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砖单元、护坡砖组及具有其的护坡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968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坡砖单元、护坡砖组及具有其的护坡砖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坡砖单元、护坡砖组及具有其的护坡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公路、铁路、道路、水库、河道、公园及其它工程的边坡上都需要修筑防护工程,以防止相关工程的边坡发生塌陷、冲刷、水土流失等问题。目前防护时,通常采用:石砌边坡、现浇砼边坡和砼预制块砌筑边坡等防护形式,但是前述这些防护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的缺陷,石砌边坡、现浇砼边坡的防护形式整体性较好,但是在施工时投入的人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较大,成本较高,而且使用年限较短,容易发生不均匀的沉陷,砼预制块砌筑边坡这种边坡防护形式,整体性不好,短时间内就容易发生边坡滑落的情况,而且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坡砖单元、护坡砖组及具有其的护坡砖结构,具有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道塌陷、铺设简单、整体防护效果好、易拆卸、透气性好、不易积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护坡砖单元,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设有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通孔;

在砖本体的顶面设有凸起,砖本体的底面设有相对于砖本体的底面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凸起的形状和尺寸适于与凹陷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孔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土地的透气性。在使用时还可以在通孔中插入钢筋,进一步增加牢固性。

凸起和凹陷部的设置,在铺设时,对于相邻的两个护坡砖单元,只需要将其中一个护坡砖单元的凸起与另一护坡砖单元的凹陷部配合连接,具有铺设简单、整体防护效果好、易拆卸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坡砖单元具有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道塌陷、铺设简单、易拆卸、整体防护效果好、透气性好、不易积水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砖本体的纵截面为八边形,所述砖本体的顶面和底面平行,通孔的轴线位于砖本体的纵向中心轴线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上述形状的砖本体,相比其他形状的砖本体,有利于加强铺设时的稳定程度。尤其适于在水面以上的边坡铺设。

多个护坡砖单元被铺设到边坡上后,整个平面并非是完全铺满边坡的,相邻的护坡砖单元的砖本体会之间会留有缺口,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缺口内种植植被,具有固化土地,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道塌陷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设置在通孔的顶端的孔口处,所述凸起的内部与通孔连通;所述凹陷部为环形,凹陷部设置在通孔的底端的孔口处,所述凹陷部与通孔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设置的凸起和凹陷部,有利于二者更好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铺设时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的内径等于凸起的外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铺设时,可以使凹陷部与凸起配合的更紧密。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底端孔口的直径大于其顶端孔口的直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下锁扣在一起,整体防护效果突出。

进一步,所述砖本体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砖本体的顶面的水引到砖本体底部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凹槽的设置,一方面加速水的流动,避免转本体的表面积水,另一方面增大摩擦力,具有防滑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凹槽为条形槽,分为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一端与第二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形槽的另一端与第三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形槽位于砖本体的顶面上,第二条形槽位于砖本体的正面或反面上,第三条形槽位于砖本体的底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铺设后的外表面是否能看到凹槽,适用于多种不同生态情况的坡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坡砖组,所述护坡砖组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上述护坡砖单元,相邻的护坡砖单元的侧面连接在一起或一体呈型。

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坡砖组具有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道塌陷、铺设简单、易拆卸、整体防护效果好、透气性好、不易积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坡砖结构,包括多个上述护坡砖组,多个护坡砖组分成多行排列在坡面上,相邻行的护坡砖组通过凸起与凹陷部配合连接。

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坡砖结构具有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道塌陷、铺设简单、易拆卸、整体防护效果好、透气性好、不易积水等优点。

进一步,护坡砖组与相邻行的护坡砖组错开一个护坡砖单元排列。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错开一个护坡砖单元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坡砖结构的稳定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组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结构的结构图(砖本体的正面设有凹槽);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坡砖结构的结构图(砖本体的反面设有凹槽)。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护坡砖单元,11、砖本体,12、通孔,13、凹陷部,14、凹槽,2、护坡砖组,3、护坡砖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护坡砖单元,包括砖本体11,所述砖本体11设有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通孔12;在砖本体11的顶面设有凸起15,砖本体11的底面设有相对于砖本体11的底面向内凹陷的凹陷部13,所述凸起15的形状和尺寸适于与凹陷部13配合连接。

所述砖本体11的纵截面为八边形,所述砖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平行,通孔12的轴线位于砖本体11的纵向中心轴线上。

所述凸起15为环形,凸起15设置在通孔12的顶端的孔口处,所述凸起15的内部与通孔12连通;所述凹陷部13为环形,凹陷部13设置在通孔12的底端的孔口处,所述凹陷部13与通孔12连通。

所述凸起15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13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13的内径等于凸起15的外径。

所述通孔12的底端的孔口的直径大于其顶端的孔口的直径。

所述砖本体11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砖本体11的顶面的水引到砖本体11底部的凹槽14。

所述凹槽14为条形槽,分为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一端与第二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形槽的另一端与第三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顶面上,第二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正面或反面上,第三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底面上。

如图1-7所示,一种护坡砖组,所述护坡砖组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上述护坡砖单元1,相邻的护坡砖单元1的侧面连接在一起或一体呈型。

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护坡砖结构,包括多个上述护坡砖组2,多个护坡砖组2分成多行排列在坡面上,相邻行的护坡砖组2通过凸起15与凹陷部13配合连接。护坡砖组2与相邻行的护坡砖组2错开一个护坡砖单元1排列。

下面通过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来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1-7所示,一种护坡砖组2,所述护坡砖组2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护坡砖单元1,其中一个护坡砖单元1的侧面与另一个护坡单元的侧面连接在一起或一体呈型。

护坡砖单元1,包括砖本体11,所述砖本体11设有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通孔12;在砖本体11的顶面设有凸起15,砖本体11的底面设有相对于砖本体11的底面向内凹陷的凹陷部13,所述凸起15的形状和尺寸适于与凹陷部13配合连接。在进行铺设时,最低的一层为N层(N大于等于1),沿着边坡的坡面方向越往上层数值越大,位于第N层的护坡砖单元的凸起与第N+1层的护坡砖单元的凹陷部配合连接,第N+1层的护坡砖单元的凸起与第N+2层的护坡砖单元的凹陷部配合连接,按照此种排列方式,一直布满整个边坡。

所述砖本体11的纵截面为八边形,相对的两条边均平行。砖本体11的形状为在长方体切去四个角后的得到的立体结构,为十面体,相对的两个面均平行,这种结构更适合与在水面以上的边坡铺设,如果在水面以下的边坡铺设也可以不切去四个角。砖本体11的两侧各有三个连接面,分别为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依次首尾相接连接成框形结构,框形结构的纵截面为底边开口的梯形,第二连接面与砖本体11的顶面垂直。在铺设时,沿着边坡的宽度方向,对于每组护坡砖组,并列设置的两个护坡砖单元的第二连接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列设置的两个护坡砖单元的第一连接面形成V形的缺口,并列设置的两个护坡砖单元的第三连接面形成V形的缺口。多个护坡砖组并列铺设时,护坡砖组的第二连接面与与其相邻的护坡砖组的第二连接面紧密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接面的设置可以保证铺设后的结构更加稳固。第一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的设置可以保证在铺设后的平面上留下四边形的空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透气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在孔隙内种植植被,进一步固化土地。

通孔12的轴线位于砖本体11的纵向中心轴线上。所述通孔12的底端的孔口的直径大于其顶端的孔口的直径。通孔12的顶端的孔口和底端的孔口均为圆形。在设置时,通孔12的顶端的孔口的直径可以为底端的孔口直径的1/2。

所述凸起15为环形,凸起15设置在通孔12的顶端的孔口处,围绕在顶端的孔口的四周,所述凸起15的内部与通孔12连通;所述凹陷部13为环形,凹陷部13设置在通孔12的底端的孔口处,所述凹陷部13与通孔12连通。所述凸起15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13为圆环状,所述凹陷部13的内径等于凸起15的外径。凸起的高度可以为砖本体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的1/16。

所述砖本体11的表面上设有两条用于将砖本体11的顶面的水引到砖本体11底部的凹槽14。两条凹槽14平行设置。两条凹槽14之间的距离为砖本体长度的1/2。两条凹槽14对称设置在通孔12的两侧。

所述凹槽14为条形槽,分为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和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一端与第二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形槽的另一端与第三条形槽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顶面上,第二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正面或反面上,第三条形槽位于砖本体11的底面上。只在正面和反面的其中一面上设有第二条形槽,在使用时,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来控制引水的情况。

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护坡砖结构3,包括多个护坡砖组2,多个护坡砖组2分成多行排列在坡面上,相邻行的护坡砖组2通过凸起15与凹陷部13配合连接。护坡砖组2与相邻行的护坡砖组2错开一个护坡砖单元1排列。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