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位卡槽钢板接头的预制地连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86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限位卡槽钢板接头的预制地连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底下围护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主限位的预制地连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如人口密集、交通 拥挤、资源枯竭、可利用面积不足、地价高涨等。利用地下空间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地下空间围护结构最常用的是地下连续墙。

然而,由于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在水下进行灌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病。

一、等待混凝土凝固导致工期延长

现浇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大型混凝土支护结构,土方开挖需要等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一步施工,而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要求尽量缩短工期,现浇地连墙显然不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快速施工要求。

二、浇筑时质量不易保证

地连墙的水下浇筑时,混凝土容易夹泥,下钢筋笼时钢筋上沾满泥浆,降低混凝土钢筋握裹力,墙身质量难以保证,且易引起墙面的无规则渗水,这是现浇地连墙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

三、软弱地层中墙面平整度不易控制

当土层软弱或砂层时,如果泥浆处理不当,槽壁存在坍塌问题,常见的是墙面有外凸现象,墙面平整度难以控制等问题。

现有也存在一些采用预制地连墙的实例,可以避免前面的一些缺陷,但是目前预制地连墙的使用并不广泛,其主要的原因还是两片墙体之间安装下放时,由于接缝处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效果不易控制,导致拼缝处止水效果较差,墙体的连接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限位卡槽钢板接头的预制地连墙,解决现浇地连墙存在等待混凝土凝固导致工期延长、浇筑时质量不易保证和软弱地层中墙面平整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预制地连墙墙幅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效果不易控制出现偏差,导致拼缝处止水效果较差,墙体的连接效果很难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限位卡槽钢板接头的预制地连墙,是由已插入墙幅和待插入墙幅左右拼接而成,每片墙幅的右侧端面上设有上下通长的凹槽和拼合阳面,每片墙幅的左侧端面上设有上下通长、与凹槽和拼合阳面相对应的凸头和拼合阴面,所述凹槽的表面是由一个槽底面和两个槽侧面组成,所述凸头的表面是由一个凸顶面和两个凸侧面组成,所述预制地连墙的拼缝处设有墙幅的限位系统,该限位系统包括沿两侧墙幅的拼缝表面分别预埋的多段钢板和垂直并在多段钢板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的一组栓钉,该限位系统还包括左右限位组件和前后限位组件,所述左右限位组件和前后限位组件均固定在多段钢板的表面且凸出墙幅、位于拼缝注浆空腔之内,已插入墙幅和待插入墙幅通过左右限位组件与墙幅的顶接左右限位,已插入墙幅和待插入墙幅通过前后限位组件之间的卡接前后限位,

所述拼合阳面的迎土侧埋有至少一道膨胀止水条封堵,所述拼合阳面和拼合阴面的背土侧通过多段钢板的板间焊缝封堵,每片墙幅内埋设有至少两道竖向通长的墙底注浆管道。

所述拼合阳面包括迎土侧的宽阳面和背土侧的窄阳面,所述已插入墙幅内的多段钢板包括迎土侧槽侧面板、槽底面板和背土侧槽侧面板分三段依次连接的钢板埋设,所述窄阳面与背土侧的槽侧面均由背土侧槽侧面板的两个表面代替,所述宽阳面上埋有至少一道膨胀止水条。

所述迎土侧槽侧面板的左端向内延伸埋入已插入墙幅的内部,栓钉沿迎土侧槽侧面板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背土侧槽侧面板的左端向内延伸埋入已插入墙幅的内部,栓钉沿迎土侧槽侧面板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拼合阴面包括迎土侧的宽阴面和背土侧的窄阴面,所述待插入墙幅内的多段钢板包括宽阴面板、迎土侧凸侧面板、凸顶面板、背土侧凸侧面板和窄阴面板分五段依次连接的钢板埋设。

所述栓钉沿宽阴面板和凸顶面板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左右限位组件是垂直间隔焊接在凸顶面板表面的一组限位栓钉,限位栓钉的顶端顶在槽底面板的表面。

所述前后限位组件是分别焊接在迎土侧槽侧面板与迎土侧凸侧面板之间、背土侧槽侧面板与背土侧凸侧面板之间成对设置的限位角钢组件,每个限位角钢组件均包括开口相背的两个角钢,所述待插入墙幅上固定的角钢卡固于已插入墙幅上的角钢的左侧。

所述角钢的连接肢均焊接在多段钢板的表面,角钢的限位肢相互限位卡固。

所述背土侧槽侧面板和窄阴面板之间通过板间焊缝封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已插入墙幅和待插入墙幅的拼缝处巧妙设计墙幅的限位系统,通过对墙幅的左右限位和前后限位调整墙幅的垂直安装精度,使得待插入墙幅自上而下与已插入墙幅连接紧密,达到控制墙体垂直度和有效止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已插入墙幅和待插入墙幅通过在通过迎土侧的膨胀止水条顶压紧密,自适应性防水接头措施,并通过背土侧限位系统之间的现场焊缝保证接缝防水,有效避免插入待插入墙幅时两墙难以紧密连接从而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渗漏问题,保证接头防水的可靠性,减小基坑开挖过程中突水突泥事故发生几率。

本实用新型并在拼缝注浆空腔内注浆,进一步加强接头防水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地连墙墙板和限位系统在工厂预制加工而成,不需另外设计专用槽端接头措施,适用范围极广,可有效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减少工程工期,可靠控制墙体平整度,提升工程质量。本实用新型的都可以在工厂内进行设计加工,适用范围极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未显示限位组件的墙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已插入墙幅、2-待插入墙幅、3-凸头、3.1-凸顶面、3.2-凸侧面、4-凹槽、4.1-槽底面、4.2-槽侧面、5-墙底注浆管道、6-拼缝注浆空腔、7-拼合阳面、7.1-宽阳面、8-拼合阴面、8.1-宽阴面、8.2-窄阴面、9-栓钉、10-左右限位组件、11-前后限位组件、12-迎土侧槽侧面板、13-槽底面板、14-背土侧槽侧面板、15-宽阴面板、16-迎土侧凸侧面板、17-凸顶面板、18-背土侧凸侧面板、19-窄阴面板、20-板间焊缝、21-膨胀止水条、22-连接肢、23-限位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4所示,一种带限位卡槽钢板接头的预制地连墙,是由已插入墙幅1和待插入墙幅2左右拼接而成,每片墙幅的右侧端面上设有上下通长的凹槽4和拼合阳面7,每片墙幅的左侧端面上设有上下通长、与凹槽4和拼合阳面相对应的凸头3和拼合阴面8,所述凹槽的表面是由一个槽底面4.1和两个槽侧面4.2组成,所述凸头的表面是由一个凸顶面3.1和两个凸侧面3.2组成,所述预制地连墙的拼缝处设有墙幅的限位系统,该限位系统包括沿两侧墙幅的拼缝表面分别预埋的多段钢板和垂直并在多段钢板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的一组栓钉9,该限位系统还包括左右限位组件10和前后限位组件11,所述左右限位组件10和前后限位组件11均固定在多段钢板的表面且凸出墙幅、位于拼缝注浆空腔6之内,已插入墙幅1和待插入墙幅2通过左右限位组件10与墙幅的顶接左右限位,已插入墙幅1和待插入墙幅2通过前后限位组件11之间的卡接前后限位,

所述拼合阳面7的迎土侧埋有至少一道膨胀止水条21封堵,所述拼合阳面7和拼合阴面8的背土侧通过多段钢板的板间焊缝20封堵,每片墙幅内埋设有至少两道竖向通长的墙底注浆管道5。

所述拼合阳面7包括迎土侧的宽阳面7.1和背土侧的窄阳面,所述已插入墙幅内的多段钢板包括迎土侧槽侧面板12、槽底面板13和背土侧槽侧面板14分三段依次连接的钢板埋设,所述窄阳面与背土侧的槽侧面4.2均由背土侧槽侧面板14的两个表面代替,所述宽阳面7.1上埋有至少一道膨胀止水条21。

所述迎土侧槽侧面板12的左端向内延伸埋入已插入墙幅1的内部,栓钉9沿迎土侧槽侧面板12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背土侧槽侧面板14的左端向内延伸埋入已插入墙幅1的内部,栓钉9沿迎土侧槽侧面板12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拼合阴面8包括迎土侧的宽阴面和背土侧的窄阴面,所述待插入墙幅内的多段钢板包括宽阴面板15、迎土侧凸侧面板16、凸顶面板17、背土侧凸侧面板18和窄阴面板19分五段依次连接的钢板埋设。

所述栓钉9沿宽阴面板15和凸顶面板17的背部间隔固定连接。

所述左右限位组件10是垂直间隔焊接在凸顶面板17表面的一组限位栓钉,限位栓钉的顶端顶在槽底面板13的表面。

所述前后限位组件11是分别焊接在迎土侧槽侧面板12与迎土侧凸侧面板16之间、背土侧槽侧面板14与背土侧凸侧面板18之间成对设置的限位角钢组件,每个限位角钢组件均包括开口相背的两个角钢,所述待插入墙幅上固定的角钢卡固于已插入墙幅上的角钢的左侧。

所述角钢的连接肢22均焊接在多段钢板的表面,角钢的限位肢23相互限位卡固。

所述背土侧槽侧面板14和窄阴面板19之间通过板间焊缝20封堵。

本实用新型中,地下连续墙墙幅均在工厂里使用模板加工而成,墙幅及墙幅内预埋件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进而保证墙幅的安装精度。通过限位系统的作用,使待插入墙幅不能前后左右移动,只能垂直下放与已插入墙幅连接紧密,最后通过开挖基坑现场安装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形成密闭空间,然后再通过插入注浆管在拼缝注浆空腔内进行现场注浆形成墙体的封闭体系。

本实用新型中,每片墙幅内埋设有至少两道竖向通长的墙底注浆管道,墙幅放入槽体并稳定后可以在孔内灌浆,使墙体与土体贴紧密;所述预制地连墙可以通过墙体内预埋的螺栓套筒,套筒连接吊环可以方便墙体竖向和横向的吊装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第一,在预制场使用模板预制地连墙墙幅,严格控制限位系统中墙幅内预埋件及墙幅的尺寸公差,并对外漏钢构件做防锈处理;

第二,将预制地连墙墙幅使用加长平板车运输至施工场地,运输过程中保证预制墙幅不受损伤,必要时可使用托架和钢丝绳紧固器固定;

第三,使用抓斗或其他开槽机开槽,开槽长度和宽度略大于单幅预制地连墙长度和宽度,并在槽底铺一层碎石找平;

第四,使用吊车通过吊装环吊装预制地连墙第一幅并下放至槽内,下放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泥浆液位,以防止槽内土体塌孔,下放过程中通过水准仪测量并调整预制地连墙垂直度;

第五,使用抓斗或其他开槽机开槽,在已插入的预制地连墙的凹槽一侧开槽,宽度略大于单幅预制地连墙宽度,开槽长度略大于单幅墙体的长度,同时在槽底铺一层碎石找平;

第六,使用吊车通过地连墙吊装环吊装预制地连墙待插入幅,下放过程前对好插入点位置以后慢慢下放,墙体沿着限位系统中角钢限位部缓慢下降,依靠自重自上而下此时一定要保证墙体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同时下放过程中从凹槽处插入并保证一定的泥浆液位,下放过程中通过水准仪测量并调整预制地连墙垂直度;

第七,对背土侧槽侧面板和窄阴面板之间进行焊接封堵;

第八,重复以上第三、四、五、六步完成第三幅预制地连墙施工;

第九,向两幅预制地连墙的拼缝注浆空腔内注入清水,置换拼缝内的泥浆, 避免在遇水膨胀胶条表面形成泥皮,影响吸水效果;

第十,通过墙底注浆管道实施对墙体底部注浆进行封底,之后通过拼缝注浆空腔向两幅墙体的接缝处及周边注浆。

第十一,重复以上步骤(在直角拐角处使用直角型异型可装配埋入式地下连续墙实现预制地连墙施工)完成地连墙施工;

第十二,墙体完成施工以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开挖以后的背土侧安装可拆卸式防水装置,保证接缝的密闭,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