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窗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703发布日期:2018-09-28 17:57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百叶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窗百叶窗。



背景技术:

现有装设在办公楼、家居等建筑物上的百叶窗多是为了通风、调光等用途。根据室内的光线调节百叶窗的角度,达到舒适的采光效果,同时还可以通风。但到夏天时蚊子飞虫比较多,若打开百叶窗,则蚊子飞虫容易飞进来,晚上影响人们的家居生活,若关上窗户,则不好透气,阳光也进不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带有纱窗的百叶窗,如专利号为CN201165842Y、CN201818223U、CN2036265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均公开了带有纱窗的百叶窗,但相对于单纯的百叶窗,这类百叶窗的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纱窗百叶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具有窗框,四个边框均具有凹槽;纱窗百叶窗组件,包括在连接线上上下排列设置并且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窗框的左右侧边框凹槽内的多片叶片以及粘附在所有叶片背面的纱窗,将所述叶片非接触式连接,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的纱窗呈褶皱式设计。

从窗外看,本实用新型的纱窗百叶窗的背面全部是纱窗,该纱窗与叶片背面相接触的部分直接粘附其上。相邻两片叶片之间,上叶片的底端与下叶片的顶端也通过纱窗非接触式连接,该部分纱窗呈褶皱式设计,能够随着叶片角度的调节而伸展或折叠,当叶片的调节角度最大时,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纱窗被展平,当百叶窗被关闭时,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纱窗通过褶皱折叠,并被压入上部叶片内。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的纱窗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条折叠线。百叶窗叶片的宽度不大,通过试验在纱窗的中间位置上设置一条折叠线,完全能够实现纱窗随着叶片角度的调节而伸展或折叠。

折叠线的条数不易太多,最多设置两条,条数太多不仅易导致纱窗在叶片角度调小时难折叠,而且容易导致折叠后的纱窗易散,难以紧贴上部叶片。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的纱窗展平时的宽度与上叶片底端和下叶片顶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同,以确保在百叶窗开口角度最大时,纱窗被展平。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叶片的宽度比窗框左右侧边框凹槽的宽度大,优选窗框左右侧边框凹槽的宽度为叶片宽度的1/2~2/3。

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叶片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其上下两端均能够和侧边框凹槽的侧壁相接触,从而被凹槽限定位置,不至于被风吹乱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窗框左右边框凹槽内对称设置有推拉槽,该推拉槽设置在左右边框凹槽的最里边,外侧边与叶片的侧边间隔毫米级间隙,其凹槽宽度与叶片和纱窗的厚度之和相同,在百叶窗完全闭合时,推拉窗被推出,卡在百叶窗左右两端。

这样设计原因在于:当百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其近似一整块平板,其厚度远小于窗框左右边框凹槽的宽度,在风吹时,不可避免地会在窗框左右边框凹槽来回晃动,容易造成异响。

推拉槽在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窗框左右边框凹槽地最里边,不会对叶片的调节造成任何影像,当叶片完全关闭后,其被拉出来,能够对百叶窗进行固定,异响问题也随之解决。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窗框上下边框与侧边框共用部分内设置有凹槽,推拉槽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与该凹槽相匹配的水平凸条,以实现推拉槽的推拉动作。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推拉槽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手指拉环,方便将其拉出。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中,推拉槽外侧边与叶片侧边间隔的间隙为1~2mm。该间隙的距离只要保证二者不产生明显接触即可,从空间节约的角度,间隙不易过大。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百叶窗不仅实现了纱窗在百叶床上的固定安装,而且将窗框的左右侧边框凹槽直接作为百叶窗的限制组件,百叶的上下两端均能够和侧边框凹槽的侧壁相接触,从而被凹槽限定位置,无论叶片角度如何调节均能够保证叶片被稳固设置,不至于被风吹乱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纱窗百叶窗结构简单,无需价格高的部件制作,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纱窗百叶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推拉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纱窗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纱窗百叶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纱窗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纱窗百叶窗100具有窗框1、安装在窗框中的纱窗百叶窗组件2。

窗框1具有上边框11、下边框12、左侧框13以及右侧框14,四个边框均具有凹槽。左侧框13以及右侧框14的凹槽内对称设置有推拉槽15,该推拉槽15设置在左右边框凹槽的最里边,其凹槽宽度与叶片和纱窗的厚度之和相同,在百叶窗完全闭合时,推拉窗被推出,卡在百叶窗左右两端。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推拉槽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窗框上下边框与侧边框共用部分内设置有凹槽,推拉槽15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与该凹槽相匹配的水平凸条151,以实现推拉槽的来回移动。

为了方便将推拉槽拉出,可在推拉槽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手指拉环,方便手指操作。

如图1所示,纱窗百叶窗组件2包括多片叶片21以及粘附在所有叶片背面的纱窗22。叶片21在连接线上上下排列设置,并且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左侧框13以及右侧框14的凹槽内;纱窗22粘附在所有叶片背面的纱窗,将叶片非接触式连接。

叶片的宽度比窗框左右侧边框凹槽的宽度大,优选窗框左右侧边框凹槽的宽度为叶片宽度的1/2~2/3。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叶片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其上下两端均能够和侧边框凹槽的侧壁相接触,从而被凹槽限定位置,不至于被风吹乱动。

此外,叶片侧边与推拉槽外侧边间隔的间隙为1~2mm。该间隙的距离只要保证二者不产生明显接触即可,从空间节约的角度,间隙不易过大。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纱窗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纱窗22包括叶片部分221以及片间连接部分222,叶片部分221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粘贴在叶片21背面。

片间连接部分222展平时的宽度与上叶片底端和下叶片顶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同,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条折叠线222a。

从窗外看,本实施例的纱窗百叶窗的背面全部是纱窗,该纱窗与叶片背面相接触的部分直接粘附其上。相邻两片叶片之间,上叶片的底端与下叶片的顶端通过纱窗片间连接部分222非接触式连接,能够随着叶片角度的调节而伸展或折叠,当叶片的调节角度最大时,相邻两片叶片之间纱窗被展平,当百叶窗被关闭时,片间连接部分222通过中间折叠线222a被折叠(如图3所示),并被压入上部叶片后。

由于百叶窗叶片的宽度不大,通过试验在纱窗的中间位置上设置一条折叠线,完全能够实现纱窗随着叶片角度的调节而伸展或折叠。折叠线的条数不易太多,最多设置两条,条数太多不仅易导致纱窗在叶片角度调小时难折叠,而且容易导致折叠后的纱窗易散,难以紧贴上部叶片。

当百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其近似一整块平板,其厚度远小于窗框左右边框凹槽的宽度,在风吹时,不可避免地会在窗框左右边框凹槽来回晃动,容易造成异响。

这也是本实施例设置推拉槽15的原因,推拉槽在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窗框左右边框凹槽地最里边,不会对叶片的调节造成任何影像,当叶片完全关闭后,其被拉出来,能够对百叶窗进行固定,异响问题也随之解决。

此外,连接百叶窗的线、调节叶片开口角度的塑料杆以及百叶窗卷收轴属于百叶窗的标准配件,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的纱窗百叶窗结构简单,仅需常规部件即可完成制作,无需价格高的部件,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