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护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679阅读:1114来源:国知局
桩基护筒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桩基护筒套。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利用钻孔机施工桩孔时,通常会设置护筒,利用护筒增加孔内井水压力防止坍孔,还能起到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作用。由于桩孔的孔径会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选择,其变化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规格,这样在为桩孔配置护筒时,一般会选用直径较大的护筒,以节省材料资源避免材料的浪费。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mm至400mm。由于护筒采用的内径较大,导致钻孔机的钻头定位困难,该钻头在伸入护筒内后很难找准桩孔的中心。钻孔机的钻头在钻孔、卸土往复的过程中,易产生钻头偏位,若钻头再进入护筒后偏离了已钻桩孔的孔口,该钻头会磕碰护筒内孔口周围的土体而造成岩土下落,进而破坏了桩孔的孔口,桩基成孔直径偏差大,现场检测无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桩基护筒套,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筒采用的内径较大,导致钻孔机的钻头定位困难,该钻头在伸入护筒内后很难找准桩孔的中心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基护筒套,装设于桩基护筒上供定位钻孔机的钻头,所述桩基护筒套包括:筒体和装设于所述筒体外壁面的安装架,所述筒体的直径与钻头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筒体插设于桩基护筒内并通过所述安装架架设于所述桩基护筒上,所述安装架上装设有限位结构,调整所述筒体的位置以令所述筒体与待施工的桩孔同心、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筒体限位固定于所述桩基护筒上。筒体的内径与桩孔径同心与桩机钻头的直径相适配,全程控制桩基成孔大小。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采用一个直径和钻头的直径相适配的筒体,在筒体的外壁面装设有安装架,将筒体插设于桩基护筒内并通过所述安装架架设于所述桩基护筒上,所述安装架上装设有限位结构,调整所述筒体的位置以令所述筒体与待施工的桩孔同心、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筒体限位固定于所述桩基护筒上。这样由于钻头的直径和筒体的的直径相适配,从而当钻头伸入到筒体中,钻头与筒体同心,又由于筒体设置为与桩孔同心,从而钻头在伸入护筒后容易找准桩孔的中心,能够提高桩机的钻头的定位精度。桩机钻孔卸土往复钻头的就位偏差小,解决了钻头磕碰护筒下土体造成岩土下落的问题。将桩基护筒套架设在桩基护筒上,降低所需桩基护筒的高度,提高桩基护筒的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的吊装环。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两对线痕,每对线痕沿所述筒体的筒口径向设置,以令连接每对线痕的直线得到的交点可确定所述筒口的圆心。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一对支杆和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一对支杆搁置于所述桩基护筒顶部、且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螺合于所述支杆的调节螺母,移动一个所述支杆上的调节螺母至贴设于所述桩基护筒的内壁面,移动另一个所述支杆上的调节螺母至贴设于所述桩基护筒的外壁面,以对所述筒体的位置形成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装环有四个,两两对称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的上半部分。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有四个,两两对称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的下半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和桩基护筒配合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和桩基护筒配合施工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装设于桩基护筒上供定位钻孔机的钻头,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包括:筒体1和安装架2,其中筒体1的直径与钻头的直径相适配,安装架2装设于筒体1的外壁面,筒体1插设于桩基护筒3内,并通过安装架2架设于桩基护筒3上,安装架2上装设有限位结构20,调整筒体1的位置,以令筒体1与待施工的桩孔同心、并通过限位结构20将筒体1限位固定于桩基护筒3上。这样由于钻头的直径和筒体的直径相适配,从而当钻头伸入到筒体中,钻头与筒体同心,又由于筒体设置为与桩孔同心,从而钻头在伸入筒体后容易找准桩孔的中心,能够提高桩机的钻头的定位精度。桩机钻孔卸土往复钻头的就位偏差小,解决了钻头磕碰护筒下土体造成岩土下落的问题。将桩基护筒套架设在桩基护筒上,降低所需桩基护筒的高度,提高桩基护筒的可控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筒体1的外壁面固定有吊装环4。在本实施例中,吊装环4有四个,两两对称固定于筒体1的外壁面的上半部分。这样在吊装吊装环4时,能够使筒体1保持平衡,不容易发生倾斜,方便将筒体1准确放置在桩基护筒3的顶部。吊装环4为采用钢筋弯折而成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两端焊接固定于筒体1上半部分的筒壁的外侧面上。

筒体1的外壁面至少设有两对线痕10,每对线痕10沿筒体1的筒口径向设置,以令连接每对线痕10的直线的交点可确定筒口的圆心。在后续施工时,将线痕10作为对照线,找到筒体1的中心,在将筒体1架设在桩基护筒后微调移动筒体1的位置,使得筒体1的中心与桩孔的中心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结构的中间与筒壁上对应处刻上线痕10,线痕10竖向设置。线痕10有四个,由于四个吊装环4两两对称,连接相对的两个线痕10相连的直线经过筒体1的中心,另外相对的两个线痕10相连的直线也经过筒体1的中心,从而利用这两条直径的交点确定筒体1的中心。在定位桩机钻孔时,可以将这四个线痕10作为参照线,来确定筒体1的中心。

安装架2包括一对支杆200和连接于一对支杆200之间的连接杆201,一对支杆200搁置于桩基护筒3的顶部、且相对设置。限位结构20装设在安装架2上,用限位结构20来固定筒体1。

限位结构20包括:至少两个调节螺母202,调节螺母202螺合于支杆200上,移动一个调节螺母202至贴设于桩基护筒3的内壁面,移动另一个调节螺母202至贴设于桩基护筒3的外壁面,以对筒体1的位置形成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采用钢筋弯折而成。支杆200弯折形成固定端,将固定端焊接固定于筒体1的外壁面、且位于筒体1的下半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采用厚不小于8mm的钢板制作。筒体1的钢板接头处焊接密实、饱满。制作时,筒体1的直径比待施工的桩基的直径稍大,筒体1的长度为0.3m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桩基护筒3采用厚不小于8mm的钢板制作。桩基护筒3的钢板接头处焊接密实、饱满。制作时,桩基护筒3的直径比待施工的桩基的直径大100mm以上,桩基护筒3的长度为1.0m以上。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施工方法作说明:

按照上述说明的结构制作桩基护筒套。利用起吊机钢丝绳卡环链接或人工搬抬四个吊装环,将桩基护筒套吊装到待安装的桩基护筒的上方。

将桩基护筒套的安装架搁置在桩基护筒的顶部,从而利用安装架使得桩基护筒套架设在桩基护筒上。

根据桩基护筒套上的两对线痕,连接每对线痕的直线得到的交点找到筒体的中心。在找到筒体的中心之后,将筒体移动到和桩孔的同心。接着利用限位结构将筒体固定在桩基护筒上,移动一个调节螺母至贴设于桩基护筒的内壁面,移动另一个调节螺母至贴设于桩基护筒的外壁面,这样对筒体的位置形成限位固定,完成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安装。

根据桩基护筒套内径检测桩基桩孔直径,采用铅锤吊线依据护筒套内径实测实量数据,调节桩机钻头侧壁焊接刀片厚度,确保桩基桩孔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采用一个直径和钻头的直径相适配的筒体,在筒体的外壁面固定有安装架,将安装架支设于桩基护筒的顶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桩基护筒套架设于桩基护筒的顶部、且筒体与待施工的桩基同心。这样由于钻头的直径和筒体的直径相适配,从而当钻头伸入到筒体中,钻头与筒体同心,又由于筒体设置为与桩孔同心,从而钻头在伸入护筒后容易找准桩孔的中心,能够提高桩机的钻头的定位精度。桩机钻孔卸土往复钻头的就位偏差小,解决了钻头磕碰护筒下土体造成岩土下落的问题。将桩基护筒套架设在桩基护筒上,降低所需桩基护筒的高度,提高桩基护筒的可控性。护筒套设有吊装环,便于吊装。通过移动两个调节螺母以对筒体的位置形成限位固定。筒体的外壁面设有成对的线痕,便于找到筒体的中心来对准桩孔的中心。桩机成孔时溢出泥浆水头低,泥浆引流效果好,确保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灌。下钢筋笼准确,避免钢筋笼与钻孔土岩壁碰撞引起岩土下落。浇筑混凝土后可将桩基护筒套拆卸下来,不影响桩机成孔、深孔清渣、钢筋下笼与混凝土浇筑。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