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36643阅读:来源:国知局
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上电流流动的示意图。
[0031]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2]I内锅,11导磁层,12连接通孔,13通孔,14缺口,15间隔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下面参照附图1和附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
[0036]在图2中,虚线表示电流,箭头方向为电流的流动方向。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所述锅具I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11 ;其中,所述导磁层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多个所述通孔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锅具I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锅具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00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能够实现内锅的立体加热,且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具体来说,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通孔,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内锅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内锅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内锅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锅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内锅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内锅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内锅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电饭煲的内锅由陶瓷材料制成,当然,内锅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微晶玻璃、铝等,在此不再赘述,当内锅为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时,需要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绝缘层;导磁层可以采用铜、铝、铁和不锈钢等导磁材料制成;导磁层的复合方法可以是喷涂、粘贴或者电镀等多种,只要最终能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稳固可靠的导磁层即可。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层11位于所述锅具I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12,每一所述通孔13的延伸至所述锅具I的底壁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12相连通。
[0041]连接通孔设置,避免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导致锅具内的食物受热不均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通孔13之间具有间隔区15,所述导磁层11上还设置有缺口 14,所述缺口 14自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向所述间隔区15延伸,并与所述连接通孔13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0043]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 14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13之间,且所述缺口 14自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15内。
[0045]缺口自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增加了电流的流过的路径,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3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 14为条形缺口 14。
[0047]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大于等于5mm,导磁层11的边缘与内锅I的锅口之间具有大于等于1mm的第三间距。
[0049]导磁层是内锅中电流流动的通道,也是发热部件,在用户使用内锅时,如果碰到导磁层,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第三间距的存在,保证了用户使用内锅时的安全,也便于复合导磁层时机械设备夹持内锅,从而使得内锅的制造简单方便;第三间距大于等于1mm易于加工;为了保证回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导磁层的均匀发热效果,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能小于5mm。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孔13和缺口 14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
[0051]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内锅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的加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内锅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
[0052]具体地,通孔13和缺口 14的宽度相等。
[0053]通孔和缺口的宽度相等,有利于导磁层中电流的均匀分布,而且制造简单方便,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锅的加工难度,提升了内锅的生产效率。
[0054]优选地,连接通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 τι mm2且小于等于1600 n mm2。
[0055]通孔为不导磁部分,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内锅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内锅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横截面积。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