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座婴儿车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0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座婴儿车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双座婴儿车的构造,特别是指借补强杆的枢接来精简车架构件,并可维持双座婴儿车就有稳定度和支撑力。
双座婴儿车是一种车架上可以组装并联坐靠垫的婴儿车设计,其主要是可以同时供两位婴幼儿乘座,以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传统双座婴儿车在设计上大都直接将两个单座的婴儿车并联,再省略并联后其中相靠合的一组架杆,这种传统的双座婴儿车在设计上必须包含六个车轮,构造也比较繁复,对于制造或者生产成本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有婴儿车必要的稳定度、支撑力、又可以进一步简化车架的构件,就是这类双座婴儿车设计、改善的重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可以维持车架应有靠背支撑力和稳定度的同时,达到构件精简目的的双座婴儿车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是由主支架和座椅支架所构成,其中,主支架的推把和两对应且底部设有车轮的前支架相枢接,推把上再枢设两向后斜伸且底部设置车轮的后支架,位在前、后支架中央设有两支同样和推把相枢设的前、后连接杆,而座椅支架就是架设在主支架上,以供两个坐靠垫并联组装;其特征是两前支杆底端横设有一和前连接杆连接的主补强杆,两后支杆和后连接杆底端间也横设有主补强杆,位在后支杆和后连接杆间横设两支长度较短而且左右对应的副补强杆,借此可在维持车架稳定度的同时,达到简化构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述说明在后,其中图示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收摺示意图。
参阅
图1,本实施例的双座婴儿车包含主支架1和座椅支架2;其中该主支架1,具有二支平行且位在外侧的前支杆10,二前支杆10间是一支平行的前连接杆11,上述前连接杆11和前支杆10顶端分别借枢座12枢设在推把13所向下延伸的三支延伸部131上,这些延伸部131顶端是一条横向的握持部132,在两前支架10底端分别组装一组前车轮101,杆体的顶端分别组装一个卡掣元件102,卡掣元件102上相向的卡槽103可以供两支位在外侧延伸部131的杆体卡掣其内而定位,定位后为了避免推把13和前支杆10产生不当的收合,在其中一延伸部131外侧组装一支辅助定位片133,前支杆10上方对应部位设置一支供辅助定位片133卡掣的突杆104;又位在推把13的三支延伸部131上分别借枢座14组装位在两侧的后支杆15和位在中央的后连接杆16,每一后支杆15底端都组装有后车轮151,后支杆15和前杆10是呈适当的展开角度撑立在地面上。
本实施例为了维持车架应有的支撑力和稳定度,在两前支杆10和两后支杆15间分别铆接一支主补强杆17,每支主补强杆17中央部位形成横跨的平行部171,平行部171两侧同时向下弯弧形成对应的枢接部172,以枢设在两前支杆10或者两后支杆15内侧,位在平行部171中央再利用两个连接片173和中央的前连接杆11相固接,此外,后支杆15和夹设其间的后连接杆16间同样横设两支长度较短且左、右对应的副补强杆18,副补强杆18也是具有一平行部181和两下弯的枢接部182,借前述主、副补强杆17、18的衔接,可以稳固前、后支杆10、15和前、后连接杆11、16间的稳定度和支撑力。
该座椅支架2,架设在前、后支杆10、15间,其包含一支弯折呈形的主座杆21,此主座杆21是在一和握持部132平行的杆体两端向前支杆10延伸,而形成两左右对应的侧杆部211,上述侧杆部211后端借枢轴22和后支杆15相枢接,其前端向上方斜伸并且借枢轴23和前支杆10枢设,位在前、后连接杆11、16两侧再分别组装一支弯弧角度和侧杆部211相同的中枢杆24,每一支中枢杆24和相邻的侧杆部211间都横设有一靠接杆25,位在侧杆部211和两后支杆15间组装位在内侧面的侧靠杆26,在中枢杆24和后连接杆16两侧分别组装一支中靠杆27,借相邻的侧靠杆26、中靠杆27、侧杆部211和中枢杆24间的连接,可以形成两个供婴儿车座靠垫并联组装的部位;为了使侧、中靠杆26、27能够调整靠摆角度,再于后支杆15与侧靠杆26间组装一个卡掣片28,两中靠杆27和后连接杆16间同样组装对应的卡掣片28,这些卡掣片28的一端都设借枢轴29和侧靠杆26或者中靠杆27相枢接,其片体上形成的卡槽再借另一个枢轴20和后支杆15或者后连接杆16枢设。
配合图2,本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受到卡掣元件102的卡掣,推把13和前支杆10、前连接杆11间可以形成稳固的定位状态,后支杆15和后连接杆16顶端借枢座14和推把13的三支延伸部131枢接,前、后支杆10、15间并和座椅支架2的主座杆21相枢接,上述前支杆10和后支杆15间分别架设固定一主补强杆17,后支杆15和后连接杆16间则因两支长度较短的副补强杆18架设而稳固;至于座椅支架2上侧、中靠杆26、27的仰躺角度,可以借由对应枢设的卡掣片28来调整。
参阅图2、3,本实施例在收合时,先将设在推把13侧边的辅助定位片133扳开,再将两侧的卡掣元件102向外板,就可使推把13以枢座12为支点后摆,此时,后支杆15、前支杆10和主座杆21都会向推把13靠合,以达到收合的目的。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两支横向的主补强杆17来连接两侧前、后支杆10、15,再于两前、后支杆10、15间组装平行的前、后连接杆11、16,利用一个具有三支延伸部131的推把13来衔接上述构件,在后支杆15和相邻的后连接杆16间再利用副补强杆18加以补强;上述构造的改良不仅可以精简构件,更可以使具有双座位的婴儿车在使用上维持应有的靠背支撑力和车架的稳定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不仅新颖,更可在维持双座婴儿车应有靠背支撑力和车架稳固定的同时,达到精简构件和可供产业上利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双座婴儿车构造,其大体包括一主支架,具有二支平行且位在外侧的前支杆,二前支杆间具有平行的前连接杆,上述前连接杆、前支杆顶端和推把的三个等距延伸部相枢接,两外侧延伸部再分别和一后支杆连接,中央延伸部和一后连接杆枢接,上述前、后支杆底端并枢设有车轮;一座椅支架,具有架设在前、后支杆间的主座杆,此主座杆的两侧杆部向前延伸并且借枢轴和前、后支杆相枢接,位在前、后连接杆两侧分别枢设一支和侧杆部对应的中枢杆,两中枢杆间连接有靠接杆,在侧杆部、中枢杆上方分别枢设一倾斜角度相同的侧靠杆和中靠杆,以供婴儿车的座靠垫组装;其特征是两前支杆和两后支杆底端间分别组装一主补强杆,主补强杆中央部位并利用连接片和位在中央的前、后连接杆相固接,位在后支杆和夹设其间的后连接杆间靠上方各组装一副补强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座婴儿车构造,其特征是主、副补强杆都具有一横向的平行部,和两个由平行部向下弯弧延伸的枢接部。
专利摘要一种双座婴儿车,其是由主支架和座椅支架所构成,主支架包含两底部枢设车轮的前支杆,前支杆和设在二者间的前连接杆共同和推把相枢接,推把并和底部设有车轮的两后支杆相枢设,位在两后支杆间设有和前连接杆对应的后连接杆,而座椅支架组装在主支架上,并形成两个可供坐靠垫并联组装的部位,其特征是两前支杆和两后支杆底部分别横向设有主补强杆,在后支杆和相邻的后连接杆间横设有副补强杆,借此达到精简构件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D13/02GK2270424SQ9620526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7日
发明者王家河 申请人:王家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