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973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推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土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在车身前部具备推土铲、在车身后部具备硬土以及软石的挖掘所使用的松土装置的推土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171751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17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大型推土机中,为了进行驾驶室的后方的维护以及清扫等作业,有时在燃料箱的上方设置工作台。在设有工作台的情况下,当搭乘于驾驶室内的驾驶员欲要观察车身的后方时,驾驶员的视野可能被工作台遮挡,从而导致后方的目视确认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身的后方的目视确认性的推土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推土机包括: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室;配置于驾驶室的后方的燃料箱;以及成为驾驶员的立足地的工作台。工作台配置于燃料箱的上方。在工作台的前缘部形成有缺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推土机,在驾驶室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缺口部观察车辆的后方。能够避免在驾驶室内搭乘的驾驶员的视野被工作台遮挡的问题,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后方的目视确认性。

上述的推土机还包括配置于缺口部的上方的扶手。由此,工作人员能够把持扶手而使姿势稳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的推土机中,从燃料箱的上表面到后表面形成有燃料箱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凹部。凹部与缺口部在俯视观察下重叠。由此,在驾驶室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凹部以及缺口部目视确认更宽的范围。

上述的推土机还包括配置于燃料箱的后方的松土装置。由此,在驾驶室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缺口部目视确认松土装置的松土铲尖。

上述的推土机还包括搭载驾驶室的车身框架。工作台固定于车身框架。由此,能够将工作台设置成更稳定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台上的作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推土机,能够提高车身的后方的目视确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推土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推土机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推土机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将工作台的周边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通过缺口部观察到的松土铲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推土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推土机10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推土机10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推土机10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推土机10主要具备车辆主体1、推土铲2和行驶装置。行驶装置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体3。车辆主体1配置在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体3之间。推土铲2配置在车辆主体1的前方位置。

车辆主体1包括驾驶室(运转室)9与发动机室8。驾驶室9配置在车辆主体1的后上部。发动机室8配置在驾驶室9的前方。发动机室8配置在驾驶室9与推土铲2之间。在发动机室8内收纳有发动机21。对推土机10进行操作的驾驶员搭乘于驾驶室9内。驾驶室9构成为,在内部具有供驾驶员落座的驾驶席,且将该驾驶席包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推土机10直行行驶的方向称作推土机10的前后方向。将推土机10的前后方向上的、推土铲2从车辆主体1突出的一侧称为前方向。将推土机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与前方向相反的一侧称为后方向。推土机10的左右方向是在俯视观察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前方向时的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推土机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确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地面所在的一侧为下侧,天空所在的一侧为上侧。

前后方向是落座在驾驶室9内的驾驶席的驾驶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推土机10的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是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的上下方向。与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正对的方向是前方向,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背后方向是后方向。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与正面正对时的右侧、左侧分别是右方向、左方向。落座在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脚部侧是下侧,头顶侧是上侧。

在以下的附图中,由图中箭头x示出前后方向,由图中箭头y示出左右方向,由图中箭头z示出上下方向。

在驾驶室9的后表面上端部安装有电容器收纳部9c。电容器收纳部9c从驾驶室9向后方突出。在电容器收纳部9c内收纳有空调用的电容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俯视图中,为了图示明确,而省略了对电容器收纳部9c的图示。

推土机10在前方具备作为工作装置的推土铲2。推土铲2是用于进行砂土的挖掘以及整地等作业的工作装置。推土铲2在左右两侧由框架4支承。框架4是四棱柱状的构件。框架4的一端通过旋转自如的支承部安装在推土铲2的背面。框架4的另一端支承于行驶装置的侧面。

推土铲2由倾转缸5以及提升缸6驱动。倾转缸5的一端支承于推土铲2的背面。倾转缸5的另一端支承于框架4的上表面。通过倾转缸5的利用液压的伸缩,推土铲2的上端以将框架4安装于推土铲2的支承部为中心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推土铲2的倾转角度产生变化。

提升缸6的一端支承于推土铲2的背面。提升缸6的中间部由车辆主体1的侧面支承。通过提升缸6的利用液压的伸缩,推土铲2以框架4的另一端为中心,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车辆主体1安装有前格栅23。前格栅23配置在车辆主体1的前端。前格栅23以覆盖在车辆主体1的前端形成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推土铲2在前格栅23的前方空出间隙地配置。

在车辆主体1的后端配置有燃料箱26。燃料箱26配置于驾驶室9的后方。燃料箱26在其内部贮存有向发动机21供给的燃料。

如图1所示,在侧视观察下,燃料箱26的高度越朝向后方越低。燃料箱26具有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的锥形面。在燃料箱26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凹部27。从燃料箱26的上表面到后表面,燃料箱26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凹部27。

推土机10在车辆主体1的后方具备作为其他的工作装置的松土装置11。松土装置11是用于贯穿并粉碎岩石等硬质材料的工作装置。在推土机10的前后方向上,松土装置11从车辆主体1突出的一侧为后方向。松土装置11在燃料箱26的后方空出间隔地配置。

松土装置11具有柄部12。在柄部12的下端设有松土铲尖13。松土装置11将松土铲尖13刺入岩石等中,通过行驶装置产生的牵引力来进行岩石的切削或者粉碎。松土装置11由倾转缸15以及提升缸16驱动。

在倾转缸15以及提升缸16的下方设有松土臂14。松土臂14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车辆主体1。在松土臂14的另一端,以能够相对于松土臂14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梁17。柄部12设置成,相对于松土臂14能够以梁17为中心转动。

在燃料箱26的上方配置有工作台30。图4是将工作台30的周边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如图1~3以及图4所示,工作台30配置于驾驶室9的后方。工作台30是在驾驶室9的后方进行作业的驾驶员的立足地。驾驶员在工作台30上进行的作业例如是驾驶室9的窗的清扫、燃料箱26的过滤器更换及通气装置的维护、以及电容器收纳部9c内收纳的电容器的清扫等。

在工作台30的后缘安装有用于防止无法预料的下落的导轨31。在工作台30的缘部安装有脚尖板32。工作台30的地板面可以利用将构件组合成格子状而成的栅板等,构成为能够从工作台30上通过地板面观察到下方。工作台30的地板面也可以利用网纹板等材料,构成为无法从工作台30上通过地板面观察到下方。工作台30的地板面也可以是防滑表面。

工作台30具有前缘30f。前缘30f是工作台30的前方的缘部。前缘30f与驾驶室9对置。在工作台30上形成有将前缘30f的一部分切除而成的缺口部33。在工作台30的地板面是栅板的情况下,通过形成比构成栅板的格子的相邻的两个构件间的间隔大的开口而构成缺口部33。如图3所示,在燃料箱26上形成的凹部27与在工作台30上形成的缺口部33在俯视观察下重叠。缺口部33形成在与凹部27对应的位置。

缺口部33形成为在如图3所示的俯视观察下呈大致六边形状或对大致矩形的两个顶点进行了倒角而成的形状。通过从工作台30的前缘30f折弯并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缘部分、以随着从该一对缘部分的一方向另一方接近而朝向后方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倾斜地延伸的两个缘部分、以及将这两个缘部分的端部彼此相连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缘部分来规定缺口部33的外缘。

缺口部33的形状不局限于该示例。只要不损害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的作业性,并且能够确保从驾驶室9通过缺口部33观察后方的工作人员的视野,则也可以通过任意组合平面或曲面而成的形状来规定缺口部33的外缘。

工作台30由于形成有缺口部33,因此,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小。工作台30具有中央部34、左方部37和右方部38。在工作台30中的、车辆主体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部分设有中央部34,在左侧的部分设有左方部37,在右侧的部分设有右方部38。右方部38相对于中央部34而言设置在右侧。左方部37相对于中央部34而言设置在左侧。左方部37与右方部38经由中央部34连结。

中央部34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左方部37以及右方部38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另一方面,中央部34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确保为工作人员能够步行通过中央部34的程度。其结果是,在左方部37以及右方部38形成有较大的作业空间。工作人员能够在左方部37或右方部38上以立起的姿势或坐下的姿势等任意的姿势进行作业。

在缺口部33的上方配置有扶手36。如图3、4所示,扶手36由左右分割的两个构件构成。扶手36具有固定于缺口部33的缘部的一端。扶手36从一端向上方延伸,再弯曲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左右的扶手36在与一端相反侧的另一端的附近,在沿着左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延伸。右侧的扶手36的另一端朝向左方地配置,左侧的扶手36的另一端朝向右方地配置。右侧的扶手36的另一端与左侧的扶手36的另一端相互面对。

工作台30由支承柱51支承。支承柱51的上端固定于工作台30。在支承柱51的下端设有固定部52。固定部52利用多个螺栓53固定于车身框架50。驾驶室9隔着减振器支座搭载在车身框架50上。工作台30借助支承柱51固定于车身框架50。燃料箱26搭载于在车身框架50上设置的橡胶支座上。

沿着车身框架50的左缘设有用于能够从地上向工作台30接近的接近通路40。在接近通路40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无法预料的下落的导轨41。

图5是示出通过缺口部33观察到的松土铲尖13的示意图。图5中示意性地图示出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观察后方下侧时的图像。松土铲尖13进入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观察后方下侧时的视野内。通过在燃料箱26上形成有凹部27,在工作台30上形成有缺口部33,从而如图5所示,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经由通过凹部27以及缺口部33形成的中空空间目视确认松土铲尖13。图1中所示的双点划线虚拟地示出了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观察后方下侧时的视线。

通过形成凹部27,能够抑制由于燃料箱26介于驾驶员的视点与松土铲尖13之间而妨碍松土铲尖13的目视确认。通过形成缺口部33,能够抑制由于工作台30介于驾驶员的视点与松土铲尖13之间而妨碍松土铲尖13的目视确认。

图5中图示了以松土铲尖13接触地面的方式配置柄部12时的图像。也存在通过利用提升缸16来驱动柄部12从而将松土铲尖13配置在从地面离开的位置的情况。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无法目视确认从地面离开地配置的松土铲尖13。值得注意的是,松土铲尖13并非如图5所示那样始终能够从驾驶室9目视确认,也存在随着柄部12的位移而导致松土铲尖13存在于无法从驾驶室9目视确认的位置的情况。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推土机10具备成为驾驶员的立足地的工作台30。工作台30配置于在驾驶室9的后方配置的燃料箱26的上方。在工作台30上形成有将工作台30的前缘30f的一部分切除而成的缺口部33。

通过设置工作台30,能够提高驾驶员在驾驶室9的后方进行作业时的作业性。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在工作台30上形成的缺口部33观察车辆主体1的后方。通过在工作台30上形成缺口部33,能够避免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的视野被工作台30遮挡的问题,因此能够提高车辆主体1的后方的目视确认性。

另外,如图4所示,推土机10还具备配置于缺口部33的上方的扶手36。工作人员在工作台30上进行作业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把持扶手36而使姿势稳定。例如,在工作台30上以坐下的姿势进行作业的驾驶员能够一边用手握住扶手36一边进行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如图3所示,从燃料箱26的上表面到后表面形成有燃料箱26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凹部27。在燃料箱26上形成的凹部27与在工作台30上形成的缺口部33在俯视观察下重叠。通过将缺口部33设置在与凹部27对应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凹部27以及缺口部33目视确认更宽的范围。

另外,如图1所示,推土机10还具备配置于燃料箱26的后方的松土装置11。如图5所示,在驾驶室9内搭乘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凹部27以及缺口部33目视确认松土装置11的松土铲尖13。

另外,如图4所示,推土机10还具备搭载驾驶室9的车身框架50。工作台30固定于车身框架50。工作台30配置于燃料箱26的上方,但未固定在燃料箱26上。燃料箱26隔着橡胶支座搭载在车身框架50上。燃料箱26与工作台30成为振动系统不同的结构。通过将工作台30固定于车身框架50,将工作台30与车身框架50设置成一体的结构,由此能够将工作台30设置成更稳定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台30上的作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工作台30上形成有将工作台30的前缘30f的一部分切除而成的缺口部3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示例。将工作台30的包含前缘30f的一部分区域规定为前缘部,缺口部33只要形成于该前缘部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工作台30具有从工作台30的左方的端部至右方的端部连续且呈直线地延伸的前缘30f,在前缘30f的正后方形成将工作台30的地板面一部分切除而成的缺口部33。

应当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都是例示的内容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而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主体,2推土铲,3履带式行驶体,4框架,5、15倾转缸,6、16提升缸,8发动机室,9驾驶室,9c电容器收纳部,10推土机,11松土装置,12柄部,13松土铲尖,14松土臂,17梁,21发动机,23前格栅,26燃料箱,27凹部,30工作台,30f前缘,31、41导轨,32脚尖板,33缺口部,34中央部,36扶手,37左方部,38右方部,40接近通路,50车身框架,51支承柱,52固定部,53螺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