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9700发布日期:2020-04-17 22:1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与建筑物相关的闭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



背景技术:

窗户不只是用来看一看外面风光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的质量,但有时,许多问题根本不会注意得到。家是栖息之所,是自己营造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挡风避雨,遮阳隔音,保护自己不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因素侵扰。因为不可能完全脱离外界的环境而独自生活,需要室内室外能有一个合理的交流与互换。在这个小环境中,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还要有适合自己的声音环境。需要窗户能透进光线,那么随着阳光而来的可能会是多余的热量。需要窗户能通风,那么随着流通的空气而来的也可能是灰尘。

现有的窗户装置需要手动调节窗户开关来进行通风,且通风效果与外界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便捷性较差且效果不一能保证;窗户通常会设置有窗帘以用来遮阳等用途,现有窗户也需要人工开关窗帘,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包括窗户,所述窗户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拉板开关的拉板组件,所述拉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窗户左侧底端固定安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右端依次穿过设置在所述窗户内的第一转槽、第二转槽和第三转槽,所述第一转轴右端与所述第三转槽右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且穿过位于所述第一转槽上方的第一传动腔的蜗杆轴,所述蜗杆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槽和第一传动腔之间的壁体转动连接,所述蜗杆轴右端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蜗轮前侧的棘轮,所述棘轮右侧啮合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的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前后端壁中,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直齿轮后方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连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绕线轮的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而与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拉板固定连接,所述拉板前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中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拉板左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窗户右侧底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窗户上端还设置有用于遮阳的遮阳组件。

优选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腔前后端壁转动安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固定安转有风扇轮,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风扇轮前侧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在第三传动腔中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前后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带轮前侧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底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和第二转动槽转动安装,所述第六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内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左端啮合有第六锥齿轮。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安装且位于所述第三转动槽内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右侧啮合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窗户底端右侧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花键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腔底端壁中,所述花键轴通过花键配合有花键套筒,所述花键套筒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花键套筒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端固定连接有联结板,所述联结板左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腔上端固定安装的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绳。

优选地,所述第四传动腔底端壁转动安装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三直齿轮,所述窗户中设置有第五传动腔,所述第七转轴上端伸入到所述第五传动腔中并固定安装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上端啮合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锥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五传动腔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八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十锥齿轮前侧的第二绕线轮,所述窗户中设置有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五传动腔与第六传动腔之间连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绕线轮的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而与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第三绕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绕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六传动腔前后端壁中,所述第三绕线轮通过绕线固定连接有重块,所述窗户中设置有位于第一滑槽左侧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固定安装有母扣,所述拉板左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母扣配合的公扣。

优选地,所述遮阳组件包括与所述窗户底部中央固定安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末端动力连接有第十转轴,所述第十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十一锥齿轮上端啮合有第十二锥齿轮,所述第十二锥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一转轴,所述窗户上端设置有第七传动腔,所述第十一转轴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七传动腔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十一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前侧的第四直齿轮和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上端啮合有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一齿条杆左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齿条杆后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固定安装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四直齿轮右端啮合有第六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二转轴,所述第十二转轴前后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七传动腔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十二转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六直齿轮前侧的第七直齿轮,所述第七直齿轮上端啮合有第二齿条杆,所述第二齿条杆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齿条杆后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固定安装的第二固定板。

有益效果为:该装置在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调节窗户开关来进行通风且通风效果与外界环境关系不大,另外窗户关闭状态有卡扣来固定窗户避免窗户被外部因素影响而开启,操作简单且方便可靠;另外也可通过第二电机调节窗帘的关闭与开启以达到遮阳等效果,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a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通风遮阳窗装置,包括窗户1,所述窗户1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拉板开关的拉板组件,所述拉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窗户1左侧底端固定安装的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右端依次穿过设置在所述窗户1内的第一转槽3、第二转槽25和第三转槽43,所述第一转轴6右端与所述第三转槽43右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槽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4,所述第一锥齿轮4上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所述第二锥齿轮5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且穿过位于所述第一转槽3上方的第一传动腔8的蜗杆轴7,所述蜗杆轴7与所述第一转动槽3和第一传动腔8之间的壁体转动连接,所述蜗杆轴7右端啮合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蜗轮11前侧的棘轮10,所述棘轮10右侧啮合有第一直齿轮14,所述第一直齿轮14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9与所述第三转轴12的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腔8前后端壁中,所述第三转轴12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直齿轮14后方的第一绕线轮13,所述第一传动腔8右侧设置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4与所述第一传动腔8之间连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绕线轮13的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而与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24内的拉板20固定连接,所述拉板20前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腔19,所述第二传动腔19中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拉板20左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槽24左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8,所述窗户1右侧底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窗户1上端还设置有用于遮阳的遮阳组件。

有益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腔19前后端壁转动安装的第四转轴23,所述第四转轴23固定安转有风扇轮21,所述第四转轴23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风扇轮21前侧的第一带轮22,所述第一带轮22通过皮带在第三传动腔45中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47,所述第二带轮47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五转轴49,所述第五转轴49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腔45前后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49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带轮47前侧的第三锥齿轮48,所述第三锥齿轮48底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四锥齿轮46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轴28,所述第六转轴28与所述第三传动腔45和第二转动槽25转动安装,所述第六转轴28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槽25内的第五锥齿轮27,所述第五锥齿轮27左端啮合有第六锥齿轮26。

有益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6固定安装且位于所述第三转动槽43内的第七锥齿轮44,所述第七锥齿轮44右侧啮合有第八锥齿轮42,所述第八锥齿轮42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35,所述窗户1底端右侧设置有第四传动腔38,所述花键轴35转动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腔38底端壁中,所述花键轴35通过花键配合有花键套筒36,所述花键套筒36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37,所述花键套筒36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左端固定连接有联结板34,所述联结板34左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2,所述移动板32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腔上端固定安装的第二弹簧33,所述移动板32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绳31。

有益地,所述第四传动腔38底端壁转动安装有第七转轴39,所述第七转轴39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38内的第三直齿轮40,所述窗户1中设置有第五传动腔50,所述第七转轴39上端伸入到所述第五传动腔50中并固定安装有第九锥齿轮51,所述第九锥齿轮51上端啮合有第十锥齿轮52,所述第十锥齿轮52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轴54,所述第八转轴54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五传动腔50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八转轴54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十锥齿轮52前侧的第二绕线轮53,所述窗户1中设置有第六传动腔15,所述第五传动腔50与第六传动腔15之间连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绕线轮53的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而与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腔15内的第三绕线轮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绕线轮16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轴17,所述第九转轴17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六传动腔15前后端壁中,所述第三绕线轮16通过绕线固定连接有重块58,所述窗户1中设置有位于第一滑槽24左侧的第二滑槽57,所述第二滑槽57中固定安装有母扣56,所述拉板20左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母扣56配合的公扣55。

有益地,所述遮阳组件包括与所述窗户1底部中央固定安装的第二电机59,所述第二电机59末端动力连接有第十转轴60,所述第十转轴6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61,所述第十一锥齿轮61上端啮合有第十二锥齿轮63,所述第十二锥齿轮63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一转轴62,所述窗户1上端设置有第七传动腔75,所述第十一转轴62前后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七传动腔75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十一转轴62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63前侧的第四直齿轮64和第五直齿轮65,所述第五直齿轮65上端啮合有第一齿条杆66,所述第一齿条杆66左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73,所述第一齿条杆66后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75固定安装的第一固定板76,所述第四直齿轮64右端啮合有第六直齿轮68,所述第六直齿轮68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二转轴67,所述第十二转轴67前后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七传动腔75前后端壁中,所述第十二转轴67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六直齿轮68前侧的第七直齿轮69,所述第七直齿轮69上端啮合有第二齿条杆70,所述第二齿条杆70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杆72,所述第二齿条杆70后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75固定安装的第二固定板77。

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机2与所述第二电机59未启动,所述第二直齿轮37与所述第三直齿轮40未啮合,所述第一弹簧18处于未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簧33处于未伸长状态,所述重块58处于通过所述母扣56的位置,所述第二绕线轮53与之绕线的摩擦力大于所述重块58的重力。

开始工作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向下拽拉所述拉伸31,所述移动板32通过所述联结板34带动所述固定块41向下移动,所述固定块41通过所述花键套筒36在所述花键轴35上向下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直齿轮37与所述第三直齿轮40啮合,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44左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44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42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42通过所述花键轴35带动所述花键套筒36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花键套筒36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37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37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40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所述第三直齿轮40通过所述第七转轴39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1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1通过所述第八转轴54带动所述第二绕线轮53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绕线轮53通过绕线带动所述第三绕线轮16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绕线轮16通过绕线带动所述重块58向上移动使所述公扣55位于所述母扣56上方。松开所述拉绳31,所述移动板32在所述第二弹簧33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恢复原位从而使所述第二直齿轮37与所述第三直齿轮40脱离啮合状态,所述重块5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下移动。

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单机2正转通过所述第一转走6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左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4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5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5通过所述蜗杆轴7带动所述蜗轮11顺时针转动,所述蜗轮11通过所述第二转轴9带动所述棘轮10顺时针转动,所述棘轮10带动所述第一直齿轮14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14通过所述第三转轴12带动所述第一绕线轮13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绕线轮13通过所述绕线带动拉板20在所述第一滑槽24内向左移动,当所述公扣55向左移动到所述母扣56中时,所述挡板20打开且停止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此时通过卡扣使挡板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电机2反转,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26左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26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27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27通过所述第六转轴28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6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6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48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48通过所述第五转轴49带动所述第二带轮47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带轮47通过皮带带动所述第一带轮22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带轮22通过所述第四转轴23带动所述风扇轮21逆时针转动,从而向室内送风。

当想要关闭送风时,向下拽拉所述拉伸31,所述移动板32通过所述联结板34带动所述固定块41向下移动,所述固定块41通过所述花键套筒36在所述花键轴35上向下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直齿轮37与所述第三直齿轮40啮合,所述第一电机2反转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44左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44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42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42通过所述花键轴35带动所述花键套筒36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花键套筒36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37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37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40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所述第三直齿轮40通过所述第七转轴39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1顶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1通过所述第八转轴54带动所述第二绕线轮53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绕线轮53通过绕线带动所述第三绕线轮16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三绕线轮16通过绕线带动所述重块58向下移动直至使所述公扣55与所述母扣56分离,从而使所述拉板20在所述第一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向右移动恢复至原位以关闭拉板20,松开所述拉绳31,所述移动板32在所述第二弹簧33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恢复原位从而使所述第二直齿轮37与所述第三直齿轮40脱离啮合状态。

当需要打开窗帘以取消遮阳效果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59正转,所述第二电机59通过所述第十转轴60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61顶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61带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63顺时针转动,所述地十二锥齿轮63通过所述第十一转轴62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64顺时针转动,所述第四直齿轮64带动所述第五直齿轮65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五直齿轮65带动所述第一齿条杆66在所述第一固定板76中向右移动,所述第一齿条杆66通过所述第一支杆73带动一端固定在所述窗户1右侧的右窗帘的一端向右移动从而打开右窗帘,所述第四直齿轮64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68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六直齿轮68通过所述第十二转轴67带动所述第七直齿轮69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七直齿轮69带动所述第二齿条杆70在所述第二固定板77中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齿条杆70通过所述第二支杆72带动一端固定在所述窗户1左侧的左窗帘的一端向左移动从而打开左窗帘,从而使左右两窗帘同步打开。当需要关上窗帘以达到遮阳效果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59反转,从而使左右两窗帘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