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38372发布日期:2019-10-23 00:5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电饭煲产品,在大米煮饭过程中,都会经过β淀粉向α淀粉的糊化阶段,而大米在蒸煮到60℃以上时淀粉颗粒便开始溶出糊化,并产生黏性,随着锅底温度的急剧升高,米粒很快黏结成块,这样在后续加热时,黏结成块的米粒便会阻碍内锅的底壁上的热量传递,这样热量便只能够通过内锅的侧壁来加热内锅内的大米,从而会导致内锅内的大米受热不均,因而降低了产品的烹饪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以改善产品的烹饪效果的烹饪器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前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所述煲体组件包括内锅;上盖组件,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所述煲体组件上;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组件和/或所述上盖组件上,能够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导磁件,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磁场作用下在所述内锅内上下运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磁吸装置的通电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上盖组件、至少一个磁吸装置、导磁件和控制装置,其中,煲体组件主要包括外壳和内锅,内锅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而上盖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煲体组件,而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用于与导磁件进行导磁配合,以使导磁件能够在内锅中上下运动,这样在烹饪米饭等过程中,便可在大米颗粒糊化前后,通过导磁件的上下运动,对大米进行搅拌,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这样使得内锅形成的热量及高温气泡流能够穿过结膜,并均匀穿透米饭,使内锅内的米饭均匀受热。具体地,比如可在大米蒸煮到60℃左右时,对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进行通电,以使导磁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的作用下上下运动,这样便能够通过导磁件在内锅内的上下翻滚运动,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这样在烹饪时,内锅底部的热量便能够从底壁直接传递给内锅内的米粒,从而便能够对米粒进行均匀加热,这样便能够将米粒一起烹饪熟,防止出现部分米饭夹生的问题,从而即可确保烹饪出的米饭的口感,以改善烹饪器具的整体烹饪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能够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间歇性地产生磁场,并使所述导磁件在所述内锅内上下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上盖组件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比如电磁铁或线圈盘,这样便能够改变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的电流通断,以使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能够一会断电产生磁场,一会断电而使磁场消失,而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通电产生磁场时,导磁件可为常规的铁片,也可为其它的磁体结构,以使导磁件能够在磁吸装置的磁场作用下从内锅的底部向上运动,而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断电而使磁场消失时,铁片等导磁件又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内锅的底部运动,这样导磁件便能够在上盖组件上的磁吸装置的作用下上下翻滚运动,以实现对米饭的搅拌。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磁件为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组件上,并位于所述内锅的底部,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能够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间歇性地产生与所述磁铁相排斥的磁场。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煲体组件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比如电磁铁或线圈盘,而将导磁件设置成磁铁,这样便可通过导磁件与磁吸装置的排斥使导磁件在内锅内向上运动,而在运动完后,又可将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等进行断电或者反向通电,以使导磁件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掉落或使磁吸装置产生与导磁件向吸附的磁场,以使导磁件向内锅的底部运动,这样也可通过导磁件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米饭的搅拌,从而可防止米饭黏洁成块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包括:第一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组件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第二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能够在所述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磁吸装置交替产生磁场,以使所述导磁件在所述内锅内上下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煲体组件和上盖组件上分别设置一个磁吸装置,这样便可通过煲体组件上的磁吸装置使导磁件向内锅的底部运动,并同时通过上盖组件上的磁吸装置使导磁件向内锅的上端运动,这样第一磁吸装置与第二磁吸装置交替通电时,导磁件便可在内锅内上下往返运动,进而便能够对密封等进行搅拌,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收纳盒,对应所述第二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上,用于收纳所述导磁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盖组件上设置收纳盒,可通过收纳盒来进行导磁件的收纳,这样便可防止导磁件在不使用时,到处乱滚的情况发生。同时,可在上盖组件上设置一磁吸装置,这样便可在不需要使用导磁件时,通过磁吸装置将导磁件吸入到收纳盒内,以实现导磁件的自动收纳。

同时,可合理设置收纳盒的结构,以使第二磁吸装置通电时,导磁件能够在第二磁吸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到收纳盒内,这样便不需要用户手动实现导磁件的收捡。同时,还可合理设置收纳盒的结构,以使产品烹饪结束后,导磁件也可自动收纳在收纳盒内,这样在烹饪结束后,便可防止导磁件到处散落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一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内锅内;和/或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组件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能够与所述内锅贴合,以检测所述内锅的温度。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盖组件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来检测内锅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从而可将该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通过该温度对磁吸装置或者加热装置等进行控制等。而在煲体组件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可通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来检测内锅底壁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内锅底壁的温度来进行产品的后续加热等控制。而优选地,可在上盖组件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同时,在煲体组件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温度检测装置来同时实现对磁吸装置或者加热装置等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煲体组件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加热装置来加热内锅,从而实现对内锅内的食材的烹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或电阻发热盘或远红外加热装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即可为电磁加热装置,也为普通的发热盘,当然,也可为远红外加热装置,而加热装置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磁件包括:导磁层;保护层,包裹在所述导磁层的外表面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导磁件设置成两层,即内部的导磁层和外部的保护层,这样可通过内部的导磁层实现导磁,同时,可通过外部的保护层实现对导磁层的保护和隔离。

其中,优选地,所述导磁层为导磁金属层或不锈钢层,和/或所述保护层由食品级材料制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导磁金属层,比如不锈钢层来加工出导磁层,这样可确保导磁层的导磁性能,同时,保护层可优选通过食品级材料制成,且进一步优选通过食品级且不导磁的材料制成,比如可通过食品级的塑料,或食品级的硅胶等材料制成,这样可确保导磁件的干净卫生,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磁件的数量为多个。这样能够同时通过多个导磁件来实现对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进行破坏,这样使得更多的热量及高温气泡流能够穿过结膜,并均匀穿透米饭,进而能够进一步改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磁件为导磁金属件或磁铁。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导磁件优选为铁质件等能够导磁的金属件,当然,导磁件也可为本身就具有磁性的磁铁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磁件为导磁球。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导磁件设置为球形,因为,球形的体积较小且表面较为光滑圆润,这样在导磁件上下运动时,便可减少米粒对导磁件的阻力,以使导磁件能够更顺畅的进行上下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磁吸装置为线圈盘,或所述磁吸装置为电磁铁。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磁吸装置可优选为线圈盘或电磁铁,因为线圈盘或电磁铁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而在断电时,磁场消失,这样便能够对导磁件交替产生磁力,以使导磁件能够上下运动。

其中,优选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均为温度传感器。

其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压力锅或电饭煲,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为除压力锅或电饭煲之外的其它产品,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根据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控制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可通过内锅内的食材的状态,控制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工作,以使导磁件能够在内锅内上下运动。具体地,比如可在内锅内的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时,使至少一个磁吸装置间歇性的通电,以使导磁件能够在磁吸装置产生的间歇性的磁场作用下上下运动,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搅动,而在内锅内的米饭差不多快熟了后,使磁吸装置断电,以使导磁件不在上下运动。这样便可根据食材的具体状态来控制磁吸装置的工作,以使磁吸装置能够及时使导磁件上下运动,以及使导磁件及时停止运动。

其中,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包括通电大小、通电方向以及通道状态等参数,而通电大小和通电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产生的磁场能够使导磁件上下运动为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煲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磁吸装置,所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第二磁吸装置,所述根根据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控制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内锅内的食物处于第一状态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和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按预设规律通电;在所述内锅内的食物处于第二状态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断电,使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持续通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内锅内的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之前或在煮饭的前期加热阶段,使第一磁吸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按照预设规律通电,比如第一磁吸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交替通电,或者让第一磁吸装置间歇性的通电,以使导磁件能够在第一磁吸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上下运动,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搅动,而在内锅内的米饭已经完全糊化,且基本不可流动时,使第一磁吸装置断电,并使第二磁吸装置持续通电,以使导磁件便能够被第二磁吸装置磁吸在上盖组件上而不在上下运动。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在煮饭的前期加热阶段或者是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之前通过第一磁吸装置和第二磁吸装置使导磁件上下运动,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另一方面能够在米饭完全糊化后,使导磁件停留在上盖组件上,以防止导磁件被固化在米饭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检测内锅的底壁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出的内锅的底壁的温度判断出所述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和/或检测内锅内的蒸汽的温度或者食物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出的内锅内的蒸汽的温度或者食物的温度判断出所述内锅内的食物的状态。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上盖组件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以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来检测内锅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从而可将该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通过该温度来判断出内锅内的食材的状态,比如,可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米饭开始糊化结块时内锅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该温度来代表米饭开始糊化结块的状态,这样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等于该温度时,便可使磁吸装置按照预设规律通电,比如间隙性通电等,以使导磁件能够上下运动。同时,也可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米饭完全糊化时内锅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该温度来代表米饭完全糊化时的状态,这样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等于该温度时,便可使磁吸装置停止通电,以使导磁件停止运动。此外,也可在煲体组件上设置一个检测内锅的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这样可通过内锅的温度来代表食材的不同状态,从而可通过检测到内锅的温度的来控制磁吸装置的通电状态。而优选地,可在上盖组件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同时,在煲体组件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来同时反映出食材的状态,从而实现对磁吸装置的控制。具体地,比如,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来进行磁吸装置结束通电的判断,而通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来进行磁吸装置开始通电的判断。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食物开始糊化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食物完全糊化的状态。

其中,所述在所述内锅内的食物处于第一状态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和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按预设规律通电的步骤具体为,在检测出的所述内锅内的食物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和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按预设规律通电。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为6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60℃左右时米粒开始糊化。

其中,所述在所述内锅内的食物处于第二状态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断电,使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持续通电的步骤具体为,在检测出的所述内锅内的蒸汽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第一磁吸装置和所述第二磁吸装置按预设规律通电。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为10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100℃左右时,米粒基本完全糊化。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导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煲体组件,12内锅,14加热装置,2上盖组件,3第一磁吸装置,4第二磁吸装置,5导磁件,52导磁层,54保护层,6控制装置,7收纳盒,8第一温度检测装置,9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1、上盖组件2、至少一个磁吸装置、导磁件5和控制装置6。具体地,煲体组件1包括内锅12;上盖组件2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煲体组件1上;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煲体组件1和/或上盖组件2上,能够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导磁件5能够在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磁场作用下在内锅12内上下运动;控制装置6与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磁吸装置的通电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1、上盖组件2、至少一个磁吸装置、导磁件5和控制装置6,其中,煲体组件1主要包括外壳和内锅12,内锅12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而上盖组件2用于打开或关闭煲体组件1,而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用于与导磁件5进行导磁配合,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内锅12中上下运动,这样在烹饪米饭等过程中,便可在大米颗粒糊化前后,通过导磁件5的上下运动,对大米进行搅拌,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这样使得内锅形成的热量及高温气泡流能够穿过结膜,并均匀穿透米饭,使内锅内的米饭均匀受热。具体地,比如可在大米蒸煮到60℃左右时,对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进行通电,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的作用下上下运动,这样便能够通过导磁件5在内锅12内的上下翻滚运动,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这样在烹饪时,内锅12底部的热量便能够从底壁直接传递给内锅12内的米粒,从而便能够对米粒进行均匀加热,这样便能够将米粒一起烹饪熟,防止出现部分米饭夹生的问题,从而即可确保烹饪出的米饭的口感,以改善烹饪器具的整体烹饪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上盖组件2上,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能够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间歇性地产生磁场,并使导磁件5在内锅12内上下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比如电磁铁或线圈盘,这样便能够改变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的电流通断,以使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能够一会断电产生磁场,一会断电而使磁场消失,而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通电产生磁场时,导磁件5可为常规的铁片,也可为其它的磁体结构,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磁吸装置的磁场作用下从内锅12的底部向上运动,而在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断电而使磁场消失时,铁片等导磁件5又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内锅12的底部运动,这样导磁件5便能够在上盖组件2上的磁吸装置的作用下上下翻滚运动,以实现对米饭的搅拌。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磁件5为磁铁,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设置在煲体组件1上,并位于内锅12的底部,至少一个磁吸装置能够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间歇性地产生与磁铁相排斥的磁场。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煲体组件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比如电磁铁或线圈盘,而将导磁件5设置成磁铁,这样便可通过导磁件5与磁吸装置的排斥使导磁件5在内锅12内向上运动,而在运动完后,又可将一个或多个磁吸装置等进行断电或者反向通电,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掉落或使磁吸装置产生与导磁件5向吸附的磁场,以使导磁件5向内锅12的底部运动,这样也可通过导磁件5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米饭的搅拌,从而可防止米饭黏洁成块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个磁吸装置包括:第一磁吸装置3,设置在煲体组件1上,与控制装置6连接;第二磁吸装置4,设置在上盖组件2上,与控制装置6连接,能够在控制装置6的作用下,与第一磁吸装置3交替产生磁场,以使导磁件5在内锅12内上下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煲体组件1和上盖组件2上分别设置一个磁吸装置,这样便可通过煲体组件1上的磁吸装置使导磁件5向内锅12的底部运动,并同时通过上盖组件2上的磁吸装置使导磁件5向内锅12的上端运动,这样第一磁吸装置3与第二磁吸装置4交替通电时,导磁件5便可在内锅12内上下往返运动,进而便能够对密封等进行搅拌,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收纳盒7,对应第二磁吸装置4设置在上盖组件2上,用于收纳导磁件5。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收纳盒7,可通过收纳盒7来进行导磁件5的收纳,这样便可防止导磁件5在不使用时,到处乱滚的情况发生。同时,可合理设置收纳盒7的结构,以使第二磁吸装置4通电时,导磁件5能够在第二磁吸装置4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到收纳盒7内,这样便不需要用户手动实现导磁件5的收捡。此外,还可合理设置收纳盒7的结构,以使产品烹饪结束后,导磁件5也可自动收纳在收纳盒7内,这样在烹饪结束后,便可防止导磁件5到处散落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设置在上盖组件2上,与控制装置6连接,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的一端能够伸入到内锅12内;和/或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设置在煲体组件1上,与控制装置6连接,能够与内锅12贴合,以检测内锅12的温度。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来检测内锅12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从而可将该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6,以使控制装置6通过该温度对磁吸装置或者加热装置14等进行控制等。而在煲体组件1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可通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来检测内锅12底壁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内锅12底壁的温度来进行产品的后续加热等控制。而优选地,可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的同时,在煲体组件1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温度检测装置来同时实现对磁吸装置或者加热装置14等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煲体组件1还包括:加热装置14,设置在内锅12的底部,用于加热内锅1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加热装置14来加热内锅12,从而实现对内锅12内的食材的烹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14为电磁加热装置或电阻发热盘或远红外加热装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4即可为电磁加热装置,也为普通的发热盘,当然,也可为远红外加热装置,而加热装置14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导磁件5包括:导磁层52;保护层54,包裹在导磁层52的外表面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导磁件5设置成两层,即内部的导磁层52和外部的保护层54,这样可通过内部的导磁层52实现导磁,同时,可通过外部的保护层54实现对导磁层52的保护和隔离。

其中,优选地,导磁层52为导磁金属层或不锈钢层,和/或保护层54由食品级材料制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导磁金属层,比如不锈钢层来加工出导磁层52,这样可确保导磁层52的导磁性能,同时,保护层54可优选通过食品级材料制成,且进一步优选通过食品级且不导磁的材料制成,比如可通过食品级的塑料,或食品级的硅胶等材料制成,这样可确保导磁件5的干净卫生,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磁件5的数量为多个。这样能够同时通过多个导磁件5来实现对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进行破坏,这样使得更多的热量及高温气泡流能够穿过结膜,并均匀穿透米饭,进而能够进一步改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磁件5为导磁金属件或磁铁。

在该些实施例中,导磁件5优选为铁质件等能够导磁的金属件,当然,导磁件5也可为本身就具有磁性的磁铁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磁件5为导磁球。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导磁件5设置为球形,因为,球形的体积较小且表面较为光滑圆润,这样在导磁件5上下运动时,便可减少米粒对导磁件5的阻力,以使导磁件5能够更顺畅的进行上下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磁吸装置为线圈盘,或磁吸装置为电磁铁。

在该些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可优选为线圈盘或电磁铁,因为线圈盘或电磁铁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而在断电时,磁场消失,这样便能够对导磁件5交替产生磁力,以使导磁件5能够上下运动。

其中,优选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均为温度传感器。

其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压力锅或电饭煲,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为除压力锅或电饭煲之外的其它产品,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图1至图3提供的烹饪器具,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402,判断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步骤404,根据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控制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可通过内锅12内的食材的状态,控制至少一个磁吸装置的工作,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内锅12内上下运动。具体地,比如可在内锅12内的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时,使至少一个磁吸装置间歇性的通电,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磁吸装置产生的间歇性的磁场作用下上下运动,以对内锅12内的食材进行搅动,而在内锅12内的米饭差不多快熟了后,使磁吸装置断电,以使导磁件5不在上下运动。这样便可根据食材的具体状态来控制磁吸装置的工作,以使磁吸装置能够及时使导磁件5上下运动,以及使导磁件5及时停止运动。

其中,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包括通电大小、通电方向以及通道状态等参数,而通电大小和通电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产生的磁场能够使导磁件5上下运动为准。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煲体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磁吸装置3,上盖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磁吸装置4,根根据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控制磁吸装置的通电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在内锅12内的食物处于第一状态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吸装置4按预设规律通电;在内锅12内的食物处于第二状态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断电,使第二磁吸装置4持续通电。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内锅12内的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之前或在煮饭的前期加热阶段,使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性装置按照预设规律通电,比如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性装置交替通电,或者让第一磁吸装置3间歇性的通电,以使导磁件5能够在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性装置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上下运动,以对内锅12内的食材进行搅动,而在内锅12内的米饭已经完全糊化,且基本不可流动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断电,并使第二磁吸装置4持续通电,以使导磁件5便能够被第二磁吸装置4磁吸在上盖组件2上而不在上下运动。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在煮饭的前期加热阶段或者是米饭在开始糊化黏结之前通过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吸装置4使导磁件5上下运动,以破坏米饭前期糊化形成的结膜,另一方面能够在米饭完全糊化后,使导磁件5停留在上盖组件2上,以防止导磁件5被固化在米饭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判断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检测内锅12的底壁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出的内锅12的底壁的温度判断出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和/或检测内锅12内的蒸汽的温度或者食物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出的内锅12内的蒸汽的温度或者食物的温度判断出内锅12内的食物的状态。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以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来检测内锅12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从而可将该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6,以使控制装置6通过该温度来判断出内锅12内的食材的状态,比如,可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米饭开始糊化结块时内锅12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该温度来代表米饭开始糊化结块的状态,这样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等于该温度时,便可使磁吸装置按照预设规律通电,比如间隙性通电等,以使导磁件5能够上下运动。同时,也可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米饭完全糊化时内锅12内的食材或蒸汽的温度,这样便可通过该温度来代表米饭完全糊化时的状态,这样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等于该温度时,便可使磁吸装置停止通电,以使导磁件5停止运动。此外,也可在煲体组件1上设置一个检测内锅12的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这样可通过内锅12的温度来代表食材的不同状态,从而可通过检测到内锅12的温度的来控制磁吸装置的通电状态。而优选地,可在上盖组件2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的同时,在煲体组件1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来同时反映出食材的状态,从而实现对磁吸装置的控制。具体地,比如,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检测出的温度来进行磁吸装置结束通电的判断,而通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9检测出的温度来进行磁吸装置开始通电的判断。

其中,第一状态为食物开始糊化的状态,第二状态为食物完全糊化的状态。

其中,在内锅12内的食物处于第一状态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吸装置4按预设规律通电的步骤具体为,在检测出的内锅12内的食物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吸装置4按预设规律通电。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为6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60℃左右时米粒开始糊化。

其中,在内锅12内的食物处于第二状态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断电,使第二磁吸装置4持续通电的步骤具体为,在检测出的内锅12内的蒸汽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磁吸装置3和第二磁吸装置4按预设规律通电。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为10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100℃左右时,米粒基本完全糊化。

下面结合图5来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加热内锅;

步骤504,检测并判断内锅内的食材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若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转步骤506,若不大于,则继续执行步骤504;

步骤506,控制第一磁吸装置与第二磁吸装置交替通电,以使导磁件在内锅内上下运动;

步骤508,检测并判断内锅内的蒸汽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若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转步骤510,若不大于,则继续执行步骤508;

步骤510,使第一磁吸装置断电,使第二磁吸装置持续通电。该步骤使得导磁件在后期加热时,可固定在上盖组件上,而不会被固化在米饭中。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为6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60℃左右时米粒开始糊化。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为100℃左右,因为实验表面,蒸煮米饭时,锅内温度在100℃左右时,米粒基本完全糊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