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468发布日期:2019-04-09 21:2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课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课桌。



背景技术:

在教室内,课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以辅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接收文化知识。课桌的抽屉内一般只放学生书本,在使用中会在抽屉内产生一些灰尘、小纸屑、橡皮屑等杂物,由于抽屉内光线较暗,且需要俯身弯腰才能看到抽屉的内部,清理抽屉时还需要将抽屉内的东西拿出来才能进行打扫,有的学生直接用扫帚扫,这样不利于保持抽屉的清洁,同时还会因为扫帚带入更多的灰尘,也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清洁课桌,以解决现有课桌进行杂物清除时,需要将抽屉内的东西拿出来才能清理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清洁课桌,包括抽屉,抽屉包括上板、下板、前板和两块相对而设的侧板,所述前板位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下板转动连接在两块侧板之间,两块所述侧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和倒“L”形的第二通孔,所述抽屉内设有刚性的网兜,所述下板与网兜的底部接触,网兜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网兜两侧设有卡紧槽,所述第一通孔内活动设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与卡紧槽匹配。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书等物品放到网兜上方,在需要清理时,向上移动支杆至第二通孔的最高处,再横向移动支杆,使支杆不再在第一通孔内上下滑动,此时将卡紧板向抽屉内部推进,直至卡紧板与卡紧槽抵持,此时晃动卡紧板,带动网兜晃动,就可将网兜内的灰尘、小纸屑、橡皮屑等杂物抖落到抽屉内。由于抽屉的下板与侧板转动连接,杂物抖落到下板后,此时只需转动下板,将下板上的垃圾滑出下板即可将抽屉清扫干净。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第二通孔为L型,将支杆从通孔的最底处上移至最高处,再横向移动支杆直至支杆不再下滑,由于支杆与网兜固定连接,支杆也带动了网兜上移,再将卡紧板通过第一通孔插入卡紧槽,晃动卡紧板即可将网兜内的垃圾抖落到抽屉的下板上,又由于下板与侧板转动连接,转动下板,就可让垃圾滑出抽屉,这样不需要俯身弯腰,也不需要将抽屉内的东西拿出来就可完成抽屉清洁。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避免支杆滑动的限位槽。设置限位槽可避免支杆在抖动网兜时也随之滑动。

进一步,所述下板与前板的接触处设有垃圾袋,所述垃圾袋位于抽屉外。转动下板后,下板与前板的开口处的垃圾袋跟随开口逐渐张开,最后垃圾就会滑落到垃圾袋中,便于收集。

进一步,所述卡紧板远离卡紧槽的一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可避免卡紧板落入抽屉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清洁课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板1、支杆2、侧板3、限位板4、卡紧槽5、下板6、网兜7、卡紧板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限位槽11、前板12、垃圾袋13、转轴1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清洁课桌,包括抽屉,抽屉包括上板1、下板6、前板12和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3,前板12位于上板1和下板6之间,下板6通过转轴14转动连接在两块侧板3之间,下板6与前板12的接触处设有垃圾袋13,垃圾袋13位于抽屉外,侧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9和倒“L”型的第二通孔10,第一通孔9位于第二通孔10的下方,抽屉内设有刚性的网兜7,抽屉的下板6与网兜7的底部接触,网兜7两侧的最上方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杆2,支杆2穿过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避免支杆2滑动的限位槽11,网兜7两侧的最下方设有卡紧槽5,第一通孔9内活动设有卡紧板8,卡紧板8与卡紧槽5匹配,卡紧板8远离卡紧槽5的一端设有限位板4。

使用时,将书等物品放到网兜7上方,在需要清理时,将支杆2移动至第二通孔10的最高处,再横向移动支杆2使得支杆2固定在限位槽11内,此时将卡紧板8向抽屉内部推进,直至卡紧板8与卡紧槽5抵持,限位板4可避免卡紧板8推入抽屉内,此时晃动卡紧板8,带动网兜7晃动,就可将网兜内极其上方的灰尘、小纸屑、橡皮屑等杂物抖落到抽屉内,此时限位槽11可避免支杆2在抖动网兜7时也随之滑动,在抖动完以后由于抽屉的下板6与侧板3转动连接,此时只需通过转轴14转动下板6,下板6上的杂物滑离下板6,下板6与前板12的开口随着下板6的转动幅度,垃圾袋13也随着开口逐渐张开,最终垃圾就会滑落到垃圾袋13中,便于收集,以此即可将抽屉清理干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