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04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在我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入湖泊海洋。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地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持续不断地快速增加,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的渗入更是匮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加大内涝威胁。 无法流入土地的雨水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但地表径流的增加,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经城市地表的污染物所污染,并且排水管道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同时因为城市排水管道为硬质设施,难以配合多变的降雨而变化排量,所以会出现排水不足而产生内涝的情况。尤其在我国前期建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城市所依赖的管道排水系统其实已不堪重负,因此内涝频繁发生。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³,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因水资源缺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急剧减少,结果是城市地下空间出现大量空洞,地面沉降,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由于海绵城市将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减少了城市对市政管网的依赖,从而能减少管道铺装投入。

在海绵城市的整体构建中,城市建筑物集水是一个重要领域,现有的建筑物集雨装置多设置在地下,通过管路将雨水从房顶引入地下存储,需用水时再加压输送至特定终端,这种设置存在效率低下浪费能源等系类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直接在建筑物顶部进行雨水收集和自然滤净处理,并利用所收集雨水的自然重力压作为能源进行用水输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顶端的集雨池,集雨池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防水层,其顶端从上向下依次栽培隔离层、过滤隔离层和支撑结构层,所述栽培隔离层由栽培土堆积构成,所述过滤隔离层由微控网格构成,所述支撑结构层由支撑梁架构成;所述支撑结构层下部为集雨池的雨水容置空间;集雨池下部设置雨水综合利用管路,此雨水综合利用管路至少包括冲刷管路、浇灌管路和喷洒管路;所述冲刷管路与建筑物内部厕卫冲涮用水系统连通,所述浇灌管路与建筑物下方绿地植带浇灌用水系统连通,所述喷洒管路末端直接与喷洒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雨池上方设置集雨引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雨引流装置由围绕在集雨池周沿并向集雨池外部空间延伸的倾斜侧翼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斜侧翼向斜上方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栽培隔离层内的栽培土由沙粒和壤土混合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雨池一体化浇注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顶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建筑物顶部进行雨水收集和自然滤净处理,并利用所收集雨水的自然重力压作为能源进行用水输送,不仅简便易行雨水利用效率高,且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本实用新型在集雨池顶端从上向下依次栽培隔离层、过滤隔离层和支撑结构层,且栽培隔离层由栽培土堆积构成、滤隔离层由微控网格构成、支撑结构层由支撑梁架构成,首先几个层次组合起来能够对收储的雨水进行自然过滤,减少雨水中的杂质并有效避免雨水的腐败发臭,同时,还可以在栽培隔离层上栽培适当的绿植,既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又有助于建筑物自身的美观。本实用新型在集雨池下部设置冲刷管路、浇灌管路和喷洒管路,其中冲刷管路与建筑物内部厕卫冲涮用水系统连通、浇灌管路与建筑物下方绿地植带浇灌用水系统连通、喷洒管路末端直接与喷洒头连通,这样可以利用收储并滤净的雨水作为厕卫冲刷用水和绿地浇灌用水,同时还可以直接向建筑为周边的空间(包括绿地植带、道路等)直接进行喷洒作业,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还在集雨池上方设置集雨引流装置,后者由围绕在集雨池周沿并向集雨池外部空间延伸的倾斜侧翼组成,能够有效增大集雨面积和集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雨池内部栽培隔离层、过滤隔离层、支撑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雨池(1)、集雨引流装置(2)、栽培隔离层(3)、过滤隔离层(4)、支撑结构层(5)、冲刷管路(6)、浇灌管路(7)、喷洒管路(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一体化浇注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顶端的集雨池1,集雨池1上方设置集雨引流装置,这个集雨引流装置2由围绕在集雨池1周沿并向集雨池1外部空间延伸的倾斜侧翼组成,此倾斜侧翼向斜上方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集雨池1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防水层,其顶端从上向下依次栽培隔离层3、过滤隔离层4和支撑结构层5,栽培隔离层3由沙粒和壤土混合堆积构成,过滤隔离层4由微控网格构成,支撑结构层5由支撑梁架构成;支撑结构层5下部为集雨池1的雨水容置空间;集雨池1下部设置雨水综合利用管路,雨水综合利用管路至少包括冲刷管路6、浇灌管路7和喷洒管路8;冲刷管路6与建筑物内部厕卫冲涮用水系统连通,浇灌管路7与建筑物下方绿地植带浇灌用水系统连通,喷洒管路8末端直接与喷洒头连通。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集雨池顶端从上向下依次栽培隔离层、过滤隔离层和支撑结构层,且栽培隔离层由栽培土堆积构成、滤隔离层由微控网格构成、支撑结构层由支撑梁架构成,首先几个层次组合起来能够对收储的雨水进行自然过滤,减少雨水中的杂质并有效避免雨水的腐败发臭,同时,还可以在栽培隔离层上栽培适当的绿植,既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又有助于建筑物自身的美观。本实用新型在集雨池下部设置冲刷管路、浇灌管路和喷洒管路,其中冲刷管路与建筑物内部厕卫冲涮用水系统连通、浇灌管路与建筑物下方绿地植带浇灌用水系统连通、喷洒管路末端直接与喷洒头连通,这样可以利用收储并滤净的雨水作为厕卫冲刷用水和绿地浇灌用水,同时还可以直接向建筑为周边的空间(包括绿地植带、道路等)直接进行喷洒作业,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还在集雨池上方设置集雨引流装置,后者由围绕在集雨池周沿并向集雨池外部空间延伸的倾斜侧翼组成,能够有效增大集雨面积和集雨效果。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建筑物顶部进行雨水收集和自然滤净处理,并利用所收集雨水的自然重力压作为能源进行用水输送,不仅简便易行雨水利用效率高,且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