,止动件40位于基座20的连通槽23并卡掣于定位件10的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13,且止动件40抵接于滑移件30的侧面31,定位件10的卡掣部14卡掣于数个第二卡掣槽25中的一个第二卡掣槽25,滑移件30的数个定位块36分别卡掣于上壳体70的数个定位槽71,使得基座20无法相对定位件10旋转,如此避免上壳体70稍受施力即又相对定位件10转动移位。

如图5所示,使用者能够按压按钮62,按钮62相对下壳体60沿宽度方向滑动并同时推抵滑移件30的近端33,使得滑移件30沿宽度方向相对于基座20的滑槽22移动而由锁定位置变换至释放位置,滑移件30的远端34压抵弹性件50,使得弹性件50则被压缩于滑槽22的内壁面与滑移件30的远端34之间。

当滑移件30位于释放位置,滑移件30的数个定位块36分别脱离上壳体70的数个定位槽71,止动件40沿长度方向相对于基座20的连通槽23移动而脱离定位件10的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一个第一卡掣槽13,止动件40进入并容置于滑移件30的容置槽32。

如图6所示,当滑移件30位于释放位置,基座20能够相对于定位件10旋转。使得止动件40卡掣于定位件10的数个第一卡掣槽13中的另一个第一卡掣槽13,且定位件10的卡掣部14卡掣于数个第二卡掣槽25中的另一个第二卡掣槽25,如此调整基座20与定位件10之间的角度。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钮62,弹性件50的弹性回复力施加于滑移件30的远端34,使得滑移件30沿宽度方向相对于基座20的滑槽22移动而由释放位置自动回复至锁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