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02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安装在位于雨落管下方的地面上,其包括混凝土散水槽和铁篦子;其中混凝土散水槽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一个集水腔,集水腔的底部形成有一个与地下排水管线相连通的排水孔;铁篦子设置在集水腔的上端开口处,并且雨落管的下端贯穿铁篦子后位于集水腔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是利用铁篦子作为防护安全装置,这样能够确保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由于来自变电站屋顶的雨水能够全部收集在集水腔内,而不会散落在地面,所以不会引起地面下沉。此外,本预制散水可采用预制方法制成,不用现场浇筑,所以施工工期短,并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辅助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工程已大规模采用有组织的排水方式,其通常的做法是用石材或其它板材拼制成“水簸箕”,再与位于地面上的房屋散水进行粘接。这种做法弊病是来自屋顶且从雨落管流下的雨水会从散水中间的沉降缝流入散水下方的土壤中,从而造成散水各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结果导致变电站工作人员存在日常巡视安全隐患;另外,这种房屋散水也不美观、延年性差。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安装在位于雨落管下方的地面上,其包括混凝土散水槽和铁篦子;其中混凝土散水槽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一个集水腔,集水腔的底部形成有一个与地下排水管线相连通的排水孔;铁篦子设置在集水腔的上端开口处,并且雨落管的下端贯穿铁篦子后位于集水腔内部。
[0005]所述的集水腔为半圆形,这样便于及时排出其内部的雨水。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是利用铁篦子作为防护安全装置,这样能够确保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由于来自变电站屋顶的雨水能够全部收集在集水腔内,而不会散落在地面,所以不会引起地面下沉。此外,本预制散水可采用预制方法制成,不用现场浇筑,所以施工工期短,并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结构俯视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结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进行详细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安装在位于雨落管I下方的地面上,其包括混凝土散水槽2和铁篦子3 ;其中混凝土散水槽2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一个集水腔4,集水腔4的底部形成有一个与地下排水管线相连通的排水孔5 ;铁篦子3设置在集水腔4的上端开口处,并且雨落管I的下端贯穿铁篦子3后位于集水腔4内部。
[0011]所述的集水腔4为半圆形,这样便于及时排出其内部的雨水。
[0012]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工作原理阐述如下:当下雨时,来自变电站屋顶的雨水将汇集到雨落管I中,然后从雨落管I下端流到本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的集水腔4内部,最后从排水孔5流入地下排水管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安装在位于雨落管(I)下方的地面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混凝土散水槽(2)和铁篦子(3);其中混凝土散水槽(2)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一个集水腔(4),集水腔(4)的底部形成有一个与地下排水管线相连通的排水孔(5);铁篦子(3)设置在集水腔(4)的上端开口处,并且雨落管(I)的下端贯穿铁篦子(3)后位于集水腔(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安全保障装置的预制散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腔(4)为半圆形,这样便于及时排出其内部的雨水。
【文档编号】E03F5/04GK203947560SQ201420365718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岳明, 马鑫, 马鸿昌, 王丰, 张树民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