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框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691发布日期:2018-06-19 22:2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窗框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窗框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外墙窗渗漏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难以解决的质量通病,特别是近两年行业对民用建筑防渗漏质量要求逐步的提高,交房验收非常的严格。传统的外墙窗压梁为预制长方体压在砖砌体上,外窗在预制梁上固定。易导致外墙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窗框防水结构,避免墙体在窗框处渗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框防水结构,包括:

上压梁,两端嵌入墙体中,其窗框安装面为一斜面,外侧高度低于内侧;

下压梁,两端嵌入所述墙体中,其窗框安装面为一斜面,外侧高度低于内侧,并且,内侧还设置有一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梁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2%~5%,所述下压梁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5%~10%。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梁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3%,所述下压梁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6%。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高度为3~8cm。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高度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梁和下压梁嵌入所述墙体的深度为15~25cm。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梁和下压梁嵌入所述墙体的深度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的宽度为3~8cm。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的宽度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梁和下压梁的宽度与所述墙体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框防水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克服了窗框与压梁上渗漏的难题,不仅使防渗漏达到质量要求,而且对后期的整改质保降低了难度,从而达到了安全可靠、降低整改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窗框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墙体,2.上压梁,3.下压梁,31.台阶,4.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窗框防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上压梁2,两端嵌入墙体1中,其窗框安装面为一斜面,外侧高度低于内侧;

下压梁3,两端嵌入所述墙体1中,其窗框安装面为一斜面,外侧高度低于内侧,并且,内侧还设置有一台阶31。

上压梁2和下压梁3的窗框安装面设计为斜面,避免墙体1外侧水顺流至内侧,同时,台阶31再一次避免了水流至内侧。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梁2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2%~5%,优选地,斜度为3%,所述下压梁3的窗框安装面斜度为5%~10%,优选地,斜度为6%。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31高度为3~8cm,优选地,所述台阶31高度为5cm。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梁2和下压梁3嵌入所述墙体1的深度为15~25cm,优选地,所述上压梁2和下压梁3嵌入所述墙体1的深度为20cm。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31的宽度为3~8cm,优选地,所述台阶31的宽度为5cm。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梁2和下压梁3的宽度与所述墙体1的厚度相同。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梁2和下压梁3为现浇梁。

本方案设计合理、实用性好,较好的解决了外窗由于窗框4与上压梁2、下压梁3接触导致引起的渗漏问题。所述上压梁2和下压梁3采用现浇梁设计,其尺寸可以根据窗框4规格而改变,适用性广,防渗漏性能好,固定安全系数高,可行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