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458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



背景技术:

建筑基坑施工中常需要架设内支撑(水平方向的支撑梁)对于基坑进行支护,然后在开挖到底板后,施工底板和建筑的侧墙、顶板,完成基坑的施工。建筑基坑当采用型钢内支撑时,通常需要采用立柱横梁体系作为型钢内支撑的竖向承重及约束构件,型钢内支撑水平架设在立柱横梁体系的横梁上。

如图8所示,传统型钢内支撑的立柱横梁体系采用单根横梁3两端分别设置立柱1,并在两个立柱在指定标高处布置托座件2,横梁架设在两个立柱的托座件上。目前的这种立柱横梁体系的横梁横跨的距离较长,横梁长度最长为12m,这不仅使得横梁的使用量大,而且横梁横跨的距离较长对基坑开挖等施工作业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基坑开挖等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对基坑的型钢内支撑进行可靠支撑的前提下,缩短横梁横跨的距离,减小对基坑施工面影响的范围,并节约横梁的使用量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包括一根立柱,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两个托座件,两个托座件位于同一高度,且两个托座件分布在立柱的相对两侧,两个托座件上分别设有一根水平布置的横梁,且两个托座件上的横梁相互平行。

本方案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对现有的立柱横梁体系进行改进,将一根横梁由两根立柱支撑架设改变为一根立柱架设两根横梁;由于采用一根立柱因而可以有效缩短横梁横跨的距离,减小对基坑施工面影响的范围,并节约横梁的使用量;同时一根立柱配合两根横梁可以作为型钢内支撑的竖向承重及约束构件,保证对基坑的型钢内支撑进行可靠支撑。

作为优选,各横梁的任意一端与立柱的间距均相同。由于各横梁的任意一端与立柱的间距均相同,这样在横梁作用在立柱上的竖向承重力对称的分布在立柱的两侧,有利于提高立柱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顶紧限位构件,所述顶紧限位构件位于横梁的上方,顶紧限位构件的顶面设有往立柱方向延伸的上限位板。

本方案横梁两端的顶紧限位构件可以为架设在横梁上的型钢内支撑提供水平向的约束、限位,强化了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和型钢组合内支撑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横梁由H型钢构成,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水平设置,顶紧限位构件通过螺栓与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相连接,所述上限位板与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相平行。由于上限位板与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相平行,上限位板、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与顶紧限位构件之间形成用于限位型钢内支撑的型钢的限位槽,同时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上限位板与型钢内支撑,从而保证型钢组合内支撑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顶紧限位构件与横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托座件通过螺栓与立柱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套设在立柱上并可沿立柱滑动的安装套体,所述托座件设置在安装套体上,所述安装套体的下端面上设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内设有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所述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包括通过水平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安装缺口内的偏心轮及设置在安装缺口内的伸缩弹性顶紧机构;所述伸缩弹性顶紧机构位于偏心轮的下方,伸缩弹性顶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套体上的竖直导套、可上下滑道的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竖直导杆及设置在竖直导杆下端的滚轮,所述竖直导杆的轴线位于水平转轴与立柱之间,所述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竖直导套的上方设有上限位块,所述竖直导套与上限位块之间的竖直导杆上套设有预紧压缩弹簧,所述滚轮抵靠在偏心轮的表面上,所述偏心轮的表面抵靠在立柱外侧面上,且偏心轮表面与立柱外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低于水平转轴。

作为优选,偏心轮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层,且橡胶防滑层的厚度小于1毫米。

作为优选,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竖直导套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块。

作为优选,立柱上部设有若干自上而下等距分布的立柱安装孔,所述安装套体设有与立柱安装孔相对应的套体安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保证对基坑的型钢内支撑进行可靠支撑的前提下,缩短横梁横跨的距离,减小对基坑施工面影响的范围,并节约横梁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的型钢内支撑的立柱横梁体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托座件2,横梁3,顶紧限位构件4、上限位板41,型钢内支撑5,安装套体6,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7、水平转轴71、偏心轮72、伸缩弹性顶紧机构73、上限位块731、竖直导套732、竖直导杆733、预紧压缩弹簧734、下限位块735、滚轮736,安装缺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包括一根立柱1。立柱上部设有两个托座件2。本实施例的托座件通过螺栓与立柱相连接。两个托座件位于同一高度,且两个托座件对称的分布在立柱的相对两侧。两个托座件上分别设有一根水平布置的横梁3。横梁位于托座件上方。横梁与托座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横梁由H型钢构成,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水平设置。两个托座件上的横梁相互平行。各横梁的任意一端与立柱的间距均相同。

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顶紧限位构件4。顶紧限位构件位于横梁的上方。顶紧限位构件与横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具体说是,顶紧限位构件通过螺栓与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相连接。顶紧限位构件的顶面设有往立柱方向延伸的上限位板41。上限位板与构成横梁的H型钢的翼板相平行。上限位板设有贯穿上限位板上、下表面的螺栓安装孔。

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的具体使用如下:

如图3、图4所示,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型钢构成的型钢内支撑5之间架设在横梁上。立柱位于型钢内支撑下方的中部用于支撑横梁及型钢内支撑。型钢内支撑位于横梁两端的顶紧限位构件之间,上限位板位于型钢内支撑的上方,且上限位板与型钢内支撑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强化了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和型钢组合内支撑的稳定性。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一种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还包括套设在立柱上并可沿立柱滑动的安装套体6。本实施例的托座件2设置在安装套体上。托座件与安装套体焊接为一体。

如图5、图6、图7所示,安装套体的下端面上设有安装缺口8,本实施例的安装缺口为两个,且两安装缺口对称的分布在立柱的相对两侧。各安装缺口内均设有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7。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包括通过水平转轴71可转动设置在安装缺口内的偏心轮72及设置在安装缺口内的伸缩弹性顶紧机构73。偏心轮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层。橡胶防滑层的厚度为1毫米或0.8 毫米或0.5毫米。

伸缩弹性顶紧机构位于偏心轮的下方。伸缩弹性顶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套体上的竖直导套732、可上下滑道的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竖直导杆733及设置在竖直导杆上端的滚轮736。竖直导杆的轴线位于水平转轴与立柱之间。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竖直导套的上方设有上限位块735。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竖直导套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块731。竖直导套与上限位块之间的竖直导杆上套设有预紧压缩弹簧734。滚轮抵靠在偏心轮的表面上。滚轮将偏心轮往上推,使偏心轮绕水平转轴往上旋转并抵靠在立柱外侧面上。偏心轮的表面抵靠在立柱外侧面上。偏心轮表面与立柱外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低于水平转轴。

立柱上部设有若干自上而下等距分布的立柱安装孔。安装套体设有与立柱安装孔相对应的套体安装孔。

本方案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套体的高度来调节托座件及横梁的高度,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建筑内支撑单立柱托梁体系可以适用于对各种不同高度的型钢内支撑进行支撑,具体操作如下:

当安装套体需要上移时:操作者可以直接将安装套体往上移动到所需的高度即可。

当安装套体需要下移时:首先,操作者手持竖直导杆的下端,将竖直导杆往下拉,使滚轮与偏心轮分离。当滚轮与偏心轮分离后,偏心轮在自重作用下绕水平转轴往下旋转,使偏心轮与立柱分离。接着,操作者可以将安装套体沿立柱下移到所需的位置。再接着,操作者释放竖直导杆即可。当操作者释放竖直导杆后,在预紧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滚轮将抵靠在偏心轮的表面上并将偏心轮往上推,使偏心轮绕水平转轴往上旋转并抵靠在立柱外侧面上。

由于预紧压缩弹簧的作用竖直导杆的滚轮将抵靠在偏心轮的表面上,使偏心轮表面紧靠在立柱上;并且由于偏心轮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层,这样可以避免偏心轮与立柱之间产生滑动;因而在安装套体受到往下的压力时,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的偏心轮可以防止安装套体下移,并且安装套体受到往下的压力越大,则偏心轮与立柱之间的卡紧力也越大,从而保证安装套体不会下移,这样安装套体、托座件及横梁就可以可靠的支撑型钢内支撑的竖向载荷。另一方面,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可以实现安装套体的无级调节,且调节方便。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套体与立柱的连接可靠性,还可以通过螺栓将安装套体安装在立柱上,即通过螺栓穿过套体安装孔与对应的立柱安装孔,将安装套体安装在立柱上(当然通过螺栓将安装套体安装在立柱上这一步骤可以不需要,直接通过单向自动紧固防脱落机构防止安装套体下移既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