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逃生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691发布日期:2018-09-28 17:5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逃生窗。



背景技术:

防盗窗是起防护作用的金属网,多为网状,安装于门、窗、通风口等可被侵入的地方。随着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中,楼层越高,安全隐患也越大,人们放置在阳台、窗户上的物品容易从高处掉落。而且小孩趴在窗台、阳台上玩耍时也存在坠落的风险。因此,高层建筑的阳台或窗户一般需要安装防护网,以保护财产或小孩不掉出窗外。

但是,在生活中,防盗窗在起到上述作用的同时,也会在发生火宅情况时给人们带来限制,使人们无法从窗户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逃生窗,通过设置逃生门、逃生梯、容纳盒、控制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于防盗窗主体,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防盗窗使人们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从窗户逃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逃生窗,所述智能逃生窗包括:防盗窗主体、逃生门、逃生梯、容纳盒、控制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所述逃生门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远离室内的一面,所述逃生门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锁与所述防盗窗主体连接,所述逃生梯设置于所述容纳盒,所述容纳盒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底部,所述容纳盒底部的活动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锁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以及所述火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靠近室内的一面;所述烟雾传感器、所述火焰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锁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锁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室内的烟雾浓度,所述火焰传感器探测室内的火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的开启,以使所述逃生门开启,以及所述活动门开启从而所述逃生梯随重力展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防盗窗主体包括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防盗窗第二侧面以及防盗窗正面,所述防盗窗正面的四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防盗窗顶面、所述防盗窗底面、所述防盗窗第一侧面以及所述防盗窗第二侧面,所述防盗窗正面设置于远离室内的一侧,所述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防盗窗第二侧面以及防盗窗正面形成一中空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防盗窗正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逃生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逃生门通过转轴与所述防盗窗底面连接,所述防盗窗顶面以及所述防盗窗底面设置有限位挡块,以使所述逃生门在打开时往远离室内的一面绕所述转轴旋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逃生门靠近所述防盗窗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杆,以使所述逃生门旋转至与所述防盗窗底面平行时,所述支撑杆与墙面接触从而保持所述逃生门与所述防盗窗底面的平行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智能逃生窗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靠近室内的一面,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智能逃生窗还包括水箱以及喷水管,所述水箱以及所述喷水管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的顶部,所述喷水管连通于所述水箱,所述喷水管用于从所述水箱获得水并喷射至所述防盗窗主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防盗窗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烟雾传感器以及所述火焰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智能逃生窗还包括防毒面罩存储盒,所述防毒面罩存储盒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所述防盗窗主体内存储有防毒面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智能逃生窗中,所述智能逃生窗还包括信号指示灯,所述信号指示灯设置于所述防盗窗主体远离室内的一面,所述信号指示灯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发出提醒灯光。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该智能逃生窗包括:防盗窗主体、逃生门、逃生梯、容纳盒、控制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逃生门设置于防盗窗主体远离室内的一面,逃生门通过第一电磁锁与防盗窗主体连接,逃生梯设置于容纳盒,容纳盒设置于防盗窗主体底部,容纳盒底部的活动门通过第二电磁锁连接,烟雾传感器以及火焰传感器设置于防盗窗主体靠近室内的一面,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烟雾传感器检测室内的烟雾浓度,火焰传感器探测室内的火源,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的开启,以使逃生门开启,以及活动门开启从而逃生梯随重力展开。该智能逃生窗可以实现在发生火宅时,控制器控制逃生门打开以及逃生梯展开后,住户通过逃生梯逃生楼下区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盗窗使人们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从窗户逃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的一种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的另一种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智能逃生窗;110-防盗窗主体;120-逃生门;130- 逃生梯;140-容纳盒;150-控制器;160-烟雾传感器;170-火焰传感器;180-第一电磁锁;190-第二电磁锁;200-水箱;210-喷水管;220- 报警器;230-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防盗窗存在着使人们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从窗户逃生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智能逃生窗以改善现有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逃生窗100,请参见图1,该智能逃生窗100包括防盗窗主体110、逃生门120、逃生梯、容纳盒 140、控制器150、烟雾传感器160、火焰传感器170、第一电磁锁180 以及第二电磁锁190。其中,逃生门120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远离室内的一面,逃生门120通过第一电磁锁180与防盗窗主体110连接,逃生梯设置于容纳盒140,容纳盒140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底部,容纳盒140底部的活动门通过第二电磁锁190连接,烟雾传感器160 以及火焰传感器170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靠近室内的一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烟雾传感器160、火焰传感器170、第一电磁锁180以及第二电磁锁190分别与控制器15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雾传感器160检测室内的烟雾浓度,火焰传感器170探测室内的火源。控制器150控制第一电磁锁180 以及第二电磁锁190的开启,以使逃生门120开启,以及活动门开启从而逃生梯随重力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在正常状态下,逃生门120为关闭的状态,即逃生门120闭合于防盗窗主体110远离室内的一面。从而,可以实现防盗窗的防盗功能。在正常状态下,逃生梯可以收缩于容纳盒140中。在发生火宅时,逃生门120可以在控制器150控制下打开,逃生梯可以在活动门开启时随重力作用自然展开,达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从而用户可以从逃生门120对应的门口,再利用逃生梯下达至楼下的安全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烟雾传感器160检测的室内的烟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和/或,在火焰传感器170探测到室内的火源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电磁锁180开启以及第二电磁锁190开启。从而在发生火宅时,使逃生门120打开,且使容纳盒140的活动门打开,以使逃生梯展开为梯子状态,便于用户从逃生门120逃出室内并利用逃生梯下达至楼下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梯可以为逃生软梯,其可以伸缩为较小的体积。另外,逃生软梯上端可以固定设置于容纳盒140内的顶部,从而,在容纳盒140底部的活动门开启后,逃生软梯随着逃生软梯的顶端的下面部分的重力作用下落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150可以是LM3S6911单片机,烟雾传感器160的型号可以是JTY-GD-CA2001L,火焰传感器 170的型号可以是R2868滨松火焰传感器170。当然,控制器150、烟雾传感器160、火焰传感器170的具体型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为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盗窗主体110包括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防盗窗第二侧面以及防盗窗正面。防盗窗正面的四端分别连接于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以及防盗窗第二侧面,防盗窗正面设置于远离室内的一侧,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防盗窗第二侧面以及防盗窗正面形成一中空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防盗窗主体110可以与窗户形成一长方形的立体空间,从而,可以便于用户在空间内放置杂物等。另外,防盗窗主体 110的防盗窗顶面、防盗窗底面、防盗窗第一侧面、防盗窗第二侧面以及防盗窗正面可以均由多个铁管构成,并且铁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不影响通光和换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盗窗正面设置有第一开口,逃生门 120设置于第一开口。

可以理解的是,防盗窗正面具有第一开口,以用于设置逃生门 120。另外,第一开口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半圆形。当然,第一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为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门120通过转轴与防盗窗底面连接,防盗窗顶面以及防盗窗底面设置有限位挡块,以使逃生门120 在打开时往远离室内的一面绕转轴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逃生门120通过转轴与防盗窗底面连接,从而逃生门120打开时,逃生门120可以绕防盗窗底面的转轴转动。另外,设置限位模块,从而使逃生门120仅可以朝远离室外的方向绕转轴转动,即外开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门120靠近防盗窗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杆,以使逃生门120旋转至与防盗窗底面平行时,支撑杆与墙面接触从而保持逃生门120与防盗窗底面的平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支撑杆使逃生门120绕转轴转动至防盗窗底面平行时,支撑杆与墙面接触形成支撑效果,使逃生门120与防盗窗底面平行的状态得以保持,并且使用户可以站于逃生门120表面往下爬救生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逃生窗100还包括报警器220。请参见图4,报警器220与控制器150连接。报警器220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靠近室内的一面,控制器150用于控制报警器220发出警报提示。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报警器220与防盗窗主体110靠近室内的一面,从而可以在烟雾传感器160检测的室内烟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和/或,火焰传感器170探测到室内的火源时,控制器150控制报警器220发出警报,以对用户进行提示,使用户快速扑灭火源或者撤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报警器220可以是蜂鸣器,也可以是扬声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智能逃生窗100还包括水箱200以及喷水管210,水箱200以及喷水管210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的顶部,喷水管210连通于水箱200,喷水管210用于从水箱200 获得水并喷射至防盗窗主体110。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撤离较晚时,可能防盗窗的温度较高,因此可以开启喷水管210对防盗窗主体110进行喷淋,使防盗窗主体 110的温度降低,从而便于用户撤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盗窗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30。请参见图4,无线通信模块230与控制器150连接,控制器15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30将烟雾传感器160以及火焰传感器170的检测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30的型号可以是SM42通信模块,当然,无线通信模块230的型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为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无线通信模块230可以在发生火宅时,将烟雾浓度信息以及火焰传感器170检测的火源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使远程终端了解到火宅信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逃生窗100还包括防毒面罩存储盒,防毒面罩存储盒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防盗窗主体110内存储有防毒面罩。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防毒面罩存储盒,以使室内烟雾浓度过大时,用户可以从防毒面罩存储盒取出防毒面罩,帮助用户安全的撤离火宅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逃生窗100还包括信号指示灯,信号指示灯设置于防盗窗主体110远离室内的一面,信号指示灯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发出提醒灯光。另外,信号指示灯可以与控制器150连接,以使在烟雾传感器160检测的室内烟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和/或,火焰传感器170探测到室内的火源时,控制器150控制信号指示灯工作,使救生人员快速判断出火宅发生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逃生窗,该智能逃生窗包括:防盗窗主体、逃生门、逃生梯、容纳盒、控制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逃生门设置于防盗窗主体远离室内的一面,逃生门通过第一电磁锁与防盗窗主体连接,逃生梯设置于容纳盒,容纳盒设置于防盗窗主体底部,容纳盒底部的活动门通过第二电磁锁连接,烟雾传感器以及火焰传感器设置于防盗窗主体靠近室内的一面,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烟雾传感器检测室内的烟雾浓度,火焰传感器探测室内的火源,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锁以及第二电磁锁的开启,以使逃生门开启,以及活动门开启从而逃生梯随重力展开。该智能逃生窗可以实现在发生火宅时,控制器控制逃生门打开以及逃生梯展开后,住户通过逃生梯逃生楼下区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盗窗使人们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从窗户逃生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