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018发布日期:2020-05-26 17:4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该刀组安装结构的搅拌杯和包括该搅拌杯的食品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破壁机等食品料理机,其刀组的固定方式都是刀组穿过杯底,再用一个螺母或类似螺母的螺旋结构,在杯底锁住穿出来的刀组。在拆卸刀组时,需要松开底部锁紧螺母。因而拆装刀组时,要么选择手动操作,费时费力,要么需要额外借助工具,拆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刀组安装结构的搅拌杯。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搅拌杯的食品料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所述容器底部的底壁设有安装孔;刀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用于安装所述食品料理机的刀具;锁紧部件,安装在所述容器底部上,与所述刀座相配合,适于相对所述容器底部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所述刀座以固定所述刀座,及在运动至所述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所述刀座以松开所述刀座。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刀组安装结构,在容器底部的底壁上设置了安装孔和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充当了拆装工具的作用,通过操作锁紧部件即可将刀组安装在容器底部上或者从容器底部上拆卸下来,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情况,又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操作,因而显著降低了刀组的拆装难度,有利于刀组的快速拆装。同时,由于锁紧部件直接安装在容器底部上,能够相对容器底部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而锁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容器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锁紧部件丢失或者与其他工具混淆,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也无需每次拆装刀组时重新对锁紧部件进行装配定位,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便利性,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此外,利用锁紧部件来锁定或者解锁刀座,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螺母,对于刀具正反转的产品而言,可以防止刀具沿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导致螺母松脱致使刀座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容器底部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的底部,此时搅拌杯的杯体为两端敞口的结构,搅拌杯下方还设有机座,机座与搅拌杯可分离式配合,其中,容器底部与杯体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也可以与杯体一体式连接;或者,容器底部是搅拌杯的底部,搅拌杯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杯体,容器底部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与杯体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可以通过侧围板与杯体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构成搅拌杯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为搅拌杯的底部,且侧围板与容器底部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容器底部也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机座的一部分,此时搅拌杯可以是上端敞口且杯底设有穿孔的结构,搅拌杯与机座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分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刀组安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部件为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容器底部转动连接。

锁紧部件选择扳手,扳手与容器底部转动连接(比如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或者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等),来保证扳手可以旋转以实现其拆装刀组的功能。由于扳手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因而可以显著降低操作力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

当然,锁紧部件不局限于扳手,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比如:锁紧部件的形状类似于扳手,但是与容器底部滑动连接,滑动至锁刀位置时卡住刀座上的锁定部实现锁定,反向滑动时脱离刀座的锁定部实现解锁;或者,锁紧部件为旋转环,旋转环内设有卡槽,刀座上设有卡凸,当旋转至卡凸卡入卡槽实现锁定,当旋转至卡凸脱出卡槽实现解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座与所述扳手中的一个上设有锁定凸起,另一个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凸起适于与所述锁定槽插装配合。

利用锁定凸起与锁定槽的配合,来实现锁紧部件对刀座的锁定或解锁,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可以将锁定凸起设置在刀座上,将锁定槽设置在容器底部上;也可以调换位置,将锁定凸起设置在容器底部上,将锁定凸起设置在刀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扳手设有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所述锁合部围设出所述锁定槽,所述锁定凸起设置在所述刀座的壁面上。

扳手设有锁合部,锁合部的周向具有开口,使得锁合部可以围设出锁定槽,且在随扳手旋转的过程中,锁定槽的槽口的朝向也发生旋转,进而与锁定凸起配合实现锁定刀座或解锁刀座的功能。至于锁合部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比如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可以呈c形、u形、v形等形状,只要具有缺口就可以限定出锁定槽。可选地,锁定槽的槽口的宽度小于锁定槽的内部空间的最大宽度,比如锁合部呈c形或其他槽口相对小一些的形状,则锁定槽的槽口相对于锁定槽的内部空间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样可以限制插入锁定槽的锁定凸起反向脱出锁定槽,有利于提高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相应地,锁定凸起设置在刀座上,且设置在刀座的壁面上,可以防止锁定凸起与刀座下方的安装在刀轴上的相关结构发生干涉,设计较为合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扳手包括与所述容器底部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部,所述锁合部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部处;其中,在所述扳手旋转至所述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槽的开口朝上以使所述锁定凸起由上向下能够插入或由下向上拆出所述锁定槽,在所述扳手旋转至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槽的开口朝向相对于开口朝上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以限制所述锁定凸起脱出所述锁定槽。

由于锁合部对刀座施加锁紧力,因而将锁合部设置在扳手的转动连接部处,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时的力臂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旋转扳手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

进一步地,当安装刀组时,将扳手旋转至拆刀位置,由于锁定槽的开口朝上,刀座可以由上向下安装在安装孔处,使锁定凸起由上向下插入锁定槽,然后旋转扳手使锁定槽的开口朝向其他方向,比如朝向侧方或者朝向下方,即可防止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进而起到锁定刀座的作用。而拆卸刀组时,将扳手反向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开口朝上,刀座可以自由向上拔出,使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起到解锁刀座的作用。由于扳手位于拆刀位置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锁定凸起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依然位于锁定槽内,因而刀座会稳稳地停留在当前位置,因而不会发生刀座瞬间跌落的情况,从而防止刀座砸在桌子上甚至砸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扳手旋转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槽的开口朝向相对于开口朝上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即:锁定槽在扳手位于锁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与扳手位于拆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利用锁定槽的槽壁对锁定凸起施加的干涉作用,来防止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实现锁定刀座的作用。当然,锁定槽在扳手位于锁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与扳手位于拆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限位板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锁合部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适配的轴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插装配合,所述限位板及所述锁合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转轴脱出所述轴孔。

转动连接部包括限位板和转轴,转轴与容器底部的安装板上的轴孔插装配合,实现扳手与容器底部的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限位板和锁合部,限位板和锁合部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两侧,且限位板和锁合部的尺寸大于轴孔的截面尺寸,因而可以限制转轴脱出轴孔,提高扳手与容器底部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与所述第一子板相连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子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拼合形成所述轴孔。

将安装板拆分为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由第一子板上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子板上的第二凹槽来拼合形成轴孔,则装配时可以先将转轴卡在第一凹槽内,然后将第二子板与第一子板固定连接,即可实现转轴与轴孔的插装配合。这样,扳手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扳手的强度和可靠性。当然,扳手与容器底部之间的装配不局限于上方案。比如:也可以将安装板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将限位板与转轴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先将转轴插入轴孔,然后将限位板固定在转轴上;或者将转轴与锁合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先将转轴插入轴孔,然后将锁合部固定在转轴上。其中,可以仅将容器底部的安装板部分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将容器底部整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凸起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锁定凸起的纵向高度;和/或,所述锁定凸起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锁定槽的槽口的宽度;和/或,所述锁定凸起的纵向高度小于所述锁定槽的深度。

锁定凸起的横向宽度小于锁定凸起的纵向高度,则锁定凸起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长条结构,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拆刀位置时锁定凸起进出锁定槽的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也有利于提高锁刀位置时锁定槽的槽口旋转至朝向侧方时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的难度,从而提高扳手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

锁定凸起的横向宽度大于锁定槽的槽口的宽度,有利于提高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的难度,从而提高扳手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当然,锁定凸起的横向宽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锁定槽的槽口的宽度。

锁定凸起的纵向高度小于锁定槽的深度,保证了锁定凸起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完全位于锁定槽内,从而提高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扳手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弹性臂;和/或,所述锁合部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延伸至所述锁定槽的槽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锁定凸起进入所述锁定槽。

锁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弹性臂,使得锁定槽的槽口可以弹性伸缩,从而降低锁定凸起进出锁定槽的难度,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

锁合部设有导向斜面,利用导向斜面来引导锁定凸起进入锁定槽,有利于提高锁定凸起进入锁定槽的顺畅性,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安装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槽的槽壁被构造成与所述转动连接部同心设置的具有缺口的圆柱面,所述锁定凸起设有与所述锁定槽的槽壁相适配的弧面;和/或,所述锁定凸起呈粗细均匀的柱状结构。

锁定槽的槽壁为与转动连接部同心设置的具有缺口的圆柱面,保证了锁定槽的槽壁能够绕其中心轴线旋转,这减小了锁定槽的运动幅度,有利于缩小锁定槽的尺寸,进而简化扳手的结构,而缺口对应锁定槽的槽口,保证了锁定凸起可以进入或脱出锁定槽。相应地,锁定凸起设有弧面,该弧面与锁定槽的槽壁的形状相适配,可以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防止锁定凸起在锁定槽内发生晃动、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了扳手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锁定凸起可以沿着锁定槽的槽壁发生相对转动,因而便于扳手旋转时锁定槽的槽壁相对锁定凸起顺畅地旋转,以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当然,锁定槽的槽壁不一定与转动连接部同心设置,锁定槽的槽壁也不一定为圆柱面,只要保证锁定槽能够供锁定凸起进入并在扳手旋转一定角度后能限制锁定凸起脱出即可。

锁定凸起呈粗细均匀的柱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简化扳手的结构。具体地,锁定凸起沿竖直方向的截面的轮廓线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段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弧线段,这样使得锁定凸起具有两个圆柱面和两个平面,两个圆柱面可以与锁定槽的槽壁转动配合,以提高扳手转动的顺畅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由所述拆刀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刀位置,所述扳手的旋转幅度在30°至150°的范围内。

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的旋转幅度在30°至150°的范围内,既避免了旋转幅度过小导致对刀座的锁定不可靠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旋转幅度过大导致容器底部尺寸大幅增加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缩小容器底部尺寸。同时,对于上述刀座和扳手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和锁定槽的方案而言,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也在30°至150°的范围内,可以防止锁刀位置时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起到可靠的锁刀作用。当然,扳手的旋转幅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比如20°、180°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所述拆刀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刀位置,所述扳手的旋转幅度为80°~100°,或所述扳手的旋转幅度为90°。

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的旋转幅度在80°至100°的范围内。进一步地,由拆刀位置至锁刀位置,扳手的旋转幅度为90°,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同时,对于上述刀座和扳手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和锁定槽的方案而言,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的开口的朝向相互垂直,这有利于防止锁刀位置时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从而提高了扳手对刀座的锁定可靠性。当然,扳手的旋转幅度不局限于90°,比如也可以为45°、60°、135°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扳手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容器底部;和/或,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扳手完全隐藏在所述容器底部内侧。

在扳手位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的一部分凸出于容器底部,便于用户手持扳手凸出的部分来选择扳手,而不容易受到容器底部及安装在容器底部上的结构的干涉,从而降低安装难度。

在扳手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内侧,使得产品的外观较为规整,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同时,这样既有利于容器底部与机座或者其他结构之间的装配,也便于容器底部作为食品料理机底部时平置在台面上,防止扳手与食品料理机的其他结构或者与台面发生干涉。

此外,对于在扳手位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的一部分凸出于容器底部,而在扳手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内侧的方案而言,扳手与容器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锁刀过程中,扳手没有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内侧时,表明扳手没有旋转到位,对刀座的锁定不够可靠,拆刀过程中,扳手的一部分没有凸出于容器底部时,表明扳手没有旋转到位,刀座尚未完全解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扳手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容器底部上设有限位配合部,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拆刀位置及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以限制所述扳手的旋转幅度。

利用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的止抵配合来限制扳手的旋转幅度,在拆装刀组的过程中会产生到位感,因而能够起到装配定位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防止扳手旋转到位后继续旋转,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

利用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止抵配合,来限制扳手的旋转幅度,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可以将限位凸起设置在扳手上,将限位凹槽设置在容器底部上;也可以调换位置,将限位凸起设置在容器底部上,将限位凹槽设置在扳手上。当然,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不局限于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形式,比如也可以为止挡凸起与止挡凸起止抵配合或者止挡面与止挡凸起止抵配合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拆刀位置及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

在扳手上设置两个限位部,而在容器底部上只设置一个限位配合部,相较于两个限位部与两个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的方案而言,减少了一个限位配合部的数量,简化了容器底部的结构。当然,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方案,比如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也可以分别为两个,或者限位部的数量为一个而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或者采用其他方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底部上设有弹性部,所述限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上。

在容器底部上设置弹性部,将限位配合部设置在弹性部上,既便于利用弹性部的复位弹力来提高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的止抵可靠性,又便于利用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能力降低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脱离配合的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扳手的旋转难度,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部呈v形,所述限位配合部设在所述弹性部的v形尖部。

弹性部呈v形,限位配合部设在v形尖部,既有利于增加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能力,又有利于弹性部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弹性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设在所述扳手的转动连接部处。

由于限位部对容器底部施加止抵配合力,因而将限位部设在扳手的转动连接部处,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时的力臂的长度,降低旋转扳手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同时,限位部绕转动连接部的旋转轴线旋转,这减小了限位部的运动幅度,有利于缩小扳手和容器底部的尺寸,进而简化扳手和容器底部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扳手的端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内板和圆形外板,所述内板周向具有开口,形成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所述圆形外板与所述容器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配合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圆形外板上。

转动连接部位于扳手的端部,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时的力臂长度,进而降低旋转扳手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具体地,转动连接部包括周向具有开口的内板和圆形外板,且内板和圆形外板相互平行,形成双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扳手的强度和可靠性。其中,周向具有开口的内板形成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使得锁合部围设出锁定槽,与刀座上的锁定凸起相配合,用于锁定或解锁刀座,圆形外板与容器底部转动连接,实现扳手与容器底部的连接功能,而限位配合部至少设置在圆形外板(比如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圆形外板和内板或者其他结构)上,因而限位部与锁合部保持同步旋转,这样当扳手旋转至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与锁定凸起相配合,同时限位部也恰好与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定凸起关于所述刀座的中心轴线呈180°对称设置,所述锁定槽的数量与所述锁定凸起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和/或,所述扳手呈u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旋转臂和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臂的连接臂,两个所述旋转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容器底部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旋转臂上分别设有所述锁定凸起或所述锁定槽。

锁定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定凸起关于刀座的中心轴线(即刀具的旋转轴线)呈180°对称设置,相应地,锁定槽的数量与锁定凸起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这有利于刀座与扳手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扳手呈u形,包括两个旋转臂和一个连接臂,连接臂位于两个旋转臂之间并连接两个旋转臂的一端,而两个旋转臂的另一端与容器底部转动连接,由于两个旋转臂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或锁定凹槽,因而直接对连接臂施力,即可带动两个旋转臂同步旋转,使两个锁定凸起与两个锁定凹槽相配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刀组的拆装难度;同时,扳手的u形结构还可以避让容器底部上的其他结构(如刀组的下部),防止旋转过程中发生干涉。其中,旋转臂可以采用双层板结构,内层板远离连接臂的一端形成上述内板,外层板远离连接臂的一端形成上述圆形外板;或者,内板与圆形外板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且限位凹槽可以由圆形外板延伸至内板上。当然,也可以取消连接臂,形成两个扳手,分别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扳手呈u形且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旋转臂和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臂的连接臂的情况,所述连接臂沿偏离所述旋转臂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旋转臂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容纳空间,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扳手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连接臂沿偏离旋转臂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把手,这增加了旋转扳手时与扳手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同时,把手与旋转臂之间形成钝角,有利于减小扳手相对于容器底部倾斜放置时的纵向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容器底部的纵向尺寸;且容器底部设有容纳空间,当扳手锁定刀座时,扳手位于容纳空间内,防止扳手外漏,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也提高了使用可靠性,而当扳手解锁刀座时,把手位于容纳空间外,便于用户操作扳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底部设有限位台阶,在所述扳手位于所述拆刀位置及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把手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容器底部设有限位台阶,在扳手位于拆刀位置以及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把手抵靠在限位台阶上,可以防止扳手进一步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扳手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刀座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插入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容器底部上,所述插入部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

刀座包括支撑部和插入部,支撑部支撑在容器底部上,防止刀座向下脱出容器底部,因而在锁紧部件解锁刀座的情况下,刀座也会稳稳地停留在当前位置,而不会发生刀座瞬间跌落的情况,从而防止刀座砸在桌子上甚至砸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插入部插入安装孔并与锁紧部件相配合,从而实现锁紧部件对刀座的锁定或解锁功能。其中,安装孔的形状与插入部的形状适配,插入部与安装孔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以提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设有刀具;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其容器底部与所述杯体的下端相连,且所述刀具安装在所述刀组安装结构的刀座上并与所述刀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搅拌杯,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杯体可以为两端敞口的结构,容器底部与杯体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也可以与杯体一体式连接;或者,杯体具有容纳腔,容器底部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与杯体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可以通过侧围板与杯体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构成搅拌杯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为搅拌杯的底部,且侧围板与容器底部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刀具通过刀轴安装在刀座上形成刀组,然后将刀组装配到安装有锁紧部件的容器底部上。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搅拌杯;和机座,所述机座位于所述搅拌杯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杯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因包括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搅拌杯,因而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食品料理机为破壁机、料理机、原汁机或搅拌机。

当然,不局限于上述产品,也可以为其他食品料理机,如豆浆机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结构第一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结构第二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d-d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容器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刀组,11刀座,111支撑部,112插入部,113锁定凸起,1131弧面,12刀具,2容器底部,21限位凸起,22弹性部,23限位台阶,24安装孔,3扳手,31旋转臂,311锁定槽,312弹性臂,3121导向斜面,313内板,314圆形外板,315限位凹槽,32连接臂,33转动连接部,331转轴,332限位板,4搅拌杯,41杯体,42侧围板,5机座,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搅拌杯和食品料理机。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2、刀座11和锁紧部件。

具体地,容器底部2的底壁设有安装孔24,如图13所示;刀座11安装在安装孔24处,用于安装食品料理机的刀具12;锁紧部件安装在容器底部2上,与刀座11相配合,适于相对容器底部2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刀座11以固定刀座11(如图5和图6所示),及在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刀座11以松开刀座11(如图7和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刀组,在容器底部2的底壁上设置了安装孔24和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充当了拆装工具的作用,通过操作锁紧部件即可将刀组1安装在容器底部2上或者从容器底部2上拆卸下来,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情况,又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操作,因而显著降低了刀组1的拆装难度,有利于刀组1的快速拆装。同时,由于锁紧部件直接安装在容器底部2上,能够相对容器底部2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而锁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容器底部2,这样可以防止锁紧部件丢失或者与其他工具混淆,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也无需每次拆装刀组1时重新对锁紧部件进行装配定位,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便利性,使得刀组1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此外,利用锁紧部件来锁定或者解锁刀座11,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螺母,对于刀具12正反转的产品而言,可以防止刀具12沿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导致螺母松脱致使刀座11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容器底部2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4的底部,此时搅拌杯4的杯体41为两端敞口的结构,搅拌杯4下方还设有机座5,机座5与搅拌杯4可分离式配合,其中,容器底部2与杯体41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2也可以与杯体41一体式连接;或者,容器底部2是搅拌杯4的底部,搅拌杯4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杯体41,容器底部2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2与杯体41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2可以通过侧围板42与杯体41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42构成搅拌杯4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2为搅拌杯4的底部,且侧围板42与容器底部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容器底部2也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机座5的一部分,此时搅拌杯4可以是上端敞口且杯底设有穿孔的结构,搅拌杯4与机座5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分离。

具体地,锁紧部件为扳手3,扳手3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如图2、图5、图7和图11所示。

锁紧部件选择扳手3,扳手3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比如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或者转轴331与轴孔配合的方式等),来保证扳手3可以旋转以实现其拆装刀组1的功能。由于扳手3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因而可以显著降低操作力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使得刀组1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

当然,锁紧部件不局限于扳手3,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比如:锁紧部件的形状类似于扳手3,但是与容器底部2滑动连接,滑动至锁刀位置时卡住刀座11上的锁定部实现锁定,反向滑动时脱离刀座11的锁定部实现解锁;或者,锁紧部件为旋转环,旋转环内设有卡槽,刀座11上设有卡凸,当旋转至卡凸卡入卡槽实现锁定,当旋转至卡凸脱出卡槽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刀座11与扳手3中的一个上设有锁定凸起113,另一个上设有锁定槽311,锁定凸起113适于与锁定槽311插装配合,如图6和图8所示。

利用锁定凸起113与锁定槽311的配合,来实现锁紧部件对刀座11的锁定或解锁,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可以将锁定凸起113设置在刀座11上,将锁定槽311设置在容器底部2上;也可以调换位置,将锁定凸起113设置在容器底部2上,将锁定凸起113设置在刀座11上。

进一步地,扳手3设有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锁合部围设出锁定槽311,如图6和图8所示,锁定凸起113设置在刀座11的壁面上,如图1和图12所示。

扳手3设有锁合部,锁合部的周向具有开口,使得锁合部可以围设出锁定槽311,且在随扳手旋转的过程中,锁定槽311的槽口的朝向也发生旋转,进而与锁定凸起配合实现锁定刀座或解锁刀座的功能。相应地,锁定凸起113设置在刀座11上,且设置在刀座11的壁面上,可以防止锁定凸起113与刀座11下方的安装在刀轴上的相关结构发生干涉,设计较为合理。

至于锁合部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比如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可以呈c形、u形、v形等形状,只要具有缺口就可以限定出锁定槽311。

可选地,锁定槽311的槽口的宽度小于锁定槽311的内部空间的最大宽度,比如锁合部呈c形或其他槽口相对小一些的形状,则锁定槽311的槽口相对于锁定槽的内部空间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样可以限制插入锁定槽311的锁定凸起113反向脱出锁定槽311,有利于提高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扳手3包括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部33,锁合部设置在转动连接部33处;其中,在扳手3旋转至拆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槽311的开口朝上以使锁定凸起113由上向下能够插入锁定槽311(如图8和图10所示)或由下向上拆出锁定槽311,在扳手3旋转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槽311的开口朝向相对于开口朝上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以限制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

由于锁合部对刀座11施加锁紧力,因而将锁合部设置在扳手3的转动连接部33处,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3时的力臂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旋转扳手3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

进一步地,当安装刀组1时,将扳手3旋转至拆刀位置,由于锁定槽311的开口朝上,刀座11可以由上向下安装在安装孔24处,使锁定凸起113由上向下插入锁定槽311,然后旋转扳手3使锁定槽311的开口朝向其他方向,比如朝向侧方或者朝向下方,即可防止锁定凸起113由下向上反向脱出锁定槽311,进而起到锁定刀座11的作用。而拆卸刀组1时,将扳手3反向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311开口朝上,刀座11可以自由向上拔出,使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起到解锁刀座11的作用。由于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锁定凸起113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依然位于锁定槽311内,因而刀座11会稳稳地停留在当前位置,因而不会发生刀座11瞬间跌落的情况,从而防止刀座11砸在桌子上甚至砸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扳手3旋转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槽311的开口朝向相对于开口朝上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即:锁定槽311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与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在30°到150°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利用锁定槽311的槽壁对锁定凸起113施加的干涉作用,来防止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实现锁定刀座的作用。当然,锁定槽311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与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时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转动连接部33包括限位板332和转轴331,转轴331的一端与锁合部相连,转轴331的另一端与限位板332相连;容器底部2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开设有与转轴331适配的轴孔,转轴331与轴孔插装配合,限位板332及锁合部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两侧,用于限制转轴331脱出轴孔。

转动连接部33包括限位板332和转轴331,转轴331与容器底部2的安装板上的轴孔插装配合,实现扳手3与容器底部2的转动连接;转轴331的两端分别连接限位板332和锁合部,限位板332和锁合部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两侧,且限位板332和锁合部的尺寸大于轴孔的截面尺寸,因而可以限制转轴331脱出轴孔,提高扳手3与容器底部2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安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与第一子板相连的第二子板,第一子板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子板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拼合形成轴孔。

将安装板拆分为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由第一子板上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子板上的第二凹槽来拼合形成轴孔,则装配时可以先将转轴331卡在第一凹槽内,然后将第二子板与第一子板固定连接,即可实现转轴331与轴孔的插装配合。这样,扳手3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扳手3的强度和可靠性。当然,扳手3与容器底部2之间的装配不局限于上方案。比如:也可以将安装板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将限位板332与转轴331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先将转轴331插入轴孔,然后将限位板332固定在转轴331上;或者将转轴331与锁合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先将转轴331插入轴孔,然后将锁合部固定在转轴331上。其中,可以仅将容器底部2的安装板部分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将容器底部2整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锁定凸起113的横向宽度w小于锁定凸起113的纵向高度h,如图8和图12所示。

锁定凸起113的横向宽度w小于锁定凸起113的纵向高度h,则锁定凸起113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长条结构,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拆刀位置时锁定凸起113进出锁定槽311的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也有利于提高锁刀位置时锁定槽311的槽口旋转至朝向侧方时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的难度,从而提高扳手3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

进一步地,锁定凸起113的横向宽度w大于锁定槽311的槽口的宽度d,如图8所示。

锁定凸起113的横向宽度大于锁定槽311的槽口的宽度,有利于提高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的难度,从而提高扳手3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当然,锁定凸起113的横向宽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锁定槽311的槽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锁定凸起113的纵向高度h小于锁定槽311的深度,如图6和图8所示。

锁定凸起113的纵向高度h小于锁定槽311的深度,保证了锁定凸起113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完全位于锁定槽311内,从而提高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扳手3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

其中,锁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弹性臂312,如图6和图8所示。

锁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弹性臂312,使得锁定槽311的槽口可以弹性伸缩,从而降低锁定凸起113进出锁定槽311的难度,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

进一步地,锁合部设有导向斜面3121,如图6所示,导向斜面3121延伸至锁定槽311的槽口处,用于引导锁定凸起113进入锁定槽311。

锁合部设有导向斜面3121,利用导向斜面3121来引导锁定凸起113进入锁定槽311,有利于提高锁定凸起113进入锁定槽311的顺畅性,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锁定槽311的槽壁被构造成与转动连接部33同心设置的圆柱面,如图11所示,锁定凸起113设有与锁定槽311的槽壁相适配的弧面1131,锁定凸起113呈粗细均匀的柱状结构,如图1所示。

锁定槽311的槽壁为与转动连接部33同心设置的圆柱面,保证了锁定槽311的槽壁其中心旋转,这减小了锁定槽311的运动幅度,有利于缩小锁定槽311的尺寸,进而简化扳手3的结构。相应地,锁定凸起113设有弧面1131,该弧面1131与锁定槽311的槽壁的形状相适配,如图6和图8所示,可以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防止锁定凸起113在锁定槽311内发生晃动、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了扳手3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锁定凸起113可以沿着锁定槽311的槽壁发生相对转动,因而便于锁定槽311的槽壁相对锁定凸起113发生旋转,以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

锁定凸起113呈粗细均匀的柱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简化扳手3的结构。具体地,锁定凸起11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的轮廓线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段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弧线段,如图6和图8所示,这样使得锁定凸起113具有两个圆柱面和两个平面,两个圆柱面可以与锁定槽311的槽壁转动配合,以提高扳手3转动的顺畅性。

当然,锁定槽311的槽壁不一定与转动连接部33同心设置,锁定槽311的槽壁也不一定为圆柱面,只要保证锁定槽311能够供锁定凸起113进入并在扳手3旋转一定角度后能限制锁定凸起113脱出即可。

可选地,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在30°至150°的范围内。

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在30°至150°的范围内,既避免了旋转幅度过小导致对刀座的锁定不可靠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旋转幅度过大导致容器底部2尺寸大幅增加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缩小容器底部2尺寸。同时,对于上述刀座和扳手3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113和锁定槽311的方案而言,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311的开口朝向之间的夹角也在30°至150°的范围内,可以防止锁刀位置时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起到可靠的锁刀作用。当然,扳手3的旋转幅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比如20°、180°等。

进一步地,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为80°~100°。

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在80°至100°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了锁刀可靠性,并有利于进一步所得小容器底部2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为90°,如图6和图8所示。

由拆刀位置旋转至锁刀位置,扳手3的旋转幅度为90°,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同时,对于上述刀座11和扳手3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113和锁定槽311的方案而言,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311的开口的朝向相互垂直,如图6和图8所示,这有利于防止锁刀位置时锁定凸起113脱出锁定槽311,从而提高了扳手3对刀座11的锁定可靠性。当然,扳手3的旋转幅度不局限于90°,比如也可以为45°、60°、135°等。

进一步地,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的一部分凸出于容器底部2,如图8、图10和图16所示;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2内侧,如图6、图9、图15和图17所示。

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的一部分凸出于容器底部2,便于用户手持扳手3凸出的部分来选择扳手3,而不容易受到容器底部2及安装在容器底部2上的结构的干涉,从而降低安装难度。

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2内侧,使得产品的外观较为规整,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同时,这样既有利于容器底部2与机座5或者其他结构之间的装配,也便于容器底部2作为食品料理机底部时平置在台面上,防止扳手3与食品料理机的其他结构或者与台面发生干涉。

此外,对于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的一部分凸出于容器底部2,而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2内侧的方案而言,扳手3与容器底部2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锁刀过程中,扳手3没有完全隐藏在容器底部2内侧时,表明扳手3没有旋转到位,对刀座的锁定不够可靠,拆刀过程中,扳手3的一部分没有凸出于容器底部2时,表明扳手3没有旋转到位,刀座尚未完全解锁。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扳手3上设有限位部,容器底部2上设有限位配合部,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及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如图9和图10所示,以限制扳手3的旋转幅度。

利用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的止抵配合来限制扳手3的旋转幅度,在拆装刀组1的过程中会产生到位感,因而能够起到装配定位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防止扳手3旋转到位后继续旋转,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21,另一个为限位凹槽315,如图9和图10所示。

利用限位凸起21与限位凹槽315的止抵配合,来限制扳手3的旋转幅度,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可以将限位凸起21设置在扳手3上,将限位凹槽315设置在容器底部2上;也可以调换位置,将限位凸起21设置在容器底部2上,将限位凹槽315设置在扳手3上。当然,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不局限于限位凸起21与限位凹槽315的形式,比如也可以为止挡凸起与止挡凸起止抵配合或者止挡面与止挡凸起止抵配合等。

进一步地,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如图10和图11所示,两个限位部分别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及锁刀位置的情况下与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

在扳手3上设置两个限位部,而在容器底部2上只设置一个限位配合部,相较于两个限位部与两个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的方案而言,减少了一个限位配合部的数量,简化了容器底部2的结构。当然,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方案,比如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也可以分别为两个,或者限位部的数量为一个而限位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或者采用其他方案。

进一步地,容器底部2上设有弹性部22,限位配合部设置在弹性部22上,如图9和图10所示。

在容器底部2上设置弹性部22,将限位配合部设置在弹性部22上,既便于利用弹性部22的复位弹力来提高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的止抵可靠性,又便于利用弹性部22的弹性变形能力降低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脱离配合的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扳手3的旋转难度,进而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

其中,弹性部22呈v形,限位配合部设在弹性部22的v形尖部,如图9和图10所示。

弹性部22呈v形,限位配合部设在v形尖部,既有利于增加弹性部22的弹性变形能力,又有利于弹性部22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弹性部22的使用可靠性。当然,弹性部22不局限于v形,也可以为柱形、半球形等结构。

进一步地,限位部设在扳手3的转动连接部33处,如图9至图11所示。

由于限位部对容器底部2施加止抵配合力,因而将限位部设在扳手3的转动连接部33处,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3时的力臂的长度,降低旋转扳手3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同时,限位部绕转动连接部33的旋转轴331线旋转,这减小了限位部的运动幅度,有利于缩小扳手3和容器底部2的尺寸,进而简化扳手3和容器底部2的结构。

进一步地,转动连接部33位于扳手3的端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内板313和圆形外板314,如图9和图10所示,内板313周向具有开口,形成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圆形外板314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限位配合部至少设置在圆形外板314上。

转动连接部33位于扳手3的端部,有利于增加旋转扳手3时的力臂长度,进而降低旋转扳手3时施加的操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刀组1的拆装难度。具体地,转动连接部33包括周向具有开口的内板313和圆形外板314,且内板313和圆形外板314相互平行,形成双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扳手3的强度和可靠性。其中,周向具有开口的内板313形成周向具有开口的锁合部,使得锁合部围设出锁定槽311,与刀座11上的锁定凸起113相配合,用于锁定或解锁刀座11,圆形外板314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实现扳手3与容器底部2的连接功能,而限位配合部至少设置在圆形外板314(比如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圆形外板314和内板313或者其他结构)上,因而限位部与锁合部保持同步旋转,这样当扳手3旋转至拆刀位置和锁刀位置时,锁定槽311与锁定凸起113相配合,同时限位部也恰好与限位配合部止抵配合。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锁定凸起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定凸起113关于刀座11的中心轴线呈180°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锁定槽311的数量与锁定凸起1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扳手3呈u形,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旋转臂31和连接两个旋转臂31的连接臂32,两个旋转臂31远离连接臂32的一端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且两个旋转臂31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113或锁定槽311。

锁定凸起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定凸起113关于刀座11的中心轴线(即刀具12的旋转轴331线)呈180°对称设置,相应地,锁定槽311的数量与锁定凸起1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这有利于刀座11与扳手3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扳手3呈u形,包括两个旋转臂31和一个连接臂32,连接臂32位于两个旋转臂31之间并连接两个旋转臂31的一端,而两个旋转臂31的另一端与容器底部2转动连接,由于两个旋转臂31上分别设有锁定凸起113或锁定凹槽,因而直接对连接臂32施力,即可带动两个旋转臂31同步旋转,使两个锁定凸起113与两个锁定凹槽相配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刀组1的拆装难度;同时,扳手3的u形结构还可以避让容器底部2上的其他结构(如刀组1的下部),防止旋转过程中发生干涉。

其中,旋转臂31可以采用双层板结构,内层板远离连接臂32的一端形成上述内板313,外层板远离连接臂32的一端形成上述圆形外板314;或者,内板313与圆形外板314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如图11所示,且限位凹槽315可以由圆形外板314延伸至内板313上,如图11所示。当然,也可以取消连接臂32,形成两个扳手3,分别控制。

进一步地,连接臂32沿偏离旋转臂3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把手,把手与旋转臂31之间形成钝角,如图8和图11所示;容器底部2设有容纳空间,在扳手3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扳手3位于容纳空间内,如图6所示。

连接臂32沿偏离旋转臂3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把手,这增加了旋转扳手3时与扳手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同时,把手与旋转臂31之间形成钝角,即把手与旋转臂31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如图8和图11所示,有利于减小扳手3相对于容器底部2倾斜放置时的纵向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容器底部2的纵向尺寸;且容器底部2设有容纳空间,当扳手3锁定刀座11时,扳手3位于容纳空间内,防止扳手3外漏,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也提高了使用可靠性,而当扳手解锁刀座时,把手位于容纳空间外,便于用户操作扳手,如图8、图10和图15所示。

进一步地,容器底部2设有限位台阶23,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及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把手抵靠在限位台阶23上,如图5和图7所示。

容器底部2设有限位台阶23,在扳手3位于拆刀位置以及位于锁刀位置的情况下,把手抵靠在限位台阶23上,可以防止扳手3进一步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扳手3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刀座11包括支撑部111和与支撑部111相连的插入部112,如图1所示,支撑部111支撑在容器底部2上,插入部112贯穿安装孔24并与锁紧部件相配合。

刀座11包括支撑部111和插入部112,支撑部111支撑在容器底部2上,防止刀座11向下脱出容器底部2,因而在锁紧部件解锁刀座11的情况下,刀座11也会稳稳地停留在当前位置,而不会发生刀座11瞬间跌落的情况,从而防止刀座11砸在桌子上甚至砸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插入部112插入安装孔24并与锁紧部件相配合,从而实现锁紧部件对刀座11的锁定或解锁功能。

其中,安装孔24的形状与插入部112的形状适配,如图13所示,插入部112与安装孔24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6,如图15所示,以提高密封性能。

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4,包括:杯体41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刀组。其中,杯体41内设有刀具12;容器底部2与杯体41的下端相连,且刀具12安装在刀组的刀座11上并与刀座11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4,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刀组,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杯体41可以为两端敞口的结构,容器底部2与杯体41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2也可以与杯体41一体式连接;或者,如图14至图17所示,杯体41具有容纳腔,容器底部2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2与杯体41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2可以通过侧围板42与杯体41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42构成搅拌杯4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2为搅拌杯4的底部,且侧围板42与容器底部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刀具12通过刀轴安装在刀座11上形成刀组1,如图1所示,然后将刀组1装配到安装有锁紧部件的容器底部2上。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搅拌杯4和机座5,机座5位于搅拌杯4的下方,并与搅拌杯4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因包括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4,因而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食品料理机为破壁机、料理机、原汁机或搅拌机。

当然,不局限于上述产品,也可以为其他食品料理机,如豆浆机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目前市面上烹饪机的锅或破壁杯,其刀组1的固定方式都是刀组1从锅内穿过杯底,再用一个螺母或类似螺母的螺旋结构,在锅底锁住穿出来的刀组1,拆装较为不便。在拆刀时,松开底部锁紧螺母后,刀座11容易掉出,砸在桌子上。此外,螺母都是单向旋入锁紧,在搅拌刀头有应用正反转功能时,其中有一转动方向会有螺母松胶风险。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食品料理机,具体包括以下结构:如图1所示,刀座11设有两个凸起的柱子(即两个锁定凸起113);如图2所示,拆刀板手采用铰链连接固定在底壳(即容器底部2)上,可在0°~90°范围内旋转。如图6和图8所示,拆刀板手在铰链处,有一半开口的圆柱(即内板313),与铰链柱同心。当拆刀板手在90度位置(即拆刀位置)时,开口朝上,此时刀组1合从上往下装入,刀组1合的凸柱经拆刀板手圆柱面开口进入圆柱面内。圆柱面开口(即锁定槽311的槽口)的尺寸比刀座11凸柱尺寸小一点,开口一侧有弹性结构(即弹性臂312)。刀座11装入后便卡在拆刀板手圆柱面内。

如图5和图6所示,拨动拆刀板手在0度位置(即锁刀位置),拆刀板手圆柱面开口向右,从而锁住刀座11。

如图11所示,拆刀板手绞链处有两个凹槽(即两个限位凹槽315),在90度位置时,底座上的弹性结构(即限位凸起21)滑入其中一个凹槽,以固定拆刀板手在90位置,如图10所示;在0度位置时,底座上的弹性结构滑入另一个凹槽,以固定拆刀板手在0度位置,如图9所示。

由此,拆刀时,只需将拆刀板手从0度位置拨到90度位置,再从碗内拔出刀组1即可,方便快捷。锁刀、拆刀,使用板手结构,省力,快捷。拆刀时,松开锁紧装置,刀座11会留在锅内,以避免刀座11瞬间跌落。搅拌刀头无论正转还是反转,刀座11都不会松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组安装结构,在容器底部的底壁上设置了安装孔和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充当了拆装工具的作用,通过操作锁紧部件即可将刀组安装在容器底部上或者从容器底部上拆卸下来,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情况,又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操作,因而显著降低了刀组的拆装难度,有利于刀组的快速拆装。同时,由于锁紧部件直接安装在容器底部上,能够相对容器底部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而锁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容器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锁紧部件丢失或者与其他工具混淆,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也无需每次拆装刀组时重新对锁紧部件进行装配定位,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便利性,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此外,利用锁紧部件来锁定或者解锁刀座,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螺母,对于刀具正反转的产品而言,可以防止刀具沿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导致螺母松脱致使刀座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