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7620发布日期:2020-09-01 17:2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消防救援梯。



背景技术:

消防火灾现场,当消防车到达现场时需要将人员救出,但是,现在某些比较古老的建筑群内,消防车难以直接到达,或者是消防车上的救援车架难以直接上升展开,对救援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消防队员搭接多架消防梯,进行救援,这对于消防队员而言比较容易上下,但对于群众在下救援时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防救援梯,解决了消防梯在使用时长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消防救援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架组件包括脚踏架一、脚踏架二、脚踏架三,所述的脚踏架一上具有带有滑道一的侧杆一,所述的脚踏架二上具有带有滑道二的侧杆二,侧杆二插入侧杆一的滑道一内,所述的脚踏架三上具有带有滑道三的侧杆三,侧杆三插入侧杆二的滑道二内,侧杆二上具有固定块一,侧杆一的滑道一内具有用于限位固定块一的限位块一,侧杆三上具有固定块二,侧杆二的滑道二内具有用于限位固定块二的限位块二,所述的脚踏架三上具有限位槽,所述的脚踏架一上具有用于与限位槽适配的凸起,所述的脚踏架三上设置有用于收拢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的脚踏架三上设置有钩子,该钩子铰接在脚踏架三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救援梯时,可将钩子掰开,然后使其勾住需要爬行的墙体或者可以勾住的地方,在达到需要的高度后,解除固定机构的固定,使脚踏架一、脚踏架二、脚踏架三依次脱离,使该救援梯伸长至原有最多三倍的长度,使其能够自由的伸缩,方便时救援时使用。

该救援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一般建议参考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梯子落地,顶端可以靠墙,倾斜设置,钩子可以打开,也可以不打开,需要提高安全性,就打开最上部钩子,找个地方挂住即可;第二种情况,梯子下端不落地,需要打开全部钩子或者部分钩子,最上端用于钩住墙体,或者中部钩子钩住可以挂住的墙体,钩子也可以使梯子本体与墙体之间形成间距,方便攀爬。该梯子也可用在攀爬阳台等场合。

在脚踏架二脱离脚踏架一时,通过限位块一和固定块一的配合,防止脱出,在脚踏架三脱离脚踏架二时,通过限位块二与固定块二的配合,防止脱出,脚踏架三与相邻脚踏架一为固定相连。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脚踏架一、脚踏架二、脚踏架三上均具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横杆方便被救援者踩踏,防滑橡胶防止在爬行时打滑。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脚踏架一上的凸起能固定在相邻脚踏架三上限位槽内。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后通过焊接固定,方便安装。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侧杆一、侧杆二、侧杆三上均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能够在手握紧时防滑。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铰接在脚踏架三上的限位板,限位板中部通过弹簧与脚踏架三相连接,所述的限位板上具有卡口一、卡口二,所述的脚踏架一上具有与卡口一适配的限位片一,所述的脚踏架二上具有与卡口二适配的限位片二。在需要脚踏架一、脚踏架二、脚踏架三脱离分开时,手动推开限位板,脚踏板二、脚踏板一在重力作用下分离;在需要复位时,手动推动脚踏架一,然后脚踏架一、脚踏架二上的限位片一、限位片二依次卡入卡口一、卡口二内,也可推动脚踏架二使其卡在卡口二内。卡口一与卡口二的形状不相同。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限位板下端具有弧形的导向面。在手动推动脚踏架一或者脚踏架二时,能够通过导向面使限位板弹开,在对应的卡口一或者卡口二处复位并卡住。

在上述消防救援梯中,所述的侧杆三上固定有绳索,绳索下端穿入滑道二、滑道一并与侧杆一相连。通过绳索的固定相连,增加其牢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消防救援梯具有以下优点:

在使用该救援梯时,可将钩子掰开,然后使其勾住需要爬行的墙体或者可以勾住的地方,在达到需要的高度后,解除固定机构的固定,使脚踏架一、脚踏架二、脚踏架三依次脱离,使该救援梯伸长至原有最多三倍的长度,使其能够自由的伸缩,方便救援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本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脚踏架一;1a、侧杆一;2、脚踏架二;2a、侧杆二;3、脚踏架三;3a、侧杆三;4、固定块一;5、限位块一;6、固定块二;7、限位块二;8、钩子;9、限位板;9a、卡口一;9b、卡口二;9c、导向面;10、限位片一;11、限位片二;12、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消防救援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梯架组件,梯架组件包括脚踏架一1、脚踏架二2、脚踏架三3,脚踏架一1上具有带有滑道一的侧杆一1a,脚踏架二2上具有带有滑道二的侧杆二2a,侧杆二2a插入侧杆一1a的滑道二内,脚踏架三3上具有带有滑道三的侧杆三3a,侧杆三3a插入侧杆二2a的滑道二内,侧杆二2a上具有固定块一4,侧杆一1a的滑道一内具有用于限位固定块一4的限位块一5,侧杆三3a上具有固定块二6,侧杆二2a的滑道二内具有用于限位固定块二6的限位块二7,脚踏架三3上具有限位槽,脚踏架一1上具有用于与限位槽适配的凸起,脚踏架三3上设置有用于收拢固定的固定机构;脚踏架三3上设置有钩子8,该钩子8铰接在脚踏架三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救援梯时,可将钩子8掰开,然后使其勾住需要爬行的墙体或者可以勾住的地方,在达到需要的高度后,解除固定机构的固定,使脚踏架一1、脚踏架二2、脚踏架三3依次脱离,使该救援梯伸长至原有最多三倍的长度,使其能够自由的伸缩,方便时救援时使用。

该救援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一般建议参考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梯子落地,顶端可以靠墙,倾斜设置,钩子可以打开,也可以不打开,需要提高安全性,就打开最上部钩子,找个地方挂住即可;第二种情况,梯子下端不落地,需要打开全部钩子或者部分钩子,最上端用于钩住墙体,或者中部钩子钩住可以挂住的墙体,钩子也可以使梯子本体与墙体之间形成间距,方便攀爬。该梯子也可用在攀爬阳台等场合。

在脚踏架二2脱离脚踏架一1时,通过限位块一5和固定块一4的配合,防止脱出,在脚踏架三3脱离脚踏架二2时,通过限位块二7与固定块二6的配合,防止脱出,脚踏架三3与相邻脚踏架一1为固定相连。

具体地,脚踏架一1、脚踏架二2、脚踏架三3上均具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横杆方便被救援者踩踏,防滑橡胶防止在爬行时打滑。

具体地,脚踏架一1上的凸起能固定在相邻脚踏架三3上限位槽内。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后通过焊接固定。

具体地,侧杆一1a、侧杆二2a、侧杆三3a上均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能够在手握紧时防滑。

具体地,固定机构包括铰接在脚踏架三3上的限位板9,限位板9中部通过弹簧与脚踏架三3相连接,限位板9上具有卡口一9a、卡口二9b,脚踏架一1上具有与卡口一9a适配的限位片一10,脚踏架二2上具有与卡口二9b适配的限位片二11。在需要脚踏架一1、脚踏架二2、脚踏架三3脱离分开时,手动推开限位板9,脚踏板二、脚踏板一在重力作用下分离;在需要复位时,手动推动脚踏架一1,然后脚踏架一1、脚踏架二2上的限位片一10、限位片二11依次卡入卡口一9a、卡口二9b内,也可推动脚踏架二2使其卡在卡口二9b内。卡口一9a与卡口二9b的形状不相同。

具体地,限位板9下端具有弧形的导向面9c。在手动推动脚踏架一1或者脚踏架二2时,能够通过导向面使限位板9弹开,在对应的卡口一9a或者卡口二9b处复位并卡住。

具体地,侧杆三3a上固定有绳索12,绳索12下端穿入滑道二、滑道一并与侧杆一1a相连。通过绳索12的固定相连,增加其牢固度。

以上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技术领域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