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砖和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406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砖和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砖和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土边坡。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及喷混泥土等护坡结构,且平铺在斜坡面上,在排出流经护坡结构上多余的水分的同时,也带走了泥沙,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不强。而随着水土流失,岸边植被的生长环境将受到影响,植被一旦无法良好生长,将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导致河岸边淤泥堆积,甚至堵塞各个管道,增加了维护清理成本。

目前,采用的大多数由护坡砖往往只具备护坡功能,生态功能不强,无法对生态起到很好的保护,如当河水或江水没过护坡墙(由护坡砖堆砌而成)的底部时,浸没在水中的护坡砖无法为水体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产所,无法起到保护生态多样性的作用。此外,大多数护坡砖在安装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安装复杂、牢固性不强等问题。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既能防洪护岸,又能为水体生物提供休憩场所,以及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牢固性强的护坡砖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的护坡砖结构外形不美观、牢固性差、护坡能力和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砖,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有空心槽,所述本体顶面设置有固定槽和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和固定槽位于本体顶面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垂直固定孔,固定槽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至本体顶面的外边缘;所述排水槽的槽体水平延伸,连通本体正面和中部空心槽;所述本体背面还设置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本体背面和中部空心槽;所述本体顶面在第一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一垂直连接孔,所述第一夹角为本体左侧面与背面形成的夹角;所述本体顶面在第二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二垂直连接孔,所述第二夹角为本体右侧面与背面形成的夹角。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为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顶面在第一夹角位置设设置有第一扇形槽,所述第一扇形槽包括第一扇形面,所述第一垂直连接孔设置于第一扇形面上;所述本体顶面在第二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二扇形槽,所述第二扇形槽包括第二扇形面,所述第二垂直连接孔设置于第二扇形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左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本体右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凸出于本体正面的凸块,所述凸块包括凸出部和卡合部,所述凸出部与本体正面连接,所述凸出部与卡合部连接,所述卡合部在本体正面上的投影大于凸出部在本体正面的投影。

具体地,所述开口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排布于本体底面。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所述生态护坡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多层生态护坡层,每一生态护坡层包括多个生态护坡砖,同一层的生态护坡砖沿水平方向阵列设置,同一层的相邻生态护坡砖之间相互抵合;上下相邻的生态护坡层之间的生态护坡砖交错堆叠设置,所述生态护坡砖为前文所述的生态护坡砖。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件,生态护坡砖本体左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本体右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限位件设置于同一生态护坡层的相邻的两个生态护坡砖之间,并卡合于其中一个生态护坡砖的第一卡合槽以及另一个生态护坡砖的第二卡合槽。

具体地,同一生态护坡层的相邻的两个生态护坡砖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锁固件,所述第一锁固件包括相互连通的两个端部,一端部设置于其中一个生态护坡砖的第一垂直连接孔内,另一端部设置于另一个生态护坡砖的第二垂直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每一生态护坡砖的固定槽内还设置有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二锁固件包括相互连通的两个端部,一端部设置于垂直固定孔内,另一端部沿固定槽水平延伸,并凸出于本体顶面的外边缘。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每一生态护坡砖本体中部都设置有空心槽,且本体背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本体背面与中部空心槽。这样,当水位超过护坡结构底部的护坡砖的高度时,水体生物(如鱼虾等)就可以通过开口进入中部空心槽进行休憩产卵,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同时,固定槽可以用于放置第一锁固件,有利于增强护坡砖的稳固性,防止护坡结构中的护坡砖被水流冲垮,发生倒塌。排水槽可用于排出流经护坡结构的水流。此外,同一生态护坡层相邻的生态护坡砖之间,其中一个护坡砖的第一垂直连接孔与另一个护坡砖的第二垂直连接孔可以通过锁固件进行锁合,从而加强同层护坡砖之间的牢固性。本发明具有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牢固性强、护坡功能和生态功能良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生态护坡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生态护坡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生态护坡砖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生态护坡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心槽;

2、固定槽;21、垂直固定孔;

3、排水槽;

4、开口;

5、第一夹角;51、第一垂直连接孔;

6、第二夹角;61、第二垂直连接孔;

7、第一扇形槽;

8、第二扇形槽;

9、第一卡合槽;

10、第二卡合槽;

11、凸块;111、凸出部;112、卡合部;

12、本体顶面;121、本体左侧面;122、本体右侧面;123、本体背面;

13、生态护坡结构;131、第一护坡层;132、第二护坡层;133、第三护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砖,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有空心槽1,所述本体顶面12设置有固定槽2和排水槽3,所述排水槽3和固定槽2位于本体顶面12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槽2的一端设置有垂直固定孔21,固定槽2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至本体顶面12的外边缘;所述排水槽3的槽体水平延伸,连通本体正面和中部空心槽1;所述本体背面123还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连通本体背面123和中部空心槽1。开口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以及其他自定义图形,如心型、扇形等。开口可以设置于本体背面中部,距离本体背面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距离相等,使得整体美观大方。所述本体顶面12在第一夹角5位置设置有第一垂直连接孔51,所述第一夹角5为本体左侧面121与背面123形成的夹角;所述本体顶面12在第二夹角6位置设置有第二垂直连接孔61,所述第二夹角6为本体右侧面122与背面形成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顶面12设置的固定槽2数量为多个,均匀阵列分布于本体顶面12的同一侧。每个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垂直固定孔21,所述垂直固定孔21设置于本体顶面12上。固定槽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或者半圆柱形。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槽2和垂直固定孔21可以用于放置第一锁固件,将生态护坡砖固定于岸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护坡砖的牢固性,防止被水流冲走。例如第一锁固件的形状为形,垂直固定孔21用于放置第一锁固件的一端,固定槽放置形第一锁固件的另一端,形第一锁固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本体外,并可以固定于岸边固定墙上。所述第一锁固件可以为钢筋,固定墙体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通过将第一锁固件的另一端置于固定墙内,起到加固生态护坡砖的作用。

进一步地,形第一锁固件的截面尺寸与固定槽的截面尺寸匹配,且第一锁固件的高度不高于固定槽的高度。这样,当第一锁固件置于固定槽和固定孔内时,“形”第一锁固件整体可以完全嵌入固定槽中,使得“形”第一锁固件不高于本体顶面。在筑造由护坡砖组成的护坡墙时,层与层之间的护坡砖能平稳放置,既美观又可以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本体顶面12的同一侧的两端,排水槽3的形状为长方体或圆柱体。当岸边积水比较多的时候,流经护坡砖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槽3排到中部空心槽1处,进而通过与中部空心槽1连通的开口4排到江河里。排水槽3的设计给积水提供了排放的入口,保证岸边积水不会堆积,影响路面交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3的数量还可以大于两个,以便加快水流从排水槽3流入至中部空心槽1的效率。同时,排水槽3槽体可向空心槽1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岸边的积水可以更好地顺着排水槽3槽体的坡度流入到中部空心槽中,进而将积水都排出到江河里,不易残留于排水槽3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4的数量为多个。这样,可以使得积水在多个开口4同时进行排出,加快岸边积水排出效率。优选的,开口4沿水平方向阵列分布于本体背面上。开口的中心位置距离本体背面下边缘的高度可以占本体背面高度的1/4至1/2。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数量为三个,按照左、中、右方式均匀排列于本体背面,使得本体背面受到水流冲击力时,各个开口4承受力较为均匀,起到更好的排水效果。

开口4的尺寸可以设计为大部分水生物能够通过的大小。护坡砖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是多块一起叠为多层使用,当位于底层的护坡砖被水面没过时,河水或江水通过开口涌入空心槽1,水生物可顺着水流从开口4进入中部空心槽中。中部空心槽可以作为水生物活动的空间,为水生物提供休憩场所。同时,多个开口也可以让更多水生物同步通过并进入空心槽中进行休憩、产卵,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固位于同一层之间相邻的护坡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顶面12在第一夹角5位置设置有第一垂直连接孔51,所述第一夹角5为本体左侧面121与本体背面123形成的夹角;所述本体顶面12在第二夹角6位置设置有第二垂直连接孔61,所述第二夹角6为本体右侧面122与本体背面123形成的夹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二锁固件对同一层相邻的两个护坡砖进行锁固,第二锁固件可以为绳索,绳索穿过护坡砖第一夹角5上的第一垂直连接孔51与另一护坡砖的第二夹角6上的第二垂直连接孔61,将两个同层之间相邻的护坡砖连接固定。这样的设置可以起到加固同层件相邻护坡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相邻护坡砖之间的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固件的形状还可以被设计为与连接孔大小匹配的倒“u”型结构,倒“u”型结构的一端部置于第一垂直连接孔内,另一端部置于第二垂直连接孔内,从而将相邻的两块生态护坡砖之间紧紧锁固。倒“u”型结构的材质可以选用钢筋材质,钢筋的硬度高且应用广泛,不易发生形变。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坡砖本体的材质可以为混泥土、木材、大理石等建筑材料。优选的,护坡砖本体的材质可以选用混凝土,混泥土坚固且不易腐蚀损坏,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增加护坡砖本体的使用寿命。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5和第二夹角6为圆角,分别位于护坡砖顶面的同一侧的两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生态护坡层中相邻的两个护坡砖之间可以相互抵靠设置,所述抵靠设置具体包括:将其中一个护坡砖本体的第一夹角位置与另一个护坡砖本体的第二夹角位置相互抵靠,摩擦配合。同层间相互抵靠的两个夹角相邻相切,夹角设计为圆角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护坡砖间形成的夹角便于调整。当需要对同一层的相邻两个护坡砖配合的角度进行调整时,可以保持其中一个护坡砖位置不变,另一个护坡砖的第二夹角位置抵靠在位置不变的护坡砖的第一夹角位置(当然,也可以该护坡砖的第一夹角位置抵靠在位置不变的护坡砖的第二夹角位置),并以两个圆角的切点为旋转点,缩小或扩大两个护坡砖之间配合的夹角。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安装护坡砖时,根据实际需要将同一层相邻的两个护坡砖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进而使得护坡层乃至护坡结构可以呈弧形设置,以便适用于河岸地形的变化。例如当岸边存在拐弯处时,可以将护坡结构整体呈弧形设置,弧形的圆心角可以与拐弯处呈现的角度相适配,从而达到在河岸拐弯处也可设置上述护坡砖形成的护坡结构的效果。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同一层相邻的两个护坡砖而言,其中一个护坡砖的第一扇形槽7与另一护坡砖的第二扇形槽8相抵靠。由于第二锁固件本身存在着一定厚度,当第二锁固件一端置于其中一个护坡砖的第一垂直连接孔内,另一端置于另一护坡砖的第二垂直连接孔内,第二锁固件将突出于该层护坡砖的顶面(例如当第二锁固件为倒“u”型结构时,中间部分由于本身存在厚度,会突出于两个护坡砖的顶面),这不仅影响了护坡砖整体的美观程度,同时由于护坡结构是由多个护坡层堆叠设置而成的,也将影响到上一层护坡砖的摆放,影响护坡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因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一扇形槽,该第一扇形槽7包括第一扇形面,所述第一垂直连接孔设置于第一扇形面上;上述的第二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二扇形槽,所述第二扇形槽8包括第二扇形面,所述第二垂直连接孔设置于第二扇形面上。优选的,第一扇形槽和第二扇形槽的深度与第二锁固件的厚度相适配,这样可以使得第二锁固件安装后完全置于两个扇形槽内,从而保证了同一层护坡砖在应用过程中顶面保持平整,不会影响上方一层护坡砖的堆叠,从而提高了相邻上下护坡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护坡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形槽和第二扇形槽的深度也可以大于第二锁固件的厚度,只需保证第二锁固件安装后不会突出于护坡砖本体顶面即可。

为了防止岸上的泥土由于雨水冲刷流入河道,影响河岸植被生长,以及造成河道淤积等问题,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左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卡合槽9,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本体右侧面和正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二卡合槽10,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卡合槽的槽体垂直延伸,并连通本体顶面和底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同一层两个相邻的护坡砖而言,其中一个护坡砖的第一卡合槽与相邻的护坡砖的第二卡合槽的槽口相对,可以将一个限位件(如挡板)设置于两个卡槽中间,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卡合于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卡合槽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凸出于本体正面的凸块11,所述凸块包括凸出部111和卡合部112,所述凸出部111与本体正面连接,所述凸出部与卡合部连接,所述卡合部在本体正面上的投影大于凸出部在本体正面的投影。所述凸块数量为一个,设置于正面的中部,凸起部与卡合部可为长体,也可为圆柱体。凸块与本体正面之间既可一体成型,也可分体设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护坡砖正面朝向路面一侧设置,可以采用混泥土或泥沙填充物填充凸块周围,由于卡合部在本体正面上的投影大于凸出部在本体正面的投影,使得护坡砖本体被填充物牢牢拉住,从而加强了护坡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所述生态护坡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多层生态护坡层,每一生态护坡层包括多个生态护坡砖,同一层的生态护坡砖沿水平方向阵列设置,同一层的相邻生态护坡砖之间相互抵合;上下相邻的生态护坡层之间的生态护坡砖交错堆叠设置,所述生态护坡砖为前文所述的生态护坡砖。每一块护坡砖的大小尺寸根据事实应用场景进行调整设置,相互生态护坡砖层之间的护坡砖交错堆叠设置,有效提高了护坡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生态护坡结构13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护坡层131、第二护坡层132、第三护坡层133,第一护坡层包括生态护坡砖a和生态护坡砖b,两个相邻并排设置;第二护坡层包括生态护坡砖c,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护坡砖c设置于生态护坡砖a和生态护坡砖b之间,交错堆叠设置;其他护坡砖的设置方式同理可得,有效提高了护坡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每一生态护坡砖本体中部都设置有空心槽,且本体背面设置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本体背面与中部空心槽连通。这样,当水位超过护坡结构底部的护坡砖的高度时,水体生物(如鱼虾等)就可以通过开口进入中部空心槽进行休憩产卵,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同时,固定槽可以用于放置第一锁固件,有利于增强护坡砖的稳固性,防止护坡结构中的护坡砖被水流冲垮,发生倒塌。排水槽可用于排出流经护坡结构的水流。此外,同一生态护坡层相邻的生态护坡砖之间,其中一个护坡砖的第一垂直连接孔与另一个护坡砖的第二垂直连接孔可以通过锁固件进行锁合,从而加强同层护坡砖之间的牢固性。本发明具有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牢固性强、护坡功能和生态功能良好等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