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46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挡墙,尤其涉及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当中。但是,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现有的悬臂式挡墙支护高度不宜超过6m,扶壁式挡墙不宜超过10m。因此,悬臂式挡墙存在有如下缺陷:挡墙支挡高度有限;挡墙高度越高混凝土用量将急剧增大,经济性越差;挡墙变形和稳定性难以控制。而扶壁式挡墙通过加设肋板,虽然提高了支挡结构的抗侧刚度,适用高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混凝土用量也随之增加,同时混凝土构件立模、浇筑等现场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寻求一个新的材料来替代混凝土构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通过该挡墙来替代传统的扶壁,以节省扶壁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并可以提高挡墙的有效支挡高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包括一钢筋混凝土立板、一钢筋混凝土底板以及若干个拉锚杆体;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竖直设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上设置有若干锚头,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预埋有若干个锚垫板;每所述拉锚杆体的一端均锁定于一所述锚头上,另一端均锚固于一所述锚垫板上。

进一步地,每所述拉锚杆体的外部均套设有一PVC保护管。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与钢筋混凝土底板为现场立模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拉锚杆体为施加预应力张拉锁定的轴向受拉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拉锚杆体与钢筋混凝土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5°~75°。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拉锚杆体之间的距离为3~5m。

进一步地,每所述锚头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的背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拉锚杆体替代传统的扶壁,节省了扶壁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2、底板和立板的受力状态得到了简化和明确,通过设置暗梁与拉锚杆体柔性连接,这样底板和立板的受力更接近于单向板的状况,这使得纵向钢筋用量减少了;3、通过张拉锚定,可以有效控制立板的侧向位移,提高了挡墙的有效支挡高度;4、工艺简单、成熟,且大幅减少了立模和养护的工期。总之,本发明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是对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优化和改进,它不仅使受力模式得到了简化,而且节省了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工期也得到了有效的缩短,是一种对边坡、挡墙的支挡都非常有益的类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挡墙,1-钢筋混凝土立板,2-钢筋混凝土底板,3-拉锚杆体,4-锚头,5-锚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100,包括一钢筋混凝土立板1、一钢筋混凝土底板2以及若干个拉锚杆体3;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竖直设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上设置有若干锚头4,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预埋有若干个锚垫板5;每所述拉锚杆体3的一端均锁定于一所述锚头4上,另一端均锚固于一所述锚垫板5上。通过将传统的扶壁优化为拉锚杆体3后(或者可以说本发明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100是扶壁式挡墙的简化版),钢筋混凝土立板1的约束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不再是简化为T型梁的计算模式,而是趋近于单向板的受力模式;同时,将拉锚杆体3的端部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底板2内,这使得钢筋混凝土底板2不再是分割为各个三向约束的双向板,而是在设置暗梁的条件下趋近于单向板的受力状态。

每所述锚头4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的背部。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为现场立模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即钢筋混凝土立板1和钢筋混凝土底板2均为钢筋砼结构。在具体实施时,钢筋混凝土立板1上需要先预留有若干个拉锚锚孔(未图示),以方便拉锚杆体3可以穿过钢筋混凝土立板1与背部的锚头4锁定,在锁定好拉锚杆体3后,需要采用混凝土或水泥浆液将拉锚锚孔封闭,同时浇筑混凝土墩将锚头4封闭;当然,在进行锁定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先通过张拉施加预应力,然后再用锚头4将拉锚杆体3锁定。

每所述拉锚杆体3的外部均套设有一PVC保护管(未图示),以对拉锚杆体3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拉锚杆体3为施加预应力张拉锁定的轴向受拉构件,在具体实施时,该拉锚杆体3可以是高强度螺纹钢筋或者钢绞线等轴向受拉构件。

为了提高受力效果,在具体设计时,所述拉锚杆体3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之间的夹角α为45°~75°。相邻两所述拉锚杆体3之间的距离d为3~5m。

本发明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进行放样和定位;(2)铺设垫层;(3)架设钢筋混凝土立板和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筋;(4)立模,此时需要在钢筋混凝土立板的部分预留若干PVC管以便于拉锚杆体可以穿过;(5)将拉锚杆体的一端固定在锚垫板上并放置于钢筋混凝土底板内,浇筑混凝土;(6)养护到设计的龄期;(7)将拉锚杆体的另一端锁定在锚头上,且若拉锚杆体为螺纹钢筋,则采用配套的螺帽锁紧;若拉锚杆体为钢绞线,则先采用千斤顶张拉至设计的强度,然后再采用夹片锁定;同时在锁定锚头之前,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施加需要的预应力;(8)采用混凝土将拉锚锚孔封闭,同时浇筑混凝土墩将锚头封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100,包括一钢筋混凝土立板1、一钢筋混凝土底板2以及若干个拉锚杆体3;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竖直设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上设置有若干锚头4,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预埋有若干个锚垫板5;每所述拉锚杆体3的一端均锁定于一所述锚头4上,另一端均锚固于一所述锚垫板5上。

每所述锚头4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的背部。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1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为现场立模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即钢筋混凝土立板1和钢筋混凝土底板2均为钢筋砼结构。在具体实施时,钢筋混凝土立板1上需要先预留有若干个拉锚锚孔,以方便拉锚杆体3可以穿过钢筋混凝土立板1与背部的锚头4锁定,在锁定好拉锚杆体3后,需要采用混凝土或水泥浆液将拉锚锚孔封闭,同时浇筑混凝土墩将锚头4封闭;当然,在进行锁定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先通过张拉施加预应力,然后再用锚头4将拉锚杆体3锁定。

每所述拉锚杆体3的外部均套设有一PVC保护管(未图示),以对拉锚杆体3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拉锚杆体3为施加预应力张拉锁定的轴向受拉构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拉锚杆体3采用高强度螺纹钢筋,在锁定该高强度螺纹钢筋时,需要采用配套的螺帽来锁紧。

为了提高受力效果,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拉锚杆体3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之间的夹角α为45°。相邻两所述拉锚杆体3之间的距离d为3m。

具体实施例二:

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拉锚杆体3采用钢绞线,在锁定该钢绞线时,需要先采用千斤顶张拉至设计的强度,然后再采用夹片锁定。且为了提高受力效果,在该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拉锚杆体3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之间的夹角α为53°。相邻两所述拉锚杆体3之间的距离d为4.2m。

具体实施例三:

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具体实施例三中,所述拉锚杆体3采用钢绞线,在锁定该钢绞线时,需要先采用千斤顶张拉至设计的强度,然后再采用夹片锁定。且为了提高受力效果,在该具体实施例三中,所述拉锚杆体3与钢筋混凝土底板2之间的夹角α为75°。相邻两所述拉锚杆体3之间的距离d为5m。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拉锚杆体替代传统的扶壁,节省了扶壁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2、底板和立板的受力状态得到了简化和明确,通过设置暗梁与拉锚杆体柔性连接,这样底板和立板的受力更接近于单向板的状况,这使得纵向钢筋用量减少了;3、通过张拉锚定,可以有效控制立板的侧向位移,提高了挡墙的有效支挡高度;4、工艺简单、成熟,且大幅减少了立模和养护的工期。总之,本发明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是对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优化和改进,它不仅使受力模式得到了简化,而且节省了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工期也得到了有效的缩短,是一种对边坡、挡墙的支挡都非常有益的类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