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滑移减震耗能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2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消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滑移减震耗能支座。



背景技术:

从抗震概念及途径上讲,传统的抗震体系是“硬抗”的旧概念,即加强结构来进行抗震;而隔震减震体系是“以柔克刚”的新概念,通过隔震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构隔震体系能有效减震,经济性能好,对建筑体型设计及结构设计限制较少,检测修复方便。

但是,传统的橡胶支座为高分子化合物,较快老化,水平、竖向刚度小,变形大,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其无法调节结构内力而且各参数是不确定的,随时间变化其隔震效果亦随时间改变,因此也无法准确评估设计的工程抗震能力,导致传统的橡胶支座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滑移减震耗能支座,耗能效果好,还能准确评估设计的工程抗震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滑移减震耗能支座,包括在基坑内固定放置的底座6,底座6的下部呈下大上小的锥形结构,底座6的上部呈半球形,在底座6上面设置基础支座2,在基础支座2的下方有和底座6上部的半球形配合的凹状球形坑7,基础支座2的上方通过钢筋1与上部柱浇筑连接;在基础支座2的侧面一端设有1个以上的第二钢垫片12,每个第二钢垫片12上设有1个以上的正向调节螺栓8,正向调节螺栓8与形状记忆合金11的一端相连接,形状记忆合金11的另一端与该侧基坑壁上固定的第一钢垫片10上的反向调节螺栓9连接;在基坑壁的另一侧连接有1个以上的刚性弹簧4,刚性弹簧4的端头连接有挡板5。

所述的凹状球形坑7与底座6上部的半球形之间涂有摩擦剂。

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11在正向调节螺栓8与反向调节螺栓9的调节下,产生3%的预应力。

所述的刚性弹簧4上方的基坑壁设有千斤顶安放的凹槽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凹状球形坑7,可以使基础支座2在底座6上进行滑动,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地震响应,减小地震反应加速度,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2、采用形状记忆合金11进行张拉耗能,很好的将智能材料运用在结构上,耗能效果好,还能准确评估设计的工程抗震能力。

3、采用刚性弹簧4与挡板5作为限位装置,可以很好的保护基础支座2,同时可以减震耗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复合滑移减震耗能支座,包括在基坑内固定放置的底座6,底座6的下部呈下大上小的锥形结构,底座6的上部呈半球形,在底座6上面设置基础支座2,在基础支座2的下方有和底座 6上部的半球形配合的凹状球形坑7,基础支座2的上方通过钢筋1 与上部柱浇筑连接;在基础支座2的侧面一端设有2个第二钢垫片 12,每个第二钢垫片12上设有2个正向调节螺栓8,正向调节螺栓8 与形状记忆合金11的一端相连接,形状记忆合金11的另一端与该侧基坑壁上固定的第一钢垫片10上的反向调节螺栓9连接;在基坑壁的另一侧连接有2个刚性弹簧4,刚性弹簧4的端头连接有挡板5,刚性弹簧4与挡板5为基础支座2的限位装置,保证其不出现偏离。

所述的凹状球形坑7与底座6上部的半球形之间涂有摩擦剂,保证基础支座2与底座6的合适滑动。

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11在正向调节螺栓8与反向调节螺栓9的调节下,产生3%的预应力。

所述的刚性弹簧4上方的基坑壁设有千斤顶安放的凹槽3,凹槽3 内放置千斤顶可以使支座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地震作用时,基础支座2在冲击下在底座6的半球形弧面上滑动,拉动形状记忆合金11,克服形状记忆合金11的弹性做功,当运动到右端位置时,依靠挡板5和刚性弹簧4进行限位,避免位移滑动过大而产生错位。当地震作用消失时,将拉压千斤顶放在凹槽3内,将支座2进行复位,保证支座正常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