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129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的领域,尤其是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尤其是大量基坑的开挖都位于建筑密集的地区,这使得基坑的支护技术越显得重要。

基坑支护工程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护结构和其周边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边环境(如相邻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等)的安全。深且大的基坑和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基坑常采用内支撑的支护结构,该内支撑结构具有受力性能较好、刚度大、变形小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内支撑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支撑,主要由支护结构、支撑腰梁、混凝土支撑等构件组成。其中,支撑腰梁主要起荷载传递的作用,将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传递给混凝土支撑,通过混凝土支撑受力平衡达到保证基坑安全的目的。

支撑腰梁形成在混凝土支撑以及支护结构之间,支护体系中,支撑腰梁是重要的一个构件,其受力主要有弯矩、压力和剪力。其中,传递给支撑腰梁的剪力会使支撑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产生一个相互滑动的趋势,为了阻止支撑腰梁和支护结构之间产生滑移的力统称为抗滑移阻力。

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所示,为了防止支撑腰梁102和支护结构滑移,有两种措施。第一,是将支护结构与支撑腰梁102之间进行凿毛处理,进而增加摩擦力抵抗部分剪力;第二,是在支撑腰梁102与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植筋104的方式,使用新增的钢筋抵抗其余的剪力。

上述两种措施存在以下缺陷:

1)、仅靠支护结构与支撑腰梁102之间凿毛,提供的摩擦力还很小,不足以抵抗滑移。

2)、通过支护结构与支撑腰梁102之间植筋104可以结果抗滑的问题,但是,植筋104的同时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凿孔,对支护结构产生一定破坏,对基坑的支护安全存在不利因素;另外,植筋104的工程量往往还比较大,对植筋104的施工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同时,植筋104完成后,还需要对植筋104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腰梁混凝土的施工,对工期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抗滑移措施,存在难以抵抗滑移、施工工程量较大以及影响施工工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包括支护结构以及连接在混凝土支撑上的支撑腰梁,所述支撑腰梁呈横向布置,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支护桩,在所述支撑腰梁朝向所述支护结构的一侧设有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抗滑键,相邻的所述抗滑键之间具有间隔区域,所述支护桩置于所述间隔区域中,且所述支护桩抵接在所述抗滑键的侧面。

进一步的,沿所述支撑腰梁至支护结构的方向,所述抗滑键的侧面朝内倾斜,形成倾斜面,所述支护桩抵接在所述抗滑键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朝内弧形凹陷,所述支护桩嵌入在所述倾斜面的凹陷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抗滑键的内部设有加固筋,所述加固筋与所述支撑腰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筋呈条状布置,所述加固筋的中部沿所述抗滑键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加固筋的两端分别嵌入在所述支撑腰梁中。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筋包括形成在所述抗滑键中部的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置于所述抗滑键两侧内部的所述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末端朝外延伸,形成嵌入在所述支撑腰梁中的嵌入段。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区域中设有两个支护桩,位于所述间隔区域内的两个支护桩,其中一所述支护桩与支撑腰梁之间通过植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由于支护结构的支护桩位于间隔区域中,且抵接在抗滑键的侧面,利用抗滑键可以抵抗支护结构与支撑腰梁之间的滑移,满足支撑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抗滑要求,这样,则不需要在支护桩与支撑腰梁之间植筋,减少对支护结构的损坏,保证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再者,抗滑键可以与支撑腰梁同时施工,施工工程量小,且不会影响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腰梁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腰梁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滑键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运用在基坑的内支撑结构中。

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包括支护结构以及连接在混凝土支撑上的支撑腰梁102,支撑腰梁102呈横向布置,支护结构包括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支护桩101。在支撑腰梁102朝向支护结构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抗滑键105,且相邻的抗滑键105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107,支护桩101置于间隔区域107中,且支护桩101抵接在抗滑键105的侧面。

上述提供的防滑移的支撑腰梁结构,由于支护结构的支护桩101位于间隔区域107中,且抵接在抗滑键105的侧面,利用抗滑键105可以抵抗支护结构与支撑腰梁102之间的滑移,满足支撑腰梁102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抗滑要求,这样,则不需要在支护桩101与支撑腰梁102之间植筋104,减少对支护结构的损坏,保证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再者,抗滑键105可以与支撑腰梁102同时施工,施工工程量小,且不会影响施工工期。

本实施例中,沿支撑腰梁102至支护结构的方向,抗滑键105的侧面朝内倾斜布置,形成倾斜面,这样,支护桩101则抵接在该倾斜面上,便于抗滑键 105与支护桩101之间的抵接配合。

具体地,倾斜面呈朝内弧形凹陷,这样,支护桩101抵接在倾斜面上后,嵌入在倾斜面的凹陷部分中,使得支护桩101可以与抗滑键105稳固配合。

本实施例中,抗滑键105内设置有加固筋,该加固筋与支撑腰梁102连接,这样,通过加固筋可以使得抗滑键105稳固与支撑腰梁102连接。

具体地,加固筋呈条状,其中部沿抗滑键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其两端嵌入在支撑腰梁102中。加固筋包括形成在抗滑键105中部的水平段108以及倾斜段109,水平段108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置于抗滑键105两侧内部的上述的倾斜段109;倾斜段109的末端朝外延伸,形成嵌入在支撑腰梁102中的嵌入段110。

当然,作为其他实施例,加固筋的形成也可以呈其他设置,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对支护桩101与支撑腰梁102之间更稳固的连接,在间隔区域107中两个支护桩101,其中一支护桩101与支撑腰梁102之间通过植筋104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