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马桶的后盖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9123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马桶的后盖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马桶后盖和底座之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智能马桶后盖的拆卸,依安规要求,需借助于工具。否则在做相关认证测试时,将会拆除仅用手就能拆除的部分进行测试,往往会造成认证失败。因此,智能马桶后盖往往需要设计成使用工具才能拆卸,以便通过相关认证测试。
[0003]现有的后盖固定方式往往是通过螺丝或者其他固定零件加以固定,而相对应的拆卸方式设计有螺丝、推扭等,其特点是直接接触式,为实现工具的操作,外部会露出螺丝头,或者产生缝隙、接痕等,影响外观。并且操作过程繁琐复杂,拆装过程易划伤外观、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马桶后盖的固定装置,其能够实现后盖与底座的无痕衔接,提升产品的美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该固定装置的装拆方法,其能够提升装拆的便利度,提升装拆效率,无需直接接触工具即可轻松完成装拆过程。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马桶的后盖固定装置,用以将后盖固定在底座上,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一滑动空间,呈滑槽结构,由第一侧壁、后盖顶部与第二侧壁围合而成的开放式滑槽,用以放置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在第一滑动空间内滑动;底座凸台,位于底座上,用以承载第一磁性元件,所述底座凸台的纵向横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滑动空间的纵向横截面积;第二滑动空间,呈滑槽结构,由第三侧壁、底座底部与底座凸台侧壁围合成的开放式滑槽,用以放置辅助固定扣。所述辅助固定扣在第二滑动空间内滑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空间中的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侧壁的长度。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为后盖的后部外壁与底座的后部外壁,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设置的辅助固定扣与所述第三侧壁卡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空间还包括辅助固定块,所述辅助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底部,用以托住第一磁性元件。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空间内还可以固定安装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后盖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一磁性元件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背部还设有一应急缺口,该缺口位于第二滑动空间附近,用以在第一磁性元件卡死的情况下打开后盖。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马桶后盖的装拆方法,其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步骤一,先将后盖置于底座上方,使第一磁性元件位于底座凸台上方;步骤二,将后盖下压,使第一磁性元件被底座凸台顶起,第一侧壁抵接第二滑动空间底部;步骤三,将后盖后推,使辅助固定扣进入第二滑动空间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拆卸方法包括:步骤四,使用第二磁性元件置于第一滑动空间顶部,用以将第一磁性元件从第二滑动空间吸引至第一滑动空间上部;步骤五,将后盖前推,使第一磁性元件通过底座凸台上方,同时辅助固定扣远离第二滑动空间。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感应强度为0.1?0.6特斯拉。
[0014]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及其装拆方法改善了智能马桶底座与后盖的固定方式,摒弃原有螺丝连接,采用磁力吸引锁固和打开的方式,从而无需使用螺丝刀之类的需直接接触的工具即可开启或固定后盖,避免了划痕的产生。而且由于产品外部看不到任何连接孔或者缝隙,使得产品的美观度也大大提升。解决了智能马桶后盖和底座的安装拆卸过程中,由于装拆操作过程繁琐复杂而造成外观划伤、损坏设备。提升产品的美观,提升装拆的便利度,提升装拆效率,从而节省制造及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马桶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马桶的后盖与底座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c_l为本实用新型后盖与底座外部卡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c_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e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e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五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I 底座
[0033]11 底座凸台
[0034]12 第三侧壁
[0035]13 第二滑动空间
[0036]2 后盖
[0037]21 第一侧壁
[0038]22 第二侧壁
[0039]23第一磁性元件
[0040]24第一滑动空间
[0041]25辅助固定块
[0042]26弹性元件
[0043]27辅助固定扣
[0044]3第二磁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进一步地说明。本文中定义的“横”为后盖或底座的长度方向,“纵”为后盖或底座的宽度方向,“竖直”为后盖或底座的高度方向。
[0046]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方/上、下方/下、竖直、水平等对方向或位置的描述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47]请参见图1和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马桶的底座及后盖位置关系结构图。所述固定装置应用于智能马桶的电路中(固定结构中),设置于智能马桶的后盖2和底座I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23、第一滑动空间24以及第二滑动空间13。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滑动空间24设置于后盖2上,第二滑动空间13设置于底座I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3放置于第一滑动空间24内,当后盖2盖合于底座I上时,辅助固定扣27可进入第二滑动空间13。
[0048]请一并参见图3以及图5a?图5e,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第一实施例装拆过程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马桶后盖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部分和后盖部分,所述后盖部分包括第一磁性元件23及第一滑动空间24,所述第一滑动空间24呈滑槽结构,由第一侧壁21、后盖顶部与第二侧壁22围合而成的开放式滑槽,用以放置第一磁性元件23,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3可在第一滑动空间24内滑动。所述底座部分包括底座凸台11及第二滑动空间13,所述底座凸台11用以承载第一磁性元件23。当后盖盖合于底座上时,所述第二滑动空间13与辅助固定扣27咬合卡接。
[004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空间24中的第一侧壁2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侧壁22的长度。所述底座凸台11的纵向横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滑动空间24的纵向横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2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22的长度。同时,所述第一滑动空间24还包括辅助固定块25,所述辅助固定块25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1底部,用以托住第一磁性元件23,防止安装过程中或者搬运过程中第一磁性元件23掉落。
[0050]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21与所述第三侧壁12分别为后盖的后部外壁与底座的后部外壁,所述第一侧壁21设置辅助固定扣27与所述第三侧壁12卡扣连接。具体地,所述后盖的后部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后部外壁设有卡勾,如图5C-1,通过卡勾与卡槽卡接的方式使底座外壁与后盖外壁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其他类似连接方式均可予以实现,在此不予赘述。
[0051 ]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背部还设有一应急缺口,该缺口位于第二滑动空间13附近,用以在第一磁性元件23卡死的情况下通过特殊工具打开后盖。该应急缺口为一个非正常情况下的补救措施,为了防止后盖锁死在底座上,或者通过正常拆卸方式无法使后盖从底座上卸下时,才使用该应急缺口。
[0052]请参见图5a?图5e为对应第一实施例的装拆方法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一种智能马桶后盖的装拆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方法包括:步骤一,先将后盖置于底座上方,使第一磁性元件23位于底座凸台11上方;步骤二,将后盖下压,使第一磁性元件23被底座凸台11顶起;此时,第一侧壁21由于压力作用竖直向下运动。若第一侧壁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磁性元件23的高度与底座凸台11的高度之和,则第一侧壁21与底座底部相抵接。若第一侧壁21的长度小于第一磁性元件23的高度与底座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