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988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榨汁机。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电子制冷技术可以快速降低果汁温度,极大改善果汁的口感。但电子制冷片 在制冷的同时,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会影响制冷效率甚至直 接损坏制冷片。
[0003]目前市场上的原汁机无制冷功能,原汁机的元器件除了搅拌电机的电刷需要强制 散热外,其余元件的发热量均不大,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就可以满足要求。现有搅拌电机的散 热方式是在电机轴上安装叶轮对电刷散热,但原汁机增加电子制冷功能后,由于电子制冷 片的发热量大,这种散热方式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机,旨在有效提升榨汁机的散热效果。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榨汁机,包括机身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身 上的杯体,所述机身内设有用于制冷所述杯体的制冷组件,以及用于为所述制冷组件的热 端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机身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形成用于对所述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风道。
[0006] 优选地,所述机身包括底座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沿所述杯 体的轴向方向支撑所述杯体的支撑部,和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抵接所述杯体的挡靠部, 所述支撑部的内腔和所述挡靠部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内腔和 所述挡靠部的内腔内。
[0007]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内 壁上设有环绕所述进风口的风扇座,所述风扇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轴流风扇。
[0008]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隔离所述进 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凸筋。
[0009]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杯体的侧壁上,所述出风口相对 于所述挡靠部的轴向倾斜设置,且由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杯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倾斜向下延 伸至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杯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0010]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杯体的侧壁上,所述出风口垂直 于所述挡靠部离所述杯体的侧壁,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杯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对应所述出 风口设有防水结构。
[0011] 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遮挡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遮挡 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的折弯部,所述遮挡部由所述侧壁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折弯部。
[0012] 优选地,所述制冷组件安装在所述挡靠部与所述杯体抵接的侧壁上,所述散热组 件包括与所述制冷组件的热端连接的散热片。
[0013] 优选地,所述制冷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杯体的顶壁上,所述散热组件 包括位于所述挡靠部内的散热片和连接所述散热片和所述制冷组件的散热管。
[0014] 优选地,所述挡靠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挡靠部的内腔相互独立,且 具有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开口内覆盖有控制面板。
[00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机身上对应散热组件的位置设置进风口,使得进风口 与出风口之间形成对应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风道,以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进而有效 提升了榨汁机内部的散热效果,延长了榨汁机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A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榨汁机的制冷组件的一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榨汁机的出风口位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榨汁机的出风口位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榨汁机的出风口位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榨汁机的仰视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0024]

[00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榨汁机,通过在所述机身内设置制冷组件,以实现冷冻蔬果 汁的制备,并针对制冷组件设置散热组件,以实现对所述制冷组件的热端的散热,进而有效 延长所述制冷组件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针对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散热风道,以保证散热组 件的散热效果,进而在实现冷冻蔬果汁的制备的同时保证了榨汁机的品质。
[0028]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榨汁机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内共设 有两条散热风道,其一为用于对所述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第一散热风道,另一为用于对驱动 组件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风道,两个散热风道具有不同的进风口,共用同一出风口,为了能 清楚的说明,定义第一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为第一进风口,定义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为第 二进风口。
[0029]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汁机包括机身100及可拆卸安装有所述 机身100上的杯体200,所述机身100内设有用于制冷所述杯体200的制冷组件120、用于 为所述制冷组件120的热端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140及用于驱动所述榨汁机工作的驱动组 件160,所述机身100上设有对应所述散热组件140的第一进风口 102、对应所述驱动组件 160的第二进风口 104及共用的出风口 106,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与所述出风口 106 之间形成用于对所述散热组件140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124 ;所述第二进风口 104与 所述出风口 106之间形成用于对所述驱动组件160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风道126。所述机 身100外部的冷风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进入到所述第一散热风道124内,与所述散热组 件140进行热交换后,将所述散热组件140上的热量带走,并由所述出风口 106排出,进而 实现对所述散热组件140的散热;同时,所述机身100外部的冷风由所述第二进风口 104进 入到所述第二散热风道126内,与所述驱动组件160进行热交换后,将所述驱动组件160上 的热量带走,并由所述出风口 106排出,进而实现对所述驱动组件160的散热;本实用新型 的榨汁机通过在机身100内形成所述散热组件140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124及为所述 驱动组件160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风道126,实现对散热组件140与驱动组件160的同时散 热,进而保证了榨汁机内部的散热效果,延长了榨汁机内各部件的是使用寿命。
[003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00内设有驱动组件160,用于驱动设于所述杯 体200内的螺旋推进器202,当所述杯体200安装于所述机身100上时,所述驱动组件160 与所述螺旋推进器202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螺旋推进器202旋转,进而将放置于所述杯体 200内的蔬果块打碎,实现榨汁操作。
[0031] 所述机身100包括底座110及安装于所述底座110上的外壳130。所述外壳130 包括沿所述杯体200的轴向方向支撑所述杯体200的支撑部132,和沿所述杯体200的径向 方向抵接所述杯体200的挡靠部134,所述支撑部132的内腔和所述挡靠部134的内腔相连 通,所述第一散热风道124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126均形成于所述支撑部132的内腔和所 述挡靠部134的内腔内。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对应所述散热组件140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底 座110上,所述底座110的内壁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的风扇座162,所述风扇座 162远离所述底座110的一端安装有轴流风扇164。所述机身100外部的冷风在所述轴流 风扇164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进入到所述第一散热风道124内,与所述散热组 件140进行热交换后,将所述散热组件140上的热量带走,并由所述出风口 106排出,进而 实现对所述散热组件140的散热。所述第二进风口 104对应所述驱动组件160设置于所述 底座110上,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 102间隔设置,所述机身100外部的冷风由所述第二进风 口 104进入到所述第二散热风道126内,与所述驱动组件160进行热交换后,将所述驱动组 件160上的热量带走,并由所述出风口 106排出,进而实现对所述驱动组件160的散热。
[0032] 进一步地,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述制冷组件120包括制冷片122及与所述制冷 片122贴合设置的第一散冷件124及与所述第一散冷件124贴合设置的第二散冷件126。 所述第二散冷件126与所述杯体200贴合设置,以将所述制冷片122产生的冷量传递至所 述杯体200。
[0033] 具体地,所述制冷片122由陶瓷等材料制成,通直流电后因珀耳贴效应使其一端 温度降低形成冷端,另一端温度升高形成热端。所述散热组件140与所述制冷片122的热端 连接,以将所述制冷片122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导走,实现对所述制冷片122的热端的散热, 进而保证所述制冷片122的制冷效果的同时延长所述治制冷片122的使用寿命,避免由于 热端的热量过高而导致的制冷片损坏的状况发生。
[0034] 所述第一散冷件124由铜、铝等导热率较高的材料制成,其紧密贴合于所述制冷 片122的冷端上,以传递所述冷端产生的冷量。优选地,所述制冷片122的冷端与所述第一 散冷件124之间填充有流体状的导热硅脂(未图示),以增大所述制冷片122的冷端与所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