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7861发布日期:2020-04-24 20: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其具有多个可以转动的长条形窗叶,随着窗叶的爪转动,实现与窗户的开启和关闭,一般用于室内室外遮阳、通风。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0488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百叶窗,包括:框体;百叶组件,百叶组件设置在框体内,百叶组件包括叶体和枢转轴,枢转轴的一端与框体相连接,枢转轴的另一端与叶体相连接,叶体可绕枢转轴转动,叶体上设置有调节部;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框体上,调节部和定位部相配合以在叶体处于不同开度时对叶体进行固定。

但是,此实用新型中,若干页体的转动是通过连杆的联动促使页体的同步转动,然而连杆转动设置在相邻页体上并跟随页体一起转动,进而由于页体的转动,导致连杆与页体连接端的受力方向不断改变,很容易引起连杆两端转动的卡顿,影响对百叶窗的开启与关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窗叶的转动基体-转动连杆进行同步驱动,可以若干窗叶可以更加顺畅的转动,不会发生卡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包括窗框框体和通过转动连杆转动连接在窗框框体相对内侧壁间的若干窗叶,还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位于窗叶长度方向一侧的调节腔,所述转动连杆的端壁延伸至调节腔内,还包括设置在转动连杆伸进调节腔内一端的联动齿轮、滑移设置在调节腔内沿垂直于转动连杆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步齿板以及设置在窗框框体上用于驱动同步齿板移动的驱动定位组件,若干所述联动齿轮与同步齿板啮合。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定位组件驱动同步齿板移动的时候,会使同步齿板与若干转动连杆上的联动齿轮发生啮合,进而驱动齿轮发生转动,带动转动连杆转动,从而窗叶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将驱动窗叶转动的力施加在转动连杆上,转动连杆受到的力更加平稳,进而可以使若干窗叶更加顺畅的转动,不会发生卡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与内框壁垂直的侧壁上并延伸到调节腔内的驱动转槽、转动设置在驱动转槽内的驱动转柱、设置在驱动转柱伸进调节腔内一端的驱动锥齿轮、设置在调节腔内与驱动锥齿轮啮合的联动锥齿轮、设置在同步齿板上与联动锥齿轮啮合的斜齿,还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上用于对驱动转柱进行定位的定位件,所述驱动转柱远离调节腔的一端设置有位于驱动转槽外的调节钮。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转柱带动驱动锥齿轮转动,然后使驱动锥齿轮与联动锥齿轮啮合,联动锥齿轮与斜齿啮合,即可驱使同步齿板转动,而且利用驱动锥齿轮、联动锥齿轮与斜齿的转向作用,可以使人们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定位件对驱动转柱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进而可以控制窗叶的转动角度,调节窗框框体的开启范围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与内框壁垂直的侧壁上并位于驱动转槽一侧的定位移动槽、设置在定位移动槽与槽口相对槽壁上的调节容槽、设置在调节容槽靠近驱动转槽槽壁上并延伸至驱动转槽的调节槽,还包括滑移设置在定位移动槽和调节容槽内沿驱动转柱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杆、凸出设置在驱动转柱周壁上的均匀排列的若干定位块、设置在调节杆周壁上并穿过调节槽卡在相邻定位块间的定位杆以及设置在调节容槽内用于对调节杆沿调节杆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调节件。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驱动转柱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进而限制窗叶的转动角度的时候,利用调节件移动调节杆,使定位杆卡在相邻的定位块间,进而可以限制驱动转柱的转动,当需要继续转动窗叶的时候,再次操作调节件,使定位杆远离定位块,接触对驱动转柱的限制,即可继续转动驱动转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凹陷设置在调节杆周壁上沿调节杆长度方向排列的限制槽和释放槽,所述释放槽远离定位移动槽设置,所述限制槽远离定位移动槽设置,还包括设置在调节杆周壁上位于限制槽和释放槽相对槽壁间的调节弹块以及设置在调节容槽内与限制槽和释放槽卡接的调节抵杆。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抵杆卡在释放槽的时候,定位杆远离定位块,当人力促使调节杆向调节容槽内移动的时候,调节抵杆会促使调节弹块发生形变,进而调节抵杆可以顺利进入限制槽,使定位杆卡在两个相邻的定位块之间,而且限制槽和释放槽的位置设置可以更加节约调节容槽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移动槽远离调节容槽的一侧槽壁上凹陷设置有限位容槽,所述限位容槽远离调节容槽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贯穿窗框框体的复位通槽,所述限位容槽内转动设置有自动复位基板,所述自动复位基板远离调节容槽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滑移连接有沿定位移动槽长度方向移动的复位卡板,所述调节杆延伸至复位槽内与复位卡板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卡板与定位移动槽和复位通槽的槽口形成的形状相同,所述复位卡板与复位槽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卡板伸出复位槽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出定位移动槽的操作钮。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调节杆向调节容槽内移动使定位杆卡在定位块之间的时候,复位卡板会在调节杆的带动下箱复位槽内移动,同时,复位卡板远离复位通槽卡在限位容槽的槽壁上,复位弹簧也被压缩,进而,在需要将定位杆远离定位块的时候,转动操作钮,使复位卡板与复位通槽相对,在复位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卡板会被弹出限位容槽,进而带动调节杆向远离调节容槽的方向移动,使定位杆远离定位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钮的周壁上设置有定位指针,所述窗框框体垂直于内框壁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调节钮四周的若干定位指标,若干所述定位指标的形状和间隔与定位块相同。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调节钮的时候,在定位指标与定位指针的指示作用下,使停止转动后的调节钮,都可以使两相邻定位块的间隙与定位杆对齐,进而使定位杆可以顺利卡入定位块间,避免了人手动调整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叶侧壁边缘凹陷设置有沿窗叶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抵槽,所述窗叶的另一侧壁远离密封抵槽的边缘处设置有沿窗叶长度方向延伸的配合抵槽,相邻所述窗叶上的密封抵槽和配合抵槽向抵接。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窗叶都转动到同一平面上对窗框框体进行封闭的时候,相邻窗叶上的密封抵槽和配合抵槽会相互扣合,进而可以加强窗叶对窗框框体的封闭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连杆的两侧设置有与窗框框体内框壁抵接的限位环板。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限位环板的限位作用下,可以避免转动连杆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发生移动,继而可以使联动齿轮与同步齿板进行稳定地啮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驱动定位组件驱动同步齿板、联动齿轮发生和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杆转动,从而窗叶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将驱动窗叶转动的力施加在转动连杆上,转动连杆受到的力更加平稳,进而可以使若干窗叶更加顺畅的转动,不会发生卡顿;

2.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定位组件中,利用驱动锥齿轮、联动锥齿轮与斜齿的转向作用,可以使人们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定位件对驱动转柱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进而可以控制窗叶的转动角度,调节窗框框体的开启范围的大小;

3.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件中,利用调节抵杆与释放槽的和限制槽的卡接,使定位杆远离或者卡在两个相邻的定位块之间,即可实现对驱动转柱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定位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定位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中窗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窗框框体;2、转动连杆;3、限位环板;4、窗叶;5、调节腔;6、联动齿轮;7、同步齿板;8、驱动定位组件;9、驱动转槽;10、驱动转柱;11、驱动锥齿轮;12、联动锥齿轮;13、斜齿;14、定位件;15、调节钮;16、定位移动槽;17、调节容槽;18、调节槽;19、调节杆;20、定位块;21、定位杆;22、调节件;23、限制槽;24、释放槽;25、调节弹块;26、节抵杆;27、限位容槽;28、复位通槽;29、自动复位基板;30、复位槽;31、复位卡板;32、复位弹簧;33、操作钮;34、定位指针;35、定位指标;36、密封抵槽;37、配合抵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叶窗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窗框框体1和通过转动连杆2转动连接在窗框框体1相对内侧壁间的若干窗叶4,还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1位于窗叶4长度方向一侧的调节腔5,转动连杆2的端壁延伸至调节腔5内,还包括设置在转动连杆2伸进调节腔5内一端的联动齿轮6、滑移设置在调节腔5内沿垂直于转动连杆2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步齿板7以及设置在窗框框体1上用于驱动同步齿板7移动的驱动定位组件8,若干联动齿轮6与同步齿板7啮合;需要对窗叶4的开启角度进行调节的时候,利用驱动定位组件8带动同步齿板7移动,使同步齿板7与联动齿轮6啮合,进而转动连杆2即可带动窗叶4进行转动,对窗叶4的开启角度进行稳定地调节。

如图1和图6所示,窗叶4侧壁边缘凹陷设置有沿窗叶4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抵槽36,窗叶4的另一侧壁远离密封抵槽36的边缘处设置有沿窗叶4长度方向延伸的配合抵槽37,相邻窗叶4上的密封抵槽36和配合抵槽37向抵接,在在窗叶4都转动到同一平面上对窗框框体1进行封闭的时候,相邻窗叶4上的密封抵槽36和配合抵槽37会相互扣合,进而可以加强窗叶4对窗框框体1的封闭密封性;同时,为了避免转动连杆2发生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连杆2的两侧设置有与窗框框体1内框壁抵接的限位环板3。

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定位组件8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1与内框壁垂直的侧壁上并延伸到调节腔5内的驱动转槽9、转动设置在驱动转槽9内的驱动转柱10、设置在驱动转柱10伸进调节腔5内一端的驱动锥齿轮11、设置在调节腔5内与驱动锥齿轮11啮合的联动锥齿轮12、设置在同步齿板7上与联动锥齿轮12啮合的斜齿13,还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1上用于对驱动转柱10进行定位的定位件14,驱动转柱10远离调节腔5的一端设置有位于驱动转槽9外的调节钮15;需要移动同步齿板7的时候,转动调节钮15,使驱动转柱10带动驱动锥齿轮11转动,使驱动锥齿轮11与联动锥齿轮12啮合进而带动联动锥齿轮12转动的同时,促使联动锥齿轮12与斜齿13进行啮合,进而可以带动同步齿板7移动,最后,利用定位件14对驱动转柱10进行定位,即可使窗叶4稳定地处于所需的转动角度,对窗框框体1的开启大小进行限定。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定位件14包括设置在窗框框体1与内框壁垂直的侧壁上并位于驱动转槽9一侧的定位移动槽16、设置在定位移动槽16与槽口相对槽壁上的调节容槽17、设置在调节容槽17靠近驱动转槽9槽壁上并延伸至驱动转槽9的调节槽18,还包括滑移设置在定位移动槽16和调节容槽17内沿驱动转柱10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杆19、凸出设置在驱动转柱10周壁上的均匀排列的若干定位块20、设置在调节杆19周壁上并穿过调节槽18卡在相邻定位块20间的定位杆21以及设置在调节容槽17内用于对调节杆19沿调节杆19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调节件22;在转动驱动转柱10的时候,需要利用调节件22驱动调节杆19在定位移动槽16内移动,使定位杆21在调节槽18内移动并离开定位块20,即可使驱动转柱10自由转动,当需要限制驱动转柱10的转动的时候,利用调节件22,驱动调节杆19在定位移动槽16内移动,使定位杆21在调节槽18内移动并卡在相邻定位块20之间,进而受到定位块20和定位杆21的限位作用,驱动转柱10不能转动,进而使窗叶4稳定地处于所需的转动角度,对窗框框体1的开启大小进行限定。

如图2所示,调节钮15的周壁上设置有定位指针34,窗框框体1垂直于内框壁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调节钮15四周的若干定位指标35,若干定位指标35的形状和间隔与定位块20相同;在转动驱动转柱10进而调节窗叶4的转动角度的过程中,使每次停止转动驱动转柱10的时候,定位指针34与相邻定位指标35的间隙对齐,进而可以使两相邻定位块20的间隙与定位杆21对齐,进而使定位杆21可以顺利卡入定位块20间,避免了人手动调整的麻烦。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调节件22包括凹陷设置在调节杆19周壁上沿调节杆19长度方向排列的限制槽23和释放槽24,释放槽24远离定位移动槽16设置,限制槽23远离定位移动槽16设置,还包括设置在调节杆19周壁上位于限制槽23和释放槽24相对槽壁间的调节弹块25以及设置在调节容槽17内与限制槽23和释放槽24卡接的调节抵杆26;当驱动转柱10自由转动的时候,使调节杆19向远离调节容槽17的方向移动,使调节抵杆26抵在释放槽24内,定位杆21远离定位块20,当需要限制驱动转柱10转动的时候,人力促使调节杆19向调节容槽17内移动,使调节抵杆26促使调节弹块25发生形变,进而调节抵杆26可以顺利进入限制槽23,使定位杆21卡在两个相邻的定位块20之间。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定位移动槽16远离调节容槽17的一侧槽壁上凹陷设置有限位容槽27,限位容槽27远离调节容槽17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贯穿窗框框体1的复位通槽28,限位容槽27内转动设置有自动复位基板29,自动复位基板29远离调节容槽17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槽30,复位槽30内滑移连接有沿定位移动槽16长度方向移动的复位卡板31,调节杆19延伸至复位槽30内与复位卡板31转动连接,复位卡板31与定位移动槽16和复位通槽28的槽口形成的形状相同,复位卡板31与复位槽30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2,复位卡板31伸出复位槽3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出定位移动槽16的操作钮33;在限制驱动转柱10转动的时候,复位卡板31被压在复位槽30内,同时,复位卡板31远离复位通槽28卡在限位容槽27的槽壁上,复位弹簧32也被压缩,进而调节杆19在复位卡板31的作用下,带动定位杆21卡在定位块20间,在需要将定位杆21远离定位块20的时候,转动操作钮33,使复位卡板31与复位通槽28相对,在复位弹簧32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卡板31会被弹出限位容槽27,进而带动调节杆19向远离调节容槽17的方向移动,使定位杆21远离定位块20,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工作过程:

首先,使调节杆19向远离调节容槽17的方向移动,使调节抵杆26抵在释放槽24内,定位杆21远离定位块20,然后转动调节钮15,使驱动转柱10带动驱动锥齿轮11转动,使驱动锥齿轮11与联动锥齿轮12啮合进而带动联动锥齿轮12转动的同时,促使联动锥齿轮12与斜齿13进行啮合,进而可以带动同步齿板7移动,当调节好窗叶4的转动角度后,停止转动驱动转柱10,并使定位指针34与相邻定位指标35的间隙对齐,然后,使调节杆19向调节容槽17内移动,使调节抵杆26促使调节弹块25发生形变,进而调节抵杆26可以顺利进入限制槽23,使定位杆21卡在两个相邻的定位块20之间,进而受到定位块20和定位杆21的限位作用,驱动转柱10不能转动,进而使窗叶4稳定地处于所需的转动角度,对窗框框体1的开启大小进行限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