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7074发布日期:2020-11-20 10: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诸如电饭煲的烹饪器具具有烹饪空间,在烹饪前使用者将待烹饪的食材放入烹饪空间后进行烹饪。也有一些烹饪器具具有预约功能,但是用户在实际使用预约功能时常常会发现,通常预约的时间越长,锅内的食物出现变质的机率越大。例如,如果用户早上上班之前预约好米饭,晚上回来吃,就会发现米饭通常会变干、发黄,尤其是夏天更会产生异味。或者大米在预约等待的时间内长时间泡水,导致口感变差。因此,现有的烹饪器具无法实现在长时间预约的情况下仍旧保持米饭的清新口感。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烹饪器具。将预处理好的诸如米、豆等食材用预包装预先封装起来,当到达预约时间需要进行烹饪时,可以自动地开启包装并使食材进入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中进行烹饪。例如,可以通过诸如螺杆的输送件将食材输送入烹饪空间。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于输送食材的空间有限,食材颗粒容易堆积在输送空间内并挤压螺杆,导致螺杆卡死无法转动,甚至存在导致螺杆的驱动电机烧坏的风险。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烹饪器具主体,所述烹饪器具主体具有烹饪空间;以及

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用于安装预包装食材;

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

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具有与所述安装装置连通的进料口和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的出料口,所述预包装食材的包装容纳的物料能够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进料通道;和

输送螺杆,所述输送螺杆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料通道的物料输送至所述出料口;

其中,所述输送螺杆的至少靠近所述出料口的部分由软质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输送螺杆在靠近最容易堵塞卡死的出料口的部分设置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由此当接近出现卡死的迹象时,输送螺杆能够在食材的挤压下产生轻微的变形,避免食材、螺杆以及进料通道的侧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而彻底卡死,从而可以使螺杆保持转动,有利于使进料操作顺畅,并且能够保护驱动输送螺杆的驱动件免受损坏。

可选地,所述输送螺杆包括由硬质材料支撑的主螺旋叶片部和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副螺旋叶片部,所述主螺旋叶片部从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出料口延伸,所述副螺旋叶片部从所述主螺旋叶片部朝向所述出料口延伸,所述主螺旋叶片部和副螺旋叶片部形成连续的螺旋叶片。由此,输送螺杆的大部分由硬质材料制成,可以保持较好的输送效率,而仅在容易卡死的位置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副螺旋叶片部由软胶或硅胶材料制成。由此,材料容易获得,并且易于加工。

可选地,所述副螺旋叶片部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与所述主螺旋叶片部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使输送螺杆形成一个完整的构件,并且便于加工。

可选地,所述副螺旋叶片部构造为与所述主螺旋叶片部分体的单独构件并连接至所述主螺旋叶片部。由此,可以提高副螺旋叶片部制造的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主螺旋叶片部的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副螺旋叶片部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由此,可以方便地将副螺旋叶片部连接至主螺旋叶片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末端具有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轴向向外凸出的凸筋。由此,凸筋可以阻止副螺旋叶片部从主螺旋叶片部脱落。

可选地,所述主螺旋叶片部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副螺旋叶片部的轴向尺寸。由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主螺旋叶片部和副螺旋叶片部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进料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的面积。由此,可以减小出料口的面积,有利于烹饪空间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的上方,并且/或者所述进料通道设置在所述烹饪空间的上方。由此,可以利用重力输送物料。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立体视图,其中示出了进料组件;

图3为图2所示的进料组件的进料通道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4为图2所示的进料组件的输送螺杆的立体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料理机或其它电加热器具等。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其大致包括煲体10、盖体20、安装装置30和开启装置(未示出)。

其中,煲体10可以大致构造为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其内部设置有内锅(未示出)。煲体10内可以设置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0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未示出)等。当然,内锅也可以固定地设置在煲体10内,或者煲体10内也可以设置凹陷的烹饪腔代替内锅。

盖体20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0上。例如,盖体20可以经由枢转轴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煲体10。盖体20通常具有与煲体10形状相适应的形状,以便于严密地盖合煲体10。当盖体20相对于煲体10打开时,煲体10中的内锅的开口露出,用户可以向内锅中添加食材或从内锅中取出烹饪好的食物。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并且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通常盖体20和内锅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未示出),使烹饪空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煲体10和盖体20构成烹饪器具的主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使用封装有食材或水的包装进行烹饪。该包装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烹饪所用的食材或水等可以储存在容纳腔内,并通过密封膜密封容纳腔的开口,以形成预包装食材。

通过将烹饪时所用的如米、豆等食材储存在包装中,便于烹饪器具自动地定时定量取用,有利于提高烹饪的自动化。另外,包装内储存的食材可以经过预先清洗等处理步骤,使食材保持卫生,免除烹饪前清洗的工序,还可以在食材内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食材营养均衡。包装还可以密封保存食材以起到保鲜作用,或者可以采用对容纳腔抽真空或者向其中充入保护性气体等手段进一步地延长食材的保鲜期。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装置30设置在盖体20上,用于容纳并固定上述预包装食材(未示出)。优选地,盖体2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并围绕一周的立壁21。安装装置30设置在立壁21围成的区域内。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可以理解,盖体20上还可以设置盖合立壁21所围成的区域的盖板。由此,将安装装置30设置在大致封闭的区域内,可以避免外界物体干扰其运行。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使盖体20的顶部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设置安装装置30的区域。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安装装置30设置在煲体10上。或独立于煲体10和盖体20单独地设置。

预包装食材以包装的开口大致向下的方式安装在安装装置30上。此外,如图2所示,盖体20在位于安装装置30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与烹饪空间连通的进料通道41。进料通道41在安装装置30的底壁上形成进料口411。可以使用开启装置将预包装食材的包装的开口打开。例如通过刀具切割或水溶等方式破坏开口的密封膜以将包装打开。在与进料口411对应的位置,开口被打开的包装内的食材等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地通过进料通道41。

其中,安装装置30上与进料口411相对应的位置可以称为进料位置。开启装置破坏预包装食材的包装的密封膜的位置可以称为开启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启位置与进料位置可以是两个相邻位置。安装装置30能够带动预包装食材移动。当预包装食材的包装在开启位置被打开之后,其开口仍然被安装装置30的底壁或盖体20(可以称为承托结构)承托,起到封闭阻挡物料的作用。当移动至进料位置,没有能够承托已经被破坏的密封膜的承托结构,此时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进料通道41。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所述开启位置与进料位置可以是同一位置。预包装食材的包装的密封膜被破坏后,其开口处没有承托结构。包装内的食材等物料在密封膜被破坏的同时进入进料通道41。

优选地,安装装置30可以容纳安装多个预包装食材。安装装置30能够带动每一个预包装食材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及进料位置。这样,可以在安装装置30上同时设置更多的食材,可以是更多的量的食材以烹饪供应更多人的食物,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种类的食材以满足烹饪不同花样食物的需求。并且可以避免频繁地手动更换预包装食材,使烹饪实现高度的自动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安装装置30可以包括多个放射状延伸的限位臂31。相邻的限位臂31之间适于安装具有扇形横截面的预包装食材。预包装食材可以在开口处形成横向向外延伸的翻边。限位臂31压靠在翻边上,以竖向对预包装食材固定限位。另外,多个限位臂31能够一体地转动,以带动多个预包装食材中的每一个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及进料位置。

继续参考图2,进料通道41内设置有输送螺杆42,其连接至驱动件(未示出)并可以在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该驱动件可以是电动马达等。并且,如图3所示,进料通道41还通过出料口412与烹饪空间连通。输送螺杆42和进料通道41共同构成进料组件40。

当预包装食材的包装内所容纳的食材经由进料口411进入进料通道41之后,可以启动驱动件驱动输送螺杆42旋转,以便将食材输送至出料口412处。优选地,进料通道41设置在烹饪空间的上方。当食材移动至出料口412时,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落入烹饪空间。待食材输送完毕之后,即可以执行烹饪操作或其他所期望的操作。

对比图2和图3可见,进料通道41的进料口411的面积大于出料口412的面积。由此,进料口411的面积较大,有利于与预包装食材的包装的开口对齐,使得包装所容纳的食材尽可能地全部进入进料口411,避免散落或残留。而出料口412的面积较小,有利于对其进行密封,以使烹饪空间相对外界环境保持密封。

然而,由于出料口412的面积较小,输送螺杆42所输送的食材容易在进料通道41内靠近出料口412的位置积聚。当食材积聚过多时,食材颗粒、输送螺杆42和进料通道41的内侧壁面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该挤压力使得食材颗粒与输送螺杆42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当摩擦力大于输送螺杆42的驱动件所提供的驱动力时,存在输送螺杆42停止转动(也即卡死)的可能,进一步地,还可能烧坏驱动件。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螺杆42的至少朝向出料口412的部分由软质材料制成。软质材料可以是例如软胶或硅胶材料等。由此,当食材颗粒、输送螺杆42和进料通道41的内侧壁面之间在靠近出料口412的位置相互挤压时,输送螺杆42能够响应于挤压产生微小的弹性变形,以减小相互之间的挤压力,相应地减小食材颗粒与其自身的摩擦力。保证输送螺杆42能够正常转动,以完成输送食材的操作。

可以理解,输送螺杆42可以整体地由软质材料制成。由此,可以在沿着输送螺杆42的整个轴向上实现防卡死的功能。然而,通常出料口412附近最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并且软质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变形,其输送効率较差。因此,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输送螺杆42在靠近出料口412的末端部分由软质材料制成,而其他部分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

具体地,参考图4,输送螺杆42包括主螺旋叶片部421和副螺旋叶片部422。其中,主螺旋叶片部421由硬质材料制成,其在进料通道41内从进料口411朝向出料口412延伸。副螺旋叶片部422则由软质材料制成,其连接至主螺旋叶片部421,并从主螺旋叶片部421朝向出料口412延伸。由此,即可以保证良好的输送効率,又可以实现防卡死的功能。优选地,主螺旋叶片部421的轴向尺寸大于副螺旋叶片部422的轴向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螺旋叶片部421和副螺旋叶片部422构造为分体成型的单独构件。也即,二者在分别制作成型之后再连接为一个整体。如图4所示,主螺旋叶片部421的末端(也即远离进料口4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423。副螺旋叶片部422套设在连接柱423上。可以理解,为了保证良好的输送効率,副螺旋叶片部422的输送叶片与主螺旋叶片部421的输送叶片连接对齐并平滑过渡,以形成连续的螺旋叶片。

优选地,连接柱423的末端设置有凸筋424。该凸筋424从连接柱423的外侧面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向外凸出。如图4所示,凸筋424沿周向围绕一圈。然而,凸筋424也可以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当副螺旋叶片部422套设在连接柱423上时,凸筋424能够限制副螺旋叶片部422沿轴向的移动,从而使其保持牢固连接。

此外,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副螺旋叶片部422还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与主螺旋叶片部421一体成型为整体构件。例如,可以先将主螺旋叶片部421制作成型,然后再利用主螺旋叶片部421作为镶件,置入副螺旋叶片部422的模具中,待副螺旋叶片部422注塑成型之后,二者形成为整体结构。如此省去了将副螺旋叶片部422连接至主螺旋叶片部421的麻烦,并且二者之间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并牢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输送螺杆在靠近最容易堵塞卡死的出料口的部分设置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由此当接近出现卡死的迹象时,输送螺杆能够在食材的挤压下产生轻微的变形,避免食材、螺杆以及进料通道的侧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而彻底卡死,从而可以使螺杆保持转动,有利于使进料操作顺畅,并且能够保护驱动输送螺杆的驱动件免受损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