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设备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1611发布日期:2020-03-27 19:4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过滤设备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中,自动清洁机器人的水箱就一个清水箱和污水箱。清水箱提前装满水,在机器工作的时候,就会把清水箱的水喷到地面,然后又通过吸水扒把污水吸到污水箱中,待清水箱里的水用完后,机器就无法继续清洁工作,必须要重新加水。而在清洁机器人面对大面积清洁时,用水量是很大的,导致加水频繁,严重影响清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包括腔体、过滤装置和水位检测装置。所述腔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形成清水腔和污水腔,所述清水腔开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污水腔开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排污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所述污水腔内的污水,并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入所述清水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清水水位检测装置和污水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清水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清水腔的水位,所述污水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污水腔的水位;在所述清水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清水腔的水位低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在所述污水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污水腔的水位高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水位时,开启所述过滤装置,以将所述污水腔的污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入所述清水腔。

本申请的过滤设备通过水位检测装置控制过滤装置将污水腔的污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到清水腔中,使得污水能够重新被利用,从而减少了清水腔的加水次数并节约资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清水腔内,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连通的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如此,污水腔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的双重过滤形成干净的清水,从而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污水水位传感器和套设在所述污水水位传感器外周的保护架。

如此,过滤设备通过在污水水位传感器外侧设置有保护架,以防止污水的杂质影响水位检测传感器的精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污水腔形成负压的吸风装置。

如此,过滤设备通过吸风装置使得污水腔形成负压空间,使得污水腔和外界形成压强差,从而使得外界的污水能够通过压强差进入到污水腔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腔还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过滤设备还包括过滤部件,所述污水腔的污水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过滤部件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污水腔的污水。

如此,过滤设备通过过滤部件对进入污水腔内的污水初步过滤,以减少污水腔中的颗粒杂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腔内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污水腔的上端;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架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过滤元件,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

如此,过滤设备通过进液管将污水延伸至腔体的上端,并通过设置在进液管自由端的过滤部件进行过滤,防止杂质堆积在污水腔的底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

如此,过滤设备的污水腔通过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直接向外界排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清水腔和所述污水腔的通孔,所述污水腔或者所述清水腔内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孔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延长杆和旋转把手,所述延长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延长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阀体,所述延长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把手,所述延长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腔体的上端。

如此,如此过滤设备的清水腔通过控制阀控制清水流向污水腔,通过延长杆避免在转动旋转把手时,接触碰到腔体内的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包括挡边和连接部,所述挡边和所述连接部均位于所述腔体外侧的下端并环绕所述腔体,所述挡边、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腔体的外侧围合形成环绕着所述腔体外侧的集水槽。

如此,过滤设备通过挡边、连接部部和腔体外侧形成的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收集腔体外侧冷凝形成的积水,并防止积水流向其他零部件,提高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包括基座和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本申请的清洁机器人通过水位检测装置控制过滤装置将污水腔的污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到清水腔中,使得污水能够重新被利用,从而减少了清水腔的加水次数并节约资源。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过滤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剖面线ii-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过滤设备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过滤设备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过滤设备100、腔体10、隔板11、通孔112、加强件114、清水腔12、第一进水口122、第二进水口124、清水过滤芯1242、污水腔13、控制阀131、阀体1312、延长杆1314、旋转把手1316、第一排污口132、第二排污口133、污水过滤芯1332、第三排污口134、进液口135、进液管1352、过滤部件1354、安装架1356、底壁14、腔壁15、顶壁16、开口162、凸出部164、挡边17、连接部18、集水槽182、排水口184、盖体19、清水盖192、污水盖194、铰接件196、过滤装置20、第一过滤装置21、第二过滤装置22、底座23、进水端232、出水端234、滤芯24、过滤罩25、水位检测装置30、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清水水位传感器322、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污水水位传感器342、保护架344、吸风腔42、吸风风道44、吸风机46、支架50、基板52、穿孔522、框架54、连接杆56、推动架60、推杆62、杆件64、连接件66、第一连接件662、第二连接件664、清洁机器人200、基座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3,本申请提供一种过滤设备100,过滤设备100包括腔体10、过滤装置20和水位检测装置30。腔体10包括隔板11,隔板11将腔体10分隔形成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清水腔12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22,污水腔13开设有第一排污口132,第一进水口122和第一排污口132连通。过滤装置20用于过滤污水腔13内的污水,并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入清水腔12。水位检测装置30包括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和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用于检测清水腔12的水位,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用于检测污水腔13的水位。在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检测到清水腔12的水位低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在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检测到污水腔13的水位高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水位时,开启过滤装置20,以将污水腔13的污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入清水腔12。

本申请的过滤设备100通过水位检测装置30控制过滤装置20将污水腔13的污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到清水腔12中,使得污水能够重新被利用,从而减少了清水腔12的加水次数并节约资源。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4,过滤设备100包括腔体10、过滤装置20、水位检测装置30和吸风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吸风装置。

腔体10大致为圆柱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腔体1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长方体结构、棱柱体结构、不规则形状等等,本申请对腔体10的形状不做限制。腔体10包括隔板11、底壁14、腔壁15、顶壁16、挡边17、连接部18、盖体19。

底壁14、腔壁15和顶壁16围合形成一个圆柱结构,顶壁16开设有开口162。顶壁16朝外延伸形成环绕着开口162的凸出部164。

请结合图1、图2和图4,挡边17和连接部18环绕设置在腔壁15外侧的下端,连接部18连接挡板17和腔壁15,挡边17、连接部18和腔壁15形成环绕着腔壁15外侧的集水槽182,集水槽182用于收集腔壁15外侧冷凝形成的积水,以避免积水流向其他元器件。连接部18开设有用于排积水的排水口184。

请参阅图2,隔板11竖直设置在腔体10内且与腔体12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平行,隔板11将腔体10分隔形成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清水腔12的体积大于污水腔13的体积。清水腔12用于承装干净的清水,污水腔13用于承装清洁机器人200洗地后收集的污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腔12的体积也可以等于污水腔13的体积,或者清水腔12的体积小于污水腔13的体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11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或者说隔板11与腔体10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隔板11将腔体10分隔形成一上一下的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在一些例子中,清水腔12位于污水腔13的上方,在另一些例子中,污水腔13位于清水腔12的上方。

请参阅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11上设置有加强件114,以加强隔板11的强度。加强件114位于隔板11朝向清水腔12所在的一侧中,加强件114可以是杆件、筋条等等。在另外一些例子,加强件114还可以设置在污水腔13内,或者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中均设加强件1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11上开设有连通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的通孔112,通孔112用于将清水腔12的清水引向污水腔13并通过污水腔13排出过滤设备100外。污水腔13内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通孔112的控制阀131,控制阀131包括阀体1312、延长杆1314和旋转把手1316,旋转把手1316为圆形蝴蝶状。延长杆1314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延长杆1314的第一端连接阀体1312,延长杆1314的第二端连接把手,延长杆1314第二端位于腔体10的上端。延长杆1314提高了旋转把手1316的高度,避免在转动旋转把手1316时,接触碰到污水腔13内的污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阀131设置在清水腔12内。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电动自动化控制控制阀131将清水腔12的清水引向污水腔13并通过污水腔13排出过滤设备100外,在需要排出清水时,启动自动控制阀即可通过通孔112将清水腔12的清水排向污水13。

请参阅图1和图2,盖体19盖合在凸出部164上并将开口162封闭,盖体19包括清水盖192、污水盖194和铰接件196,铰接件196为合页。清水盖192和污水盖194通过铰接件196连接,铰接件196固定在隔板11的上端,清水盖192和污水盖194通过铰接件196以打开和封闭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清水盖192用于封盖清水腔12,污水盖194用于封盖污水腔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19也可以是完整的盖板,盖板19直接封盖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形成的开口16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64上设置有密封圈(未标示出),盖体19和凸出部164之间设置有卡扣(未标示出)连接。盖体19通过密封圈和卡扣密封腔体10。

请参阅图2至图4,清水腔12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22和第二进水口124,第一进水口122用于与污水腔13连通以接收经过过滤装置20过滤后的污水,第二进水口124用于直接通入外界的清水。具体地,腔壁15在靠近隔板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22,底壁14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24,清水腔12内设置有清水过滤芯1242,清水过滤芯1242用于过滤从第二进水口124进入的清水。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过滤芯1242也可以设置在腔体10的外侧。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水口122设于隔板11上,第一进水口122直接连通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此时污水腔13进入清水腔12的的污水仍需要经过过滤装置20过滤。第一进水口122直接设置在隔板11上,可避免需要设置额外的管道连通。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水口122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底壁14或者腔壁15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水口124还可以设置腔壁15上。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腔12可以不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24,直接打开清水盖192对清水腔12加水。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污水腔13开设有第一排污口132、第二排污口133、第三排污口134和进液口135。具体地,底壁14还开设有第一排污口132、第二排污口133、第三排污口134和进液口135。

第一排污口132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水口12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以将污水排向过滤装置20。第二排污口133和第三排污口134用于直接将污水腔13内污水及杂质排出,其中第二排污口133为自动排污口,过滤设备100外设有自动抽水装置以对污水腔13进行排水,第三排污口134为手动排污口,过滤设备100外设有手动排污阀以对污水腔13进行排水。

外界的污水由进液口135进入污水腔13中,过滤设备100设置有用于过滤进入污水腔13的污水的过滤部件1354。具体地,污水腔13内设置有进液管1352,进液管1352与进液口135连通,进液管1352的自由端延伸至污水腔13的上端。过滤部件1354包括安装架1356和安装在安装架1356上的过滤元件(未标示出),安装架1356安装在进液管1352的自由端,过滤元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架1356上。过滤元件可以是过滤网、过滤袋、过滤罩等等,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元件为过滤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架1356还可以安装在隔板11上或者污水腔13内腔的壁面上。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部件1354还可以设置在过滤设备100的外侧。本申请对过滤部件1354的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够过滤进入污水腔13的污水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污口132和第二排污口133均设置在腔壁15上,第一排污口13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上高于第一进水口122,如此在污水的水位高于第一排污口132时,便可直接流向第一进水口1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水腔13内设置有污水过滤芯1332,污水过滤芯1332用于对将要从第二排污口133排出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以过滤污水大颗粒的杂质防止第二排污口133堵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污水腔13内还设置有其他污水过滤芯1332以防止第一排污口132和第二排污口133堵塞。

请参阅图2和图3,过滤装置20用于过滤污水腔13内的污水,并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入清水腔12。具体地,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连通,第二过滤装置22用于过滤经过第一过滤装置21过滤后的污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20可以只包括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其中之一。

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均包括底座23、滤芯24和过滤罩25,底座23开设有进水端232和出水端234。滤芯24和过滤罩25均安装在过滤罩25上,过滤罩25覆盖在滤芯24的外周。第一过滤装置21的出水端234和第二过滤装置22的进水端232通过管道连通。

在一些例子,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完全相同。在另一些例子中,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的过滤等级不相同,第一过滤装置21用于过滤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第二过滤装置22用于过滤污水中较小颗粒的杂质。

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均设于清水腔12内,第一过滤装置21的进水端232与第一进水口122连通,第二过滤装置22的出水端234将过滤后污水直接排到清水腔12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均位于清水腔12均位于腔体10外,第一过滤装置21的进水端232与第一排污口132连通,第二过滤装置22的出水端234与第一进水口122连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装置21位于污水腔13内,第二过滤装置22位于腔体10外或者位于清水腔12内。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装置21位于腔体10外,第二过滤装置22位于清水腔12内。

污水腔13的第一排污口132排出的污水经过抽水泵抽取,由第一过滤装置21的进水端232进入第一过滤装置21中,经过第一过滤装置21的滤芯24过滤后,由第一过滤装置21的出水端234流出。第一过滤装置21过滤后的污水由第二过滤装置22的进水端232进入第二过滤装置22,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2的滤芯24过滤后由第二过滤装置22的出水端234流出,并到达清水腔12内。此时,污水经过第一过滤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过滤后变成干净的清水。

请参阅图3,水位检测装置30包括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和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用于检测清水腔12的水位,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用于检测污水腔13的水位。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包括清水水位传感器322,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包括污水水位传感器342和保护架344,保护架344套设在污水水位传感器342的外周,以防止污水中大颗粒的杂质影响污水水位传感器342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腔体10内预设有清水腔12的第一预设水位a1和污水腔13的第一阈值水位b1。在一些例子中,在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检测到水位a低于第一预设水位a1时,启动抽水泵,使得污水腔13的污水抽进过滤装置20并进入清水腔12中。在另一些例子中,在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检测到水位b高于第一阈值水位b1时,启动抽水泵,使得污水腔13的污水抽进过滤装置20并进入清水腔12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水位b1可以等于0,或者说,只要检测到污水腔13内有污水就启动抽水泵。在其他一些例子中,在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检测到水位a低于第一预设水位a1且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检测到水位b高于第一阈值水位b1时,启动抽水泵,使得污水腔13的污水抽进过滤装置20并进入清水腔12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还用于检测清水腔12的第二预设水位a2和第三预设水位a3,第一预设水位a1位于第二预设水位a2和第三预设水位a3之间,第二预设水位a2低于第三预设水位a3,即a2<a1<a3,其中第二水位a2可以为0。在检测到清水腔12的水位a低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水位a2,即a≤a2时,提示清水腔12需要加水;在检测到清水腔12的水位a等于第三预设水位a3,即a=a3时,提示清水腔12水满,停止加水,停止加水包括停止直接从外界加水和停止过滤装置20过滤污水。

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还用于检测污水腔13的第二阈值水位b2和第三阈值水位b3,第一阈值水位b1位于第二阈值水位b2和第三阈值水位b3之间,第二阈值水位b2低于第三阈值水位b3,即b2<b1<b3,其中第二水位b2可以为0。在检测到污水腔13的水位b等于第二阈值水位b2,即b2=b时,指示污水腔13没有污水;在检测到污水腔13的水位b大于第三阈值水位b3,即b=b3时,提示污水腔13水满,需要排水。

在清洁机器人200工作结束后,需要将腔体10内的清水和污水完全排出,首先通过第二排污口133或者第三排污口134将污水腔13内的污水排出,此时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可以用于指示污水腔13内的污水是否排出干净。在污水排除完之后,打开隔板11上的控制阀131将清水腔12内的清水通过通孔112排向污水腔13,此时,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可以用于指示清水腔12内的清水是否排净,清水清洗污水腔13并通过第二排污口133或者第三排污口134排出,在清水水位检测装置32和污水水位检测装置34指示为0时,表示腔体10内水完全排出。如此便可避免污水流向清水腔12,避免需要额外的清水清洗污水腔13,节约水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11上的控制阀131采用自动化控制,污水检水位检测装置检测34还用于控制控制阀131。在污水检水位检测装置检测34到污水腔13内存在污水时,电动关闭控制阀131;在污水检水位检测装置34检测到污水腔13内没有污水时,电动打开控制阀131以将清水腔12内的清水排向污水腔13,并通过第二排污口133或者第三排污口134排出。

请参阅图1和图2,吸风装置用于使得污水腔13形成负压,以使得外界的污水能够进入到污水腔13中。具体地,吸风装置包括吸风腔42、吸风风道44和吸风机(未标示出),吸风腔42连通吸风风道44和吸风机,吸风腔42安装在清水腔12外,吸风风道44位于腔体10的上端,吸风风道44的自由端与污水腔13连通,启动吸风机使得污水腔13形成负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吸风机安装在污水腔13的外侧,吸风机直接与污水腔13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设备100还包括支架50和推动架60,过滤设备100和推动架60均安装在支架50上。

支架50套设在腔体10的外周,支架50包括基板52、中空的框架54和连接基板52和框架54的多个连接杆56。连接杆56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杆56的第一端连接基板52,连接杆56的第二端连接框架54。

基板52开设有多个穿孔522与排水口184、第二进水口124、第一排污口132、第二排污口133、第三排污口134对应。腔体10的凸出部164穿过框架54并由框架54的上表面漏出。

推动架60包括推杆62、两个平行设置的杆件64、两个连接件56。推杆62呈半圆弧形状,推杆62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两个杆件64的第一端,两个杆件64的第二端通过两连接件66与框架54相对的两侧连接。连接件66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件662和第二连接件664,第一连接件66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件664的长度。第一连接件662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框架54和杆件64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664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框架54和杆件64的第二端,以使得两杆件64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如此,使得过滤设备100安装在清洁机器人200上时,方便推动清洁机器人200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6只包括第一连接件662,两个杆件64与第一连接件662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腔12位于远离推杆62的一侧,污水腔13位于靠近推杆62的一侧,以方便打开清水盖192,观察清水腔12的情况和对清水腔12加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腔12和污水腔13分别对应靠近两个连接件66。

请参阅图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200,清洁机器人200包括基座70和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设备100。过滤设备100安装在基座70上,基座70设置有车轮以便于清洁机器人200移动。清洁机器人200包括洗地机、扫地车、清洗机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200通过过滤设备100设置有过滤装置20和水位检测装置30,水位检测装置30控制过滤装置20将污水腔13的水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到清水腔12中,使得污水能够重新被利用,从而减少了清水腔12的加水次数,节约资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